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王大学申请季 · 核心避坑指南 |
|---|
| 1. 别信最低分数线:官网写的80%多只是门票,真正的战场在95%以上。 |
| 2. 文书 > 分数:对于热门专业,一篇出彩的补充文书(Supplementary Application)比你98%的均分还管用。 |
| 3. “可选”就是“必选”:看到“Optional”的文书要求?别犹豫,肝也得给我肝出来!这是你唯一的超车机会。 |
| 4. 早规划,早动手:别等到12月才开始琢磨文书,那时候你会发现,好的故事和活动背景,根本不是一个月能憋出来的。 |
嗨,各位在申请季焦头烂额的宝子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专门帮大家排雷的小编。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提起女王,大家想到的可能是古朴的石灰岩建筑,活力满满的学生社区,还有那句响当当的“不是我们自大,而是我们就是女王”。没错,女王大学确实是无数留学生心中的白月光,但每年申请季,都有大批优秀的同学在这片“白月光”下折戟沉沙,成了名副其实的“陪跑”选手。
让我想起去年带过的一个学生,叫Leo。这孩子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12年级均分稳在96%,雅思7.5,AP考了5门,简历拉出来金光闪闪。他信心满满地把女王大学史密斯商学院(Smith School of Business)作为自己的冲刺目标。当时我提醒他,文书要好好打磨,但他觉得自己的分数已经足够有竞争力了,补充文书(PSE)就随便找了些活动经历套了模板,草草提交了。
结果呢?等offer的季节,他眼睁睁看着身边均分93%、94%的同学陆续收到了史密斯的橄榄枝,而自己的申请状态栏却迟迟没有动静,最后等来了一封拒信。Leo百思不得其解,跑来问我为什么。我只能告诉他一个残酷的真相:在女王大学的顶尖专业面前,96%和93%的区别,远没有一篇平庸的文书和一篇能让招生官眼前一亮的文书之间的差距大。你以为你在和分数竞争,其实你的对手是成千上万个和你一样优秀,但比你更会讲故事的申请人。
Leo的故事不是个例。每年都有太多学生把目光死死盯在官网上那个看起来“亲民”的录取分数线上,却忽略了背后真正的修罗场——补充文书、面试、以及那些低到令人发指的录取率。今天,咱就拿个放大镜,把女王大学那些“地狱难度”的专业掰开揉碎了看一看,它们到底难在哪,招生官到底想看什么样的学生。申请季时间宝贵,咱可不能在选专业这第一步就踩个大坑!
地狱难度 No.1: 史密斯商学院 (Smith School of Business)
如果说女王大学的申请难度有个珠穆朗玛峰,那峰顶上插着的旗子,一定写着“Smith Commerce”。史密斯商学院是加拿大乃至北美商科教育的顶级殿堂,申请难度常年与UBC的Sauder、多大的Rotman以及西安大略的Ivey并驾齐驱。
咱先看一组冰冷的数据。史密斯商学院官方给出的12年级最低录取分数线通常在87%左右,但这纯粹是“理论值”。根据近年来的录取情况和学生论坛(如Reddit、StudentAwards)上的分享,真正有竞争力的申请人,均分普遍在93%-97%这个区间。每年,史密斯商学院会收到超过8000份申请,而最终发放的录取名额只有大约500个。你算算这个比例,录取率大概在6%-8%之间徘徊。这是什么概念?这比很多常春藤盟校的录取率还要低。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那我拼命把分刷到98%不就行了?”天真了,我的朋友。史密斯最看重的,恰恰是分数之外的东西。它的申请流程是“分数门槛+补充申请(PSE & SE)”双轨制。你的高分只能保证你的申请材料会被招生官打开看一眼,而决定你命运的,是那两篇短文和一段视频面试。
补充申请(Supplementary Application)才是真正的战场。它通常包含两个部分:
1. 个人经历陈述 (Personal Statement of Experience, PSE): 这里你需要列出你所有的课外活动、工作经历、奖项等。重点不是你参加了多少,而是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学到了什么。招生官想看到的不是一个“活动列表收藏家”,而是一个有领导力、有团队精神、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2. 补充文书 (Supplementary Essay, SE) 及视频面试: 这部分是重头戏。每年题目都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在考察你的思维深度、个人品质和表达能力。比如,他们可能会问你:“描述一次你挑战现状的经历”,或者“你认为商业领袖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这里就是拉开差距的地方。一个真实的案例:学生A,均分98%,文书里写自己是学校篮球社社长,领导社团拿了全市冠军。听起来很棒,对吧?但他的描述非常空洞,只说了“我努力训练,激励队友,我们最终赢了”。
而学生B,均分93%,文书里写了自己发现学校食堂浪费严重,于是组织了一个“光盘行动”小组。他详细描述了自己如何做调研、设计宣传海报、跟食堂经理沟通、最终让食物浪费减少了30%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到了遇到的阻力(同学不配合,经理不理解),以及自己是如何通过数据和沟通解决这些问题的。
你觉得招生官会录取谁?毫无疑问是B。因为B的故事展示了主动性(Initiative)、解决问题的能力(Problem-Solving)、领导力(Leadership)和影响力(Impact)。这些正是史密斯商学院寻找的未来商业领袖的潜质。他们不需要一个只会考试的机器,他们需要一个能改变世界的活生生的人。
所以,如果你想冲史密斯,从现在开始,就别再只盯着分数了。问问自己:我有什么独特的故事?我做过什么能体现我领导力和创造力的事?哪怕这件事很小,比如在社区组织一次旧书回收活动,只要你能讲好这个故事,讲出你的思考和成长,就比你简历上十个“优秀学生干部”的头衔加起来还有用。
地狱难度 No.2: 计算机科学 (Computing)
曾几何时,女王大学的计算机科学(Computing)还是个相对容易进的专业,很多人甚至拿它当“保底”选项。但时代变了,朋友们!随着科技行业的火爆,CS已经成了全球最热门的专业,女王大学的CS也不例外,其申请难度在过去五年里呈指数级增长,现在已经可以和商科掰手腕了。
我们还是用数据说话。在2018年左右,80%末的均分申请女王CS还很有希望。但到了2023-2024申请季,根据安省大学申请中心(OUAC)的数据和各大论坛的反馈,录取均分中位数已经飙升到了95%以上。很多手握96%、97%分数的学生,如果文书不出彩,依然可能被拒之门外。可以说,女王CS的录取门槛,已经直逼滑铁卢和多伦多大学这些传统的CS强校。
为什么这么卷?一方面是申请人数暴增,另一方面是女王CS的教学质量和就业前景确实非常能打。它的课程设置灵活,提供多种细分方向(如人工智能、生物医学计算、数据分析等),并且拥有强大的校友网络和丰富的实习(Internship/QUIP)机会。
和商学院一样,女王CS也有一个补充申请(Supplementary Essay)。官网上写的是“Optional”(可选),这绝对是整个申请系统里最具“欺骗性”的词。听我的,对于国际学生来说,这个“Optional”就是“Mandatory”(必须的)。在成千上万份高分申请中,一份空白的文书就等于直接告诉招生官:“我没那么想来,你去看别人吧。”
那么,CS的文书应该写什么?它不像商科文书那样侧重于领导力,而是更关注你对这个领域的“真实热情”(Genuine Passion)和“动手能力”(Hands-on Skills)。
招生官想看到的是:
- 你为什么对计算机科学充满热情?千万别写“因为就业好,工资高”这种大实话。讲讲你的初心。是不是小时候拆了家里的第一台电脑?是不是玩某款游戏让你对编程产生了兴趣?是不是你想用代码解决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 你为这份热情付出了什么行动?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你不能只说你喜欢,你要证明你喜欢。比如:
- 你自学过Python、Java或者C++吗?有没有在GitHub上分享过你的个人项目?(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贪吃蛇游戏,也比什么都没有强一百倍!)
- 你参加过学校的编程俱乐部吗?参加过滑铁卢的计算机竞赛(CCC)或者其他的编程比赛吗?
- 你有没有尝试用技术解决过身边的问题?比如,有个学生写了自己如何为学校图书馆写了一个简单的座位预约脚本,解决了高峰期占座难的问题。这个例子瞬间就让他的形象变得立体起来。
记住,女王CS要找的不是只会背诵算法理论的学生,他们要找的是未来的创造者和问题解决者。你的文书需要证明,你不仅有学习CS的学术能力,更有投身于这个领域的激情和潜力。把你的代码、你的项目、你的思考亮出来,这才是你从95%大军中脱颖而出的唯一途径。
地狱难度 No.3: 健康科学 (Health Sciences)
如果说史密斯商学院和计算机科学是“显性”的卷王,那么健康科学(Health Sciences, BHSc)就是一个“隐形”的王者,它的申请难度堪称女王大学之最,甚至在全加拿大都是数一数二的。
这个专业相对较新,成立于2016年,但凭借其独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极高的医学院升学率,迅速成为学霸们的新宠。它每年只招收大约230名学生,但收到的申请数量常年维持在5000份以上。这使得其录取率低至惊人的4%-5%!是的,你没看错,比史密斯商学院还要低。
分数在这里同样只是入场券。虽然官方最低要求是75%,但实际上,没有95%以上的均分,你的申请基本不会被认真考虑。而真正刷人的,是它那套设计精巧、堪比心理测试的补充申请。
健康科学的补充申请通常包含2-3个简答题,每年题目都极具挑战性。它不考你的科学知识,也不让你罗列奖项,而是考察你的批判性思维、同理心、沟通能力和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比如,过去几年的题目可能涉及:
- “选择一个你认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并从多个角度(如社会、经济、伦理)进行分析。”
- “描述一次你与他人意见相左的经历。你是如何处理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些题目没有标准答案,招生官想看的是你的思考过程。他们想找的学生是:
- 有深度的思考者: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说“吸烟有害健康”这种废话。你需要深入分析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影响、个人选择与公共健康的矛盾等等。
- 有同理心的沟通者:在回答冲突类问题时,他们想看你是否能理解对方的立场,是否能进行有建设性的对话,而不是固执己见。
- 有多元化经历的个体:他们尤其青睐那些有非传统经历的申请人。相比于在医院做义工(因为太多人这么做了),一个在临终关怀中心陪伴老人,或者在一个为残障人士服务的社区组织里工作的经历,可能会让你更突出。因为这些经历能让你对“健康”这个概念有更深刻、更人性化的理解。
一个成功的案例是,一个学生在文书中讨论了“心理健康”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污名化问题。她没有空谈理论,而是结合了自己作为同伴支持志愿者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她如何帮助一位朋友走出抑郁情绪的故事,并从中反思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心理健康支持系统中的不足。这篇文章充满了真情实感和深刻洞见,远比那些引用各种研究报告的“学术论文”式文书更能打动人。
申请健康科学,你需要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和思考深度。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反思,绝不是考前突击就能搞定的。如果你对这个领域充满热情,那就多去阅读、多去体验、多去思考,把这些思考融入你的文书,展现一个真实而有深度的你。
地狱难度 No.4: 工程学院 (Faculty of Engineering)
最后我们聊聊工程学院。相比前面三个专业,女王大学工程的整体录取难度似乎要“友好”一些,但千万别掉以轻心。它属于“宽进严出”的类型,而且内部不同方向的竞争激烈程度也大不相同。
首先,女王工程的优势在于第一年不分具体专业(General First Year),学生可以在体验了各种工程学科后再做选择。这对于还没想好具体方向的同学非常友好。录取分数线通常在87%以上,但同样,对于热门方向(如电气、机械、计算机工程),有竞争力的申请人均分都在90%中段。
工程学院同样要求提交PSE和一篇补充文书。这里的文书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它不像商科那样强调领导力,也不像健康科学那样强调同理心,而是更看重你的“工程思维”——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招生官希望通过你的文书看到你具备成为一名优秀工程师的潜质。他们喜欢什么样的申请人?
- 动手能力强的“Maker”:你是不是从小就喜欢拆装东西?你参加过机器人俱乐部吗?有没有自己动手做过什么小发明?比如,有个学生写了自己如何利用Arduino和一些简单的传感器,为家里的植物制作了一个自动浇水系统。这个项目不仅展示了他的技术能力,更体现了他发现问题并动手解决的热情。
- 擅长团队协作的“Team Player”:工程是一个极其强调团队合作的领域。你在体育团队、学术竞赛小组或社团活动中的协作经历都非常有价值。重点是描述你如何在团队中做出贡献,如何解决团队内部的分歧,最终共同达成目标。
- 有毅力和韧性的“Problem Solver”: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在工程领域尤其适用。招生官很喜欢看到你描述一次失败的经历。比如,你的机器人项目在比赛前突然失灵,你是如何和团队一起熬夜排查故障,最终找到解决方案的?这个过程所展现出的抗压能力和分析能力,远比一个一帆风顺的成功故事更有说服力。
像FIRST Robotics机器人大赛、SHAD(加拿大顶级科创夏令营)、各大科学竞赛(Science Fairs)等经历,都是申请工程学院的“硬通货”。这些活动能系统地锻炼你的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是证明你对工程领域有持久热情的最佳证据。
写在最后:别让“地狱专业”定义你的申请季
好了,扒了这么多“地狱难度”的专业,不知道有没有吓到你?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贩卖焦虑,让你打退堂鼓。恰恰相反,是想让你在一头扎进申请的汪洋大海之前,看清楚水下的暗礁和冰山。这些顶尖专业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们想招的,从来都不是只会刷分的考试机器。
它们在寻找那些对世界有好奇心,对生活有热情,并且愿意为之付出行动的年轻人。你的分数决定了你能否坐上牌桌,但你的故事,你的思考,你的独一无二,才决定了你最终的输赢。
所以,别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那最后1%的均分上了。花点时间,安安静静地问问自己:
我到底喜欢什么?
我做过什么让自己骄傲的事情?哪怕它很小。
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然后,把你的答案,用最真诚、最朴实的语言,写进你的文书里。不要去模仿那些所谓的“成功范本”,不要去编造一个“完美”的人设。招生官阅人无数,你的真诚和不完美,远比一个虚假的“完美”更能打动他们。
申请季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选专业只是第一步。了解这些专业的难度,是为了让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战略选择。也许你的故事和特质,并不适合史密斯商学院,但却和文理学院的某个小众专业完美契合呢?女王大学的魅力,绝不仅仅在于这几个“网红”专业。
找到你的战场,讲好你的故事。祝你,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