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十大天坑专业,学长含泪盘点

puppy

还在为赴美选专业头秃吗?学长作为过来人,必须含泪提醒你,有些专业听着高大上,实则是个“巨坑”!我们花了真金白银和宝贵青春,可不想毕业就面临失业,或是薪水完全对不起学费的窘境。这篇文章不搞虚的,直接盘点十大“天坑”专业,从就业市场、薪资水平再到H1B政策,帮你把每个专业的雷区扒个底朝天。选错专业,努力白费!快来看看这份避雷指南,别让你的留学路走得比别人更艰难。

选专业前,请对灵魂进行三大拷问
1. ROI划算吗?
这专业的学费生活费加起来,毕业后几年能挣回来?如果家里没矿,这是个现实问题。
2. H1B好抽吗?
毕业后想留美工作,专业是否属于STEM?公司给你办H1B的意愿强不强?这直接决定你能不能留下来。
3. 我真的热爱吗?
如果前两个问题答案都不乐观,你对它的爱,是否足以支撑你面对毕业即失业、收入微薄的窘境?

美国留学十大天坑专业,学长含泪盘点

哈喽,各位在lxs.net潜水的学弟学妹们,我是你们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学长,今天想跟大家聊点掏心窝子的话。

还记得几年前我的毕业典礼,那天阳光特别好,所有人都穿着学士服,把方帽子扔向天空,笑得像个两百斤的孩子。晚上大家去KTV通宵,我们宿舍的四个兄弟,画风却截然不同。

A君,CS专业,毕业前就拿了Google的Offer,起薪15万刀加股票,他唱的是《今天是个好日子》。B君,金融数学专业,进了华尔街一家投行,年薪高到我们不敢问,他点了一首《We Are the Champions》。C君和我,一个学历史,一个学传媒,简历投了几百份,面试寥寥无几,签证很快就要到期。我俩默默地合唱了一首《凉凉》送给自己。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留学这场昂贵的投资,从你选择专业的那一刻起,回报率可能就已经被写好了。我们花了父母一两百万的血汗钱,漂洋过海,不是为了毕业后打包回国,跟国内的毕业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甚至因为不接地气还竞争不过。

所以,今天学长不灌鸡汤,不谈情怀,就用真金白银和血泪教训,给你们盘点一下美国留学的十大“天坑”专业。希望能帮你们在选专业的十字路口,擦亮眼睛,完美避雷。

1. 心理学 (Psychology) - 治愈了别人,却治愈不了自己的钱包

入坑幻想: 哇,心理学,听起来好酷!能洞察人心,像《Lie to Me》里的主角一样,通过微表情看穿别人的谎言。毕业后当个心理咨询师,又体面又高薪,简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现实的巴掌: 兄弟姐妹们,醒醒!在美国,心理学本科毕业,你几乎什么都干不了。想当心理咨询师?对不起,你至少需要一个硕士学位,外加几千小时的实习,再考个所在州的执照。想走学术路线当教授?博士学位是敲门砖。整个过程下来,没个七八年根本下不来。

我认识一个学姐,本科读的UCLA的心理学,成绩非常好。毕业后想找工作,发现能做的只有一些公司的HR助理、用户体验研究助理等职位,薪水低得可怜,而且大部分公司不愿意为一个这样的职位办H1B。根据Payscale的数据,心理学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年薪只有大概5万到6万美元,这在加州这种地方,交完税和房租,基本就是月光族。

学姐最后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申请研究生,继续烧钱。她说,学心理学最大的成果,就是把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的焦虑和抑郁分析得明明白白,但就是解决不了。

2. 生物科学 (Biological Sciences) -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北美版

入坑幻想: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我要去研究基因,攻克癌症,改变世界。毕业后进辉瑞、默沙东,穿上白大褂,就是人类的希望。

现实的巴掌: 这句话已经喊了20年了,生物的世纪好像还没来。在美国,生物本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预科”专业,90%的学生都是为了申请医学院、牙医学院、药学院等。但对于我们国际生来说,申请医学院的难度堪比登天,录取率极低,而且学费高昂。

那不读医学院,直接拿本科学位找工作呢?你会发现,你能去的地方基本就是大学实验室或者生物公司的实验室,职位叫Lab Technician(实验员)。干的活就是日复一日地养细胞、跑电泳、做PCR,重复性极高,时薪可能就20-25美元,年薪4-5万美元顶天了。这种职位替代性太强,公司凭什么为你花几千美元办H1B?

我一个学生物的哥们,毕业后在学校实验室干了一年,工资都付不起湾区的房租。他自嘲说:“我每天在实验室里伺候几百万个细胞,比伺候女朋友还尽心,结果它们没给我带来任何回报,女朋友也因为我穷跟人跑了。”最后,他不得不转行去读了一个生物统计的硕士,才算跳出天坑。

3. 历史/哲学 (History/Philosophy) - 思想的巨人,求职的矮子

入坑幻想: 我热爱思考,沉迷于人类文明的长河。学习历史和哲学能让我拥有批判性思维和深刻的洞察力,这些软实力在任何行业都至关重要。

现实的巴掌: 软实力这个东西,听起来很美,但HR在筛简历的时候,第一眼看的是硬技能。你会Python吗?会SQL吗?会数据分析吗?当你的简历上写着“精通古希腊哲学思想”时,对不起,大部分公司并不知道该把你放在哪个位置上。

这类纯文科专业,在美国本土学生那里,很多是家庭优渥、不愁工作,纯粹为了陶冶情操,或者目标是法学院。但对于需要H1B的我们来说,它几乎是死路一条。你很难向移民局证明,为什么一个研究中世纪欧洲史的职位,非你这个中国人来做不可。

数据显示,历史学毕业生的职业中期平均年薪大约在7万美元左右,这在美国只能算中等偏下的水平。而且这还是熬了很多年的结果。刚毕业时,很多人只能去做一些低薪的行政、助理或者销售工作,跟专业几乎毫无关系。

4. 新闻/传媒 (Journalism/Communication) - 还没开口,就输在了语言上

入坑幻想: 我要做一名无冕之王,用笔和镜头记录时代。进CNN、纽约时报,成为一名战地记者,或者做一名出色的公关,在名利场上纵横捭阖。

现实的巴掌: 传媒行业,尤其是新闻,对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要求是顶级的。你的英语不仅要流利,还要能玩转各种俚语、双关语,深刻理解当地的政治和文化。作为一个外国人,你很难和本土记者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而且,美国新闻业本身就在衰退,报社裁员、倒闭是家常便饭,坑少人多,本土毕业生都挤破头。

公关和市场方向会好一些,但同样面临身份问题。很多公司的市场部职位,尤其是偏向内容的,很难说服公司为其办H1tB。我一个学姐,哥大新闻系硕士毕业,文笔超棒,英语说得和母语一样。但找工作时,面试官总是会委婉地问:“你对美国流行文化的梗都了解吗?”最后,她只能去了一家华人媒体,工资和发展空间都非常有限。

5. 建筑学 (Architecture) - 熬最长的夜,拿最少的钱

入坑幻想: 我是未来的贝聿铭,要设计出惊世骇俗的建筑,让自己的名字刻在城市的天际线上。每天画画图,做做模型,文艺又体面。

现实的巴掌: 建筑学是出了名的“高投入,低产出”。本科一般是五年制,硕士两到三年,你光读书就比别人多花好几年的钱。进了设计院,更是“画图狗”的开始。通宵赶DDL是家常便饭,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数据,2023年建筑师的年薪中位数约为8.5万美元,看起来还行?但这是所有建筑师的平均数,刚入行的助理建筑师,起薪通常只有5-6万美元。

这个行业和经济周期捆绑得非常紧。经济好,项目多,大家都有饭吃。经济一衰退,建筑行业第一个被砍,裁员潮说来就来。而且,要成为注册建筑师,你需要多年的实习经验和通过一系列高难度考试,这条路漫长而艰辛。很多学长学姐熬不住,最后都转行去做室内设计、项目管理,甚至房地产销售了。

6. 教育学 (Education) - 渡人渡己,唯独渡不了身份

入坑幻想: 我想成为一名老师,教书育人,春风化雨。在美国当中小学老师,社会地位高,还有寒暑假,简直是神仙工作。

现实的巴掌: 在美国,公立中小学老师属于政府雇员,大部分职位都要求绿卡或公民身份。私立学校虽然可以招国际生,但职位非常少,竞争激烈。而且,当老师需要考取所在州的教师资格证(Teaching License),这个过程对外国人来说非常繁琐,要求也各不相同。

就算你过五关斩六将,拿到了Offer,薪水也并不理想。美国教师的平均工资在6万美元左右,在很多州,这个收入水平生活会比较拮据。唯一对国际生比较友好的可能是对外汉语教学(TESOL),但市场也趋于饱和,很多时候是在语言培训机构工作,工作不稳定,H1B也并非易事。

7. 艺术类 (Fine Arts/Performing Arts) -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入坑幻想: 我有艺术天赋,我要去纽约、洛杉矶追逐我的艺术梦。不管是绘画、雕塑,还是音乐、表演,只要我足够努力,一定能成为艺术家。

现实的巴掌: 艺术这条路,99%的汗水,可能也换不来1%的成功。这个领域太看重天赋、资源和运气了。毕业后,绝大多数艺术生都无法靠纯艺术创作养活自己。大部分工作都是自由职业(Freelance)性质,比如接一些设计私活、当家教、在画廊打工等。这种不稳定的工作模式,根本不可能有公司给你提供H1B担保。

我认识一个在罗德岛设计学院学绘画的朋友,才华横溢,毕业展作品被一位小有名气的收藏家买走。即便如此,他毕业后依然为了生计发愁,一边在餐厅端盘子,一边坚持创作。签证到期后,他只能无奈回国。他说:“美国尊重艺术,但不负责养活艺术家。”

8. 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 保护了地球,却保护不了饭碗

入坑幻想: 我要拯救地球!研究气候变化,保护濒危物种,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毕业后进入环保组织或政府机构,为环保事业奋斗终身。

现实的巴掌: 环境科学的就业面相对较窄。很多相关工作岗位都在政府部门(如环保署EPA)或非营利组织(NGO),这些机构基本不给国际生办H1B。企业里虽然也有EHS(环境、健康、安全)等相关职位,但需求量不大,薪资也并不突出。

这个专业听起来很伟大,但实际工作可能就是在野外采样,或者在实验室里分析数据,甚至是在工厂里做合规检查,跟想象中的“拯救地球”相去甚远。除非你读到博士,在某个细分领域成为专家,否则本科或硕士毕业,找一份能支持H1B的稳定工作,难度真的不小。

9. 市场营销 (Marketing) - 叫好不叫座的“万金油”

入坑幻想: 我要成为营销大师,像乔布斯一样,用创意和策略打造世界级品牌。市场营销专业很有趣,能接触到各种新潮的案例。

现实的巴掌: 传统的市场营销,比如品牌管理、市场沟通等,属于偏文科的商科,技能比较“虚”,对于需要证明“不可替代性”的H1B申请来说,非常不利。公司会觉得,我为什么要雇一个不熟悉美国文化的外国人来做美国市场的营销呢?

现在市场营销领域真正的风口是“数字营销”(Digital Marketing)和“数据分析”(Marketing Analytics)。如果你学的市场营销专业,包含大量的编程、数据分析、统计建模等硬核课程,那就业前景会好很多。但如果你学的是传统的4P理论、消费者行为学,毕业后想找工作,会发现自己和学传媒、心理学的同学在抢同一个饭碗,而你的核心竞争力并不突出。

10. 政治学/国际关系 (Political Science/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聊起天下大事头头是道,找起工作处处碰壁

入坑幻想: 我关心国际局势,想成为一名外交官或政策分析师,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

现实的巴掌: 这个专业90%的理想工作,比如国务院、国会、CIA、FBI,都在美国政府里,而这些工作的大门上都写着“仅限美国公民”。剩下的机会,比如去智库、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机构,门槛极高,往往需要名校博士学历和丰富的人脉资源,并且很多职位也是不给办工作签证的。

我有个同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可以说是这个领域的顶尖项目了。毕业后,同学们最好的出路是回国考公务员或者进国企。想留在美国的,大部分都转行去了咨询或者金融,等于硕士专业白读了。他说,每天在课堂上和未来的各国精英们讨论如何解决世界贫困问题,下课后却要为了自己下个月的房租发愁,这种感觉非常魔幻。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全盘否定这些专业,也不是劝大家一股脑都去学CS。学长想说的是,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那是不是这些专业就完全不能碰了?当然不是!关键在于你怎么“组合”。

如果你真的热爱心理学,可以主修心理,辅修一个统计或者计算机,把自己打造成懂用户心理的数据分析师。如果你热爱文史哲,可以考虑辅修一个经济或者商科,未来可以去咨询公司,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会是巨大的优势。如果你热爱艺术,那就在入学第一天起,就把Networking(人脉)当成一门必修课来上,积极参加各种展览和活动,让行业里的人认识你。

记住,公司招你,不是因为你学了什么专业,而是因为你会做什么,能为公司带来什么价值。你的专业只是一个起点,它为你贴上了一个标签,但最终决定你走多远的,是你在这个标签之下,发展出了哪些实实在在的、能解决问题的硬技能。

留学这条路,每一步都踩在真金白银上,每一步都关系到你未来的人生轨迹。希望学长今天的这盆冷水,能让你在做决定前,多一分清醒,少一分盲目。别让四年的青春和汗水,最后只换来一句“如果当初……就好了”。

希望几年后,在毕业典礼上,你们每个人唱的都是《好日子》。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