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刺多大申请,你需要想清楚的三个核心问题 |
|---|
| 1. 我是谁?(Who am I?) 这不只是你的成绩单。这是你的故事、你的热情、你的“闪光点”。招生官想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串数字。你的独特性是什么?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
| 2. 我为什么来?(Why UofT? Why this program?) 展现你对多大和申请专业的“真爱”。不要只说“多大是顶尖名校”。你有没有研究过某个教授的研究方向?这个专业的哪门课程让你心动不已?证明你和多大是“双向奔赴”。 |
| 3. 我能贡献什么?(What can I contribute?) 大学是一个社区。多大希望招收能让这个社区变得更多元、更有活力的学生。你能为课堂讨论、社团活动带来什么独特的视角或技能?展示你的潜力和影响力。 |
“Leo,你又在看多大官网啊?”
我室友推门进来,看到我正一脸凝重地盯着屏幕上的Rotman Commerce supplementary application(补充申请)要求。当时是12年级的11月,我的平均分稳定在95%,自认为是个不错的成绩。但每次点开那个申请页面,看到“Video Interview”(视频面试)和“Timed Written Response”(限时写作)这些字眼,我的心就咯噔一下,感觉比考高数还紧张。
我跟室友抱怨:“你说,我这履历,除了分数还行,课外活动就是弹了几年钢琴,在学校社团里打打杂,怎么跟那些‘大神’比?人家不是模联主席,就是自己开了个小公司。我的故事要怎么讲才能不那么苍白?”
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熟悉?相信每个把多伦多大学(UofT)当作梦校的小伙伴,都经历过类似的焦虑。多大,这所坐落在加拿大第一大城市中心的学术殿堂,是多少留学生的白月光。但它的申请过程,尤其是那些热门专业,也确实像一场“升级打怪”,关卡重重。
别慌!今天,作为在lxs.net混迹多年的学长,我就来给你当一回“通关向导”,把多大申请的每一步都掰开揉碎了讲清楚。这篇文章有点长,但绝对是干货满满,特别是想冲Rotman、CS、工程这些“神仙专业”的同学,请一定耐心看完。你的offer,或许就差这篇保姆级指南了!
第一关:12年级选课,不止是凑够学分这么简单
很多同学以为12年级选课,只要把申请专业要求的必修课选上就行了。比如申商科,我就选英语(ENG4U)和微积分(MCV4U),其他选点简单的课把平均分刷高。听起来很聪明,对吗?但招生官可比我们想象中精明多了。
他们看你的成绩单,不仅看分数,也看你选课的“含金量”。如果你为了刷分,选了一堆公认的“水课”,他们会觉得你可能在回避学术挑战。这对于以学术严谨著称的多大来说,可不是一个好信号。
选课策略的核心是:既要满足硬性要求,又要展现你的学术追求和兴趣方向。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认识一个学妹Sarah,她想申请多大的生命科学(Life Science)。必修课要求是英语、微积分,外加两门科学(生物、化学、物理任选二)。她不仅选了生物(SBI4U)和化学(SCH4U),还额外选了物理(SPH4U)和高等函数(MHF4U)。她的申请顾问当时还劝她,说物理难度大,可能会拉低平均分。
但Sarah在她的文书中解释了原因:她对生物物理这个交叉领域很感兴趣,希望在本科阶段探索细胞层面的物理机制。结果呢?她不仅被录取了,招生官还在邮件里提了一句,说很欣赏她选课所展现出的学术好奇心。
所以,你的选课列表,本身就是你申请故事的一部分。它应该和你申请的专业方向、你的个人兴趣形成一条清晰的逻辑线。想申CS?除了必修的微积分,把计算机科学(ICS4U)这门课学好并拿到高分,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想申人文社科?多选几门历史、哲学、社会学相关的课程,比你空口白牙地说“我热爱思考”要有说服力得多。
硬通货:你的GPA到底要多高才“安全”?
聊完成绩单的“质”,我们再来聊聊“量”——分数。GPA(平均分)是申请的敲门砖,这点毋庸置疑。虽然多大官网总是给一个比较宽泛的分数范围,但根据近几年的录取数据,热门专业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我们来看一些真实的数据参考(请注意,每年情况都有浮动,以下数据基于2023-2024申请季的观察)。
文理学院(Faculty of Arts & Science)- 人文/社科类:通常要求在80s中后段。如果你能达到90%以上,会比较有竞争力。比如经济学、心理学这些热门专业,建议分数越高越好。
文理学院 - 生命科学/物理科学类:竞争比人文社科激烈,录取平均分普遍在90%出头。特别是想进某些特定stream(比如病理学、药理学),92%-93%会是一个比较稳妥的起点。
Rotman Commerce(罗特曼商学院):这绝对是“神仙打架”的重灾区。近几年的录取平均分基本都在94%以上,很多被录取的学生甚至达到了96%-97%。记住,这个分数只是让你进入“决赛圈”,最终能否胜出,还要看你的补充申请。
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 - St. George校区):比Rotman还要“卷”!录取平均分常年在96%以上,甚至达到98%、99%的学霸也比比皆是。可以说,任何一门课的失手都可能是致命的。而且,它的补充申请也越来越重要。
应用科学与工程学院(Faculty of Applied Science & Engineering):工程学院看重的是综合能力。平均分普遍要求在90s中段,但他们非常非常看重你的Personal Profile(个人陈述,类似补充申请)。一个92分但文书极其出彩的学生,完全可能PK掉一个95分但文书平平的学生。特别是对于ECE(电子与计算机工程)、Engineering Science(工程科学)这些顶级项目,文书定生死。
看到这些数字,是不是感觉压力山大?但请记住,分数只是“准入门槛”,尤其对于那些有补充申请的专业。一个98分的“考试机器”和一个95分但拥有有趣灵魂的实干家,招生官往往更青睐后者。
超越分数:打造让招生官眼前一亮的“个人名片”
当大家的GPA都差不多的时候,什么能让你脱颖而出?答案是:你的课外活动和文书,也就是你的“个人名片”。
很多同学在填写活动列表时,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罗列”,而不是“展示”。
“参加了学校的辩论社。”—— So what?
“在敬老院做了50小时义工。”—— And?
招生官每天要看成百上千份申请,这样的描述根本无法让他记住你。你需要把每一项活动都当成一个小故事来写,突出你的角色、你的行动和你的影响力。这里教你一个万能公式:Action Verb(行动动词)+ Quantifiable Result(可量化的成果)+ Impact(产生的影响)。
我们来做个对比:
修改前:Member of the school's programming club. (学校编程社团成员)
修改后:Led a team of 4 in the school programming club to develop a campus navigation app, which was downloaded over 300 times by new students and helped reduce orientation-day confusion. (领导一个4人小组,在校编程社团开发了一款校园导航App,被新生下载超过300次,有效帮助他们解决了开学日迷路的问题。)
看到区别了吗?后者不仅具体,还展示了你的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最终带来的积极影响。这才是招生官想看到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Spike”(闪光点)。与其做一个“十项全能”但每项都平平的“水桶”,不如做一个在某个领域有深度钻研的“锥子”。如果你的目标是Rotman商学院,那么你的活动列表最好能形成一个围绕商业、领导力、创新的“主题包”。
比如,一个成功申请到Rotman的学生的活动列表可能是这样的:
DECA商业竞赛:安省决赛圈选手,专攻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校内创业项目:发起了一个“旧课本循环利用”计划,一个学期为同学们节省了约5000加元的购书费用。
暑期实习:在一家本地小企业做市场助理,负责管理社交媒体账号,使粉丝数增长了20%。
个人兴趣:运营一个分享理财知识的博客,有几百个固定读者。
你看,所有活动都指向一个清晰的画像:一个对商业充满热情、具备实践能力和领导潜力的未来商界精英。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个人名片”。
神仙打架:Rotman商学院和CS专业的独家秘笈
对于这两个最热门的专业,我们需要进行专项突破。
决战Rotman:在60秒内展现你的商业思维
Rotman的补充申请是道坎,主要包括1-2个视频面试问题和1个限时写作。它考察的不是你懂多少商业理论,而是你的沟通能力、逻辑思维和在高压下的反应速度。
视频面试(Video Interview):
通常会给你一个问题,准备30-60秒,然后录制60-90秒的回答。问题类型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围绕以下几类:
行为类:“Tell me about a time you faced a challenge in a team.”(讲一次你在团队中遇到挑战的经历。)
观点类:“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for a business leader?”(你认为商业领袖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创意类:“If you could create a new product to solve a daily problem, what would it be?”(如果你能创造一个新产品解决日常问题,它会是什么?)
备考秘笈:
准备故事库:提前准备好关于团队合作、领导力、解决冲突、创新、失败与学习等主题的个人故事。回答时用STAR法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来组织语言,会显得条理清晰。
模拟练习:找个朋友,或者用手机自拍,反复练习。关键是控制时间,练习在镜头前自信、自然地表达。眼神要看着摄像头,想象对面坐着的就是招生官。
着装得体:虽然是在家录制,但请穿上商务休闲装(business casual),这代表了你的专业和重视程度。
限时写作(Timed Written Response):
通常是给你一段材料或一个话题,在规定时间内(比如10分钟)写一篇短文。这考察的是你的阅读理解、快速构思和书面表达能力。
备考秘笈:
先花1-2分钟快速列个提纲(开头、论点1、论点2、结尾),然后再开始写。结构清晰比辞藻华丽更重要。注意语法和拼写,不要犯低级错误。
冲刺CS:用代码和项目证明你的热情
UofT的CS项目寻找的是真正对计算机科学有“痴迷”般热情的学生,而不仅仅是成绩好的学生。你的补充申请(通常是几篇小短文)是展示这种热情的唯一机会。
你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除了学校课程,你在CS领域还做了什么?
招生官期待看到的是:
个人项目(Personal Projects):这是最有力的证明。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东西,比如用Python写了个爬虫,抓取你喜欢球鞋的价格信息;或者用JavaScript做了个个人主页;再或者给家人做了个菜谱管理App。这表明你有主动学习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竞赛/黑客松(Competitions/Hackathons):参加过CCC(加拿大计算机竞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或者参加过任何线上线下的黑客松,都是极大的加分项。这体现了你的算法能力和在压力下协作的经验。
自学经历:你在Coursera或edX上学了机器学习的课程?你读了某本经典的算法书籍?你关注了哪些技术大牛的博客?这些都能展现你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
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个学生Daniel,他的CS课成绩是99分,但申请文书里只写了自己多喜欢这门课。另一个学生Mike,CS成绩96分,但他在文书里详细描述了自己如何因为想和国外的朋友流畅地玩游戏,自学网络编程知识,搭建了一个低延迟的游戏代理服务器。你猜最后谁被录取了?是Mike。因为他的故事展示了CS对他来说不是一门课,而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一种思维方式。
你的专属申请日历:不错过任何一个Deadline
申请季就像一场长跑,节奏很重要。下面是一个大致的时间线,帮你规划好每一步:
9月-10月:准备阶段
最终确定你要申请的大学和专业列表。
和你的学校counselor沟通,确保你12年级的选课满足所有要求。
开始构思你的个人故事,头脑风暴可以写进文书的活动和经历。
11月-12月:行动阶段
OUAC(安省大学申请中心)开放申请,尽早创建账户并填写基本信息。
开始着手准备补充申请材料。对于Rotman和工程,现在就要开始练习了。
如果你需要推荐信(某些特殊项目或奖学金),现在是联系老师的最佳时机。
1月:冲刺阶段
1月中旬:通常是OUAC申请的截止日期。务必在此之前提交!
1月底至2月初:大部分补充申请的截止日期。这是最紧张的时候,合理安排时间,不要拖到最后一刻。
2月-5月:等待与跟进
确保你的学校及时上传了你的期中(mid-term)成绩。
多大会分几轮发offer,通常在2月、3月和5月会有大的发放批次。没收到不要慌,耐心等待。
6月1日:决定时刻
这是安省大学接受offer的通用截止日期。在此之前,你需要做出最终决定。
避坑指南:这些常见的申请误区你中招了吗?
最后,分享几个学长学姐们用“血泪”换来的教训,希望能帮你少走弯路:
误区一:等到最后一刻才提交。
每年都有人因为网络拥堵、支付失败等原因错过deadline。早提交,早安心。而且,有传言说早申请可能会有一定优势(early consideration),虽然官方不承认,但何乐而不为呢?
误区二:文书写得太“假大空”。
避免使用“我从小就对…充满热情”这种陈词滥调。多用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来支撑你的观点。写你自己的故事,哪怕它很平凡,只要是真实的,就比任何华丽的模板都有力。
误区三:不仔细阅读每个项目要求。
多大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补充申请要求千差万别。工程学院的Personal Profile和Rotman的视频面试完全是两码事。一定要逐字逐句地看官网要求,不要想当然。
误区四:忘了检查拼写和语法。
一篇充满低级错误的文书,会让招生官觉得你态度不认真。写完后,请至少读三遍,最好找英语好的同学或老师帮你看看。
写到这里,这篇超长指南也接近尾声了。
我知道,申请季的你,可能会在无数个深夜里怀疑自己,会因为一次模考失利而沮丧,会因为看到别人优秀的履历而焦虑。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们都曾经历过。
但请你记住,申请大学,从来不是一场为了证明你比别人更优秀的竞赛。它更像是一次机会,让你停下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梳理你的成长和收获,然后认真地思考,你未来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多大寻找的,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而是一个真实、有潜力、并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轻人。所以,自信地去展示那个独一无二的你吧。
别怕,你比你想象中要强大得多。现在,深呼吸,打开你的申请页面,我们一起搞定它!祝你成功,我们在多大校园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