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校前,先问自己这几个灵魂拷问 |
|---|
| 我到底有多抗冻?能接受多长的冬天和多黑的夜晚? |
| 我需要大城市的实习机会和社交网络,还是更看重纯粹的校园生活? |
| 我的钱包有多鼓?能承受斯德哥尔摩上天际的房租和物价吗? |
| 我喜欢热闹繁华的都市节奏,还是安逸宁静的田园牧歌? |
| 毕业后我想留在瑞典工作吗?选对城市,起跑线都不一样! |
嘿,各位准备踏上瑞典留学征程的小伙伴们!
我猜,你现在电脑上肯定开着好几个标签页,一个是QS世界大学排名,一个是瑞典大学的申请官网,可能还开着知乎、小红书,输入框里打着“KTH和查尔姆斯哪个好?”、“隆德大学毕业能留下来吗?”。
让我想想,你的目光是不是就在斯德哥尔摩大学、KTH皇家理工学院、乌普萨拉大学和隆德大学这几个名字之间来回扫射?这太正常了,想当年我也是这样,恨不得把排名表上每一个数字都研究透彻。
但今天,我想给你讲个我身边朋友的真实故事。我有个学姐叫Sonia,她当年拿到了好几个offer,最终选了排名最靠前的一所大学。这所学校在一个风景如画、宁静祥和的北方小城。刚去的时候,她天天在朋友圈晒极光、晒雪景,我们都羡慕得不行。可半年后,画风突变。她开始跟我吐槽,说小城虽美,但真的“好山好水好无聊”。冬天下午两点天就黑了,除了去健身房和超市,几乎没有别的娱乐活动。她想找个相关的实习,发现所有的大公司总部都在几百公里外的斯德哥尔摩。她想参加个音乐节,也得坐一整夜的火车南下。最后毕业时,她为了找工作,又不得不搬到斯德哥尔摩,一切从零开始。
Sonia的故事不是个例。它告诉我们一个血淋淋的真相:在瑞典,选大学,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选城市。你选择的不仅仅是一张文凭,更是未来一两年、甚至更久的生活方式。排名固然重要,但它不能告诉你一座城市的性格、气候、生活成本和就业前景。这些隐藏在排名背后的信息,才真正决定了你的留学体验是“美滋滋”还是“苦哈哈”。
所以,这篇文章不想跟你复读排名,我想带你跳出那个数字框框,像个老朋友一样,跟你聊聊瑞典这几个主要的大学城到底是什么样。咱们从南到北,把它们的“人设”和“隐藏属性”都扒个底朝天!
首都圈:斯德哥尔摩 (Stockholm) - “野心家的竞技场”
关键词:机遇、昂贵、国际化、社恐慎入
代表院校:KTH皇家理工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提到瑞典,90%的人第一反应就是斯德哥尔摩。这座被誉为“北方威尼斯”的城市,由14个岛屿组成,水路纵横,古典与现代交织,美得像一幅画。如果你是个“城市动物”,渴望最顶级的资源、最前沿的资讯和最丰富的机遇,那斯德哥尔摩就是你的不二之选。
这里的空气中都弥漫着精英和奋斗的味道。走在街上,身边经过的可能是Spotify的程序员,可能是H&M的设计师,也可能是Klarna的金融新贵。对于学商科、计算机、设计的同学来说,这里简直是天堂。瑞典超过50%的初创公司都集中在斯德哥尔摩,根据最新的全球创业生态系统报告(GSER 2023),斯德哥尔摩在全球新兴生态系统中排名第十,是名副其实的北欧科创中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数不清的实习、兼职和 networking 机会。我认识一个在KTH读计算机的朋友Leo,研一暑假就通过学校的career fair拿到了爱立信的实习,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转正留下了。他说:“在斯京,机会不是你去找它,是它追着你跑。”
生活在这里,你永远不会感到无聊。上百家博物馆(很多对学生免费!)、数不清的画廊、Live house、米其林餐厅……你的周末可以安排得满满当当。想看世界级乐队的演唱会?想参加最新的科技峰会?斯德哥尔摩永远是瑞典的第一站。
但是,光鲜亮丽的背后,是让每个留学生都头疼的“两大座大山”:房子和票子。
斯德哥尔摩的住房危机是世界闻名的。官方的学生公寓SSSB的排队系统,没个一年半载的积分(queue points)根本排不到像样的单人间。这意味着很多新生头几个月都得住二房东的高价房、甚至朋友家的沙发。一个市中心附近15平米的单间,月租轻松上7000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4800元),这在其他城市几乎可以租个小公寓了。根据瑞典学生会联合会(SFS)2023年的住房报告,斯德哥尔摩是瑞典学生住房最紧张的城市,没有之一。
生活成本也高得令人咋舌。在外面吃一顿最简单的午餐,120克朗是起步价;买一张地铁月票,学生价也要690克朗。你的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而且,斯德哥尔摩人的节奏更快,社交圈也更固定。不像小城市那样容易交到本地朋友,大家似乎都更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如果你性格比较内向,可能会感到一丝疏离和孤独。
适合人群:有明确职业规划,渴望一线城市资源和实习机会,预算充足,且具备强大找房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卷王”型选手。
南部双子星:隆德 (Lund) & 马尔默 (Malmö) - “古典学者的后花园”
关键词:大学城、自行车、Nations、欧洲之门
代表院校:隆德大学
从斯德哥尔摩坐火车一路向南,画风会从现代都市骤变为古典田园。欢迎来到瑞典的学术心脏——隆德。
隆德是一座活在历史里的城市。隆德大学比美国建国还早,那座宏伟的大教堂已经矗立了近千年。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大学,大学就是整个城市。在这里,你几乎看不到高楼大厦,只有古朴的砖房、蜿蜒的鹅卵石小路和随处可见的自行车。是的,自行车是隆德的灵魂。据统计,隆德市的自行车道总长超过500公里,居民的出行方式中,自行车占比高达40%以上。你每天的生活就是骑着车穿梭在学院楼、图书馆和宿舍之间,充满了青春和学术的气息。
隆德的社交生活,绕不开一个核心词——“Nation”。这是一种源自17世纪的学生社团组织,最初按地域划分,现在已经演变成了集餐厅、酒吧、夜店、兴趣小组于一体的学生中心。每个学生都必须加入一个Nation。在这里,你可以花30克朗吃到一顿热乎乎的午餐,可以参加各种主题派对,可以找到一起打球、玩乐队的朋友。这是融入当地学生圈最快、也是最地道的方式。我有个在隆德读社科的朋友Amy,她告诉我,她的整个社交圈都是在她的Nation(Västgöta Nation)建立的,他们在那里一起做志愿者、办活动,比家人还亲。
隆德最大的地理优势,是它离欧洲大陆近在咫尺。坐火车十几分钟就到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再过20分钟,跨过宏伟的厄勒海峡大桥,你就身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了。这意味着你可以享受到“三国生活圈”的便利。周末去哥本哈根逛街看展,去马尔默体验多元文化和美食,成了隆德学生的日常。哥本哈根机场也是北欧最大的航空枢纽之一,从这里飞往欧洲各地,机票常常便宜得惊人。
当然,隆德也不是完美的。它是一个纯粹的大学城,这意味着除了与学术和学生生活相关的东西,其他资源相对匮乏。虽然有Ideon科学园这样的创新中心,但整体的就业机会无法与斯德哥尔摩和哥德堡相提并论。很多毕业生如果想留下来,第一选择也是去马尔默或者哥本哈根找工作。
适合人群:热爱纯粹校园生活,喜欢历史感和慢节奏,享受骑行,渴望体验独特学生社团文化,并且希望把探索欧洲作为留学一部分的同学。
西海岸明珠:哥德堡 (Gothenburg) - “工程师的避风港”
关键词:友好、务实、工业摇篮、雨
代表院校: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哥德堡大学
如果说斯德哥尔摩是高冷的金融才子,那哥德堡就是个亲切友善、双手沾着机油的工程师。作为瑞典的第二大城市和斯堪的纳维亚最大的港口,哥德堡的气质更加务实、开放和放松。
这里的人们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瑞典人公认哥德堡人(Göteborgare)是全国最友好的。城市的节奏比斯德哥尔摩慢半拍,到处都是温馨的咖啡馆(Fika文化在这里被演绎到极致),人们更愿意花时间坐下来聊聊天。城市的绿色覆盖率极高,市中心就有巨大的公园和植物园,让你在工业气息中也能随时拥抱自然。
对于理工科学生,尤其是机械、汽车、材料、生命科学等专业的同学,哥德堡简直是圣地。这里是沃尔沃(Volvo)、SKF轴承、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一大批全球顶级工业和医药巨头的总部所在地。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与这些企业的合作关系极为紧密,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有大量机会参与真实的项目,实习和就业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我的学长Mark在查尔姆斯读汽车工程,他的毕业设计就是和沃尔沃的工程师一起做的,毕业后直接被“预定”了。这种产学研的无缝衔接,是哥德堡独有的优势。
哥德堡的另一个魅力在于它紧邻的西海岸群岛。夏天,跳上一艘渡轮,半小时后你就能在散落于海上的花岗岩小岛间穿行、游泳、吃最新鲜的海鲜。这种惬意的滨海生活,是内陆城市无法比拟的。
不过,聊到哥德堡,就不得不提它那闻名全瑞典的雨。哥德堡的年平均降雨量接近900毫米,远高于斯德哥尔摩的530毫米。一年中可能有近一半的日子都在下雨,冬天湿冷的感觉会比较难熬。所以,一件质量好的防水冲锋衣,是哥德堡留学生的标配。另外,哥德堡的住房难度仅次于斯德哥尔摩,学生公寓SGS的等待时间也不容小觑,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适合人群:理工科背景,看重产学结合和毕业就业,喜欢友好放松的城市氛围,不介意阴雨天气,并向往滨海生活的同学。
学术古城:乌普萨拉 (Uppsala) - “隆德的北方兄弟”
关键词:历史、学生城、近首都、Valborg
代表院校:乌普萨拉大学
乌普萨拉和隆德,就像是瑞典学术界的“牛津”和“剑桥”,相爱相杀,总被放在一起比较。乌普萨拉大学是北欧最古老的大学,比隆德大学还年长一个世纪。这里的学术氛围、历史底蕴和以Nation为核心的学生生活,都和隆德极为相似。
那么,乌普萨拉的独特之处在哪?答案是:地理位置。
它距离斯德哥尔摩只有70公里,坐火车最快不到40分钟即可到达。这个距离简直是完美的。你既可以享受到乌普萨拉作为大学城的宁静、安全和紧密的社区感,又可以随时“闪现”到首都,去听一场音乐会,参加一个招聘会,或者见见在大城市工作的朋友。你拥有了“鱼与熊掌兼得”的可能性。很多在乌普萨拉读书的学生,毕业后的第一选择就是去斯德哥尔摩工作,甚至有些人读书期间就开始了双城生活。
乌普萨拉的学生传统甚至比隆德更为狂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每年4月30日的“Valborg”(五朔节前夜)。这一天,成千上万的学生会聚集在市中心,戴着白色的学生帽,在河里进行自制木筏漂流比赛,整个城市变成一个巨大的派对海洋。这种根植于数百年历史的集体狂欢,是独一无二的体验。
缺点嘛,也和隆德类似。乌普萨拉本身是一个小城市,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生命科学(这里有个很大的生物医药科技园)和学术研究。如果你想找其他领域的实习和工作,大概率还是要依赖旁边的大都市斯德哥尔摩。
适合人群:既想要体验纯粹、传统的瑞典大学城生活,又不想彻底远离大城市资源和机会的“中间派”同学。
北境之光:于默奥 (Umeå) & 吕勒奥 (Luleå) - “冒险家的乐园”
关键词:极光、自然、社区感、真·冬天
代表院校:于默奥大学、吕勒奥理工大学
最后,我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北方。如果你骨子里是个探险家,不走寻常路,那么瑞典北部的大学城可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选择去北方读书,意味着你选择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这里的冬天漫长而黑暗,12月时,于默奥的日照时间不足5小时,而更北的吕勒奥几乎是永夜。气温降到零下20度是家常便饭。这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对很多人来说,这正是其魅力所在。
你将有机会在宿舍窗外就看到绚烂的北极光;你可以在结冰的海面上溜冰、在雪地森林里越野滑雪;你可以体验狗拉雪橇和冰钓。大自然在这里展现出最极致、最原始的美。我认识一个在于默奥大学读设计的朋友,她说北方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光线给了她无穷的灵感。
由于国际学生相对较少,这里的社区感往往更强。大家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更容易抱团取暖,建立起非常深厚的友谊。生活成本和住房压力也比南方小得多。根据学生住房公司Bostaden的数据,在于默奥排到一间学生公寓的平均等待时间远低于南方大城市,房租也便宜至少30%-40%。
北方的就业市场非常具有针对性。吕勒奥是瑞典重工业和采矿业中心,近年来更成为欧洲“绿色钢铁”革命和数据中心(Facebook就在这里设有大型数据中心)的前沿阵地。如果你是学材料、矿业、能源或者相关IT专业的,这里的机会可能比斯德哥尔摩还好。而于默奥大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方面也享有盛誉。
适合人群:热爱自然和户外运动,不畏严寒和黑暗,追求独特留学体验,想要在紧密的社区中生活的“硬核”玩家。或者你的专业恰好与北方的优势产业高度匹配。
好了,聊了这么多,希望能帮你把瑞典的留学地图在脑海里勾勒得更清晰一些。
记住,排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但你的留学生活是热气腾腾的。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你是一个需要城市灯光来充电的人,还是一个能在森林湖泊中找到宁静的人?你的人生规划里,实习和人脉是否排在第一位?
所以,在你最终点击“提交申请”按钮之前,关掉那个排名网页,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未来的一两年里,我到底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那个最让你心动的画面,或许就是最适合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