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学真实账单:比国内贵在哪?

puppy

纠结去新加坡要准备多少钱的你,是不是也被网上各种“天价”账单吓到过?先别慌!咱们这篇文章不讲虚的,直接给你摊开一份超真实的留学账单。从学费、住宿(学生公寓vs校外合租哪个坑多?)、到吃饭(食阁和自己做饭差多少?),再到交通、娱乐这些零碎开销,我们都给你算得明明白白。最关键的是,我们会跟国内一线城市对比着看,让你一眼看明白,钱到底贵在了哪儿。看完这篇,你心里就有谱了,知道怎么把爸妈的辛苦钱花在刀刃上,绝对干货满满!

新加坡留学花销速览 | 小编帮你划重点
花销大头:住宿!住宿!还是住宿!尤其是在校外租房,绝对是每个月账单里最“瞩目”的一笔。其次是学费,公立大学对国际生的收费标准,你懂的。
省钱能手:遍布全岛的食阁(Hawker Centre)和小贩中心,是留学生的“续命食堂”,花样多还便宜。以及超级给力的公共交通系统,办张学生卡,出行成本很低。
隐形刺客:社交娱乐、偶尔的“报复性”购物、还有医疗保险和看病的费用。这些零碎开销看着不起眼,攒起来就是个大数目。
国内对比结论:如果只看吃饭和公共交通,新加坡和国内一线城市(比如上海)体感差距不大。真正的差距体现在“住”上,新加坡的房租几乎是上海同等条件下的2-3倍(别忘了还有汇率!)。

哈喽,各位准留学生和家长们,我是你们在 lxs.net 的老朋友,小编小L。

还记得我刚拿到新加坡国立大学(NUS)offer那会儿的激动心情吗?当时我妈一边替我高兴,一边拉着我,忧心忡忡地问:“听说新加坡生活费贵得吓人,你一个月得花多少钱啊?妈给你准备的钱够不够?”

我当时拍着胸脯,拿着网上找的攻略说:“妈,放心!我看了,一个月生活费也就一千新币,小意思!” 结果,第一个月账单下来,看着信用卡上那个接近两千新币的数字,我彻底傻眼了。那一瞬间,我才明白,那些“月消费800新币大神”的攻略,对我这种普通人来说,简直就是“都市传说”。

这段经历让我下定决心,必须写一篇最接地气、最真实的账单分析,不搞虚头巴脑的“极限省钱”,也不渲染“天价留学”的焦虑。咱们就摊开来讲,把新加坡的每一笔开销,都跟国内一线城市(就拿魔都上海来比吧)掰扯清楚,让你一眼看明白,爸妈的辛苦钱,到底贵在了哪儿。

一、学费:第一道坎,也是最硬的坎

留学花销里,学费是永远绕不开的大山。这部分最透明,但也最“扎心”。

新加坡的大学分为公立和私立。我们先看顶尖的公立大学,比如NUS、南洋理工大学(NTU)。这些学校的排名和教育质量是世界一流的,学费自然也“国际化”。

拿2023-2024学年的数据举个例子,NUS最热门的计算机科学本科,给国际生的学费是每年38,850新币。按现在5.3的汇率算,这就是超过20万人民币一年!商科、医学这些专业只会更贵。就算申请到新加坡教育部提供的学费补助(Tuition Grant),毕业后需要在新加坡工作三年,补助后的学费也依然在18,000新币左右,折合人民币也要近10万。

咱们再回头看看国内。在上海,哪怕是顶尖的复旦、上海交大,本科学费基本都在每年5000-7000人民币的区间。这么一对比,冲击感是不是瞬间就来了?四年的本科读下来,光是学费,新加坡(无补助)可能就要花掉80多万人民币,而国内连5万都不到。这中间差出来的,可能就是国内二线城市一套房的首付了。

这笔钱贵在哪?贵在教育资源、全球视野、师资力量和那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你享受到的是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一起上课,听诺贝尔奖级别的大牛讲座的机会。这笔投资值不值,取决于你对未来规划的看法。

所以,在钱这件事上,学费是硬性支出,也是你和国内同学拉开差距的第一笔账。

二、住宿:花销的“无底洞”,坑多还是机会多?

如果说学费是可预见的“明码标价”,那住宿费就是不可预测的“开盲盒”。这绝对是新加坡生活成本比国内贵得最离谱的一项,没有之一。

校内宿舍/学生公寓:看似美好,实则“限量版”

很多同学会觉得,住宿舍最省心也最便宜。理论上是这样。比如NUS或NTU的校内宿舍,一个没有空调的单人间,价格可能在每月400-600新币(约2100-3200人民币);条件好一点的带空调的,可能要600-850新币(约3200-4500人民币)。

听起来是不是还行?比在上海市中心租个单间便宜。但问题是,根本申请不到!新加坡地方小,大学宿舍极度紧张,尤其是对研究生,基本不提供。本科生也要通过抽签决定,那个中签率,堪比买彩票。我身边十个朋友里,能抽中宿舍的也就一两个,真是“天选之子”。

抽不到校内宿舍,退而求其次就是校外的学生公寓,比如 a-living、Hovoh、Yo:ha 等。这些公寓管理规范,设施齐全,还有同学社交的氛围。但价格嘛,一个词:感人。一个最基础的单人间,月租金普遍在1200-1800新币(约6300-9500人民币)之间,甚至更高。这个价格,在上海已经可以在不错的地段整租一个一室户了。

校外合租:留学生的“主流”选择,也是斗智斗勇的开始

绝大多数留学生,最终都会走向校外合租这条路。新加坡的房子主要分两种:政府组屋(HDB)和私人公寓(Condo)。

HDB是大多数新加坡人的家,价格相对亲民。在学校附近(比如金文泰、裕廊东),租一个普通房(Common Room,需要和别人共用卫生间),不带空调的房间月租大概800-1000新币,带空调的则要1000-1200新币(约5300-6300人民币)。如果你想住得舒服点,租个带独立卫浴的主人房(Master Room),预算请直接拉到1500-1800新币(约8000-9500人民币)。

Condo呢,环境好,有免费的游泳池、健身房,安保也更严格。当然,价格也更高。一个普通房轻松就要1200-1500新币,主人房更是2000新币起步(人民币1万以上)。

现在我们来对比上海。在上海杨浦大学城或者闵行交大附近,想合租一个不错的单间,价格大约在2500-3500人民币。即使是市中心静安区,4000-5000人民币也能找到条件很好的合租房了。而在新加坡,最最基础的HDB普通房,价格就已经是上海的好几倍。

我朋友小M的经历特别典型。他在上海读大学时,在学校附近花2800元租了个带阳台的大单间,住得特别爽。到了新加坡读研,为了省钱,在离学校地铁四站地的地方,花950新币(约5000人民币)租了一个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个衣柜的HDB普通房,还没有空调。他开玩笑说:“我这是花了两倍的钱,住进了‘鸽子笼’,消费降级一步到位。”

这就是新加坡留学账单里,和国内差距最大的地方。房租,是压在每个留学生身上的“大山”。它直接决定了你的生活品质和每月预算的松紧度。

三、吃饭:从“食阁自由”到“超市买菜”,差价有多大?

聊完了最贵的住,我们来聊聊最能带来幸福感的“吃”。好消息是,在吃这件事上,新加坡的选择非常多,丰俭由人,不像房租那么“残忍”。

外食一族:食阁是永远的神!

新加坡的食阁(Hawker Centre / Food Court)文化,绝对是留学生的福音。在学校食堂或者住家楼下的食阁,一顿饭的开销可以控制得很低。一份海南鸡饭、一份杂菜饭(两菜一肉),或者一碗叻沙,价格通常在4-6新币之间(约21-32人民币)。这个价格,跟你在上海商场B1吃个简餐或者点个外卖的价格几乎一样,甚至更便宜。

我刚来新加坡的时候,几乎天天泡在食阁,每天伙食费控制在15新币以内,感觉实现了“吃饭自由”。

当然,如果你想改善伙食,去商场里的餐厅,那价格就上来了。吃一顿日料拉面、一顿韩式烤肉,人均消费轻松达到25-40新币(约130-210人民币)。想喝杯网红奶茶?比如喜茶或者霸王茶姬,一杯的价格在6-8新币(约32-42人民币),比国内要贵上一截。

对比上海,日常简餐花费差不多,但想吃顿好的,新加坡的餐厅(尤其是中餐)价格明显更高,毕竟食材和厨师成本摆在那儿。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想省钱,自己做饭是终极大法。新加坡有NTUC FairPrice、昇菘(Sheng Siong)、Giant等平价超市。我们来看看基本物价:

  • 一只肉鸡:约8-10新币

  • 一打(12个)鸡蛋:约3-4新币

  • 一把青菜(比如小白菜):约1.5-2.5新币

  • 牛奶(1升):约3-4新币

  • 猪肉(每公斤):约15-20新币

整体看,肉类、蛋奶的价格和上海差距不大,甚至因为没有各种中间商,有时候会更便宜。但蔬菜和水果会贵一些,因为新加坡本地产量极少,基本全靠进口。比如国内几块钱一斤的西瓜,在这里可能要花上十几新币买一个。

如果你能坚持自己做饭,一周的买菜成本大概可以控制在60-80新币。平均下来一天10新币左右,比顿顿在外面吃(一天至少15-20新币)能省下不少钱。一个月省出三四百新币,就能拿来支付水电网和通讯费了。

总的来说,在“吃”上,只要你不天天下馆子,通过食阁和自己做饭结合的方式,每月的花费可以控制在400-600新币(约2100-3200人民币),这和在上海一个正常年轻人的伙食费基本持平。

四、交通、通讯和零碎开销:积少成多的“隐形账单”

除了吃住这两大头,生活中的零碎开销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交通:公共交通是“天使”,打车是“魔鬼”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地铁MRT和巴士)非常发达,而且对学生有优惠。办一张学生交通卡(Concession Card),每个月的通勤费基本可以控制在50-80新币(约260-420人民币)以内,无论你坐多少次。这点和国内一线城市用交通卡的花费差不多,都属于政府福利,非常亲民。

但如果你想打车,那体验就完全不同了。新加坡的出租车和网约车(Grab/Gojek)价格高昂。白天起步价就要4-5新币,随便去个几公里外的地方,车费就得上15-20新币(人民币80元以上)。要是遇上高峰期或者夜间,价格翻倍也是常事。这和国内十几块钱就能打个滴滴的体验,简直是天壤之别。所以,在新加坡,但凡还能坐地铁,就没人愿意打车。

通讯和水电网:意想不到的“小确幸”

这部分开销,新加坡可能会给你惊喜。现在有很多无合约的SIM卡套餐,比如GOMO、Circles.Life,每个月花20新币(约105人民币),就能买到100G甚至更多的流量,通话时间也完全够用。这个性价比,比国内主流的套餐要高不少。

至于租房的水电网费,如果几个人分摊,一个月下来人均大概在50-80新币,和国内合租的开销也基本一致。

娱乐购物:与国际接轨,也与“钱包厚度”接轨

这部分花费就因人而异了。看一场最新上映的电影,票价在10-15新币(约53-80人民币),和上海差不多。去ZARA、优衣库买衣服,全球定价,价格也相差无几。但如果你喜欢看演唱会、逛酒吧、玩密室逃脱,那新加坡的消费水平会明显高于国内。毕竟场地、人工成本都更高。

一个真实的案例:我同学是个“咖啡脑袋”,在国内每天一杯瑞幸续命,一个月也就花三四百块。到了新加坡,最便宜的本地咖啡(Kopi)一杯也要1.5新币,星巴克一杯美式6-7新币。他为了保持习惯,每个月光喝咖啡就要花掉近200新币(1000多人民币),直呼“喝不起”。

来,我们拉个清单,算笔总账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直观地对比一下,一个“普通消费水平”的留学生,在新加坡和在上海,一个月的生活费到底差多少(不算学费)。

新加坡留学生A(校外合租HDB普通房):

  • 房租:1000 新币

  • 伙食费(食阁+自己做饭):500 新币

  • 交通费:60 新币

  • 通讯+水电网:80 新币

  • 日常购物+娱乐:200 新币

  • 月度总计:约 1840 新币(折合人民币 ≈ 9750 元)

上海大学生B(校外合租):

  • 房租:2800 人民币

  • 伙食费(食堂+外卖):2000 人民币

  • 交通费:300 人民币

  • 通讯+水电网:300 人民币

  • 日常购物+娱乐:1000 人民币

  • 月度总计:约 6400 人民币

看出来了吗?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即便在吃饭、交通等项目上花费持平,但仅仅因为房租这一项,新加坡每月的总生活成本就比上海高出了3000多元人民币。一年下来,就是三四万的差距。这笔钱,就是爸妈需要为你额外承担的、换取一个不同环境和平台的成本。

所以,当有人问新加坡留学贵不贵的时候,答案是肯定的:贵。但它贵得非常清晰,主要就贵在了学费和房租这两座大山上。你的钱并没有凭空消失,而是转化成了世界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一个安全、舒适、国际化的居住环境。

别再被那些极端省钱或过度夸大的账单搞得焦虑了。留学,从来不只是一场关于知识的修行,它也是你独立管理自己生活和财务的开端。搞清楚钱会花在什么地方,你才能更从容地规划自己的预算,知道哪里的钱该花,哪里的钱能省。

是选择离学校近但租金高昂的公寓,用省下的通勤时间去图书馆或者做兼职?还是住得远一些,用省下的房租去探索这个国家的美食和文化?这道选择题没有标准答案,答案就在你自己手里。

希望这份超真实的账单,能让你心里有个谱。祝你在新加坡的日子,既能收获满满的知识,也能守住自己(和爸妈)的钱包,活得精彩又明白!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74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