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大佬手把手,教你做战略咨询项目

puppy

是不是觉得战略咨询听起来特高大上,但真要做项目就一脸懵?别慌!这篇德勤大佬亲自下场,手把手带你走一遍完整的战略项目流程。从最开始怎么定义和拆解客户的难题,到如何搭建分析框架、搜集关键数据,再到最后提炼出核心洞察,做出一份让老板眼前一亮的PPT,每个环节都讲得明明白白。这不只是纸上谈兵,全是能直接用的实战干货,让你瞬间get到顶级咨询顾问的思维方式。无论你是想进咨询行业,还是准备case interview,这篇文章都绝对值得你马住细品!

本期干货导航
前言:从一场面试的“滑铁卢”说起
第一步:定义问题(Clarify the Question)- 别让客户“带跑偏”,找到真问题才是王道
第二步:搭建框架(Structure the Problem)- 咨询顾问的“秘密武器”,MECE原则你get了吗?
第三步:分析与数据(Analyze & Gather Data)- 没有数据,你的分析就是“空中楼阁”
第四步:提炼洞察(Synthesize & Find Insights)- 从“So What”到“Now What”,这才是价值所在
第五步:呈现故事(Build the Story & Presentation)- 你的PPT,是你思路的“最佳代言人”
写在最后:咨询思维,不止于咨询

Hi,LXS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请来了一位在德勤做战略咨询的学长,让他匿名给我们扒一扒,一个顶级的战略咨询项目到底是怎么炼成的。开始之前,先给你讲个小故事。

我朋友Leo,金融硕士毕业,手握几段不错的实习,信心满满地去面某家MBB。面试官是个很和蔼的姐姐,上来就扔给他一个case:“一家欧洲老牌巧克力品牌,近年来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我们该怎么办?”

Leo脑子里瞬间闪过各种商学院教的框架,SWOT、4P、波特五力……他选了4P,从产品、价格、渠道、推广四个方面开始侃侃而谈。讲了十几分钟,感觉自己逻辑清晰、覆盖全面。结果面试官姐姐只是微笑着听完,然后问了一句:“所以,你觉得根本问题是什么?” Leo一下就懵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说了半天,都是在描述现象,根本没找到那个“病根儿”。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无论是你在准备case interview,还是在学校里做group project,我们常常急于给出“解决方案”,却忘了最重要的一步:你真的弄明白问题是什么了吗?这,就是顶级咨询顾问和普通人的核心区别。

今天,咱们就跟着德勤大佬的思路,把一个战略项目从头到尾捋一遍,让你彻底看清咨询顾问们到底是怎么思考的。全是干货,建议收藏!

第一步:定义问题 - 别让客户“带跑偏”

咨询项目的第一步,永远不是分析,而是澄清和定义问题。客户给你的,往往只是一个症状,而不是病因。

就像Leo那个case,“销量下滑”就是个症状。一个靠谱的顾问,会像个侦探一样,开始刨根问底:

“这个‘近年来’具体是多久?下滑趋势是断崖式的还是缓慢的?”
“是所有产品线都在下滑,还是只有高端系列?”
“是全国范围都这样,还是一二线城市特别明显?”
“我们是在丢掉市场份额吗?还是整个巧克力市场都在萎缩?”

你看,每个问题都像一把手术刀,把一个模糊的问题切得越来越细,越来越清晰。顶级顾问花在定义问题上的时间,可能占整个项目的20%-30%。因为方向错了,后面再努力都是白费。

举个真实的例子:星巴克。2024年第二季度的财报一出来,华尔街都惊了,全球同店销售额竟然下降了4%,是自2020年以来首次下滑,其中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额更是大跌11%。

如果星巴克CEO找到你,说“我们的销售额在下滑,怎么办?”

一个普通学生可能会说:“降价!学瑞幸搞9块9促销!”

但一个咨询顾问会先去拆解问题: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客单价降低了,还是交易数量减少了?财报显示,两个都降了。那再往下挖,交易数量减少,是因为新顾客不来了,还是老顾客流失了?在中国市场,瑞幸、库迪等本土品牌的崛起,用极致性价比抢走了大量对价格敏感的年轻消费者,这显然是关键外部因素。同时,星巴克自身的“第三空间”体验在快节奏的中国社会里,吸引力是否还像以前那么强?这又是内部因素。你看,把问题一层层剥开,解决方案的轮廓就慢慢浮现了。

所以,记住,接到任何一个任务,先别急着动手。花点时间,反复问“为什么”,把问题从一个模糊的“面”,变成一个可以下手的“点”。

第二步:搭建框架 - 你的分析“地图”

问题定义清楚了,接下来就要搭建一个分析框架。这就像是你要去一个陌生地方,得先打开地图,规划好路线。

很多人对框架有误解,以为就是背几个现成的模型。其实,顶级的咨询顾问很少会生搬硬套一个“标准框架”。他们最常用的工具,叫做“逻辑树”或“议题树”(Issue Tree)。

核心原则就一个: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叫“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说白了,就是你对问题的拆分,要做到不重叠、不遗漏。

我们还用那个巧克力品牌的例子。要提升利润(这通常是比销量更本质的目标),可以拆成两个分支:增加收入、降低成本。这就是MECE。然后“增加收入”又可以继续拆:提升销量、提高单价。“提升销量”又可以拆:吸引新客户、提升老客户购买频率……

这样一层层拆解下去,你就得到了一张清晰的“寻宝图”。每一个最末端的树枝,都是一个需要你去验证的具体假设(Hypothesis)。比如,“我们猜测,销量下滑是因为我们的包装设计老化,对Z世代吸引力不足。”

来个实战案例:假设你要为一家传统汽车巨头(比如大众)制定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战略。你的议题树可能长这样:

核心议题:大众应如何成功进入并占领中国纯电车市场?

  • 分支一:市场吸引力分析

    • 市场规模与增速?(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023年已达31.6%,预计2025年超50%)

    • 主要竞争对手是谁?(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他们的优势和弱点?

    • 消费者画像和偏好?(他们看重续航、智能化、还是品牌?)

    • 政策法规环境?(补贴政策、充电桩建设规划等)

  • 分支二:自身能力评估

    • 我们的品牌优势能否延伸到电车领域?

    • 在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技术”上有何积累或短板?

    • 现有的生产线和供应链能否支持电动化转型?

    • 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是否需要改造?

  • 分支三:战略路径选择

    • 是独立发展(像ID系列),还是合资/收购?(比如大众投资小鹏)

    • 产品定位?是主打高端、中端还是经济型?

    • 技术路线?是纯电、混动还是氢能源?

    • 上市节奏和市场推广策略?

有了这个框架,你的工作就从“我该干点啥”变成了“我需要找到A、B、C三点的数据来验证我的假设”。整个团队可以分工协作,每个人负责一个分支,效率极高,而且能保证最后拼起来的版图是完整的。

第三步:分析与数据 - 让事实说话

框架搭好了,就进入了项目的核心环节:数据搜集和分析。咨询行业有句话,叫“In God we trust, all others must bring data.”(我们信上帝,其他人请用数据说话)。

数据来源分两种:

二手数据(Secondary Data):这是你的第一站。包括行业报告(券商研报、艾瑞、Statista)、政府统计数据、上市公司财报、新闻数据库等。这部分工作考验的是你的信息检索和快速学习能力。比如,你想知道全球锂电池的价格趋势,可以去查BloombergNEF的报告,他们的数据显示,2023年锂离子电池组的平均价格已经降到了139美元/千瓦时,比2013年下降了近90%。这个数据就能有力地支撑“现在是进入电动车市场的好时机”这一论点。

一手数据(Primary Data):当二手数据无法解答你的核心问题时,就需要自己动手了。最常见的就是专家访谈(Expert Interview)。你想了解某款芯片的技术壁垒,与其自己看一堆天书般的论文,不如花钱请一位行业里的资深工程师聊一小时。此外,还包括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访谈,或者对竞争对手进行“神秘顾客”调查等。

拿到数据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分析。Excel是咨询顾问的“瑞士军刀”,你需要熟练掌握数据透视表、各种函数,能快速地对数据进行切片、钻取、对比。比如,你拿到了一家零售公司过去三年的销售数据,你需要快速分析出:哪个品类的增长最快?哪个地区的坪效最高?哪个季度是销售旺季,哪个季度是淡季?这些分析结果,才是你后续提炼洞察的基础。

第四步:提炼洞察 - 从“So What”到“Now What”

这是最考验一个顾问功力的地方,也是区分新手和老鸟的关键。数据和分析是“What”(是什么),洞察则是“So What”(所以呢)。

你发现对手在疯狂降价(What)。

所以呢(So What)?他们的降价策略正在侵蚀我们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价格敏感的年轻客群中。如果继续不作为,预计下个季度我们的市场份额会再掉5个点。

这还没完,顶级的顾问会更进一步,给出“Now What”(下一步该怎么办)。

下一步(Now What)?我们不能陷入价格战,这会损害我们的品牌形象和利润率。我们应该推出一个针对年轻人的子品牌或新产品线,用不同的定价和营销策略来精准狙击,同时主品牌要加强品牌建设,突出我们的品质和价值。

看到这个递进关系了吗?What → So What → Now What。这是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也是你最终要呈现给客户的核心价值。

这个过程没有捷径,需要大量的商业常识、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你需要把之前所有的数据点、分析结果像拼图一样组合起来,找到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最终形成一个有说服力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核心,就是你的核心洞察和建议。

第五步:呈现故事 - PPT是你的“终极武器”

咨询项目的所有成果,最终都会浓缩到一份PPT里。别小看做PPT,这在咨询公司是一门“显学”。

一个好的咨询PPT,有几个基本原则:

金字塔原则(Pyramid Principle):结论先行。每一页PPT的标题,都应该是一句完整的、能表达核心观点的句子,而不是一个名词。比如,标题不要写“市场规模分析”,而要写“中国童装市场预计未来五年将以15%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这样,即使只看标题,听众也能抓住整个故事的脉络。

一页一信息(One Message per Slide):每一页PPT只传递一个核心信息。不要试图把所有东西都塞进去,那样只会信息过载,让听众抓不住重点。用图表、用数据、用简短的文字,把这一个信息讲清楚、讲透彻。

图表化表达(Visual Storytelling):能用图表就别用文字。一张精心设计的图表,胜过千言万语。比如,要展示市场份额的变化,用饼图或条形图就比文字描述清晰得多。要展示两个变量的关系,用散点图。要展示一个流程,用流程图。你的图表不仅要美观,更要能服务于你的观点。

最终,你的整份PPT串联起来,应该是一个逻辑严密、引人入胜的故事。从“我们面临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开始,到“我们经过分析发现了什么”,再到“因此我们建议应该怎么做”,最后以“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收尾。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让客户听得明明白白,并且被你的专业和逻辑所折服。

写在最后

说了这么多,其实你会发现,所谓的“战略咨询方法论”,本质上就是一套高效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框架。它教你如何把一个大问题拆解成小问题,如何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进行判断,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思维方式,就算你以后不进咨询行业,也绝对是你行走江湖的“硬通货”。无论是写毕业论文、做市场分析,还是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你都可以用上。

下次再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别再凭感觉瞎蒙了。试试画个逻辑树,把所有可能性都列出来,然后一个个去验证。这个过程,远比你想象的要酷得多。

别把咨询想得太神秘,它就是一种科学的“瞎琢磨”。祝你,也能成为那个最会琢磨的人。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0282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