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踩坑!日本留学打工的潜规则

puppy

来日本留学的小伙伴们,是不是都琢磨着靠打工赚点生活费,顺便体验下社会?但你可得小心,这里面的“水”可深着呢!为啥你面试总被拒?工资单上被扣掉的钱到底是啥?还有,辞职时怎样才能不跟老板闹掰?这篇文章不跟你讲大道理,全是过来人的实在经验。从找工作、面试技巧,到职场人际关系和税务问题,手把手教你看懂那些没人会明说的“潜规则”,帮你轻松避坑,让你的打工之路顺顺利利,不走弯路!

日本留学打工避坑指南
找工作阶段
- 简历照片别用自拍:必须是3个月内的“証明写真”,白/蓝底,表情严肃点。
- 打电话是第一关:用词要用敬语(丁寧語/謙譲語),语速放慢,提前准备好小剧本。
- 资格外活动许可是生命线:每周28小时限制(假期40小时)千万别超,查到就遣返。
面试阶段
- 守时是基本礼仪:提前5-10分钟到,千万别迟到,也别太早。
- 穿搭别太随意:白衬衫+深色裤子/裙子是万能公式,干净整洁最重要。
- 别只说“为了赚钱”:表达对这份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哪怕是便利店。
工作阶段
- 工资单上的“消失术”:月薪超8.8万日元要扣所得税,交通费不一定全报销。
- “报联相”挂嘴边:报告、联络、商量,有事没事多沟通,别自己瞎琢磨。
- 别闷头干活:手头事做完了,主动问一句“何か手伝うことはありますか?”(有啥我能帮忙的吗?)。
辞职阶段
- 严禁“无故消失”:日语叫“バックレ”,是大忌!会影响你的信誉。
- 提前一个月打招呼:法律规定是两周,但提前一个月说是人之常情,给店里留出招人时间。
- 理由要“高情商”:“学業に専念したい”(想专心学业)是万能理由,好聚好散。

别踩坑!日本留学打工的潜规则

刚来日本那会儿,我跟所有留学生一样,兜里揣着家里给的生活费,心里盘算着怎么才能“自力更生”。看着便利店、居酒屋门口贴的“アルバイト募集”(招聘兼职),感觉遍地是机会,赚钱简直不要太容易。

我当时日语N2,心想在餐厅端个盘子总没问题吧?于是信心满满地给一家心仪已久的拉面店打了电话。电话那头声音很客气,问了几个基本问题后,让我等通知。结果,一个星期过去了,杳无音信。我又投了五六家,不是简历石沉大海,就是面试后被一句“我们会再联络你”打发掉。

那段时间真的挺挫败的,我开始怀疑人生:难道我的日语是假的?还是我长得不符合拉面店的要求?直到后来一位打工多年的学长点醒了我:“你打电话的时候,是不是张口就说‘もしもし’(喂)?面试的时候是不是穿着卫衣牛仔裤就去了?”

我当时就愣住了。原来,从拿起电话的那一刻起,考验就已经开始了。那些没人会写在招聘启事上的“潜规则”,才是决定你能不能拿到这份工作的关键。这篇文章,就是我用无数次碰壁换来的血泪经验,希望能帮你绕开那些坑,让你的打工之路顺畅一点。

找工作篇:你的简历为什么总是“已读不回”?

投简历没回音,是我们留学生打工路上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问题可能不出在你的能力,而出在那些你没在意的细节上。

先从一份“地道”的简历说起。

日本的简历,叫做“履歴書”(rirekisho),有它固定的格式,一般在便利店或百元店就能买到。千万别自己用Word随便设计一个,HR看到这种“野生”简历,第一印象分就没了。简历上的照片也特有讲究,必须是三个月内拍的“証明写真”(shōmei shashin),不是你的美颜自拍。去车站附近那种自助照相亭花个800日元拍一套,背景选白色或蓝色,穿着正经点,表情严肃点,别笑得太灿烂。这张照片决定了店长对你的第一印象——靠不靠谱。

打电话,是你面试的“前戏”。

很多店都要求先打电话应聘。这通电话,对方就在考察你的日语口语和礼貌程度。记住一个万能开场白:“お忙しいところ恐れ入ります。わたくし、〇〇と申します。ウェブサイトでアルバイトの募集を拝見し、お電話いたしました。”(百忙之中打扰您了。我叫〇〇,在网站上看到招聘信息,所以打来电话。)这个句式,比“もしもし”专业一百倍。

对方会问你一些基本问题,比如签证类型、一周能来几天、日语水平等。回答时语速放慢,吐字清晰。如果没听清,别怕,礼貌地说“すみません、もう一度お願いします”(不好意思,请再说一遍)。挂电话前,别忘了说一句“失礼いたします”(告辞了)。这短短几分钟的通话,展现的是你的沟通能力和态度。

我一个朋友,日语口语非常好,就是打电话太随意,结果对方觉得他不够认真,直接就拒了。而另一个口语磕磕巴巴的同学,因为态度极其诚恳,用词都是提前背好的敬语,反而顺利拿到了面试机会。在日本,态度有时比能力更重要。

你的“打工资格证”别忘了。

作为留学生,我们打工需要“資格外活動許可”,这个在你入境日本时就可以在机场申请,会在你的在留卡背面盖个章。没有这个许可就去打工,属于“不法就劳”,一旦被发现,轻则罚款,重则遣返回国,千万别抱侥幸心理。同时,法律规定我们每周打工时间不能超过28小时(学校长假期间是每周40小时)。正规的店在雇佣你之前,都会检查你的在留卡,也会严格控制你的工作时间,因为雇佣“黑工”他们也会受罚。

面试篇:面试官到底在观察你的什么?

恭喜你,通过了电话筛选,拿到了面试机会。别高兴得太早,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守时,但别“太”守时。

日本人对时间观念的严苛是出了名的。面试迟到,基本就等于宣告失败。但去得太早也不行。比如约的下午3点,你2点半就到了,店里可能正忙,或者面试官还没准备好,你杵在那儿,大家都会很尴尬。最好的时间是提前5-10分钟到。到了之后,告诉店员:“〇時にアルバイトの面接で伺いました〇〇です”(我是〇〇,预约了〇点的兼职面试)。

穿什么去面试,决定了你的“身价”。

即使你应聘的是一家轻松的咖啡店,也别穿着破洞牛仔裤和拖鞋就去了。不需要穿全套西装,但一定要干净、整洁。最保险的穿搭是:白色或浅色的衬衫/T恤 + 深色长裤/过膝裙 + 干净的鞋子。女生化个淡妆,男生把胡子刮干净,头发整理好。这代表了你对这份工作的尊重。我见过一个同学去面试无印良品,穿得非常“MUJI风”,简约干净,店长当场就对他好感倍增。

回答问题,要走心,不要套路。

面试时,有几个问题几乎是必考题。

第一个是“志望動機”(shibō dōki),就是“你为什么想来这里工作?”。标准答案绝对不是“为了赚钱”。你可以说:“我非常喜欢贵店的氛围,经常来这里消费,店员们亲切的服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也希望能成为其中一员。”或者:“我对料理很感兴趣,希望能在贵店的后厨学习经验。”总之,要表达出你对这家店的喜爱和热情。

第二个是“シフトはどのぐらい入れますか?”(sifuto wa donogurai hairemasuka?),就是“你一周能排几天班?”。这时候一定要诚实,根据你的课表和28小时的限制,说一个你能做到的范围。千万别为了得到工作就满口答应“我随时都有空”,等真的开始上班了又各种请假,这会严重透支你的信用。

第三个可能会问你的优缺点(長所と短所)。说优点时,可以结合工作内容,比如“我的优点是认真细致,我觉得这对于收银工作很重要”。说缺点时,别太实在,可以说一些无伤大雅并且正在改进的缺点,比如“我有时会过于专注一件事,但现在我正在学习如何更好地分配时间”。

面试的最后,面试官会问你“何か質問はありますか?”(你有什么问题吗?)。千万别说“没有了”。这会显得你对工作不上心。你可以问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工作开始前有什么需要学习或准备的吗?”或者“店里同事的年龄层大概是怎样的?”这表明你是在认真考虑这份工作。

工作篇:工资单上的钱,为什么“蒸发”了?

终于,你拿到了offer,开始了打工生涯。但第一个月的工资单(給与明細, kyūyo meisai)发下来,你可能又会傻眼:怎么比我算的少了那么多?

认识一下“所得税”和“交通费”。

在日本,只要你的月收入超过88,000日元,就需要缴纳所得税。这笔钱会直接从你的工资里扣除,叫做“源泉徴収”(gensen chōshū)。很多留学生不知道这个规定,以为老板克扣工资了。其实这是合法合规的。不过别担心,每年年底可以通过“年末調整”(nenmatsu chōsei)或者自己去税务署“確定申告”(kakutei shinkoku),根据你全年的总收入,多缴的税是有可能退回来的。

另一个大头是交通费(交通費, kōtsūhi)。不是所有工作都报销交通费的。招聘信息上会写明:是“全額支給”(全额报销)、“一部支給”(部分报销,比如一天最多500日元),还是“支給なし”(不报销)。面试的时候一定要确认清楚。我有个朋友在新宿打工,住在很远的地方,每天来回交通费就要1000多日元,而店里只报销500,算下来等于一个小时白干了。

根据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截至2023年10月,东京都的最低时薪是1113日元。看起来不低,但扣掉税和自己承担的交通费,实际到手的可能会让你有点小失落。所以找工作时,一定要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

融入职场,光会干活还不够。

日本职场有个著名的“报・联・相”(ほう・れん・そう)原则,就是报告、联络、商量。这是工作的基本法则。

比如,你上班可能会迟到5分钟,一定要提前打电话告诉店长,而不是到了之后再说“不好意思我迟到了”。工作中遇到自己不确定的事,一定要去问前辈或上司,不要自己想当然地去做。做完一项任务,主动去报告一声。这种沟通文化,能避免很多误会和错误。

还有一个更玄乎的,叫“空気を読む”(kūki o yomu),字面意思是“阅读空气”,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有眼力见儿”。你手头的活干完了,看到旁边的同事正忙得不可开交,不能就傻站着玩手机。主动过去问一句:“何か手伝うことはあります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即使对方说不用,你的这个态度也会被大家看在眼里。

日本同事之间,很少会直接批评你。如果你做错了什么,他们可能会用很委婉的方式提醒你。这时候就要发挥你的“阅读空气”能力了。比如前辈跟你说:“这个东西,上次的〇〇君是那样做的呢。”他其实是在告诉你,正确的做法是〇〇君那样,而不是你现在这样。

辞职篇:好聚好散,才是最高的情商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可能因为学业繁重,或者找到了更好的工作,你总有需要辞职的时候。怎么辞职,才能不跟老板闹掰,给自己留下个好名声?

严禁“一声不吭就消失”。

这是所有老板最痛恨的行为,日语里有个专门的词叫“バックレ”(bakkure)。你今天还上着班,明天就人间蒸发,电话不接,消息不回。这不仅非常不负责任,还会给店里排班造成巨大麻烦。日本社会很小,尤其是在同一个地区的留学生圈子或者行业圈子里,坏名声传得很快。你“バックレ”了一家店,很可能这个区域的其他店都不敢再要你了。

提前打招呼,是成年人的基本礼貌。

日本法律规定,辞职需要提前两周告知。但从人情上来说,最好提前一个月。这样就给了店里充足的时间去招聘新人,并做好交接工作。找一个店长不太忙的时候,私下跟他说:“店長、今ちょっとよろしいでしょうか。大事な話があります。”(店长,现在方便吗?我有点重要的事情想说。)

辞职的理由,要“滴水不漏”。

就算你是因为讨厌这份工作或者某个同事才想走,也千万别直说。最稳妥、最不会被追问的理由,就是和学业挂钩。比如:“すみません、来月から研究室が忙しくなるので、学業に専念するために、アルバイトを辞めさせていただきたいです。”(不好意思,下个月开始研究室会变忙,为了专心学业,我想辞掉这份工作。)这个理由,任何一个老板都没法拒绝。

递交辞职信(退職届, taishokutodoke),站好最后一班岗,认真做好交接,走的时候跟大家一一道别,感谢这段时间的照顾。这样一套流程走下来,你不仅走得体面,也为你未来的职业生涯积攒了宝贵的“信用”。

在日本打工,真的不只是赚钱那么简单。它像一个微缩的日本社会,让你提前体验了那些课本上学不到的规则和人情世故。你可能会因为说错一句敬语而脸红,可能会因为被前辈提醒而感到委屈,也可能会因为客人的一个微笑而开心一整天。

记住,你打的每一份工,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在塑造别人眼中的你。这份经历,最终会成为你留学生活中闪闪发光的一部分。别怕犯错,大胆去尝试,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收获的绝不仅仅是钱包里的日元。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636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