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设计太卷?澳洲留学才是版本答案!

puppy

还在为国内游戏行业卷到头秃,感觉自己的创意和热情快被磨没了?别急,或许是时候换个地图,看看澳洲这个“版本答案”了!这里不只有碧海蓝天和慢节奏生活,更有孕育出《空洞骑士》、《无题大鹅》这类神作的创意土壤。在澳洲读游戏设计,你不仅能接触到全球顶尖的独立游戏开发理念,在更注重实践和团队协作的氛围里把脑洞变成现实,毕业后还有机会拿到工签,真正把热爱变成一份告别996的事业。想知道澳洲有哪些神仙学校、课程到底有多香吗?这篇文章就带你一探究竟!

澳洲游戏设计留学速览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绝对是干货。我们聊的不是那种官话套话,而是真正能帮你把游戏梦从“地狱模式”切换到“探索模式”的实在路子。别光看排名,咱们更要看一个地方的“游戏生态位”是不是适合你。所以,泡杯咖啡,咱们慢慢聊。

凌晨两点的上海,写字楼里依旧灯火通明。Leo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代码和一份永远也改不完的策划案。这是他入职国内某大厂的第365天,也是他第无数次问自己:“我当初那个想做《塞尔达传说》的梦,去哪了?”

他手里的项目是一款流水线生产的“换皮”手游,核心玩法是不断刺激玩家充值,创意和艺术性被压缩到了极致。KPI、DAU(日活跃用户)、流水……这些冰冷的词汇取代了曾经让他热血沸腾的“世界观”、“角色弧光”和“关卡设计”。他感觉自己不是在创造游戏,而是在一个巨大的流水线上拧螺丝,热情和创意正在被一点点磨光。

Leo的故事,是不是让你觉得有点眼熟?在国内游戏行业,这几乎是无数年轻游戏人的日常。我们怀揣着创造第九艺术的梦想入行,却发现自己陷入了“996内卷”的泥潭。当才华和努力换不来应有的尊重和创作自由时,我们是不是该停下来想一想:会不会是我们的“地图”选错了?

别急着删号,或许,是时候看看澳洲这个“版本答案”了。

告别内卷,这里是独立游戏的温床

提到澳洲,你可能会想到考拉、袋鼠、阳光沙滩。但对于全球游戏玩家来说,澳洲地图上还标记着几个闪闪发光的名字:《空洞骑士》(Hollow Knight)、《无题大鹅》(Untitled Goose Game)、《纪念碑谷》(由ustwo games悉尼工作室主导开发)还有《水果忍者》(Fruit Ninja)。

这些游戏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不是那种动辄投入上亿美元、千人团队开发的3A大作,而是由几个人、十几人的小团队,在极度自由的创作氛围下打磨出来的独立游戏“神作”。

就拿《空洞骑士》来说,它的开发商Team Cherry来自南澳大利亚州的阿德莱德,核心成员只有三个人。他们没有大厂的资源,却凭借对游戏艺术的极致追求和独特的创意,创造了一个让全球几百万玩家沉迷的黑暗童话世界。根据VGChartz的数据,截至2023年,《空洞骑士》全平台销量已突破500万份,这是一个足以让许多商业大作汗颜的成绩。

还有那个火遍全球的《无题大鹅》,开发团队House House来自墨尔本,也就四个人。他们用一个简单又魔性的“当一只坏脾气的大鹅”的点子,征服了全世界。游戏不仅销量破百万,还拿下了GDC(游戏开发者大会)的年度游戏大奖,和《死亡搁浅》这样的顶级大作同台竞技。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在澳洲,游戏开发的评价体系更多元。它不完全被资本和市场数据所绑架,而是给那些真正有创意、有热情的小团队留下了充足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里的土壤,孕育的是创意的种子,而不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根据澳大利亚互动游戏与娱乐协会(IGEA)发布的最新报告,澳洲游戏开发行业在2022-2023财年创造了3.45亿澳元的收入,76%的本地工作室正在积极招聘,行业规模和活力都在持续增长。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加班文化”远没有国内那么疯狂,Work-Life Balance(工作生活平衡)是写在基因里的。

神仙学校和硬核课程,不只是纸上谈兵

被澳洲的创作氛围种草了?那我们再来看看这里的学校和课程到底有多香。澳洲的游戏设计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实战”,告别纯理论的PPT,让你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像一个真正的游戏开发者一样思考和动手。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

如果说墨尔本是澳洲的“独立游戏之都”,那RMIT就是这座城市的创意心脏。RMIT的游戏设计专业常年被The Rookies(一个全球性的青年创意人才展示平台)评为全球顶尖。它的王牌专业是Bachelor of Design (Games)。

在这里上学是什么体验?课程设置基本就是模拟一个游戏工作室的开发流程。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要和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程序员、美术、策划)组队,从头脑风暴、原型设计,到最终完成一个可玩的游戏Demo。你的期末作业可能不是一篇论文,而是一款可以直接上传到Steam或App Store的游戏。

RMIT和业界的联系非常紧密。学校会定期邀请像Epic Games(虚幻引擎开发商)、Unity的技术大牛,以及本地知名工作室的制作人来开讲座、做Workshop。你甚至有机会参与到真实商业项目的开发中。比如,RMIT的学生就曾与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合作,为其展览开发互动游戏体验。这种“真刀真枪”的履历,比任何成绩单都更有说服力。

昆士兰科技大学(QUT)

QUT坐落在阳光明媚的布里斯班,它的游戏设计专业(Bachelor of Games and Interactive Environments)则更偏向技术和前沿探索。如果你对VR/AR、游戏引擎开发、人工智能这些硬核领域感兴趣,QUT绝对是你的菜。

QUT拥有一个叫做“The Cube”的“黑科技”实验室,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数字互动学习空间之一,拥有两层楼高的巨型触摸屏。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展示和测试自己的互动项目,场面非常酷炫。QUT还是澳大利亚游戏开发者协会(GDAA)的重要合作伙伴,这意味着学生能第一时间接触到行业最新的技术动态和招聘信息。

一个真实的案例是,QUT的毕业生Dean Rosasan在校期间就和同学一起开发了一款名为《Couch Invaders》的派对游戏,并成功在任天堂Switch平台上发布。他的经历完美诠释了QUT的教学理念:给你最前沿的工具和平台,鼓励你把疯狂的想法变成现实。

悉尼科技大学(UTS)

作为澳洲第一大城市,悉尼的游戏产业同样发达,育碧、Wargaming等国际大厂都在这里设有工作室。UTS的游戏开发专业(Bachelor of Science in Games Development)也因此带有浓厚的“大厂范儿”,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编程和软件工程能力。

UTS的课程设计非常硬核,你会系统学习C++、游戏物理引擎、图形学、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它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非常抢手,因为他们不仅懂设计,更能动手实现复杂的功能。根据UTS的官方数据,其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和起薪在全澳都名列前茅。

除了技术实力,UTS的“Animal Logic Academy”也是一大亮点。这是一个与世界顶级特效公司Animal Logic(参与制作过《黑客帝国》、《快乐的大脚》)合作设立的硕士项目,专注于动画和视觉特效。如果你梦想进入电影或3A游戏的视效领域,这里绝对是通往巅峰的快速通道。

毕业不等于失业,工签给你“缓冲期”

聊完了学习,我们再来聊聊最现实的问题:毕业后怎么办?这也是澳洲留学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友好的毕业生工作签证政策。

根据目前的政策(具体请以移民局官网为准),在澳洲完成两年以上的学士或硕士学位课程后,你可以申请一个为期2-4年的临时毕业生工作签证(Subclass 485)。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毕业后,你不需要立刻找到工作、也不需要雇主担保,就能在澳洲合法地生活和工作几年。这简直就是一张“黄金缓冲卡”!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从容地找工作、积累本地行业经验,甚至可以和朋友组个小团队,尝试开发自己的独立游戏。

有了这张工签,你就拥有了和本地毕业生同台竞技的资格。澳洲的游戏公司在招聘时,非常看重实际工作经验和作品集。你可以在这几年里,通过实习、参与Game Jam(游戏极限开发活动)、做外包项目等方式,把你的作品集打磨得闪闪发光。

比如,很多澳洲的独立游戏工作室,像League of Geeks(代表作《阿门罗》),就很喜欢招聘有激情、有潜力的毕业生。他们看重的不是你来自哪个国家,而是你对游戏的热爱和你手中实实在在的作品。

更重要的是,澳洲的职场环境强调互相尊重和健康的工作节奏。下午五点半,同事们是真的会下班去冲浪、去烧烤、去享受生活的。在这里,你更有可能把游戏当成一份可以持续一生的事业,而不是一份消耗青春的“快餐”。

写在最后:你的“新手任务”清单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有点心动,感觉眼前出现了一条新的“任务线”?别光顾着激动,这里有几条给你的“新手任务”,现在就可以开始做了:

1. 作品集!作品集!作品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无论你想申请学校还是未来找工作,作品集都比你的GPA重要得多。现在就开始动手,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游戏Demo、几张概念设计图、一段用Unity或UE做的场景漫游。把你对游戏的热情,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2. 去看看学生们的作品。光看官网介绍没意思,直接去YouTube、Vimeo或者学校的年度作品展网站,看看在读学生和毕业生的作品是什么水平。这比任何宣传册都更能告诉你,这所学校的风格和实力是不是你想要的。

3. 别把语言当成唯一的门槛。雅思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用英语表达自己创意的能力。多看一些GDC的演讲,多玩一些英文原版游戏,尝试用英文写你的游戏设计文档。当语言成为你探索世界的工具,而不是考试的枷锁时,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4. 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从给心仪学校的招生办发一封咨询邮件开始,或者在领英上关注几个在澳洲工作的游戏开发者。改变,往往就发生在你觉得“试一下也没什么损失”的那个瞬间。

在国内游戏圈,我们总说“用爱发电”,但很多时候,爱是会被无尽的内卷和KPI消耗掉的。换个地图,去澳洲,也许你不仅能找到一份告别996的工作,更能找回当初那个想用游戏创造一个世界的,闪闪发光的自己。

你的下一关,想好怎么玩了吗?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873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