搞不懂学位等级,英国求职直接淘汰

puppy

嘿,在英国找工作的小伙伴们,填网申时是不是也对着 "Degree Classification" 一脸懵圈?First、2:1、2:2...这都啥玩意儿?千万别以为随便填个分数就行了!很多同学就是因为搞不懂这个英国特有的学位等级,辛辛苦苦写好的简历,在第一关就被HR无情刷掉,连面试机会都拿不到,真的太亏了!到底 2:1 是我们国内的多少分?为什么英国公司那么看重它?成绩没到 2:1 又该怎么办?这篇文章就是你的“避坑指南”,手把手教你看懂成绩单,让你在求职第一步就稳稳领先!

求职避坑核心提示
英国学位等级是硬通货,2:1 (Upper Second Class) 是绝大多数大公司的“黄金门槛”。
不清楚自己的学位等级?千万别瞎填! 问学校的 Careers Service 或参考这篇文章的换算指南。
成绩单上的分数不代表一切。没有 2:1 也不代表世界末日,经验、技能和人脉才是你的王牌。
网申系统是机器筛选,关键词和学位等级是第一道关。搞懂规则才能玩转游戏。

搞不懂学位等级,英国求职直接淘汰

嘿,各位在 www.lxs.net 奋斗的小伙伴们!

我先给你讲个真事儿。我哥们儿 Leo,国内某顶尖 985 大学的学霸,均分 84,意气风发地来了帝国理工读硕士。他觉得自己这成绩,在国内怎么也算是“优等生”了,所以求职季一开始,就信心满满地冲向了伦敦金融城,目标直指那些闪闪发光的投行和咨询公司。

他填第一家公司网申的时候,在教育背景那一栏看到了一个选项:"Degree Classification"。下面是几个他从没见过的词:First Class, Upper Second Class (2:1), Lower Second Class (2:2)... Leo 当时就懵了,心想这都啥玩意儿?他琢磨着,自己 84 分,换算成百分制,怎么也得是个最好的吧?于是,他非常自信地在“本科成绩”那一栏,勾选了 "First Class"。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简历投出去石沉大海,连一封拒信都没收到。后来他连投了好几家,都是如此。直到有一次,他参加学校的求职分享会,跟 Career Service 的老师聊起这事,老师一听,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你把 84 分填成了 First Class?我的天,你这在系统里直接就被当成‘虚假信息’给筛掉了!”

Leo 当场石化。原来,英国公司那个冷冰冰的网申系统,根本不认识你国内的 GPA,它只认这套英国特有的学位等级。填错了,就等于直接给自己判了“死刑”,你后面准备的再牛的简历、再精彩的项目经历,HR 连看都不会看到。真的,比窦娥还冤!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特别大。我们辛辛苦苦漂洋过海,熬了那么多夜,写了那么多 paper,结果可能就因为这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在求职的第一步就摔个大跟头,这实在是太亏了!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就要当你的“避坑指南”,把这个让无数留学生头疼的“学位等级”给你扒个底朝天。

这串“神秘代码”到底是什么?

咱们先来扫个盲,英国本科的这个学位等级(Degree Classification)到底是怎么划分的。你把它理解成咱们国内的“优秀”、“良好”、“及格”就行,只不过它分得更细。

通常来说,英国的本科学位是这样划分的:

一等荣誉学位 (First-Class Honours, 简称 1st)
这是最高等级的学位,学霸中的战斗机才能拿到。通常要求你的最终总成绩在 70% 以上。能拿到 First Class 的人,绝对是人群中最亮眼的崽,求职时基本可以横着走。

二等一荣誉学位 (Upper Second-Class Honours, 简称 2:1)
这个是最最最关键的一个等级!要求最终总成绩在 60%-69% 之间。为什么说它关键?因为 2:1 是英国绝大多数大公司、好企业招聘毕业生的“黄金标准”或者说“最低门槛”。你可以把它看作是英国求职场的“一本线”。

二等二荣誉学位 (Lower Second-Class Honours, 简称 2:2)
要求最终总成绩在 50%-59% 之间。拿到这个成绩,意味着你顺利毕业了,但想进那些顶级大公司,难度就会陡然增加,因为你可能在网申第一关就会被系统无情筛掉。

三等荣誉学位 (Third-Class Honours, 简称 3rd)
要求最终总成绩在 40%-49% 之间。这基本上就是“擦边飘过”的水平了,求职时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小编小编,我是来读硕士的,我们的成绩单上只有 Distinction, Merit, Pass 啊,这又怎么算?”

问得好!虽然硕士的评分体系不一样(通常是 70% 以上 Distinction,60%-69% Merit, 50%-59% Pass),但在求职时,HR 和网申系统经常会做一个“粗略换算”。通常来说:

  • Distinction 约等于 First Class
  • Merit 约等于 2:1
  • Pass 约等于 2:2

所以,即使你是硕士,公司问你本科的学位等级时,你也必须准确填写。而你硕士的成绩,也会被 HR 拿来和这个体系做参照。总之,2:1 这个概念,就像个幽灵,贯穿了整个英国求职过程。

为什么英国公司对 2:1 有种“执念”?

你可能会觉得不公平:“凭什么用一个分数就把人一棍子打死?”

站在 HR 的角度想想,你就明白了。拿一个热门的毕业生管培项目(Graduate Scheme)来说,比如联合利华、宝洁这种,每年可能会收到上万份申请,但最终只招几十个人。HR 根本没有时间一份一份去看你的简历写得有多精彩,他们需要一个快速、高效的筛选工具。

学位等级,就是这个最简单粗暴的工具。

1. 这是最高效的筛选器。
在系统后台设置一个“学位等级低于 2:1 的申请者,自动放入回收站”的规则,就能瞬间淘汰掉 30%-40% 的申请者。这能极大地减轻 HR 的工作量。残酷,但高效。

2. 2:1 被认为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在英国雇主看来,一个能拿到 2:1 学位的学生,至少证明了三件事:智力水平达标、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做事认真负责有毅力。这些都是职场中非常重要的软实力。

这种“2:1 崇拜”有多严重?我们来看点数据和实例。

根据英国权威的毕业生研究机构 High Fliers Research 发布的《The Graduate Market in 2023》报告,超过 70% 的英国顶尖雇主明确表示,他们要求申请者至少拥有 2:1 的学位等级。

不信的话,你现在就去打开任何一家英国大公司的招聘官网。比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PwC, Deloitte, EY, KPMG)、顶级的律所(Magic Circle firms)、知名的银行(HSBC, Barclays, J.P. Morgan),在它们的毕业生招聘计划(Graduate Scheme)要求里,你几乎百分之百会看到这样一句话:“To be eligible, you must have achieved or be on track for a 2:1 or above in any discipline.” (申请资格:你必须已经获得或预计将获得任何专业的 2:1 或以上学位。)

这句话,就是一道冰冷的门槛。迈不过去,门后的世界就与你无关。

我国内的均分,到底算个啥水平?

好了,现在到了最核心的问题,也是让无数中国留学生最头疼的问题:“我的中国大学成绩,到底对应英国的哪个等级?”

我必须先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现实:没有官方的、统一的换算标准!

这事儿最终的解释权,在英国大学和用人单位手里。他们通常会综合考虑两个因素:你的“均分”和你的“本科院校背景”

简单来说,就是“985/211”和“双非”院校的毕业生,在他们眼里的分量是不一样的。同样是 80 分,清华北大的 80 分和一所普通大学的 80 分,在换算时可能会被区别对待。

不过别慌,根据我多年混迹留学生圈和咨询学校 Career Service 的经验,这里有一份大家普遍认可的、非官方的换算指南,你可以拿来做个参考:

如果你来自 985/211 院校:

  • 均分 85-90% 及以上: 恭喜你,你大概率可以对应 First Class
  • 均分 80-84%: 这就是我们说的 2:1 的区间,也是大多数 985/211 同学的归宿。
  • 均分 75-79%: 可能会被认为是 2:2
  • 均分 75% 以下: 对应 Third Class 或更低,求职时会比较艰难。

如果你来自双非(非 985/211)院校:

由于学校背景不占优势,所以对分数的要求会更高一些。

  • 均分 90% 及以上: 才有比较大的把握被看作 First Class
  • 均分 85-89%: 大概率可以对应 2:1
  • 均分 80-84%: 很有可能会被划到 2:2 的范畴。
  • 均分 80% 以下: 求职的门槛压力会非常大。

再次强调: 这只是一个江湖流传的、大概率的参考!每个公司、每个 HR 的判断标准都可能不一样。有的公司卡得严,有的公司则相对宽松。

那么,最稳妥的办法是什么?

第一,问你的学校! 去找你们大学的 Career Service 或者 Student Service,他们处理过成千上万份学生案例,对这个换算标准最有发言权。直接问他们:“根据我的本科院校和成绩单,您建议我在网申时填写哪个等级?”

第二,诚实为上。 如果你真的不确定,可以在网申系统里找找有没有“Other”或者“I don't know”的选项,然后在简历或 Cover Letter 里注明你的原始分数和绩点。千万不要像我朋友 Leo 那样,自己想当然地往高了填,那真的是自掘坟墓。

救命!我没有 2:1,是不是就完蛋了?

看到这里,很多成绩没那么拔尖的同学可能已经心凉了半截。“完了,我本科均分只有 78,是不是在英国找不到工作了?”

别急着放弃,天无绝人之路!没有 2:1,确实会让你求职的路难走一些,但这绝不代表你被判了“死刑”。你的求职策略需要更聪明、更精准。

首先,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风向正在转变!

越来越多的英国大公司开始意识到,“唯成绩论”会让他们错失很多人才。因此,一些先锋企业已经开始改革招聘流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四大”里的安永(EY)。早在 2015 年,EY 就震惊了整个英国招聘界,宣布在其毕业生招聘中,不再将学位等级或 A-Level 成绩作为硬性筛选标准。他们更看重申请者在能力测试和面试中的表现。

随后,普华永道(PwC)在 2022 年也宣布跟进,取消了其大部分毕业生岗位对 2:1 学位的强制要求。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这意味着,只要你能通过他们的线上测试(Online Assessments),你就有机会进入下一轮,用你的真实能力说话。

所以,如果你成绩不占优势,第一件事就是去搜一下,有哪些公司已经放宽了学位要求。这会是你的首要目标!

其次,调整你的求职目标:大公司不是唯一出路。

那些有严格 2:1 门槛的,往往是规模巨大、申请人数爆炸的跨国公司。但英国的就业市场,90% 以上都是由中小型企业(SMEs)构成的。这些公司通常更灵活,更务实。

SME 的老板和 HR 没那么多时间去搞复杂的网申系统,他们更关心你这个人来了能不能立刻上手干活。你的实习经历、项目作品、掌握的软件技能,在他们眼里,比成绩单上那个冷冰冰的数字重要得多。

我认识一个学姐,本科双非,均分 82,勉强算个 2:2。她投遍了所有的大公司都杳无音信,后来转变思路,开始专注于伦敦的科技初创公司。她把自己做的所有课程项目、数据分析报告整理成一个精美的在线作品集(Portfolio),在简历里重点突出。面试时,她能滔滔不绝地讲她如何用 Python 做数据清洗,如何用 Tableau 做可视化。最后,她成功拿到了一家 Fintech 创业公司的 Offer,薪水和发展前景一点不比大公司差。

再次,用“实战经验”武装你的简历。

如果说学位等级是你的“理论分”,那实习和项目经历就是你的“实战分”。当理论分不够时,你唯一的出路就是把实战分刷到爆表。

  • 疯狂实习: 利用一切假期,找相关的实习。一段高质量的实习,胜过千言万语。它证明了你具备职业素养,了解行业运作,能快速融入工作环境。
  • 量化成就: 在简历上,不要只写“我做了什么”,要写“我做成了什么,带来了什么结果”。比如,不要写“负责社交媒体运营”,而是写“通过策划#XXX#话题,在 1 个月内为公司 Instagram 账号增粉 2000,互动率提升 15%”。数字化、可量化的成果,最有说服力。
  • 打造你的“个人品牌”: 如果你是学设计的,就去 Behance 建立作品集;如果你是学计算机的,就去 GitHub 贡献代码;如果你是学传媒的,就去运营一个自己的公众号或视频频道。这些都是你能力的最佳证明。

最后,人脉!人脉!人脉!

当你的简历无法通过机器筛选时,“内部推荐”(Referral)就是你唯一的破局之道。一个在公司内部工作的学长学姐,帮你把简历直接递到招聘经理的桌上,效果可能比你海投 100 份简历还要好。

多参加学校的招聘会、校友活动、行业分享会(Webinar)。在 LinkedIn 上主动去链接(Connect)你心仪公司的员工,礼貌地请教问题,和他们建立联系。 networking 的过程很漫长,也很需要勇气,但它能为你打开一扇机器无法为你打开的门。

求职就像打怪升级,学位等级可能只是你的“初始装备”,它决定了你出门时好不好看,但真正能让你走多远的,是你一路上打怪积攒的“经验值”、学会的“新技能”和结交的“战友”。

别让一串数字定义了你的价值。你的实习经历,你的项目作品,你在社团里锻炼出的领导力,你那份独特的闪光点,才是你真正的王牌。

搞懂规则,然后,去打破规则。加油,未来的 offer 在向你招手!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