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留学,不卷还省钱的快乐谁懂啊

puppy

来,悄悄告诉你一个宝藏留学地——德国!想象一下,公立大学基本免学费,省下的钱够你把欧洲玩个遍,这是什么神仙日子啊!更重要的是,这里没有那么多peer pressure,大家更专注于学到真东西和享受生活,而不是为了排名熬夜掉头发。在这里,你可以安心搞学术,也能周末坐火车去隔壁国家度个假。想知道怎么花最少的钱,体验这种不内卷又充实的留学生活吗?这篇文章全是干货,快来看看吧!

德国留学避坑指南
省钱是王道,但不是苦行僧:别为了省钱天天吃土豆,Mensa(食堂)的饭菜三五欧就能搞定,营养又便宜。周末去超市前列好清单,少去贵的Rewe,多逛Lidl和Aldi。
“不卷”不等于“不学”:德国大学宽进严出是出了名的,没人天天盯着你,但考试周的图书馆凌晨四点也灯火通明。自主学习能力是生存第一法则。
德语不是选修,是必修:就算你是英语授课,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德语。从超市结账到跟邻居大妈聊天,会德语能让你的幸福感指数级飙升。
别宅着,走出去:德国的假期是真的多!别浪费了你的申根签。一张49欧的德国月票(Deutschland-Ticket)就能让你周末走遍德国的小镇。

上周末,跟在英国读研的朋友小雅视频,她顶着俩硕大的黑眼圈,跟我疯狂吐槽。“你知道吗,我们小组为了一个presentation已经熬了三个通宵了,每个人都想拿最高分,卷生卷死。下学期的学费又涨了,我妈已经开始帮我物色回国的工作了,压力山大。”

挂了电话,我看了看窗外。我所在的德国小城,阳光正好。上周四我就完成了这周所有的学习任务,周五坐火车去了趟隔壁的捷克,在布拉格广场喂了鸽子,喝了杯便宜又好喝的啤酒,刚才才回到宿舍。而这一切,包括往返车票和一晚青旅,总共花费还不到100欧元。学费?我所在的公立大学,一学期只需要交300欧左右的注册费,里面还包含了半年的交通票。

那一刻,我真心觉得,德国留学,这种不卷还省钱的快乐,真的太香了!如果你也厌倦了无休止的内卷和高昂的留学账单,想找一个能静下心学习,又能真正体验生活的地方,那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完。

一、学费?不存在的!省下的钱都能环游欧洲了

聊留学,钱是绕不开的话题。很多同学一听到欧美留学,第一反应就是“烧钱”。没错,在美国,一年学费动辄5万美元起步;在英国,硕士学费普遍在2万英镑以上,折合人民币也要近20万。这还没算上高昂的生活费。

但德国,绝对是个“异类”。德国大部分的公立大学,对包括国际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是免学费的!你没看错,是免!学!费!唯一的例外是西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Baden-Württemberg),非欧盟学生每学期需要缴纳1500欧元的学费。即便如此,一年3000欧(约合人民币2.3万)的学费,跟英美澳比起来,也简直是“白菜价”。

我们来算一笔账。假设你在慕尼黑工业大学(TUM)读书,它属于拜仁州,公立大学免学费。你每学期只需要缴纳一笔“学杂费”(Semesterbeitrag)。根据TUM官网2024年夏季学期的最新数据,这笔费用是152.30欧元。这笔钱包含了学生会费和学期交通票(Semesterticket)的费用,有了它,你可以在慕尼黑的公共交通网络里畅行无阻。一年下来,学杂费总共也就300多欧。

而在生活费方面,德国政府规定,留学生申请签证时需要提供资金证明,目前的标准是每月934欧元,一年总计11208欧元。这笔钱是保证你能在德国活下去的“底线”。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同学的花销远低于这个数。

我的朋友小A在柏林自由大学读书,她给我分享了她的每月账单:

住宿:学生宿舍(Studentenwohnheim)单人间,320欧/月。(这是最香的部分,但名额靠抢,一定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申请!)

吃饭:平时主要在学校食堂(Mensa)吃,一顿饭3-5欧,营养均衡。周末自己去Lidl、Aldi这种平价超市买菜做饭,一周50欧足够。一个月吃饭开销大概250欧。

保险:公立保险,比如TK或者AOK,学生每月固定120欧左右。

交通:柏林的学期票包含在学杂费里了,几乎不用额外花钱。

其他杂费(通讯、购物、娱乐):100欧。

总计:320 + 250 + 120 + 100 = 790欧元。远低于官方的934欧标准。

一年下来,她的总花费大约是 790 * 12 + 300(学杂费)≈ 9800欧元,折合人民币7万多。而她英国的朋友,光学费就花掉了20多万。这中间省下来的十几万人民币,能干什么?够你把欧洲玩个遍了!

从德国出发,欧洲就在你的脚下。周末花20欧坐Flixbus去布拉格,花30欧坐瑞安航空去罗马,花49欧买一张德国通票(Deutschland-Ticket),一个月内无限次乘坐德国境内的所有慢车和公共交通,从北边的汉堡港到南边的阿尔卑斯山,想去哪就去哪。这种用读一个英美硕士的学费,换来德国硕士学位+欧洲深度游的体验,性价比简直高到天上去了。

二、告别内卷,这里没人催你“绩点为王”

如果说省钱是德国留学的“面子”,那“不卷”绝对是它的“里子”。国内的“985/211”鄙视链,英美的“G5/常春藤”光环,在德国似乎都失灵了。德国人更看重的是你学到了什么,你的专业能力有多强,而不是你毕业于哪所“排名更高”的大学。

德国的大学教育体系,推崇的是“学术自由”(Akademische Freiheit)。教授给你指明方向,但怎么学、学多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这里没有辅导员天天催你交作业,也没有那么多为了绩点而设的平时分、小组作业。很多课程的成绩,就是由期末一场考试决定的。一场考试,可能长达3-4个小时,纯笔试,考的全是深度理解和应用,死记硬背在这里行不通。

这种模式听起来压力很大,但实际上,它反而从根源上减少了“内卷”。因为目标很纯粹:搞懂知识,通过考试。你不需要跟别人比谁的PPT做得更花哨,谁在小组讨论里发言更积极,谁跟教授关系更好。大家都在图书馆里默默啃着厚厚的德语原版教材,目标是1.0(满分)或4.0(及格),而不是为了把绩点从3.8刷到3.9。

我认识一个在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读机械工程的学长小B,他是国内一所顶尖985大学过来的。他说,刚来德国时非常不适应。在国内,他习惯了每门课都有详细的教学大纲,每周都有作业,期中期末按部就班。但在亚琛,一门课可能整个学期就只有教授的讲义(Skript),几百页的德语,需要你自己去钻研。期末考试前,图书馆里坐满了人,但大家都很安静,各学各的,没有那种剑拔弩张的竞争氛围。

他说:“在这里,学习成了一种非常私人的事情。你努力,不是为了赢过别人,而是为了对得起自己选择的专业和未来的工程师头衔。考过了,大家会真诚地为你高兴;没考过,那就下学期再来,德国大学允许你有两到三次的补考机会。这种从容和对知识本身的尊重,是我以前从未体验过的。”

德国的企业在招聘时,也延续了这种务实的风格。他们会看你的成绩单,但更看重你的实习经历(Praktikum)和毕业论文(Abschlussarbeit)的质量。一个在“普通”应用科学大学(FH)但有三段顶级德企实习经历的学生,可能比一个只有理论知识的“精英大学”(Exzellenzuniversität)毕业生更受欢迎。这套评价体系,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赛道,而不是千军万马去挤“排名”这座独木桥。

三、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啤酒节

德国人的严谨是出了名的,但他们的生活绝不只有工作和学习。恰恰相反,“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的理念深入骨髓。这一点,在留学生的生活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典型的就是德国的“周日宁静法”(Sonntagsruhe)。除了餐厅和少数商店,周日几乎所有商场、超市都关门。刚来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极其不方便,但慢慢地,你就会爱上这个“被强制休息”的日子。周日,德国人会选择去公园散步、去森林徒步(Wandern)、和家人朋友烧烤,或者什么都不干,就在阳台上晒太阳看书。这种慢节奏,能有效地治愈你一周的学习疲惫。

我的同学小C,在风景如画的海德堡大学读哲学。她的留学生活,简直就是一首诗。海德堡坐落在内卡河畔,古老的城堡和红顶小屋美得像一幅油画。小C的周末,不是在“哲学家小径”上散步,思考人生;就是和朋友们一起,沿着莱茵河骑行,探访一个个中世纪小镇和古堡。她告诉我,在这里,生活质量(Lebensqualität)是一个被频繁提及的词。大家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奢华,而是精神上的富足和身心的健康。

除了自然风光,德国的社会生活也丰富多彩。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慕尼黑的啤酒节(Oktoberfest),科隆的狂欢节(Karneval),纽伦堡的圣诞市场(Christkindlesmarkt)……一年到头,总有让你走出书本、融入当地文化的机会。大学的体育部(Hochschulsport)提供几十种体育课程,从攀岩、帆船到瑜伽、尊巴,一学期可能只需要二三十欧。你还可以加入各种学生社团(Verein),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种“劳逸结合”的文化,让留学生活变得立体而丰满。你既是学生,也是一个生活家。你可以在图书馆里为了一个公式鏖战到深夜,也可以在周末的跳蚤市场(Flohmarkt)里淘一个心仪的老物件。你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平衡学习与生活,如何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慢节奏。

四、省钱大作战:德国留学生的“抠门”智慧

说了这么多德国留学的好,那到底怎么才能花最少的钱,过最爽的日子呢?这里给你掏心窝子地分享一些实用干货。

住:学生宿舍是神!学生宿舍绝对是性价比之王,价格通常只有市场上同等地段房租的一半甚至更低。但它非常抢手,一定要尽早申请!收到大学的Zulassung(录取通知书)后,第一时间就去学校的Studentenwerk网站上排队。如果没排上,第二选择是合租公寓(WG, Wohngemeinschaft)。最好的找房网站是wg-gesucht.de,上面信息量最大。找房时擦亮眼睛,警惕骗子,没看房前绝不付钱。

吃:拥抱折扣超市和Mensa!德国有两大平价连锁超市巨头:Aldi和Lidl。里面的商品质量好,价格低廉,是学生党的天堂。每周他们都会有特价商品,下载他们的App,可以提前看好这周什么打折。想改善生活,可以去Rewe或者Edeka,但价格会贵一些。学校食堂Mensa是你工作日最好的朋友,一份主菜+两份配菜的套餐,通常不超过5欧元,比自己做饭还省事。

行:49欧月票走天下!这个Deutschland-Ticket(德国通票)简直是留学生福音。每月49欧,可以乘坐全德国境内所有的公共交通和区域火车(慢车,如RE, RB, S-Bahn)。虽然不能坐ICE、IC这样的快车,但对于周末想在州内或者邻州逛逛的同学来说,已经足够了。有了它,你从慕尼黑去国王湖,从法兰克福去科隆,交通费基本就cover了。

买:二手文化万岁!德国人非常注重环保,二手文化盛行。买家具、自行车、厨具,甚至一些电子产品,首选Kleinanzeigen(以前叫eBay Kleinanzeigen),德国的“闲鱼”。女生买衣服可以逛Vinted(以前叫Kleiderkreisel)。每个城市周末都会有跳蚤市场,是淘宝贝的好去处,还能体验人间烟火气。

赚:合法打工,自给自足!作为非欧盟留学生,德国法律允许你每年工作120个全天或240个半天。很多学生会选择做兼职。最好的兼职是“Werkstudent”(工作学生),在公司里做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时薪通常在14-20欧元,不仅能赚钱,还能积攒宝贵的工作经验。其次是学校里的“HiWi”(学生助理),帮教授做研究或者批改作业,时薪也在12-15欧。德国目前的法定最低时薪(Mindestlohn)是12.41欧元(2024年数据),所以即便是在餐厅打工,收入也相当可观。一个月做几个半天,生活费就基本能覆盖了。

留学从来都不只有一种标准答案。不是非要去一个排名最高的学校,花最多的钱,把自己逼到极限,才叫“值得”。

在德国,你可能不会有那种一夜之间成为“华尔街之狼”的幻梦,但你会学会如何自己动手修好一辆自行车,如何在超市里精打细算地规划一周的食谱,如何在德语的磕磕绊绊中和邻居老奶奶成为朋友。你收获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生活能力,一种不被外界标准裹挟的内心平静。

选择德国,就是选择了一种更从容、更专注、更具性价比的留学路径。在这里,你可以安心地做学术,也可以勇敢地探索世界。这种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的快乐,比任何一张光鲜亮丽的成绩单都来得更真实,也更珍贵。

所以,如果你也心动了,不妨换个赛道,来看看这片“不卷还省钱”的新天地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56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