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留学选专业,悄悄看这里! |
|---|
| 这篇文章不聊G5申请有多难,也不卷商科计算机,只带你看看那些被大多数人忽略,却悄悄成为版本答案的“宝藏专业”。如果你正为选专业头秃,想找一条不那么挤,但“钱”景光明的路,那这篇就是为你准备的! |
| 核心思路:避开红海,寻找蓝海。与其在985/211学霸云集的热门专业里拼得头破血流,不如换个思路,在未来的朝阳产业里提前占个座。 |
| 三大“闷声发大财”赛道:创意产业、数据科学与AI、可持续发展。这三个领域申请门槛相对友好,跨专业申请机会多,关键是,行业正在风口上,毕业后无论是留英还是回国,都非常抢手。 |
去年申请季,我认识一个叫Leo的学弟,双非财经院校,均分88,雅思7.5,手里还握着几个不错的实习。他的梦校是LSE的金融,目标明确,文书改了十几稿,每天泡在论坛里刷面经,精神状态堪比高考。
结果呢?拒信来得猝不及不及防。Leo跟我语音的时候,声音都带着哭腔:“姐,是不是我背景就是不行?商科这条路是不是走不通了?”
我当时问了他一个问题:“你非金融不读吗?有没有想过,你这么强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换个赛道,可能早就拿到好几个牛校的Offer了?”
Leo沉默了。他跟绝大多数留学生一样,陷入了一个思维定势:来英国,不读商科、金融、计算机,那还能读什么?仿佛留学这条华山路,只有一条道能通向“成功”。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悄悄告诉你,卷王们在商学院门口挤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另一批聪明的同学,早就调转船头,驶向了更广阔的蓝海。他们选择的专业,你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甚至觉得“不务正业”,但这些专业,正在成为新的风口,毕业生们正“闷声发大财”。今天,我就带你深挖一下这些神仙专业,帮你打开留学新思路!
当艺术遇上代码:创意产业的黄金时代
一提到“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是画画、拍电影、搞设计?觉得这是艺术生的专属,跟我们这些学商科、理工科的没啥关系,而且听起来就不太好找工作。
如果你还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今天的创意产业,早就不是那个“为爱发电”的领域了。它已经和科技、商业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巨大且高薪的产业。
简单来说,现在的创意产业,玩的是“创意 x 科技”。比如你每天刷手机APP,那个让你用起来特别爽的界面和交互流程,就是用户体验(UX)设计的功劳;你看的漫威大片里以假乱真的特效,是数字媒体技术的杰作;你玩的手游、逛的虚拟偶像演唱会,背后是游戏设计和虚拟现实(VR)技术的支撑。
这些领域,既需要艺术审美,更需要技术实现、数据分析和商业思维。而英国,恰好是这个领域的全球领头羊。
别不信,看数据。根据英国政府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CMS)在2023年底发布的报告,英国的创意产业在2022年为英国经济贡献了超过1250亿英镑的价值,增长速度是整个英国经济的两倍。这个行业提供了超过240万个就业岗位,是英国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机会多,坑位多,而且非常欢迎有多元背景的人才加入。
我身边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本科读会计的朋友,一直觉得工作枯燥,但她又很喜欢琢磨各种APP好不好用。后来她申请了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院下面的一个神仙专业——MSc Creative and Collaborative Enterprise(创意与协作企业)。这个专业听起来很虚,但学的全是干货,比如怎么把一个创意变成一个可行的商业项目、怎么做用户研究、怎么管理创意团队等等。毕业后,她凭借着会计背景的严谨和新学的创意项目管理知识,成功入职了伦敦一家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做产品经理,薪水比她那些在四大熬夜审计的同学高出一大截。
在英国,很多顶尖大学都开设了这类交叉学科的创意产业硕士。它们往往不卡本科背景,非常欢迎商科、社科、甚至理工科的同学来跨申。
一些宝藏项目推荐:
伦敦大学学院(UCL):除了上面提到的MSc Creative and Collaborative Enterprise,他家的MSc Digital Innovation in Built Asset Management也很有名,把数字技术和建筑、城市管理结合起来,毕业生去向非常好。
伦敦国王学院(KCL):MA Digital Culture and Society 这个专业非常经典,研究数字技术如何改变社会和商业,毕业生很多去了谷歌、Meta这样的科技公司做战略分析或市场研究。
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这所学校在创意和科技结合领域是绝对的王者。他家的MA/MSc Creative Computing(创意计算)和MA Independent Games and Playable Experience Design(独立游戏与可玩体验设计)都是业内的金字招牌,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懂艺术又懂代码,是游戏和互动媒体公司最爱抢的人。
那么,这个方向的就业和薪资到底怎么样呢?我们用数据说话。根据英国求职网站Prospects 2024年的数据,一个UX设计师在英国的起薪大约在25,000到30,000英镑,有几年经验后,轻松达到50,000至70,000英镑,高级或首席设计师的年薪超过80,000英镑是很常见的。而在伦敦,这个数字只会更高。对比一下传统商科毕业生,这个薪资水平绝对是中上游,而且工作环境通常更自由、更有趣。
所以,如果你对科技和创意都有兴趣,不想当纯粹的码农,也不想做枯燥的报表,那么创意产业这个新赛道,绝对值得你认真考虑。它能让你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变成真正有商业价值的产品,这种成就感,可是太爽了!
不止是码农:数据才是未来的石油
“数据科学”(Data Science)和“人工智能”(AI),这两个词你肯定不陌生。但很多人对它的理解还停留在“不就是计算机科学(CS)换了个马甲吗?”,“是不是就是当程序员,天天写代码?”
这个理解,只对了一半。数据科学和AI确实需要编程能力,但它和传统CS最大的区别在于:CS更关注“如何构建工具”,而DS/AI更关注“如何使用工具从数据中发现价值,并解决实际问题”。
打个比方,CS是造锤子的人,而数据科学家是那个会用锤子、尺子、电钻等一整套工具,把一堆木头(数据)盖成漂亮房子(商业洞察)的人。
为什么说这个领域是新赛道?因为它太缺人了!现在几乎所有行业都在经历数字化转型,从金融、零售、医疗到制造业,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未来。但问题是,数据本身不会说话,需要专业的人才去解读它、利用它。根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McKinsey的报告,到2025年,仅在英国,数据分析和科学领域的人才缺口就可能高达25万。领英(LinkedIn)发布的《2023年英国就业报告》也显示,“数据科学家”和“人工智能工程师”连续多年位列“增长最快的工作”榜单前茅。
需求大,供给少,结果自然就是——薪水高,地位高!
我认识一个学长,本科是国内一所普通211的统计学专业。他当时也想申金融,但觉得自己的背景拼不过那些清北复交的大神。后来他另辟蹊径,申请了华威大学商学院(WBS)的MSc Business Analytics(商业分析)。这个专业完美地结合了商业知识和数据技能,教你怎么用Python、R语言等工具去分析商业数据,为企业做决策。毕业后,他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拿到了巴克莱银行(Barclays)数据分析师的Offer,起薪就接近5万英镑。他告诉我,他们部门现在做的项目,比如通过用户交易数据来预测欺诈风险,或者分析客户行为来推荐理财产品,这些都是银行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业务。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数据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极其宽广,绝不仅仅是去互联网大厂当“码农”。你可以去:
金融行业:做量化分析、风险控制、信贷评估。
咨询行业:用数据为客户提供战略建议。
零售行业:做市场分析、用户画像、精准营销。
医疗行业:分析临床数据,辅助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
英国在数据科学和AI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专门的硕士课程,而且非常欢迎有定量背景(比如数学、统计、物理、工程,甚至经济学)的学生跨专业申请。
一些实力强劲的项目:
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MSc Business Analytics 和 MS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是王牌中的王牌,虽然申请难度不小,但毕业生几乎被各大投行和科技巨头“预定”。
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信息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cs)是欧洲最大、最顶尖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之一。他家的MSc Data Science和MS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课程设置非常硬核,学术声誉极高。
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计算机系历史悠久,是计算机科学的诞生地之一。MSc Data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和 MSc AC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都是非常热门且实用的专业。
薪资方面,这个领域更是“壕”无人性。根据Glassdoor 2024年的数据,英国数据科学家的平均年薪约为55,000英镑,而在伦敦,这个数字可以轻松超过65,000英镑。有3-5年经验的资深数据科学家,年薪破10万英镑(约合90多万人民币)的大有人在。这已经远远超过了许多传统商科或工程专业的薪资天花板。
所以,如果你数学或逻辑能力还不错,对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充满好奇,那么数据科学这个方向,绝对是能让你实现“弯道超车”的黄金赛道。别被“编程”两个字吓到,现在很多课程都是从零基础教起,只要你肯学,未来的回报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做个地球“合伙人”,顺便搞点事业
最后一个要聊的领域,听起来可能有点“高大上”,甚至有点“虚”,那就是——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
你可能会问,这不就是环境保护吗?毕业了是去种树还是去搞回收?要是这么想,你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十年前。
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涵盖了环境、社会和经济三大支柱的超级宏大叙事。它早就不是公益组织的专利了,而是已经渗透到全球商业世界的每一个毛细血管里。你可能听过一个热词叫“ESG”,也就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现在,一个公司值不值得投资,不仅要看它赚不赚钱,还要看它的ESG表现好不好。
比如,苹果公司每年都会发布环境责任报告,承诺在2030年实现所有产品的碳中和;各大基金公司会推出ESG主题基金,专门投资那些在环保和社会责任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咨询公司会专门成立ESG部门,帮助客户进行可持续转型。
全球各国政府,尤其是英国,都在大力推动绿色经济。英国政府已经立法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Net Zero),这意味着未来几十年,社会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推动能源转型、发展绿色金融、构建可持续供应链和规划低碳城市。
这是一个全新的、巨大的、由政策和资本双重驱动的增量市场。根据PwC(普华永道)的预测,到2030年,英国的绿色经济可能创造超过170万个“绿色工作岗位”。
我有一个朋友,本科在人大读的公共管理,她一直对社会议题很感兴趣。申请时,她避开了竞争激烈的MPA/MPP,选择了伦敦政经(LSE)的MSc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Climate Change(环境经济学与气候变化)。这个专业完美结合了经济学理论和环境政策分析,教你如何用经济学的工具去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毕业后,她进入了伦敦一家专注于ESG评级的机构做分析师,每天的工作就是评估上市公司的环境风险和社会影响,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她说,这份工作不仅薪水可观,而且非常有意义,感觉自己每天都在为推动世界变得更好而努力。
这个领域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包容性。无论你本科是学经济、金融、法律、工程、社会学还是地理,几乎都能找到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切入点。
一些独具特色的项目:
伦敦大学学院(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院下的MSc Sustainable Resources: Economics, Policy and Transitions,以及发展规划部门的MSc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好。
爱丁堡大学商学院:MSc Climate Change Finance and Investment 是一个非常前沿的专业,专门培养懂得气候变化又懂得金融投资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在绿色金融领域非常抢手。
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地球与环境学院是全英顶尖的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之一,其MSc Sustainability and Consultancy(可持续发展与咨询)项目,实践性极强,直接教你怎么当一名可持续发展顾问。
职业发展和薪酬方面,这个新兴领域的回报也相当丰厚。根据英国招聘网站Edie Jobs和Acre的薪酬调查,一名可持续发展顾问(Sustainability Consultant)的起薪通常在28,000至35,000英镑,拥有几年经验的经理级别可以达到50,000至70,000英镑。而在金融机构从事ESG分析或可持续投资的专业人士,薪酬水平更是向传统金融岗位看齐,甚至更高。
选择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选择了一份工作,更是选择了一种价值观,选择站在了未来趋势的一边。当你发现你的专业知识不仅能为你带来体面的收入,还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一份力量时,那种自豪感和满足感是无可替代的。
聊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给你一点新的启发?
其实,留学选专业,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挤热门赛道,当然没错,但那条路注定辛苦,而且充满不确定性。有时候,我们只需要稍微把视野放宽一点,就能看到一片完全不同的风景。
别总盯着学校的综合排名,多去看看那些特定领域的专业排名,看看课程设置是不是你真正感兴趣、并且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
也别光听中介的一面之词,多上LinkedIn去找找那些你感兴趣的专业的学长学姐,看看他们毕业后都在做什么,问问他们的真实就读体验。他们的三言两语,可能比你看一百篇官方介绍都有用。
留学这条路,说到底是你自己的路。选对了赛道,真的比在拥挤的路上玩命猛冲要轻松得多,也可能走得更远。希望你,能找到那条最适合你,又宽又好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