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真心话 Time |
|---|
宝子们,在看正文前,先听我说几句大白话: 1. 选专业≠选命运,但选对了,真的能让你的求职路开挂,少走99%的弯路。 2. 这份清单不是绝对的,你的热情和能力才是王道。但如果你还没想好,或者想最大化留港几率,它就是你的最佳参考! 3. 实习!实习!实习!比你的GPA成绩单有时候还管用。文里提到的所有专业,都请你拼命找实习! 4. 语言能力是超级加分项,但不是绝对门槛。别因为不会粤语就自卑,普通话+英语在很多公司已经足够carry了。 |
哈喽,各位在lxs.net潜水的宝子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注留港搞事业一百年的小编。
还记得去年毕业季,我朋友圈里简直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是我的学妹Chloe,港大社会学硕士,人超nice,学术能力也强,但海投了上百份简历,收到的面试却寥寥无几。她天天跟我语音吐槽,说感觉自己一身的屠龙技,在香港这个金融丛林里根本无处施展,emo到不行。
另一边呢,是跟我同届读金融科技(FinTech)的哥们儿Leo。毕业论文还没写完,手上已经捏着三四个offer了,有虚拟银行的,有传统投行的创新部门,还有一个初创公司的。他凡尔赛地问我:“你说我是去中环996,还是去科学园感受自由的空气?”
扎心不?真的太扎心了。Chloe和Leo的故事,其实就是无数港硕毕业生的缩影。香港这座城市,机会遍地,但也现实得可怕。它对人才的需求,有着非常明确的“风向标”。专业选对了,你就是风口上的猪;选偏了,可能真的要体验一把“毕业即失业”的酸爽。
所以,今天这篇超长干货,就是为了让大家不做Chloe,争当Leo!我深扒了香港人才市场的数据,采访了好几位成功留港的前辈,给你们整理出了这9个“王炸”专业。它们就像是留港求职的VIP通道,能让你毕业后offer拿到手软!
不废话了,赶紧搬好小板凳,看看你的专业在不在榜上,或者你未来的专业应该怎么选!
一、金融科技 (FinTech)
为什么是它: 如果说金融是香港的过去和现在,那金融科技绝对是香港的未来。香港政府为了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简直是把“搞FinTech”写在了脸上。从“金融科技2025”策略到各种补贴和人才计划,摆明了就是要砸钱抢人。
真实数据: 根据香港政府的《人才清单》,金融科技专业人士是明确的紧缺人才。应届硕士毕业生的起薪普遍在每月28,000港币到40,000港币之间,有经验的直接翻倍。像WeLab(汇立银行)、ZA Bank(众安银行)这些虚拟银行,还有传统大行比如汇丰、渣打的数码部门,都在疯狂招人。
学长案例: 就说我那位朋友Leo,他在港科大读的MSc in Financial Technology。他说他们班的就业率简直离谱,同学毕业去向包括但不限于:蚂蚁集团的国际业务部、平安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还有去做区块链和Web3的。他自己最后选了一家美资投行的量化交易岗,因为“给得实在太多了”。
推荐院校: 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都有非常顶尖的FinTech相关硕士项目,课程设计非常贴近市场需求,会教你编程、区块链、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毕业就是企业抢着要的复合型人才。
常见职位: 金融科技分析师、产品经理、量化策略师、区块链开发工程师、数据科学家。
二、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 (CS/IT)
为什么是它: 数字化浪潮下,谁也离不开程序员。香港虽然不像硅谷或深圳那样有庞大的互联网产业,但所有行业都在经历数字化转型。银行、保险、零售、物流……都需要大量的IT人才来搭建和维护系统。香港政府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更是为这个领域的专才大开绿灯。
真实数据: 根据香港求职网站JobsDB的数据,信息科技行业的职位空缺常年位居前三。一个有1-2年经验的软件工程师,月薪轻松超过45,000港币。对于应届生,尤其是名校CS硕士,起薪也普遍在30,000港币以上。特别是网络安全、云计算和AI方向,更是“一人难求”。
学姐案例: 我认识一位港中文CS硕士毕业的学姐,她是个文科背景转码的“大神”。她说,在香港找技术岗,面试官特别看重实践能力。她在读研期间,自己做了好几个项目,还去了一家本地的科技公司实习了半年。秋招的时候,她同时拿到了J.P. Morgan的Technology Analyst和一家本地独角兽公司的后端开发offer,最后选择了前者,因为平台更大,职业发展路径更清晰。
推荐院校: 港科、港中大、港大是CS领域的传统三强,城大的计算机科学也非常不错,尤其是在某些细分领域很有特色。
常见职位: 软件开发工程师、网络安全分析师、云架构师、数据工程师、IT项目经理。
三、商业分析/数据科学 (BA/DS)
为什么是它: 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金矿,而商业分析师和数据科学家就是“淘金者”。香港作为亚洲的商业枢纽,无数跨国公司在这里设立地区总部,它们每天都在产生海量数据,急需专业人才来分析这些数据,从而做出更精准的商业决策。
真实数据: Glassdoor的数据显示,香港数据科学家的平均年薪高达60万港币。即使是入门级的数据分析师,月薪也能达到25,000至35,000港币。从快消巨头宝洁、联合利华,到咨询公司麦肯锡、BCG,再到各大银行和互联网公司,几乎所有像样点的公司都在招聘BA/DS相关的人才。
学长案例: 一位港大商业分析硕士项目(MScBA)毕业的学长,去年加入了国泰航空的数据分析团队。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分析乘客的飞行数据、消费习惯,为公司的航线规划和市场营销提供策略支持。他说这个专业最爽的地方在于,你既要懂技术(比如SQL, Python, R),又要懂商业,是连接技术和业务的桥梁,非常有成就感。他们项目毕业的同学,很多都去了四大(PwC, Deloitte, EY, KPMG)的咨询部门。
推荐院校: 港大、港科、港中大的BA项目都是王牌,课程设置非常全面。此外,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相关项目也很有竞争力,注重实践应用。
常见职位: 商业分析师、数据分析师、数据科学家、市场研究分析师、商业智能顾问。
四、会计 (Accounting)
为什么是它: 别觉得会计传统,它在香港可是真正的“金饭碗”。香港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拥有健全的法律和监管体系,对会计和审计人才的需求是刚性的、持续的。无论经济好坏,公司都需要做账、审计、报税,所以这个行业非常稳定,抗风险能力极强。
真实数据: 香港会计师公会(HKICPA)是全球顶尖的会计专业团体之一。能拿到这个牌照,你的职业生涯就稳了。对于应届硕士,进入“四大”是标配路径,起薪虽然不算惊艳(目前大约在20,000港币/月),但胜在有清晰的晋升阶梯和极佳的培训体系。工作3-5年考完牌,跳槽去企业做财务或者去金融机构,薪资就能实现三级跳,年薪百万不是梦。
学姐案例: 我的一个本科同学,在香港理工大学读的会计学硕士。她一毕业就进了德勤的审计部门。她说,头两年确实辛苦,忙季的时候加班是常态,但学到的东西也是实打实的。最近她刚升了高级审计员,薪水涨了一大截。她说,这段经历就像一个“黄金跳板”,以后无论是想留在审计行业,还是转去投行、PE/VC,都非常有竞争力。
推荐院校: 香港理工大学的会计是王牌中的王牌,业内口碑极佳。港大、港中大、城大的会计硕士也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常见职位: 审计师、税务顾问、法务会计、财务分析师、企业财务总监。
五、金融 (Finance)
为什么是它: 这还需要解释吗?香港就是靠金融吃饭的。中环的那些摩天大楼里,每天都上演着资本的游戏。无论是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私人银行还是风险投资,这里汇集了全球最顶级的金融机构,也提供了最多金光闪闪的岗位。
真实数据: 金融行业的薪资上限极高。投行前台(IBD)的应届分析师,年薪轻松破百万港币。虽然竞争也极其激烈,但回报是惊人的。根据eFinancialCareers的报告,香港金融从业人员的平均奖金水平位居亚洲前列。即使是进入银行的中后台部门,薪资和福利也远高于其他行业。
学长案例: 我认识一个港科大金融硕士(MSc in Finance)毕业的学长,他可以说是“卷王之王”。在读期间,他考过了CFA二级,在两家券商实习过。秋招时,他凭借扎实的金融知识和流利的英语,硬是拿下了高盛的Offer。他说,想进顶级金融机构,学校背景、GPA、实习经历、证书、面试表现,缺一不可,是一场全方位的较量。
推荐院校: 港大、港科、港中大的金融硕士项目,是公认的投行“敲门砖”,校友网络极其强大。如果你想去投行前台,这三个学校是你的首选。
常见职位: 投资银行分析师、交易员、基金经理、风险管理师、私人银行家。
六、法律 (LLM)
为什么是它: 香港实行普通法系,是国际仲裁和法律服务的中心。大量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都依赖香港的法律体系来处理商业纠纷和交易。对于内地法学背景的同学来说,来香港读一个LLM(法学硕士),不仅能接触到国际化的法律环境,更是进入香港法律界的绝佳跳板。
真实数据: 在香港,律师是社会地位和收入双高的职业。顶级的国际律所(俗称“红圈所”或“Magic Circle”),给见习律师的起薪就能达到每月50,000港币以上。即使是在本地律所,薪资也相当可观。通过PCLL(法学专业证书)考试并完成实习,就能成为香港执业律师,前途无量。
学姐案例: 一位港大LLM毕业的学姐,本科是内地的五院四系。她主攻的是公司与金融法方向。毕业后,她成功进入了一家英资律所的香港办公室。她说,LLM的课程让她系统地了解了普通法下的商业运作模式,这对于处理跨境并购和上市项目至关重要。虽然考PCLL的过程很艰难,但一旦成功,职业回报率极高。
推荐院校: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法学院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其LLM项目方向众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比如国际经济法、人权法、知识产权法等。
常见职位: 律师、公司法务、合规专员、法律顾问。
七、市场营销 (Marketing)
为什么是它: 别以为香港只有金融和法律。作为国际消费中心,无数国际品牌都把亚太区总部设在香港。这些品牌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人才来维护品牌形象、策划推广活动。特别是近年来,数字营销(Digital Marketing)异军突起,精通SEO、社交媒体运营、内容营销的人才极度抢手。
真实数据: 根据Morgan McKinley的薪酬报告,香港数字营销经理的年薪可达50万至80万港币。即使是应届生,如果具备相关的实习经验和技能,进入4A广告公司或知名品牌的Marketing部门,起薪也能达到20,000港币以上。
学姐案例: 城大整合营销传播硕士(IMC)项目毕业的一个朋友,她还没毕业就拿到了欧莱雅的Management Trainee Offer。她说,面试官最看重的就是她运营小红书账号和在广告公司实习的经历。她认为,读Marketing硕士,一定要多实践,多接触最新的营销工具和案例,不能只停留在课本理论上。
推荐院校: 香港城市大学的IMC项目是王牌。此外,港中文、港理大的市场营销相关硕士也非常强,课程设置紧跟行业潮流。
常见职位: 市场专员/经理、品牌经理、数字营销专家、公关专员、社交媒体运营。
八、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Supply Chain & Logistics Management)
为什么是它: 香港拥有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和国际空运枢纽,是连接内地和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供应链和物流领域的霸主地位。加上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对高效物流管理的需求只增不减。
真实数据: 香港物流发展局的数据显示,物流业是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一个有经验的供应链经理,年薪可以达到60万港币以上。从船运公司马士基,到快递巨头DHL、FedEx,再到各大零售企业的供应链部门,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学长案例: 香港理工大学全球供应链管理硕士项目毕业的一位学长,现在在一家大型零售集团做需求规划。他的工作是利用数据模型预测未来的产品销量,从而指导采购和库存管理,确保货品既不脱销也不积压。他说这个专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仓库”,而是真正的数据驱动科学。
推荐院校: 香港理工大学的航运及物流管理学系是世界顶尖水平,毕业生在业内非常抢手。港大和港科大也有相关的课程和研究方向。
常见职位: 供应链分析师、物流专员、采购经理、运营经理、需求规划师。
九、环境、社会及管治 (ESG)
为什么是它: 这是榜单上最“新”也最“火”的专业。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ESG已经从一个概念变成企业和投资机构必须面对的硬指标。香港交易所对上市公司有强制的ESG报告要求,各大金融机构也纷纷设立绿色金融和可持续投资部门。这是一个蓝海市场,人才缺口巨大。
真实数据: LinkedIn发布的《2023年香港职场趋势报告》显示,ESG相关职位的招聘增长率遥遥领先。ESG分析师或顾问的薪资非常有竞争力,通常比传统金融岗位的同级别人士还要高出10%-20%,因为人才实在太少了。这是一个真正的前景无限的领域。
学姐案例: 去年刚从港科大环境科学与管理硕士项目毕业的学姐,成功入职了安永(EY)的“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部门。她的工作是帮助上市公司撰写ESG报告,并为它们提供减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咨询建议。她说,这个领域非常有意义,能亲身参与到推动社会向更美好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而且职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推荐院校: 港科大、港大、港中大都开设了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硕士项目,课程融合了科学、管理和政策,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
常见职位: ESG分析师、可持续发展顾问、绿色金融专员、企业社会责任经理。
好了,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思路清晰了很多?
但小编最后想多说一句,选对专业只是第一步,它给了你一张漂亮的入场券,但最终能不能留在牌桌上,看的还是你自己的本事。
你的实习经历够不够硬核?你的求职技能(简历、面试)有没有反复打磨?你有没有主动去拓展人脉,去参加行业的分享会?
留港这条路,从来都不是一条坦途,它需要策略,更需要努力。别躺在名校的光环上睡大觉,从你拿到offer的那一刻起,就该把“找工作”当作一门必修课来对待。
去实习,去社交,去探索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当你真正融入这里,爱上这里,你会发现,留下来,其实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加油吧,宝子们!希望明年毕业季,你们都能成为朋友圈里那个手握N个offer、凡尔赛地问“我该选哪个”的靓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