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澳留学行李打包速览 | |
|---|---|
| 红榜必带 (Red List - Must Bring) | 黑榜别带 (Black List - Don't Bring) |
|
✅ 备用眼镜 & 隐形眼镜(澳洲配镜贵且慢) ✅ 个人常用药品(带英文说明/处方,申报!) ✅ 澳标转换插头 & 国标插排(省钱神器) ✅ 手机壳/钢化膜/数据线(差价巨大) ✅ 少量家乡特色干货调料(必须申报) |
❌ 肉蛋奶制品(月饼、香肠、肉松全不行) ❌ 新鲜果蔬 & 种子(生物安全大忌) ❌ 大量不明中草药(极易被扣,罚款重) ❌ 电饭煲等大件电器(澳洲买不贵,占地) ❌ 超过1万澳币的现金(必须申报,且不安全) |
嘿,准澳洲留学生们!我是你们在 lxs.net 的老朋友,今天想跟你们聊聊打包行李这点事儿。
还记得我去年送我表弟 Leo 去悉尼上学,那场面叫一个“壮观”。两个32公斤的大箱子塞得鼓鼓囊囊,恨不得把整个家都搬过去。他妈给他塞了四季的衣服、一整箱的方便面、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的电饭煲。结果呢?Leo 到了悉尼,打开箱子就傻眼了。
悉尼的冬天根本用不上他妈准备的东北大棉袄,一件厚点的卫衣加外套就够了。那箱辛辛苦苦背过去的方便面,在华人超市里品牌齐全,价格算上汇率竟然差不太多。最惨的是,他那副戴了三年的眼镜在搬宿舍时不小心坐断了腿。想在澳洲配一副新的?先预约验光师,排队就排了两周,验光费花了80多澳币,配一副最最普通的眼镜又砸进去300多澳币。那一个月,他都是眯着眼睛看PPT的,别提多难受了。
Leo 的故事不是个例。每年都有无数留学生在行李上踩坑,要么带了一堆没用的东西,要么关键时刻救命的宝贝却落在了家里。所以,这篇超详细的“红黑榜”来了,就是为了让你在打包时思路清晰,带的每一样东西都物超所值,别等落地澳洲才后悔拍大腿!
救命稻草区: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关键时刻能省下一大笔钱
有些东西在国内可能不觉得多重要,但到了澳洲,它们就是你的“救命稻草”,能帮你省下真金白银和宝贵的时间。
头号救星:备用眼镜 & 隐形眼镜
这绝对是红榜上的NO.1!就像我表弟 Leo 的惨痛经历,在澳洲配眼镜是一个“贵、慢、烦”的综合体验。这里的流程是,你必须先预约验光师(Optometrist)进行专业的视力检查,拿到验光单(Prescription)后才能去眼镜店配镜。这个验光单有效期通常是一到两年。
我们来算一笔账。一次标准的验光,费用大概在80到150澳币之间。虽然你的留学生强制保险(OSHC)可能会报销一部分,但通常有等待期(Waiting Period),而且不一定能100%覆盖。拿到验光单后,一副最基础的镜框加镜片,在Specsavers或者OPSM这类连锁店,打完折也得200澳币起步,稍微好一点的轻松突破400-500澳币。整个流程下来,没个一两周根本搞不定。
所以,强烈建议近视的同学:
1. 出发前,在国内重新验光,配一副新的、度数精准的眼镜带着。
2. 把你现在正在戴的旧眼镜作为备用,一起打包带走。
3. 如果你习惯戴隐形眼镜,务必带足至少半年到一年的量。澳洲买隐形同样需要验光单,而且价格比国内贵不少。日抛、月抛、护理液,都安排上!
这几百块人民币的前期投入,对比在澳洲可能花费的几百澳币,简直是九牛一毛。
家庭小药箱:常用药品
在澳洲看病买药,和国内的体验完全不同。你不能随便走进药店(Pharmacy/Chemist)就买到处方药。流程一般是:感觉不舒服 -> 预约家庭医生(GP)-> 看诊 -> 拿到处方 -> 去药店买药。一次GP的诊费大约在50-90澳币,OSHC能报销一部分,但你还是要先垫付。
很多在国内药店随手可得的消炎药(如阿莫西林),在澳洲是严格控制的处方药,没有医生处方绝对买不到。所以,一个“家庭小药箱”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议你准备一些:
- 感冒类:感冒灵、连花清瘟、维C银翘片等。
- 肠胃类:藿香正气水、吗丁啉、黄连素,应对水土不服。
- 消炎镇痛类:布洛芬(止痛神药)、红霉素软膏。
- 过敏类:如果你是过敏体质,带上息斯敏或氯雷他定。
- 外用类:创可贴、云南白药、清凉油、碘伏棉棒。
特别提醒!根据澳洲边防局(Australian Border Force, ABF)的规定,携带药品入境有严格要求:
1. 自用原则:携带的量通常不能超过三个月的使用量。
2. 保持原包装:千万不要为了省地方把药片拆出来放在一个小盒子里,必须是带有说明书的原厂包装。
3. 附上英文说明/处方:如果是处方药,强烈建议你让医生开一份英文版的处方或病情说明,详细解释你需要服用此药的原因。
4. 主动申报:在填写入境卡(Incoming Passenger Card)时,如果你不确定带的药是否需要申报,那就果断在“是否携带药品”一栏勾选“是”(Yes)。申报不代表会被没收,而是让海关人员检查确认。不申报一旦被查出来,后果可能很严重。
充电自由组合:澳标转换插头 + 国标插排
这个组合简直是留学生的智慧结晶。澳洲的插座是三孔扁头的“八字形”插座(Type I),和国内完全不同。你从国内带过去的所有电子设备,都需要一个转换插头才能用。
千万别想着“到了澳洲再买”。在机场或者便利店,一个最简单的转换插头可能就要卖到15-25澳币,质量还不一定好。而在国内的电商平台,买三五个高质量的也花不了几十块人民币。
更聪明的做法是:带1-2个澳标转换插头,再带一个我们国内用的插排(接线板)。这样,一个转换插头插在墙上,你的手机、电脑、台灯、充电宝就能同时用国标插头充电了,完美解决充电焦虑。记得买质量好一点的插排,安全第一!
性价比之王:国内带过去,幸福感爆棚
这一部分的东西,不是说在澳洲完全买不到,而是国内的性价比、选择多样性、或者便利性要高出好几个level。带上它们,能实实在在提升你的留学生活幸福感。
电子产品配件:手机壳、钢化膜、数据线
这个不用多说,价格差异太悬殊了。在国内,一个设计精美的手机壳可能只要二三十块人民币。在澳洲,你去JB Hi-Fi或者苹果官方店看看,最普通的透明壳都要30澳币起,带点设计的轻松上到60-80澳币。钢化膜也是一样,自己买几张带过去,手残贴坏了也不心疼。在澳洲找人贴膜,光服务费就够你买一打了。
数据线、充电头、充电宝这些配件也是同理。建议你常用的数据线(比如苹果、Type-C)都备上一两条,再带一个大容量、质量过关的充电宝(注意:必须随身携带上飞机,不能托运,且容量标识要清晰,一般不超过100Wh)。
个人护理小件:指甲刀套装、搓澡巾、挖耳勺
这些充满“东方神秘力量”的小东西,在澳洲真的不好找,或者说,很难找到符合我们使用习惯的。比如北方的同学离不开的搓澡巾,在澳洲超市里几乎绝迹,他们更习惯用沐浴球或者浴刷。一个质量好的指甲刀套装在国内几十块搞定,在澳洲药店里一个指甲刀可能就要7、8澳币。
还有一些女生会用到的双眼皮贴、修眉刀、化妆棉等,虽然在日韩美妆店能买到,但价格和选择丰富度远不如国内。带上一些你用惯的品牌,能让你在刚落地、手忙脚乱的时期过得更舒心。
文具爱好者福利:好看的本子和笔
如果你对文具的颜值和书写手感有要求,那就在国内囤货吧。澳洲的文具,在Kmart或者Officeworks这类地方卖的,大多是“傻大黑粗”的实用派,设计感普遍欠缺。一支三菱或者斑马的按动笔,可能要卖到4-5澳币。虽然Muji在澳洲也有分店,但价格通常是国内的1.5到2倍。
带一些你喜欢的笔记本、手账本、彩色中性笔、便利贴,不仅学习时心情会变好,也是省钱的好方法。
天坑预警区:谁带谁后悔,钱包和海关都饶不了你
现在我们来说说黑名单。带这些东西,轻则占用宝贵的行李额度,重则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影响你的签证。千万要避开!
头号禁品:任何形式的肉、蛋、奶制品
这是澳洲生物安全法的红线,绝对不能碰!澳洲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对外来物种和病菌的防范极其严格。所有可能携带动植物病菌的东西都是严禁入境的。
这个范围比你想象的要广得多:
- 肉类:牛肉干、猪肉脯、鸭脖、腊肠、肉松,甚至连含有肉燥的方便面调料包都不行。
- 蛋类:咸鸭蛋、蛋黄月饼、蛋黄酥。
- 奶类:新鲜牛奶、酸奶、奶酪(商业包装并产自非口蹄疫国家的某些硬奶酪可能允许,但流程复杂,建议别带)。
- 蜂蜜产品:为了保护澳洲本地的蜜蜂产业,蜂蜜、蜂巢、蜂蜡等都受到严格限制。
曾经有新闻报道,一位旅客因为没有申报飞机上发的一个苹果,在入境时被罚款数百澳币。你填写的入境卡是法律文件,虚假申报的后果非常严重。根据ABF官网信息,未申报违禁品,当场就可能被处以高达2,664澳币的罚款。所以,记住黄金法则:When in doubt, declare it! (如果不确定,就申报!)
高风险物品:大量中草药、不明种子和植物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在国外上火,会准备一些中草药。但这对澳洲海关来说是“高风险物品”。特别是那些含有树皮、根茎、昆虫成分或者形态原始的草药,很容易被当成潜在的生物威胁而被没收销毁。如果你带的是粉末状的,无法辨认成分,那基本也是凶多吉少。
如果你确实因为身体原因需要服用中药,请务必:
1. 选择正规药厂生产的、有商业真空包装的中成药。
2. 附上中英文的医生处方和成分说明。
3. 必须在入境卡上申报。
任何形式的种子、活的植物、土壤,都是绝对禁止的。想在自家阳台种点葱和香菜?到了澳洲去Bunnings(类似国内的百安居)买种子和土吧。
又重又占地的鸡肋:大件电器和厨具
电饭煲、高压锅、豆浆机、吹风机……这些东西真的没必要从国内背过去。首先是重量和体积,它们会吃掉你大量的行李额度。其次是电压问题,澳洲电压是230V-240V/50Hz,虽然和国内的220V差别不大,但一些对电压敏感或者功率大的电器可能会工作不正常甚至损坏。
最关键的是,这些东西在澳洲买真的不贵!去Kmart、Target或者Big W逛一圈,一个全新的电饭煲只要15-25澳币,一个电水壶10澳币,一个吹风机20澳币。质量完全够用,而且还享受本地保修。与其辛辛苦苦背过去,不如用省下的行李空间多带几件喜欢的衣服。
知识产权雷区:盗版光盘、软件
虽然现在大家很少用光盘了,但还是要提醒一下。澳洲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携带盗版的电影DVD、软件光盘、书籍等入境是违法的。海关有权检查你的电子设备,虽然抽查个人电脑硬盘的情况比较少见,但风险依然存在。
在澳洲,养成使用正版的习惯很重要。Netflix、Spotify、YouTube Premium等流媒体服务很方便,学校也会提供免费的正版学术软件。这不仅是遵守法律,也是尊重创作者的劳动成果。
没必要的风险:大量现金
根据规定,携带10,000澳币或等值外币现金入境,必须申报。不申报被查到会面临罚款甚至被起诉。更重要的是,带大量现金在身上非常不安全。
正确的做法是:
1. 随身带少量现金(比如500-1000澳币),用于刚落地时的交通、吃饭等应急需求。
2. 在国内办一张支持多币种的银行卡(比如中行的卓隽卡),或者提前在网上申请好澳洲银行的账户,落地后去激活。学费和生活费通过银行电汇的方式转过去,安全又方便。
打包行李,其实是你留学冒险的第一关。它考验的不是你能塞多满,而是你的规划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记住一个核心原则:带那些在澳洲价差大、有特殊意义或者难以替代的东西;放弃那些笨重、便宜、或者在澳洲很容易买到的东西。
别太焦虑,就算漏了什么,澳洲也几乎什么都能买到。你真正需要打包进行囊的,除了那几件精心挑选的物品,更是一颗准备好迎接挑战、拥抱新生活的心。
好了,箱子收拾得差不多,就准备出发吧!我们在澳洲等你,也随时欢迎你回 lxs.net 看看,这里永远有最新的干货和最温暖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