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CS天花板,多大到底有多强?

puppy

都说它是“加拿大CS天花板”,那它到底“神”在哪呢?这篇文章就带你扒一扒。它不仅是AI教父Geoffrey Hinton的大本营,世界排名更是常年稳居前列,让它自带光环。当然啦,门槛高、进去还得玩命“卷”也是出了名的。那么,从这里毕业到底有多香?想知道多大的王牌项目、科研实力和毕业生们都去了哪些硅谷大厂,这篇文章就带你一探究竟,看看这块“天花板”到底值不值得你冲!

小编悄悄话:冲“天花板”前必读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全是干货。想申请多大CS的你,可能正被各种“神话”和“劝退文”搞得晕头转向。别急,咱们今天不吹不黑,用数据和学长学姐的真实经历,把多大CS这块“天花板”给你扒个底朝天。从AI教父的光环,到“卷”到飞起的POSt,再到毕业后人均硅谷大厂的传说,每一个点都给你说明白。看完这篇,你再决定要不要为这所梦校拼一把,心里就有底了。

记得去年秋天,我拉着一个刚从国内飞来多伦多、准备读12年级的朋友吃饭。小伙子意气风发,眼睛里全是光,跟我聊起他的梦校清单,排名第一的赫然就是多伦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简称CS)。

“学长,多大CS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么神?加拿大第一,AI教父的大本营,毕业就能进Google?”他一口气问了三个问题,语气里充满了向往和一丝丝不确定。

我笑了笑,没直接回答。我指着窗外不远处,那座在夕阳下泛着光的罗伯茨图书馆(Robarts Library),跟他说:“你看那儿,我们管它叫‘孔雀’或‘堡垒’。每到期末,里面灯火通明,挤满了通宵刷夜的学生。那些未来可能改变世界的CS大神们,此刻可能正为了一份project的deadline、一个难缠的bug,或者是一个能决定他们能否进入CS专业的超高GPA,熬得双眼通红。”

这个场景,可能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能更好地回答他的问题。多大CS,是神坛,也是“炼狱”。它头顶光环,也遍布荆棘。今天,咱们就来当一回“扒皮”小编,好好聊聊这个被誉为“加拿大CS天花板”的专业,到底有多强,又到底有多“虐”。

AI的“耶路撒冷”,教父光环有多亮?

聊多大CS,绕不开一个名字——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这位被誉为“人工智能教父”的图灵奖得主,就是多大CS最闪亮的那张名片。可以说,我们今天能用上ChatGPT,能玩上AI绘画,都离不开他几十年前在多大实验室里奠定的深度学习理论基础。

Hinton老爷子有多牛?这么说吧,2012年,他和他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位就是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兼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用一个叫AlexNet的神经网络模型,在一场全球性的图像识别大赛(ImageNet)中,以碾压性的优势夺冠,直接开启了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AI大爆炸时代。而这个改变世界的模型,就诞生在多大。

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Hinton的存在,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全世界最顶尖的AI人才和资源都吸引到了多伦多。2017年,在他的牵头下,Vector Institute(向量学院)在多伦多市中心成立。这个机构可不简单,它由加拿大联邦政府、安大略省政府和一众科技巨头(比如Google、NVIDIA、Shopify)共同资助,目标就是要把多伦多打造成全球AI研究的中心。而Vector Institute的首席科学顾问,就是Hinton,核心成员也几乎全是多大的教授。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在多大读CS,尤其是在AI/ML(机器学习)方向,你接触到的教授可能就是定义这个领域的大神。你上的课,用的教材,可能就是他们亲手写的。你参与的本科生研究项目(Undergraduate Research),合作的导师可能就是某个主流AI模型的提出者。比如多大著名的教授David Duvenaud,他在神经网络和概率建模领域的研究成果,是很多AI从业者必读的经典。

这种“身处宇宙中心”的感觉,是其他学校很难给你的。之前有个在多大读AI方向的博士学姐分享,说她有一次在系里的咖啡厅排队,前面站着的就是Hinton本人,老爷子还回头跟她聊了几句关于神经网络梯度消失的问题。这种“出门遇见神”的日常,就是多大CS的魅力之一。

这种学术氛围也直接转化为了产业优势。Google在多伦多设立了重要的AI研究中心,就是看中了Hinton和多大这块宝地。许多顶尖AI公司的核心研发团队,都有浓厚的多大背景。比如自动驾驶独角兽Waabi,其创始人兼CEO Raquel Urtasun,就是多大CS的教授,也是Uber ATG(自动驾驶部门)的前首席科学家。她创办公司,带走了一批自己的得意门生,直接在多伦多组建了世界级的研发团队。

排名不是唯一,但它真的能说明问题

空有名气还不够,我们得看实打实的数据。在各种世界大学排名里,多大CS常年稳坐加拿大第一的宝座,并且是唯一能和世界顶级名校掰手腕的加拿大选手。

让我们来看几组最新的数据(以2023-2024年的排名为参考):

  •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2024):多伦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排在全球第10位。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它和普林斯顿、康奈尔、UCLA这些如雷贯耳的美国顶尖名校在同一梯队,是Top 10里唯二的非美国、非英国高校(另一所是苏黎世联邦理工)。

  • U.S. 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2023):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多大位列全球第11。这个排名同样力压了众多藤校。

  • CSRankings.org:这个网站的排名更受业内人士认可,因为它完全基于顶尖学术会议的论文发表数量,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科研活跃度和影响力。在2019-2024这个周期里,如果我们将范围设定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个大类下,多伦多大学在全球排到了第8位。如果再细分到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这个核心领域,多大更是高居全球第6!排在它前面的,只有卡内基梅隆大学(CMU)、清华大学、斯坦福、MIT和UC伯克利这些“神仙”学校。

数据是冰冷的,但它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多大CS的学术实力,尤其是在AI、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这些前沿阵地,是实打实的世界顶级。你在这里受到的学术训练,其深度和广度,是完全对标全球最高标准的。

我认识一个从多大CS本科毕业后,直接去了斯坦福读博的学霸。他告诉我,刚去斯坦福的时候,他还有点担心自己跟不上,毕竟身边全是来自清华、MIT的顶尖高手。但上了几节核心课程后,他发现多大教的那些硬核数学基础和算法理论,让他无缝衔接,甚至在某些理论推导上比一些同学理解得更快。他说:“多大本科的课程,尤其是那些理论课,真的是在为你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打基础,而不是只教你怎么用个框架写代码。”

想进CS?欢迎来到“饥饿游戏”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热血沸腾,准备把多大CS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了?先别急,我们得聊聊硬币的另一面——想在多大顺利读上CS,可比申请进去要难得多。

这就不得不提多大一个曾经让无数学生闻风丧胆的制度——POSt(Program of Subject)。

在过去很多年里,大部分学生在申请时,并不是直接被CS专业录取的,而是进入了一个叫“计算机科学录取类别”(Computer Science Admission Category)的大池子里。进校后,所有人都得上两门地狱难度的基础课:CSC148(计算机科学入门)和CSC165(计算机科学的数学概念)。

你的期末成绩不是过了就行,而是要和成百上千的同伴一起“内卷”。学校每年会根据CS专业的名额,划定一个分数线。只有这两门课的平均分超过这个线,你才能在第二年正式进入CS专业。这个分数线有多恐怖?在竞争最激烈的那几年,据说平均分要达到85甚至90分以上才保险。这意味着,你在两门以严苛著称的课程里,都必须拿到A或者A+的成绩。

无数学生在第一年拼得头破血流,就是为了拿到这张进入CS专业的门票。Reddit的r/UofT论坛上,每年都有大量关于POSt的“血泪史”:有人因为CSC165一道逻辑证明题没想出来,与CS专业失之交臂;有人为了刷分,甚至会选择退掉课程,下一年重修,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

不过,好消息是,多大也意识到了这个制度的残酷性。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圣乔治主校区(UTSG)的文理学院进行了改革。现在,大部分学生在申请时就可以直接被CS专业录取(Direct Admission)。这意味着,只要你能保持一个还不错的GPA(比如CGPA 2.0以上)并且完成必修课程,就能保证进入CS专业,不用再参与那种惨烈的“饥饿游戏”了。

但是!别高兴得太早。这个“直接录取”的名额极其有限,竞争压力直接前置到了高中申请阶段。这意味着你需要有近乎完美的12年级成绩(平均分95%+是家常便饭)、亮眼的竞赛背景(比如CCC加拿大计算机竞赛)和出色的文书。对于国际生来说,这个门槛更是高得吓人。

那没被直接录取的学生怎么办?依然有机会。你可以先进入数学与物理科学(Mathematical & Physical Sciences)等其他录取类别,然后在大一修读CSC148和CSC165,再去竞争那为数不多的剩余名额。只不过,这条路的难度,比以前的POSt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名额更少了,分数线自然水涨船高。

一个去年通过这条路“挤”进CS的朋友跟我形容,他大一那一年基本没有社交,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他戏称自己是在用“生命在卷GPA”。所以,选择多大CS,你不仅要有聪明的头脑,更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和超强的抗压能力。

毕业生的“黄金履历”,通往硅谷的直通车?

熬过了四年(甚至五年)的艰苦学习,那么多大CS的毕业证,含金量到底有多高?它能成为你通往硅谷大厂的“黄金门票”吗?

答案在很大程度上是:YES。

多大CS的毕业生,在北美科技圈的认可度极高。这不仅仅是因为学校的名气,更是因为业界普遍认为,能从多大CS这种高强度、重理论的环境里杀出来的学生,基本功都异常扎实。他们不仅会写代码,更懂得代码背后的数学原理和算法逻辑。

我们来看看领英(LinkedIn)上的数据。如果你搜索“Google”的员工,并筛选毕业院校为“University of Toronto”,你会找到超过3000名校友。在“Microsoft”,这个数字超过5000。在“Amazon”,更是接近6000人。当然,这包含了所有专业的校友,但其中CS毕业生的比例是相当可观的。

尤其是在那些技术壁垒最高的岗位,比如AI研究员、机器学习工程师、编译器工程师等,多大校友的身影更是随处可见。Google多伦多办公室的Google Brain团队,Meta在西雅图的AI研究院,NVIDIA的核心GPU架构团队……这些地方几乎可以算是多大CS毕业生的“分校区”。

薪资方面也同样可观。根据多伦多大学工程学院(应用科学与工程学院,CS专业也在此学院下设有工程方向)2022年的毕业报告,计算机工程专业(与CS课程高度重合)的毕业生平均起薪达到了10.4万加元(约合7.6万美元)。但这只是平均数,并且主要统计的是在加拿大工作的薪资。一旦把目光投向美国,这个数字会发生质变。

在留学生常逛的“一亩三分地”论坛上,每年都有大量多大CS的毕业生分享他们在美国找工作(俗称“上岸”)的经历。拿到Google、Meta、Apple等公司L3/E3级别(应届生岗)的offer,总包(薪水+股票+奖金)达到20万美元以上,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那些有出色研究经历、能拿到研究员或更高阶职位的博士毕业生,起薪更是能轻松突破30万美元。

一位2021年毕业的学长,本科期间就在一位知名教授的实验室里做图形学(Graphics)相关的研究,发过一篇顶会论文。毕业时,他同时收到了NVIDIA、Pixar(皮克斯动画)和一家硅谷游戏引擎公司的offer,最终选择了NVIDIA,起薪总包接近25万美元。他说:“面试官对我简历上那个研究项目非常感兴趣,几乎一半的面试时间都在聊这个。多大给你的不仅仅是课程,更是这些能让你在求职时脱颖而出的宝贵机会。”

除了去大厂,多伦多本地蓬勃发展的科技生态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机会。多伦多-滑铁卢科创走廊被誉为“北方硅谷”,这里有加拿大电商巨头Shopify,有无数专注于AI、金融科技、生物医疗的初创公司。选择留在多伦多,你既可以享受不输于美国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又能拥有更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和更友好的移民政策。

那么,这块“天花板”,你到底要不要冲?

说了这么多,我们把多大CS的形象拼凑得差不多了:它有世界顶级的学术声誉,尤其是在AI领域一骑绝尘;它有残酷的内部竞争,逼着你成为最优秀的那一小撮人;它也有着金光闪闪的毕业前景,是通往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快车道。

那么,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这所学校适合你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在做决定前,你最好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是一个热爱挑战、享受在高压下成长的人吗?多大的学习强度和竞争压力是实实在在的,如果你更喜欢一个节奏舒缓、氛围轻松的学习环境,这里可能会让你感到窒息。

你对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和数学基础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吗?多大的课程非常硬核,充满了大量的数学推导和理论证明。如果你只是想学点编程技术、找份好工作,那么这种“学院派”的培养方式可能会让你觉得枯燥和痛苦。相比之下,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以其无敌的Co-op(带薪实习)项目著称,更侧重于实践和就业,或许是另一种更好的选择。

你是否对学术研究抱有热情?如果你梦想着未来在AI、算法等领域做出开创性的工作,那么恭喜你,多大绝对是你的天堂。这里的教授、实验室和研究机会,能为你提供一个最高水平的平台。

说到底,选择学校就像谈恋爱,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多大CS这块“天花板”虽然高,虽然耀眼,但它并不适合所有人。它像一个严厉而强大的导师,能把你逼成绝世高手,也可能让你遍体鳞伤。

所以,别光听那些“天花板”的传说。花点时间,去看看它的课程设置,去YouTube上找找学生分享的Vlog,去Reddit上潜潜水,感受一下那里的真实气息。然后,诚实地问问自己的内心: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大学生活吗?

想清楚了,再全力以赴去冲刺,那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毕竟,未来的路,终究要靠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186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