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给ANU新生的真心话 |
|---|
|
这篇文章不打算给你一份官方的“ANU生存指南”。它更像是一张非官方地图,标记的不是教学楼和食堂,而是一些你可能会遇到的心情路口:
我们不聊那些虚无缥缈的“成功学”,只聊聊在这里实实在在的体验。因为我们相信,ANU的传奇,不是由诺贝尔奖得主和政要校友单独定义的,它是由我们每一个普通学生,在图书馆的深夜、在草坪的午后、在每一次小组讨论的争执与和解中,共同书写的。希望这些零散的分享,能让你在踏上这段旅程时,心里更有底,也更期待。 |
你还记得那个场景吗?凌晨两点的Chifley图书馆,空气里混杂着旧书的霉味、廉价速溶咖啡的苦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绝望。我记得。那是我来ANU的第一个学期,正在死磕一篇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论文。屏幕上的光标固执地闪烁,像是在无声地嘲笑我空白的大脑。身边,来自世界各地的面孔和我一样,眉头紧锁,神情疲惫,但没人放弃。寂静中,只有敲击键盘和翻动书页的沙沙声,像一种心照不宣的战歌。就在我快要崩溃的时候,邻座一个不认识的女孩轻轻推过来半块巧克力,对我小声说了句:“Hang in there.”
那个瞬间,我突然明白了。来之前,我把ANU的官网翻了个底朝天,记住了它在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上常年稳居澳洲前列(2025年最新数据是全球第30),记住了它拥有7位诺贝尔奖得主,也记住了它“澳洲国立大学”这个响当当的名号。但这些闪亮的标签,在那块融化的巧克力面前,显得那么遥远。真正构成我ANU记忆的,是这种陌生人之间无声的鼓励,是和一群同样在迷茫中挣扎的同伴并肩作战的感觉。所以,这篇文章不想复述那些你已经能在任何官方渠道看到的信息。我想和你聊聊,当光环褪去,作为一个普通留学生,我们眼里的ANU,到底是什么样的。
排名是门面,课堂才是江湖
咱们先说最现实的,学术。没错,ANU的学术声誉是金字招牌,尤其是在政治与国际研究、考古学、哲学这些领域,常年霸榜全球前20。当你拿到ANU的offer时,你的亲戚朋友可能会惊叹:“哇,澳洲第一的大学!”这种感觉当然很棒。但当你真的坐进lecture hall,打开每周长达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reading list时,你才会发现,排名是给外人看的,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这里的“难”,不是说教授故意刁难,而是它会从根本上挑战你过去的学习习惯。国内习惯的“老师讲、学生记”模式在这里几乎行不通。尤其是在人文社科学院(CASS)或亚洲与太平洋学院(CAP)的小组辅导课(Tutorial)上,通常只有10-20个学生。Tutor(辅导员,通常是博士生或讲师)会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讨论。如果你整堂课一言不发,不仅参与分会很难看,更重要的是,你会错过思维碰撞的精髓。
我认识一个读金融的朋友,他刚来时非常不适应。他习惯了有标准答案的数学题,但在这里,一门听起来很“水”的商业沟通课,却让他第一次拿到了Pass(及格)。原因很简单,他的论文逻辑严密,数据翔实,但缺少了“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教授在评语里写道:“你很好地总结了别人的观点,但你自己的观点在哪里?” 这句话,几乎是每个ANU新生都会面临的灵魂拷问。ANU教给你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凭什么”。这个过程很痛苦,你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学会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自己的质疑,哪怕那个质疑很幼稚。
但这种痛苦的回报也是巨大的。你会发现,你的思维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你不再轻易接受任何“权威”观点,你看新闻时会习惯性地去查证信源,你和别人讨论问题时能更有条理地组织论据。ANU的学术氛围,就像一个高手过招的“江湖”,它逼着你从一个只会“背秘籍”的学徒,成长为一个能“自创招式”的思考者。顺便提一句,ANU的学生与教员比例大约是18:1,这意味着你有非常多的机会和教授、导师直接交流。不要害羞,他们的Office Hour就是为你准备的,去敲门,去提问,你会发现这些学术大牛远比你想象的要平易近人。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堪培拉没那么“村”
聊完学习,我们再聊聊生活。提起堪培拉,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堪村”——好山好水好无聊。和悉尼的繁华、墨尔本的文艺相比,堪培拉确实像个安静的“乡下姑娘”。这里没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最大的商场(Canberra Centre)可能还不如国内一个普通城市的购物中心。刚来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巨大的失落和孤独。
但我想说,堪培拉的“无聊”,其实给了你一个机会,一个创造自己生活乐趣的机会。ANU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微型社会。这里的社团文化异常丰富。根据ANU学生会(ANUSA)的数据,学校有超过150个注册的学生俱乐部和社团,几乎涵盖了你能想到的所有兴趣爱好。从“中华文化社”、“书法社”这种充满家乡味的社团,到“哈利波特社”、“奶酪品鉴社”这种脑洞大开的组织,总有一个能让你找到同类。
O-Week(迎新周)期间,Kambri草坪上会摆满各个社团的摊位,那场面堪比庙会。别害羞,大胆地去逛,去和社团成员聊天,多要几张传单,多加几个群。我就是在O-Week加入了徒步社。社长是一个热情洋溢的澳洲本地小哥,每个周末,他都会组织我们去探索堪培拉周边的国家公园。在Tidbinbilla自然保护区,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野生的考拉和袋鼠;在Namadgi国家公园的徒步中,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各自带来的午餐,聊着不同国家的文化。正是在这些远离书本的时刻,我交到了来澳洲后的第一批真心朋友,英语口语也突飞猛进。
除了社团,住宿生活也是融入ANU社区的重要一环。ANU拥有超过15个学生宿舍,每个宿舍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比如历史悠久的Bruce Hall,以其紧密的社区感和丰富的社交活动著称;Unilodge的宿舍则更现代化,给予学生更多独立空间。住在宿舍里,你会被迫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你需要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室友共享厨房,你需要参加宿舍组织的各种活动(从电影之夜到正式的晚宴),你会在深夜的公共休息室里,和某个同样在赶due的邻居一起吐槽教授,然后成为朋友。这种高强度的集体生活,虽然有时会带来摩擦,但它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摆脱留学的孤独感。
当你在ANU有了自己的“一群人”,你再看堪培拉,会发现它可爱了许多。周末可以和朋友去伯利·格里芬湖边骑行、烧烤,春天可以去花展(Floriade)看成片的郁金香,晚上可以去Ainslie山顶看整个城市的灯火。堪培拉的“静”,变成了你可以安心学习、深入交友的背景板。它的确不“闹”,但绝不“无聊”。
在ANU的“隐藏菜单”里,你总能找到你的菜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隐藏菜单”,一些不在招生简章上大书特书,但却能给你带来独特体验的宝藏。ANU的“隐藏菜单”,就和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国家定位息息相关。
第一道“特色菜”,当然是随处可见的野生动物。这听起来有点像段子,但却是千真万确的日常。傍晚时分,成群的袋鼠在Fellows Oval草坪上悠闲地吃草,就像是校园里最佛系的“老学长”。第一次见到时,你可能会兴奋地冲过去拍照,但住久了,你就会习惯从它们身边淡定地走过,甚至还会嫌弃它们挡了你去图书馆的路。除了袋鼠,你还能在校园里看到各种颜色的鹦鹉、偶尔出来散步的针鼹,甚至在Sullivans Creek里看到过鸭嘴兽。这种与自然零距离的接触,是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无法体会的奇妙经历,它时刻提醒你,你正身处一片神奇的大陆。
第二道“硬菜”,是它作为“国立大学”的独特资源。ANU位于澳大利亚的政治心脏,与国会大厦、最高法院、国家图书馆、各大政府部门都近在咫尺。这意味着,尤其是对于学习法律、政治、公共政策和国际关系的学生来说,你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经常会邀请政府高官、驻澳大使、国际组织的代表来做讲座,你可能上一秒还在课堂上讨论某项政策,下一秒就能亲耳听到政策制定者的解读。ANU还提供一个王牌项目——澳大利亚国家实习项目(ANIP)。通过这个项目,学生有机会进入澳洲联邦政府部门、议员办公室甚至非政府组织进行一个学期的全职实习。我认识一位学姐,通过ANIP在澳洲外交贸易部实习,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了相关的国际机构工作。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国家级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是其他任何一所澳洲大学都难以比拟的。
第三道“私房菜”,是它强大的科研实力给本科生带来的机会。人们总觉得“科研”是博士、教授们的事,离本科生很遥远。但在ANU,学校非常鼓励本科生参与到前沿研究中。很多学院都提供本科生研究课程,或者你可以直接联系你感兴趣的教授,询问是否可以作为志愿者加入他们的实验室或项目。此外,学校每年都会提供“暑期研究奖学金”(Summer Research Scholarship),资助学生在假期跟随一位导师进行为期数周的正式研究。这不仅是一段写进简历里会闪闪发光的经历,更是一个让你探索自己学术兴趣、明确未来方向的绝佳机会。也许一不小心,你就参与到了一个研究引力波或者开发抗癌新药的伟大项目中了呢。
那些深夜赶due的崩溃,最后都成了你的勋章
说了这么多ANU的好,但我也想坦诚地告诉你,在这里留学,绝不是一帆风顺的田园诗。恰恰相反,它充满了挑战和挣扎。那些在朋友圈里看起来光鲜亮丽的留学生活背后,可能藏着无数个崩溃的瞬间。
学业压力是真实存在的。你可能会因为第一次小组作业中听不懂队友的口音而急得满头大汗;你可能会在期末季同时面对三四篇论文和两三门考试,感觉身体被掏空;你也极有可能,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后,收到一个让你失望的分数。我永远记得我第一篇论文拿到Credit(良好)时的心情,不是高兴,而是巨大的挫败感,因为在国内,我一直是“优等生”。这种身份的落差,加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容易让人陷入自我怀疑。
除了学业,还有生活上的各种琐事。自己租房要跟中介斗智斗勇,第一次报税看得一头雾水,生病了要自己预约GP(全科医生),想家的时候只能对着视频电话强颜欢笑。这些事情虽小,但堆积起来,足以消耗掉一个人的热情和能量。
但我想说的是,正是这些挣扎和崩溃,才构成了成长最坚实的部分。当你搞砸了一次presentation后,你才会痛下决心去报个公开演讲的workshop;当你第一次论文不及格后,你才会主动去找Academic Skills and Learning Centre的老师寻求帮助,学会如何正确地引用文献、构建论点;当你在异国他乡独自处理完一件棘手的事情后,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更强大、更独立。
ANU提供了非常完善的支持系统。如果你感到压力大、心情低落,可以随时预约ANU Counselling的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如果你在学业上遇到困难,每个学院都有专门的学生服务中心。关键在于,你要学会求助。在这里,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遇到的每一个困难,你的学长学姐们都曾遇到过;你的每一次迷茫,总有专业的老师和热心的同学愿意倾听和帮助。
那些你为了赶due熬过的夜,那些你为了一个论点和同学争得面红耳赤的下午,那些你独自面对生活难题时的无助与坚强,最终都会内化成你的力量,变成你独一无二的勋章。很多年后,你可能记不清某一门课的具体内容,但你一定会记得这些让你哭过、笑过、成长过的瞬间。
所以,如果下次有人问你,ANU到底怎么样?
别急着告诉他QS排名。你可以告诉他,在Chifley图书馆三楼的某个角落,有一扇窗,日落时分的景色美得像一幅油画。你可以告诉他,Kambri的草坪在晴天时特别好躺,戴上耳机听着歌,可以度过一个完美的下午。你也可以告诉他,你曾在这里遇到过一位让你醍醐灌顶的教授,结识了一群可以让你在深夜打电话哭诉的朋友,还学会了做几道拿手的家乡菜。
去大胆地尝试吧。去加入一个你完全不了解的社团,去选一门你纯粹因为好奇的选修课,去和不同国家的朋友聊聊他们的文化和故事,去探索堪培拉每一个你没去过的角落。
因为ANU的宏大叙事,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在其中书写的,那个独一无二、闪闪发光的,你自己的故事。这,才是属于你我的,真正的ANU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