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专业前,先跟自己聊聊天 |
|---|
放下“一步到位”的执念:专业选择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会影响你未来几年的学习生活,但绝对不会锁死你一辈子的职业道路。很多英国公司招聘时更看重你的可迁移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而不是你专业名称本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不是唯一的老师:别只问“我喜欢什么?”,多问问“我擅长什么?”“我愿意为什么而努力?”。有时候,把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成就感带来的快乐会超过最初的“喜欢”。 别被热门专业“绑架”:商科、计算机是大热门,但“卷”度也爆表。如果你只是盲目跟风,不仅申请压力大,进去后发现不适合自己,那才是真的“emo”。 信息差是最大的敌人:多问、多查、多看!这篇文章是个好的开始,但一定要去大学官网看课程设置(course modules),去LinkedIn上看看这个专业的学长学姐都在做什么工作。动手做的研究,比听来的“据说”靠谱一百倍。 |
英国选专业不纠结,超全指南来了!
哈喽,各位lxs.net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网站小编。最近后台收到最多的私信就是:“小编小编,我快头秃了,英国那么多大学那么多专业,我到底该选哪个啊?”
我特别理解这种感觉。记得我当年DIY申请的时候,那叫一个纠结。我妈觉得学会计金融好,以后进银行有金饭碗;我爸说学计算机吧,未来是AI的时代;我自己呢,偷偷喜欢着电影和哲学,但又怕毕业就失业。每天晚上,我都在QS排名、学校官网和各种论坛里反复横跳,浏览器标签页开得比我的人生规划还长,感觉自己就像站在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每条路都通向一个未知的、充满迷雾的未来。
这种选择的焦虑,几乎是每个留学生的“开学第一课”。它不仅仅是选一个学科那么简单,背后承载的是家人的期望、自己对未来的憧憬,还有一笔不菲的留学费用。所以,今天这篇超2G的干货指南,就是想帮你们把这团乱麻捋清楚。我们不谈虚的,只上干货,从认识自己开始,到把热门专业扒个底朝天,再到如何结合现实做决策,争取让你看完这篇文章,就能长舒一口气,对自己说:“OK,我知道该怎么走了!”
第一步:别急着看排名,先看看镜子里的自己
在打开任何大学网站之前,请先做一件事:自我剖析。这听起来有点“鸡汤”,但却是最关键的一步。你的性格、你的兴趣、你的天赋,才是你留学路上最可靠的指南针。
你是“思考者”还是“行动派”?
简单来说,你是更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书、查资料、做研究,还是更享受在团队里和大家一起头脑风暴、动手做项目?
如果你是前者,那种需要大量阅读和独立思考的专业,比如历史、哲学、经济学理论、数学等,可能会让你如鱼得水。英国的导师制(tutorial system)非常适合这类学生,每周和导师进行深度学术探讨,简直不要太爽。
如果你是后者,那么那些实践性强的专业可能更适合你。比如市场营销(Marketing),经常有小组作业,需要一起策划一个真实的商业案例;或者像工程(Engineering)专业,总有各种课程设计和实验等着你;还有传媒(Media),拍片子、做采访,根本停不下来。这些专业能让你在“做”中学,把知识用起来。
你的“爽点”在哪里?
抛开“什么能赚钱”“什么好就业”,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做什么事情会让你觉得兴奋,有成就感?
是解决一道复杂的数学题?还是写出一篇让别人拍案叫绝的文案?是成功跑通一段代码?还是策划一场活动,看到大家玩得很开心?
我有个朋友,本科是学会计的,成绩也很好。但他总觉得不快乐,每天对着报表感觉人生都是灰色的。后来他发现自己真正的“爽点”是帮助别人解决心理困惑。最后,他申请了UCL的心理学硕士,现在是一名咨询师,每天都觉得工作充满了意义。你看,找到那个能点燃你热情的东西,远比一个“看上去很美”的专业重要。
别把“兴趣”和“擅长”搞混了
很多人说要“追随兴趣”,但有时候我们所谓的“兴趣”可能只是“业余爱好”。比如你喜欢看电影,不代表你就能学好电影制作。制作一部电影背后是枯燥的剧本写作、繁琐的镜头设计和漫长的后期剪辑。
所以,一个更靠谱的思路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寻找最感兴趣的方向。
举个例子:小明数学很好,逻辑思维能力强,这是他的“擅长”。在这个大框架下,他可以有很多选择。如果他对钱和数字敏感,可以选择金融、精算;如果他对科技和未来着迷,可以选择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如果他想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可以选择工程、统计学。这样一来,选择范围缩小了,而且每条路都是建立在他的优势之上的,走起来会更顺。
第二步:热门专业大起底,看看它们到底在学什么
好了,做完自我评估,心里大概有个方向了。接下来,我们就来“庖丁解牛”,把几个中国留学生最爱选的热门专业,从里到外看个透彻。这里不光有课程介绍,还有王牌大学的特色、就业前景和实实在在的薪资数据!
1. 商科(Business & Finance):永恒的顶流,机遇与“内卷”并存
到底在学什么:商科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旗下有金融、会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多个分支。本科阶段通常会学一些基础课程,比如宏观/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原理、管理学导论等。到了研究生阶段,专业方向会非常细化,比如MSc Finance(金融硕士), MSc Marketing(市场营销硕士), MSc Management(管理学硕士)。课程形式非常多样,有大班讲座(Lecture),也有十几人的小班研讨(Seminar),还有大量的案例分析(Case Study)和小组项目(Group Project)。
王牌大学和它们的“人设”:
伦敦政经(LSE)/牛津/剑桥:学术大神聚集地。理论功底要求极高,数学不好慎入。LSE的金融和经济学是王牌中的王牌,毕业生是投行和咨询公司的“收割机”。但学习压力巨大,做好天天泡图书馆的准备。
华威大学(Warwick, WBS):商学院里的“实干家”。WBS以其与业界的紧密联系而闻名,课程非常实用,案例教学多。它的市场营销和管理学专业常年霸榜英国前三。想找实习和工作的同学,这里是不二之选。
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 AMBS):老牌红砖大学,商学院规模庞大,专业设置非常全面,几乎你能想到的商科方向它都有。研究实力雄厚,申请门槛相对“G5”略低,是很多同学的理想选择。
巴斯大学(Bath):以高就业率和实习(Placement)项目闻名。它的管理学院非常强调实践,很多课程都带有实习年选项,能让你提前积累工作经验,毕业后竞争力超强。
就业和薪资:商科毕业生的出路非常广。金融方向可以去投行、券商、基金公司、商业银行。根据英国毕业生就业市场报告(High Fliers Research),2023年投资银行的毕业生起薪中位数高达£55,000。管理和市场方向可以去快消(FMCG)、咨询、互联网大厂等。这类工作的起薪一般在£28,000 - £35,000之间,但奖金和发展空间很大。比如宝洁、联合利华的管理培训生项目,起薪就在£30,000以上。
真实案例:我的学姐Sarah,从华威大学WBS的市场营销硕士毕业后,通过校招进入了欧莱雅的管培生项目。她说,WBS教给她的不仅仅是理论,更多的是如何进行团队协作、如何做Presentation、如何应对压力,这些软技能在面试和工作中都至关重要。
2. 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未来的通行证,技术宅的春天
到底在学什么:千万别以为学CS就是学“如何修电脑”。英国的CS课程体系非常完善,大一通常是打基础,学习编程语言(Python, Java, C++)、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体系结构等。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则会分流到更专业的领域,比如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网络安全(Cybersecurity)、人机交互(HCI)等。课程强度大,作业基本都是写代码、做项目,非常考验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王牌大学和它们的“人设”:
帝国理工(Imperial College London):工科界的“劳斯莱斯”。IC的CS系以硬核著称,研究实力超强,尤其在AI、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领域。在这里读书,身边全是学霸,创业氛围浓厚,学校就在伦敦市中心,找实习、参加科技讲座都非常方便。
爱丁堡大学(Edinburgh):AI领域的“老炮”。爱大在人工智能和信息学(Informatics)领域的研究历史悠久,实力稳居欧洲前列。如果你对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有浓厚兴趣,爱丁堡绝对是你的朝圣地。
伦敦大学学院(UCL):综合性大学里的CS强者。UCL的CS系规模庞大,研究方向全面,尤其在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和金融计算等领域有独特优势。背靠伦敦,就业资源自然不用说。
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世界上第一台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地。历史底蕴深厚,计算机系实力强劲,而且招生规模大,对于很多背景不错的同学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冲刺的选择。
就业和薪资:CS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只能用“火爆”来形容。软件工程师、数据科学家、AI算法工程师、网络安全分析师……几乎所有行业都需要CS人才。根据英国求职网站Indeed的数据,2023年英国软件工程师的平均起薪约为£35,000 - £45,000,而像数据科学家或机器学习工程师等热门职位,起薪甚至可以达到£50,000以上。很多毕业生都进入了Google, Amazon, Microsoft等科技巨头,或者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
真实案例:我认识一个从帝国理工CS硕士毕业的学长,他还没毕业就收到了好几个offer,最后选择加入了伦敦一家做量化交易的对冲基金,起薪加奖金直接突破了£70,000。他说,IC的课程项目强度非常大,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在面试中能够游刃有余地展示自己的技术实力。
3. 传媒(Media & Communications):创意与思辨的结合,不再是“纸上谈兵”
到底在学什么:英国的传媒专业远不止新闻采编。它是一个融合了社会学、政治学、文化研究和商科的交叉学科。你可以学到媒体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公共关系策略、数字媒体营销、影视制作、新闻伦理等等。课程既有理论深度,也注重实践操作。写论文、做研究、拍短片、运营社交媒体账号,都是日常。
王牌大学和它们的“人设”: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传媒界的“思想家”。LSE的传媒系偏向社会科学研究,非常理论化,探讨媒体与政治、社会、权力的关系。适合那些喜欢深度思考、未来想做研究或从事宏观政策分析的学生。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艺术与传媒的“创意工厂”。Goldsmiths以其前卫、批判和创新的风格闻名,培养了大量艺术家和创意产业人才。这里的传媒专业非常注重批判性思维和动手实践,氛围自由开放。
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排名榜上的“常胜将军”。拉夫堡在各大英国大学排名中的传媒专业榜单上常年位居第一。它的课程设置非常现代化,紧跟行业趋势,尤其在数字媒体和用户体验方面实力很强。
卡迪夫大学(Cardiff):新闻学的“黄埔军校”。卡迪夫的新闻学院享誉世界,与BBC等业界巨头有紧密合作,实践机会多。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专业记者,这里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就业和薪资:传媒毕业生的去向非常多元,可以在电视台、报社、公关公司、广告公司、互联网大厂的内容或市场部门、政府机构的宣传部门等工作。常见的职位有公关专员、市场营销经理、内容策略师、社交媒体运营、记者、编导等。根据Prospects.ac.uk的数据,传媒相关工作的起薪通常在£22,000 - £28,000,不如金融和CS高,但这个行业更看重经验和作品集,随着职业发展,薪资增长潜力很大。一个有经验的公关经理或数字营销总监,年薪可以达到£50,000甚至更高。
真实案例:朋友Amy在Goldsmiths读的品牌传播硕士,毕业后进入了伦敦一家知名的广告公司做客户执行。她说,学校里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创意项目和批判性思维训练,让她在面对客户和复杂项目时,总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第三步:现实很骨感,把梦想照进现实
了解了自己,也了解了专业,最后一步,就是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做出一个最适合你现状的决定。
看看你的成绩单
这是最现实的一点。梦想冲牛剑,但本科均分只有75,那可能就需要调整策略。英国大学对于申请者的本科院校背景(是否是985/211)、均分(GPA)、雅思成绩都有明确的要求。在选校和选专业时,一定要去大学官网的“Entry Requirements”页面仔细查看,把自己分为“冲刺”、“稳妥”和“保底”三个梯度来选择。
用好排名,但别被排名绑架
QS、THE这些世界排名可以作为初步筛选的参考,但千万不要只看综合排名。对于选专业来说,专业排名更有价值。比如,拉夫堡大学的综合排名可能不如一些罗素集团大学,但它的传媒和体育管理专业却是全英第一。所以,要结合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来看。
城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你想在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宁静的大学城学习生活?伦敦、曼城机会多、生活便利,但生活成本也高得惊人。而像杜伦、圣安德鲁斯这样的大学城,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能让你更专注。考虑一下你的生活方式偏好和经济预算。
反向思考你的职业规划
如果你非常确定未来想回国进入某个行业,比如互联网大厂,那你可以去招聘网站上看看,这些公司的目标岗位都要求什么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更青睐哪些学校的背景?从终点倒推,你的选择会清晰很多。如果你计划留英工作,那么专业的就业率、大学的职业服务(Careers Service)支持、课程是否带实习,这些因素的权重就需要调高。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知道信息量有点大。但选专业这件事,值得你花时间去慢慢消化和研究。
别怕选错,人生不是一道单选题。你今天做出的选择,是基于你当前所拥有的所有信息和认知,做出的最好决定。未来的你,会拥有新的技能、新的视野,也会有新的机会。在英国读的任何一个专业,教给你的都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快速学习的能力。
所以,放下焦虑,别再让50个浏览器标签页绑架你的大脑。关上电脑,泡杯茶,拿出一张纸,先写下“我是谁,我擅长什么,我渴望什么”。
从这个问题开始,你的留学之路,就已经有了一个最坚实、最光明的起点。
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