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避坑指南,学长血泪经验分享

puppy

嗨,准备去英国的学弟学妹们!是不是一边为offer激动,一边又对未知的留学生活有点小焦虑?别怕,这篇指南全是学长用“血泪”换来的干货。比如,来了才发现论文格式和国内完全是两码事,差点挂科;租房一不小心就遇到“二房东”天坑,押金都要不回来;还有办银行卡、注册GP这些琐事,真的能让人原地抓狂。与其自己摸索踩坑,不如看看这篇诚意满满的分享,从行前准备到学习生活,帮你把雷都排了,让你轻松开启留英之旅!

英国留学核心避坑点速览
学术大坑:论文格式、引用规范(Reference)和查重(Plagiarism)是三大魔王,不搞懂真的会挂科。
租房陷阱:警惕“二房东”,合同条款要看清,押金务必进TDS(租客押金保护计划)。
生活琐事:银行开户要趁早,GP(全科医生)注册不能忘,交通费能省则省。
消费误区:别被“学生折扣”忽悠办了不必要的卡,看清合同条款,尤其是手机合约。

嗨,各位即将在腐国开启新篇章的学弟学妹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学长,Alex。

还记得我刚落地希思罗机场的那个下午,伦敦的妖风夹着小雨,我拖着两个30公斤的行李箱,一脸懵圈地站在航站楼外。在国内做出行规划时,我自信满满地觉得“打个车不就完事了”,结果看到标志性的黑色出租车(Black Cab)时,想都没想就坐了上去。从机场到市区的学生宿舍,短短一个小时的路程,计价器上的数字像心跳一样疯狂飙升,最后停在了惊人的90多镑。当时英镑汇率还是9点多,那一瞬间,我感觉心在滴血。后来才知道,坐地铁Piccadilly线,用学生Oyster卡,最多也就几镑钱。这90镑,就是我在英国交的第一笔“智商税”。

那一刻我才明白,留学,远不止是拿到offer、办好签证那么简单。那些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坑”,才是真正考验人的地方。所以,今天这篇超长待机的指南,就是我用无数次踩坑的血泪经验,给你们铺好的一条平坦大道。坐稳了,学长的避坑小课堂,现在开讲!

学习的坑:不只是语言问题,更是思维鸿沟

先来说说学习,毕竟这才是我们留学的首要任务。你以为雅思考到7分就万事大吉了?Too young, too simple!英国学术的“水”,比你想象的要深得多。

最大的噩梦,就是写论文(Essay)。我第一篇社会学论文,洋洋洒灑写了三千字,自认为逻辑清晰、观点独到,结果发下来只有48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Tutor的评语我至今还记得:“Good description, but where is your argument? And your references are a mess.”(描述得不错,但你的论点在哪?而且你的引用一团糟。)

这就是第一个大坑:Plagiarism,学术不端。在国内,我们写文章可能习惯性地引用名人名言,或者大段摘抄文献来支撑观点。但在英国,这是绝对的禁区。每一句话,只要不是你原创的想法,就必须标明出处,否则就会被Turnitin(一个全球知名的查重系统)判定为抄袭。根据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QAA)的数据,每年都有数万名学生因涉嫌学术不端行为而接受调查,轻则论文零分重写,重则直接被开除学籍,遣返回国。我身边就有一个同学,因为引用格式不规范,重复率达到了35%(一般要求在15%-20%以下),被叫去开了听证会,吓得半死,最后重修了整个课程才勉强过关。

所以,开学第一周,请务必参加学校图书馆组织的“学术写作指导”和“如何正确引用”的讲座。搞清楚你所在专业要求的引用格式,是哈佛(Harvard),还是APA,还是MLA。记住,Reference(参考文献)列表不是随便把你看过的书列上去就行,文中引用(In-text Citation)和文末列表的格式要求极其严格,一个逗号、一个斜体都不能错。

第二个坑,是思维方式。国内的教育,很多时候我们是知识的接收者,考试考的是“记住了多少”。而英国的教育,尤其是研究生阶段,推崇的是“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教授不会告诉你哪个理论是绝对正确的,他们希望你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想听的不是“某某学者说了什么”,而是“你认为某某学者说得对不对,为什么”。这就要求你大量阅读,不仅要读,还要带着问题去读,去比较不同学者的观点,形成你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这个过程很痛苦,但一旦你掌握了,会发现看问题的角度都开阔了。

租房的坑:你的“家”可能随时让你无家可归

解决了学习,我们再聊聊“住”这个头等大事。在英国租房,简直就是一部惊险刺激的“宫斗剧”,一不小心就会被打入冷宫。

最大的陷阱,当属“二房东”。我一个在曼彻斯特的朋友小A,通过微信群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公寓,两室一厅,位置好,价格比市价便宜200镑。所谓的“房东”说自己是房主,人在国内,让小A直接转了三个月的房租加押金,总共近3000镑。结果搬进去不到一个月,真正的房东找上门来,说之前的租客欠租跑路了,小A租的房子是违规转租。最后,小A不仅被赶了出来,那3000镑也打了水漂,报警都很难追回。这种骗局每年都在上演,根据英国欺诈举报中心Action Fraud的数据,针对学生的租房诈骗案每年都在增长,学生平均损失超过1000英镑。

如何避坑?记住几条铁律:

第一,尽量通过正规中介或学校官方推荐的平台租房。虽然会多一些手续费,但有保障。像Rightmove、Zoopla是英国最大的租房网站,但上面也有私人房东,需要甄别。

第二,永远不要在没看到房子、没签正式合同之前,给任何人转大额资金。一定要实地看房,或者让在英国的朋友帮你去看。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确认你的押金(Deposit)是否被存入了政府认证的租客押金保护计划(Tenancy Deposit Scheme, TDS)。这是法律规定!英国有三个官方认可的机构:TDS, DPS, 和 MyDeposits。房东在收到你押金的30天内,必须把钱存进其中一个,并给你提供相应的序列号和证明。这样,在租约结束时,如果房东想以任何理由克扣你的押金,你可以通过TDS进行仲裁。没有这个保障,你的押金就真的成了“肉包子打狗”。根据Citizens Advice的数据,每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租客在退租时与房东发生押金纠纷。

另外,别忘了学生可以申请免交市政税(Council Tax)。入学后去学校开一张学生证明,然后去当地Council的网站上申请豁免就行。这笔钱一年下来可不少,在伦敦这样的大城市,一个Band D的房子一年可能要交近2000镑的Council Tax,千万别忘了这个福利!

生活的坑:办张银行卡怎么比写论文还难?

搞定了学习和住宿,你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不,真正让人抓狂的琐事才刚刚开始。

首当其冲的就是办银行卡。这简直是一个“死循环”:办银行卡需要地址证明(Proof of Address),而刚来的你,除了宿舍合同,啥也没有。办手机合约需要银行账户,但办银行账户又最好有个本地手机号。我当时为了开一个Lloyds的账户,先是网上预约,排队排到两周后;到了银行,又因为地址证明文件不合格被拒了。来来回回折腾了一个月,才拿到那张梦寐以求的银行卡。没有银行卡,你寸步难行,不能网购,不能签手机,甚至有些超市都不方便。

给你们的建议是:落地后,尽快去学校开具一封带有你宿舍地址的“Bank Letter”,这是最有效的地址证明。同时,可以考虑一些对留学生更友好的数字银行,比如Monzo或Starling Bank,它们通常只需要你的BRP(生物信息卡)和护照,通过手机App就能申请,快的话几天就能收到卡,非常方便,可以作为过渡时期的主力账户。

接下来是注册GP(General Practitioner),也就是社区全科医生。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是免费的,但你必须先在居住地附近的诊所注册,才能享受服务。很多同学觉得“我身体好,用不着”,就一直拖着。结果真到了半夜发高烧、上吐下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法预约看病,只能去排队等候时间超长的急诊(A&E)。我一个同学就是因为急性肠胃炎,疼得在床上打滚,但因为没注册GP,只能硬扛,最后还是找中国超市买了点药挺过去的。这真的不是开玩笑,健康是第一位的。所以,拿到BRP和地址证明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附近的GP诊所填表注册,以备不时之需。

最后聊聊出行。英国的公共交通,尤其是火车,票价非常“任性”。一张从伦敦到爱丁堡的火车票,如果你提前一两个月在网上预订,可能只需要40镑;但如果你当天去火车站买,票价可能会飙升到180镑以上!所以,一定要养成提前规划行程的习惯。另外,办一张“16-25 Railcard”(只要你是25岁以下或者是在读全日制学生,都可以办理),每年30镑,但可以享受所有火车票价1/3的折扣,坐两趟长途就回本了,绝对是省钱神器。

好了,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其实留学路上要踩的坑远不止这些。比如,被手机合同的隐藏条款坑了钱;以为学生折扣什么都能用,结果办了一堆没用的会员卡;第一次去Tesco自助结账,对着机器手足无措……

但我想说的是,踩坑并不可怕,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每一次解决问题,都是一次升级打怪。别怕,也别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向学校的International Student Support(国际学生支持办公室)求助,他们的工作就是帮助我们这些国际学生解决各种疑难杂症。多和学长学姐交流,他们的血泪经验比任何官方指南都管用。

留学是一场修行,它会把你从一个饭来张口的孩子,磨练成一个能自己换灯泡、通下水道、和中介斗智斗勇的全能战士。这些坑,我们这些过来人帮你探过了,你们就大胆地绕着走吧。祝愿你们在英国的每一天,都能学得尽兴,玩得开心,不负青春,不负远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186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