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村留学幸福感MAX秘籍 |
|---|
| 城市气质:年轻,安全,小而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都市,而是纯正的欧洲大学城,5分钟骑车搞定一切核心区。 |
| 生活成本:房租普遍比阿姆斯特丹、鹿特丹低30-40%,生活费每月能省下一大笔欧元,可以多喝几杯咖啡,多来几次短途旅行。 |
| 学习氛围:格罗宁根大学(RUG)是世界百强名校,学术氛围浓厚但不过度“卷”。图书馆一座难求,但走出图书馆就是惬意生活。 |
| 社交生活:国际学生组织(如ESN)活动超多,不愁没朋友。酒吧、社团、运动会,总有一款适合你,融入感超强。 |
哈喽,各位在lxs.net潜水和冒泡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学长Leo,坐标荷兰格罗宁根。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攥着几份荷兰大学的offer,纠结得抓耳挠腮。阿姆斯特丹,名字听起来就闪闪发光,国际大都市,机会多;鹿特丹,建筑新潮,港口城市充满现代感。而格罗宁根……嗯,地图上它在荷兰的“东北角”,名字听起来就有点“村”。我妈当时都开玩笑说:“儿啊,你这是要去荷兰的铁岭留学吗?”
我当时真的怕了,怕自己选错地方,在一个偏僻小镇里孤单地度过几年。但当我拖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真正站在这座“村”的市中心Grote Markt(大广场)时,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广场上坐满了喝着啤酒、晒着太阳的年轻人,耳边充斥着各种语言的欢笑声,古老的马蒂尼塔(Martinitoren)静静矗立,旁边就是充满活力的商业街。那一刻我明白了,选择这里,可能是我留学路上做的最正确、最幸福的决定。所以今天,我想掏心窝子地跟大家聊聊,为啥在格村留学,幸福感能直接拉满!
“格村”一点不村,是座写满“青春”的大学城
首先,请把“村”这个字从你的印象里划掉!格罗宁根可不是什么农村,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学城”(University City)。什么概念?就是整个城市的节奏、氛围、甚至是空气,都是围绕着学生来转的。
这里有两所著名大学:世界百强、历史悠久的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 RUG),以及实践性超强的汉斯应用科学大学(Hanz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官方数据显示,格罗宁根的总人口大约23万,而学生数量就超过了6万!这意味着,你走在街上,迎面而来的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是学生。这种感觉太奇妙了,你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是“外人”,因为这里的主角就是我们这些年轻人。
我的同学小雅,她之前在阿姆斯特丹大学交换过半年,她说:“在阿姆,感觉自己是城市里的一个过客,游客比学生还多,总有一种疏离感。但在格村,你会觉得整个城市都是你的校园,图书馆、教学楼、宿舍、酒吧、公园无缝衔接,城市就是你的家。” 她说的一点没错,这里的店铺会主动给你学生折扣,城市活动会优先考虑学生日程,连警察叔叔看到骑车歪歪扭扭的“菜鸟”都会善意地笑一笑。整个城市都散发着一种对年轻人的包容和宠爱。
尤其是在每年8月底的KEI-week(新生周),那场面简直是青春荷尔蒙的狂欢。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生涌入城市,参加各种派对、音乐会、城市探索活动。你会迅速认识一群新朋友,找到自己的组织。这种强烈的归属感,是在那些被游客和上班族占领的大城市里很难体会到的。
骑上单车,你是全村最自由的仔
如果说荷兰的灵魂是自行车,那格罗宁根就是这灵魂最纯粹的体现。在这里,自行车不是交通工具,而是你身体的一部分,是自由的翅膀。
根据格罗宁根市政府的统计,市内超过60%的出行都是通过自行车完成的,这个比例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城市的道路设计极度“自行车友好”,有专门的自行车高速公路、专用交通灯,甚至在路口,自行车拥有绝对的优先权。汽车在这里反而成了“弱势群体”,得小心翼翼地给自行车大军让路。
这种环境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安全感爆棚!我刚来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但在格村,这种担心很快就消失了。根据全球数据库网站Numbeo 2023年的数据,格罗宁根的安全指数(Safety Index)高达76.2,属于“非常高”的水平,犯罪率则非常低。相比之下,阿姆斯特丹的安全指数是58.5。这意味着,即使是深夜,你也可以放心地从图书馆骑车回家,路上到处都是和你一样的学生,那份安心是千金不换的。
真实案例就是我自己。有一次我晚上11点多从朋友家出来,手机还没电了,导航都看不了。我凭着模糊的记忆在运河边骑,心里一点都不慌。路灯把小路照得亮堂堂的,偶尔有其他学生骑车经过,还会友好地跟你打个招呼。那种感觉,就像在自己家的小区里一样自在。这种深入骨髓的安全感,是幸福感的坚实地基。
而且,骑车穿梭在格村,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你可以沿着古老的运河骑行,看两岸典型的荷兰建筑和船屋;也可以穿过Noorderplantsoen公园,在草地上躺一会儿;周末还能和朋友骑去郊外的湖边(Paterwoldsemeer),来一场烧烤。这种慢节奏的、触手可及的诗意生活,会让你彻底爱上这里。
钱包友好,幸福感自然到
聊点最实际的——钱!留学在外,经济压力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格罗宁根最大的魅力之一,就是它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尤其是住房。
住房是留学开销的大头。在荷兰,“找房难,租金贵”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在阿姆斯特丹。根据国际租房平台HousingAnywhere 2023年的报告,阿姆斯特丹一个单间(private room)的平均月租金已经飙升到了900欧元以上。而在格罗宁根,同样条件的房间,平均租金大约在450-600欧元。这中间差出来的三四百欧,足够你一个月的基本伙食费,或者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欧洲短途旅行了!
我的朋友David,在阿姆斯特丹读硕士,我们俩经常在电话里互相“凡尔赛”。他会说:“我今天去逛了梵高博物馆,就在市中心,好方便!” 我就会回他:“是吗?我这个月房租省下的钱,刚订了去巴塞罗那的机票。” 每次都把他气得半死。这虽然是玩笑,但反映了一个事实:在格村,你花同样的钱,可以获得更高的生活品质和更多的可能性。
除了房租,日常消费也更亲民。每周二、周五和周六,市中心的Vismarkt(鱼市)会有大型露天集市,那里蔬菜水果、海鲜奶酪都比超市便宜新鲜。花10欧元就能买到一大堆够吃好几天的食材。平时和朋友出去喝一杯啤酒,在格村市中心大概4-5欧元,而在阿姆的游客区,可能就要7-8欧。日积月累,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省下来的钱,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轻松,更是心理上的富足。你不用为了省钱而处处紧绷,可以更从容地去社交,去体验,去投资自己。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底气,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学习卷不动?这里的氛围刚刚好
别以为生活安逸,格村的学术水平就打了折扣。恰恰相反,格罗宁根大学(RUG)可是出了4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狠角色,常年稳居世界大学排名前100。这里的学术氛围非常浓厚,但又没有那种让人窒息的“内卷”感。
大学图书馆(UB)是每个格村学生的“圣地”。考试周的时候,想在里面找个座位,那你得早上7点就去排队,场面堪比国内春运。教授们也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学者,上课时严谨认真,但课后又非常平易近人,很乐意在office hour和你深入探讨问题。在这里,你能接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格村最棒的一点是,它鼓励你平衡好学习和生活。这里的学生社团文化异常发达。无论你有什么爱好,都能找到组织。有超过100个体育社团,从足球、划船到攀岩、击剑应有尽有。还有各种文化社团、国际学生组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ESN Groningen。他们每周都会组织各种活动,比如国际晚宴、主题派对、荷兰文化体验,还有去欧洲其他国家的廉价旅行团。你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会孤单,只要你愿意走出去,总有无数有趣的人和事在等着你。
我的学妹Lisa是个性格有点内向的女生,刚来的时候很怕融不进去。我建议她加入了ESN的“Buddy Program”,组织给她匹配了一个热情的荷兰本地学生做伙伴。在伙伴的带领下,她参加了划船体验、奶酪工坊,很快就交到了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性格也开朗了很多。她说:“在格村,你会被一种积极、开放的氛围推着走,想不开心都难。”
这种“学的时候拼尽全力,玩的时候尽情尽兴”的平衡感,是格村独有的魅力。它教会你,留学不只是为了拿一张文凭,更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完整、更快乐的人。
说了这么多,其实格村的好,只有你亲自来体验才能完全领会。它可能没有阿姆斯特丹的繁华,没有鹿特丹的摩登,但它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能让每个在这里生活过的学生,都把它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
如果你还在犹豫,不如听学长几句大白话建议:
找房一定要趁早!真的,比赶due还重要!一旦拿到offer,立马就去SSH, Kamernet这些网站上刷起来,好房子不等人!
落地第一件事,就是去搞一辆二手自行车。这是你在格村的腿,没有它寸步难行。记得再配一把结实的锁,两把!
别害羞,大胆去参加新生周(KEI-week)和ESN的活动。这是你“破冰”的最好机会,错过了会后悔一年!
留学选城市,有点像找对象,不一定要选那个最高、最富、最帅的,但一定要选那个让你相处起来最舒服,能让你发自内心笑出来的。格村,可能就是那个让你素颜也很自信,穿着卫衣也能在街上自在闲逛的“对的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格村的运河边,看到你骑着单车,一脸灿烂笑容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