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大地标人格图鉴,快来对号入座

puppy

在墨大的日子里,你是不是也总有几个“常驻据点”?可能是陪你熬夜赶due的Baillieu图书馆,也可能是阳光正好、适合躺平的South Lawn。这篇文章就脑洞大开,把我们熟悉的校园地标都变成了活生生的人!从严谨学究的Old Arts,到高冷前卫的MSD教学楼,再到永远热闹亲切的Student Pavilion,每个地方都有了自己独特的“人设”和脾气。它们就像我们身边的朋友,有的陪你奋斗,有的给你慰藉。快来对号入座,看看你最常去的地方是哪种性格,它说的到底准不准?搞不好你的隐藏人格,早就被你最爱泡的那个楼给暴露啦!

小编悄悄话:新生必读,老生会心一笑
刚来墨大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校园大得像个迷宫?别怕,过不了多久,你就会找到自己的“本命”据点。这篇文章就是你的专属校园导航+心理测试,看看你最常去的地方,是不是早就暴露了你的隐藏人格!

《墨大地标人格图鉴,快来对号入座》

还记得刚来墨大的第一个月吗?你可能像个无头苍蝇,手里攥着Google Maps,在Parkville校区里晕头转向,对着雄伟的Old Arts和严肃的Law Building傻傻分不清楚。下课铃一响,身边local同学熟门熟路地奔向下一个教室,而你还在原地思考人生:我是谁?我在哪?下一节课的教室到底在哪个犄角旮旯?

但奇妙的是,用不了一个学期,你的双脚就像装了GPS,总会不自觉地走向那么一两个固定的地方。赶due的时候,你会冲向图书馆的某个特定座位;想放空的时候,你会瘫在某片草坪的特定树荫下;饿了的时候,你的胃会指引你走向那家永远在排队的饭馆。这些地方,不知不觉中成了你在墨尔本的“家”,见证了你的崩溃、奋斗和偶尔的“躺平”。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些我们无比熟悉的校园地标活过来,它们会是什么样的人?今天,小编就脑洞大开,带你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墨大地标人格图鉴。快来看看,你最爱泡的那个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朋友”吧!

Baillieu Library:陪你熬夜的严苛“卷王”导师

人设关键词: 严谨、古板、24小时待命、知识渊博、内心OS:“少喝点咖啡,多看点书。”

如果说墨大有谁是你又爱又恨的伙伴,那一定是“老贝”(Baillieu Library)。这位诞生于1959年的老学究,外表是朴实无华的红砖楼,内心却装着整个宇宙的知识。他见过你凌晨四点因赶due而油光满面的脸,也听过你为了一道想不通的题而发出的无声叹息。

老贝的性格,就像一位严苛但永远在你身边的导师。他从不花言巧语,只会用超过1000个自习座位和满墙的书籍告诉你:别废话,来学习。一楼大厅总是人来人往,气氛相对轻松,像是导师在课前闲聊;越往楼上走,空气就越凝重,到了楼上几层,安静到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这里的气场强大到,你连打开一包薯片都觉得自己犯了滔天大罪。

尤其在SWOTVAC期间,老贝会化身“卷王之王”,开启24小时不打烊模式。这时候的他,脾气最“暴躁”,座无虚席。你能看到无数双熬得通红的眼睛,和堆得比人还高的书本。根据学校非官方统计,期末季Baillieu咖啡馆的咖啡销量能翻三倍,平均每个学生靠3.5杯咖啡/天续命。在这里,奋斗是唯一的通行证。他会默默陪着你,用一排排书架和一盏盏台灯,构筑起你对抗deadline的最后堡垒。你可能嘴上抱怨他古板无趣,但当成绩单发下来,你最想感谢的,可能还是这位陪你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老朋友。

South Lawn:热爱阳光的佛系“躺平青年”

人设关键词: 慵懒、随和、社交达人、颜值即正义、口头禅:“天气这么好,学什么习?”

和老贝的严肃不同,南草坪(South Lawn)就是那个永远阳光开朗、人见人爱的朋友。他的人生哲学很简单:天塌下来,先躺下再说。他是整个校园的客厅,无论你是学霸还是学渣,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天气好的午后,南草坪上总是“长”满了人。三五成群的朋友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刚从学生中心买来的午餐;情侣们依偎在树荫下,轻声细语;还有更多的人,只是单纯地躺着,戴上耳机,享受着墨尔本珍贵的阳光。他就像一个巨大的充电宝,给每个被学业榨干的学生补充能量。O-Week的时候,这里更是他的主场,各种社团的帐篷拔地而起,热闹非凡,他会热情地欢迎每一个新生,带你快速融入墨大这个大家庭。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看起来“头脑简单”的躺平青年,其实“深藏不露”。在他广阔的草坪之下,是一个巨大的三层地下停车场,拥有超过700个车位。他用最佛系的外表,支撑着校园最实际的交通需求。他告诉你,真正的松弛感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依然能找到享受生活的姿态。所以,下次赶due感觉身体被掏空,不妨来找南草坪聊聊。他什么都不会说,只会用阳光和青草味告诉你:别焦虑,休息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

Old Arts Building:看透世事的“霍格沃茨”老教授

人设关键词: 智慧、古典、有故事、自带气场、名言:“年轻人,不要从我的钟楼下走过。”

如果你在校园里看到一座酷似霍格沃茨的钟楼建筑,那无疑就是Old Arts了。这位从1924年就站在这里的“老教授”,是墨大当之无愧的智慧象征。他穿着一身新哥特式风格的“学袍”,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透着一股庄重典雅的气质。

他的“办公室”里,总是传出关于哲学、历史、文学的探讨。在这里上课,你仿佛能穿越时空,与苏格拉底、莎士比亚对话。他的墙壁、回廊、甚至是每一块地砖,都沉淀着百年的故事。传说,墨大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毕业典礼前,绝对不能从他的钟楼正下方穿过,否则就会挂科毕不了业。这个传闻给这位老教授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威严,每年都有无数学生宁可绕远路,也不敢挑战他的“诅咒”。

他不像老贝那样逼着你学习,也不像南草坪那样劝你放飞自我。他更像一位看透世事的智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用他的钟声提醒你时间的流逝。他见过无数意气风发的少年走进校园,也见过他们戴上学士帽、满怀憧憬地离开。他教会你的,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种沉静和思考的力量。当你对未来感到迷茫时,不妨去他门前的长椅上坐坐,看看来来往往的人群,听听整点的钟声。或许,答案就在这份历史的厚重感中悄然浮现。

MSD Building:特立独行的“包豪斯”建筑师

人设关键词: 高冷、前卫、细节控、强迫症、内心OS:“你不懂我的设计,但没关系。”

墨尔本设计学院(MSD)大楼,绝对是校园里最特立独行的存在。这位2014年才“出道”的年轻建筑师,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高冷气息。他由著名设计事务所John Wardle Architects与NADAAA联手打造,一出场就拿奖拿到手软,是建筑设计界公认的“天才少年”。

他的身体里,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悬挂在半空中的工作室、贯穿整个中庭的巨大楼梯、裸露的水泥墙面和精巧的木质结构……每一个细节都在宣告着他的与众不同。喜欢他的人,会爱死他这种极致的工业美学和空间感;而不懂他的人,可能会觉得他冷冰冰、不近人情。他就是那种走在时尚前沿、不屑于向大众解释自己的艺术家。

他的子民——建筑和设计系的学生们,也完美继承了他的气质。他们总是背着巨大的画筒,穿着简约的黑白灰,眼神中带着一丝因通宵赶模型而产生的疲惫和执着。学期末,MSD会举办学生作品展,这是他最骄傲的时刻。整个大楼变成一个巨大的展厅,无数精巧的模型和富有创意的设计图纸被展示出来,吸引着全校的目光。这时候的他,会稍微收敛起高冷,用作品告诉你,那些看似疯狂的想法背后,是多么严谨的逻辑和不为人知的努力。

Student Pavilion:热情好客的“社区食堂大妈”

人设关键词: 热情、包容、烟火气、永远在线、口头禅:“饿了吧?来,吃点啥?”

如果说MSD是高冷的艺术家,那学生中心(Student Pavilion)就是那个热情得让你无法拒绝的社区食堂大妈。她于2018年翻新后重新“上岗”,立刻成了整个校园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她的人生信条是: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走进学生中心,各种香气扑面而来。无论是马来西亚的PappaRich,越南的Roll'd,还是各种沙拉、寿司和汉堡,她总能用丰富的选择满足你来自五湖四海的胃。这里最动人的风景,莫过于那一排排永远有人在排队的微波炉。中午时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们捧着自己的饭盒,在这里汇合,加热着带有家乡味道的饭菜。这简单的“叮”的一声,温暖了无数个想家的瞬间。

她不仅管你吃饭,还关心你的生活。楼上是UMSU(墨大学生会)的大本营,提供各种学生服务和支持。她用最实际的方式告诉你:在墨大,你不是一个人。她宽敞的公共区域,永远坐满了人,有人在吃饭,有人在小组讨论,有人在和朋友闲聊。她就像一个巨大的能量场,把所有人都连接在一起。在这里,没有due的压力,没有专业的隔阂,只有食物的香气和朋友的欢声笑语。她是墨大最温暖、最包容的存在。

所以,下次和朋友约饭不知道去哪儿,或者一个人感到孤单时,就来找这位热情的“大妈”吧。她总会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和一份热气腾腾的慰藉。

好了,逛完了这几个“人格分裂”的墨大地标,你是不是已经默默对号入座了?

你是在老贝的地下室里刷夜的孤勇者,还是南草坪上享受阳光的乐天派?是痴迷于Old Arts复古魅力的文艺青年,还是欣赏MSD前卫设计的酷盖?又或者,你只是个离不开学生中心美食的幸福干饭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可能都住着好几个“楼格”。在不同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和不同的“朋友”待在一起。这或许就是墨大校园的魅力所在——它足够大,也足够包容,能安放我们所有的情绪和状态。

下次当你觉得学习压力大到喘不过气时,试着“换个朋友”吧。从Baillieu的沉重氛围里走出来,去South Lawn打个滚;从MSD的deadline地狱中短暂逃离,去Student Pavilion吃一碗热乎乎的Pho。你会发现,这些沉默的建筑,其实一直在用它们独特的方式陪伴和治愈着你。

所以,你最像哪座楼?或者说,哪座楼最懂你?在评论区告诉我你的答案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