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C国关深度体验:劝退还是强推?

puppy

你是不是也对UBC大名鼎鼎的国关专业(IR)充满好奇?感觉每天指点江山,超酷的!但先别急着选,它可能跟你想的不太一样。这个专业确实能给你非常宏大的理论视角,让你跟学界大牛一起头脑风暴,但背后是读不完的reading和写不完的paper,而且“毕业后能干嘛”这个问题也常常让人头秃。这篇文章不吹不黑,学姐用最真实的经历,从课程硬核程度、就业方向,再到融入本地圈子的挑战,给你全方位扒一扒UBC国关的真实面貌。无论你是学术大神还是未来规划迷茫人,都来看看这到底是你的梦中情“专”,还是需要赶紧跑路的“天坑”吧!

UBC 国关专业(IR)速览:入坑前必读
适合人群 ✅ 热爱阅读和思辨,对抽象理论不头疼,有读研或考公打算,且自我驱动力极强的同学。简单说,就是能从几百页的学术文献里找到快感的“学术型选手”。
劝退人群 ❌ 想学一门“实用技术”傍身,希望毕业马上找到高薪对口工作,讨厌写作,看到大部头书就犯困的同学。如果你追求的是清晰的职业路径,那 IR 可能会让你每天都活在“我是谁,我在哪,我将来要干嘛”的灵魂拷问中。
核心挑战 ? 阅读量巨大(每周轻松几百页),写作要求高(Essay是家常便饭),就业路径不明确(需要自己主动规划),课堂讨论对语言和文化背景要求高。
最大收获 ✨ 培养顶级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建立宏大的国际视野,有机会接触学术界顶尖大牛,为法学院、公共政策等研究生项目打下坚实基础。

UBC国关深度体验:劝退还是强推?

还记得大一刚开学那会儿,UBC的AMS Nest里人山人海,那是一年一度的Clubs Days。我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在各个社团的摊位间穿梭,手里被塞满了各种传单和免费的笔。突然,我被一个摊位吸引了,上面挂着“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udents' Association (IRSA)”的横幅,几个学长学姐正激情澎湃地讨论着什么“地缘政治”和“人道主义危机”。

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被击中了。哇,这也太酷了吧!感觉学了这个专业,每天都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挥斥方遒。跟爸妈视频时,我兴奋地宣布:“我要学国际关系!”电话那头沉默了三秒,然后我妈小心翼翼地问:“啊?这是干啥的?毕业了是去当外交官吗?好考吗?”

这个问题,不仅我妈想问,也成了我后来四年大学生涯里,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天问”。今天,作为一个已经从UBC国关专业摸爬滚打毕业的学姐,我想跟你掏心窝子聊聊,这个听起来高大上、常年盘踞在UBC文科热门榜单上的专业,究竟是能带你走向人生巅峰的“梦中情专”,还是一个需要赶紧跑路的“学术天坑”。

听起来指点江山,实际上是“读书机器”和“论文写手”

咱们先说说学习本身。UBC的国关专业在学术圈里是响当当的。根据2023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UBC的“政治与国际研究”排在全球第41位,加拿大第3。这意味着你能接触到的教授,很多都是这个领域的顶尖学者。你会在课堂上听到他们分享自己参与政策制定或在国际组织工作的亲身经历,这种感觉确实很棒。

但光环之下,是硬核到让你怀疑人生的学习强度。如果你以为国关是每天看看新闻,聊聊天,那就大错特错了。它的本质是社会科学,核心是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这些听起来就让人头大的理论,是你要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你得学会用这些理论框架去分析一个国际事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我觉得”“我认为”的层面。

而支撑这些理论学习的,是堪称恐怖的阅读量。这么说吧,国关学生不是在读书,就是在去图书馆借书的路上。一门课每周的reading list动辄100-200页是家常便饭,而且全是密密麻麻的学术著作和期刊文章。如果你同时修三到四门专业课,那一周的阅读量轻松超过500页。我大三时修一门叫做“Peace and Conflict Studies”的课,教授是个学术狂人,他推荐的“拓展阅读”书单比“必读”书单还要长三倍。期末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把这辈子要读的书都读完了。

读完就完了吗?天真了。接下来是无穷无尽的paper。国关专业几乎没有选择题考试,成绩基本由一篇又一篇的essay决定。小到500字的reading response,大到5000字的term paper,你的大学生涯就是由无数个due date组成的。这意味着你不仅要读懂,还要有自己的观点,能用严谨的学术语言和格式把它写出来。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为了赶三篇论文的ddl,在IKB图书馆住了三天,靠咖啡和泡面续命,写完最后一篇论文的最后一个句号时,他对着电脑屏幕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所以,如果你对深入的理论探讨没有兴趣,或者一看到大段的英文学术文章就头疼,那UBC国关可能会让你非常痛苦。它锻炼的是你深度思考和逻辑表达的能力,但这个过程,绝对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惬意。

“毕业后能干嘛?”——一个价值百万的开放性问题

聊完了学习,我们再来谈谈那个最现实、也最让人焦虑的问题:就业。

国关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不直接”。它不像会计、计算机科学那样,学的就是一门手艺,毕业后能直接对口找到工作。国关教给你的是一套思维方式和分析技能——批判性思维、信息整合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强大的写作能力。这些都是“软实力”,非常重要,但无法直接在简历上写成“精通xx软件”或“拥有xx证书”。

很多同学(和家长)的幻想是毕业后进入联合国、世界银行,或者成为一名外交官。这些确实是国关毕业生的理想去向,但现实是,这些岗位的竞争激烈程度超乎想象,而且对身份、语言(尤其是法语)和工作经验有极高的要求。比如想进入加拿大联邦政府工作,很多核心岗位都要求公民身份,并且英法双语流利。

那么,大多数UBC国关毕业生都去哪儿了?UBC职业中心每年都会发布毕业生去向调查报告。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文学院毕业生的去向非常多元化。以2022年的报告为例,文学院毕业生在毕业后6个月的就业率约为85%,他们进入的行业前几名包括“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零售贸易”、“教育服务”和“医疗保健与社会援助”。你会发现,这里面没有一个叫做“国际关系”的行业。

我身边的朋友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学姐,毕业后申请了多伦多大学的公共政策硕士,现在在安大略省政府做政策分析师;一个同学,辅修了商科,凭借着对全球市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进入了一家跨国公司的市场部;还有一个朋友,对非营利组织充满热情,在温哥华一家关注移民和难民的NGO工作,虽然薪水不高,但每天都很有成就感。当然,也有不少人转行去了金融、IT,甚至创业。而选择继续深造,攻读法学院(JD)或博士(PhD)的也是一个重要分支。

所以,国关专业给你的不是一张通往特定职业的门票,而是一个需要你自己去探索的地图。它为你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但前提是你必须非常主动。从大二开始,你就得有意识地去规划:我是要读研,还是直接工作?我对哪个领域感兴趣?我需要去积累哪些实习经验?你需要利用好学校的Co-op(带薪实习)项目,积极去networking,找到自己的方向。如果你是一个习惯被安排、希望有人告诉你一步步该怎么走的人,那国关的“自由”可能会让你感到迷茫和恐慌。

“融不进去”的课堂:作为中国留学生的隐形挑战

最后,我想聊一个可能只有留学生才能深刻体会到的话题:文化融入和课堂参与。

国关的课堂非常注重讨论(tutorial/seminar)。教授把学生分成十几人的小组,每周就一个话题进行辩论。这对于锻炼口语和思辨能力本是极好的机会,但对于很多中国留学生来说,却是一道隐形的墙。

这堵墙首先是语言。即便你的雅思分数很高,但在一个全是native speaker的环境里,要迅速抓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并立刻组织语言进行有逻辑的反驳,难度非常大。很多时候,等你刚在脑子里打好草稿,人家的话题已经跳到下一个了。

比语言更深层的是文化和知识背景的隔阂。国关的很多讨论都深深植根于西方的政治哲学和历史背景。当大家在热烈讨论“洛克的社会契约论”或者“加拿大选举制度的利弊”时,我们这些从小接受不同教育体系长大的学生,很难立刻插上话。尤其是在讨论一些敏感的、涉及中国的议题时,那种感觉更加复杂。既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又担心被误解,或者陷入无休止的辩论。我曾经在一个关于“人权”的讨论课上,因为表达了一个和主流西方媒体不完全一致的观点,被几个本地同学轮番追问,那节课下课后,我感觉身心俱疲。

这种“融不进去”的感觉,会让人产生自我怀疑,甚至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要克服这一点,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你需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预习,不仅要读懂文本,还要去了解背后的文化语境。你需要鼓起勇气,哪怕说得不完美,也要试着在课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课后多找教授和TA(助教)交流,他们的office hour是绝佳的答疑和深入探讨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比如模拟联合国(Model UN),在相对轻松的环境里锻炼自己的公共演讲和辩论能力。

这条路不容易,但一旦你跨过去了,收获也是巨大的。你将学会如何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清晰、自信且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这种能力,无论你未来从事什么行业,都将受益终身。

说了这么多,所以UBC国关到底是“劝退”还是“强推”呢?

其实,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这就像谈恋爱,没有完美的人,只有适不适合你的人。

在做决定之前,别光看课程介绍和排名,问自己几个实在点的问题吧:

你真的享受为了搞懂一个理论,在图书馆坐上一整天,翻阅十几篇晦涩论文的过程吗?

当别人都在刷实习、考证书的时候,你有没有足够的定力,去打磨那些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软实力”?

你是一个目标导向、善于自我规划的人,还是更喜欢一条道走到黑的安稳?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UBC国关可能会是你学术生涯中最精彩的一段旅程。它会彻底重塑你看世界的方式,让你变得更加深刻、包容和富有洞察力。

但如果你有任何一丝犹豫,也没关系。大学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认识自己。去学校网站上找一门国关入门课(比如POLI 101或HIST 103)的教学大纲看看,去蹭一节课感受一下氛围,找个国关专业的学长学姐请他们喝杯咖啡,问问他们最痛苦和最快乐的时刻是什么。这些真实的体验,远比任何排名和介绍都更有价值。

选择一个专业,就是选择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和一种生活状态。UBC国关给你的,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望远镜,但路,终究要靠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祝你好运!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