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西海岸MIT,到底有多强?

puppy

那你就可能错过了一个宝藏!在加州阳光下,藏着一个被严重低估的“西海岸MIT”——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这里人少得可怜,课程难到飞起,但师生比高到离谱,本科生就能进NASA的实验室搞研究,毕业生更是被硅谷抢着要。它不像藤校那么张扬,却用硬核实力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精英教育。想知道这所“极客天堂”到底有多神,它地狱级的学习模式又是不是真的适合你?快来文章里一探究竟吧!

这篇文章适合谁看?
如果你是理科大神,对纯粹的科学研究充满热情,不惧怕挑战,并且向往一个小而精的学术社区,那Caltech绝对是你的菜!但如果你追求热闹的社交生活、丰富的文科课程,或者想轻松毕业,那可能要三思哦。

嘿,各位lxs.net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编Cici。

前几天,我跟一个正在申请季忙得焦头烂额的学弟聊天。他手里攥着一份长长的择校名单,上面全是哈佛、耶鲁、斯坦福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我随口问了句:“考虑过Caltech吗?”

他愣了一下,皱着眉头问:“Caltech?是加州哪个社区大学的缩写吗?没怎么听说过啊。”

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这就像一个武侠迷只知道少林武当,却不知道还有一个扫地僧隐居的藏经阁一样。每年,都有无数像我学弟这样的优秀申请者,因为信息差,差点就错过了一个宝藏——这所坐落在加州帕萨迪纳,低调到尘埃里,却强悍到令人发指的“西海岸MIT”: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今天,Cici就带你扒一扒这所“极客天堂”的神秘面纱,看看它到底有多强,以及它那地狱般的学习模式,究竟是不是你的“菜”。

“人少得可怜”?不,是精英中的精英!

咱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当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每年招收超过6000名本科新生,校园里浩浩荡荡几万人的时候,Caltech一届本科生有多少人呢?

答案是:240人左右。

你没看错,整个学校四个年级的本科生加起来,还不到1000人。根据Caltech官网公布的2023-2024学年数据,本科生总共就987名。这是什么概念?国内很多重点高中的一个年级都不止这个数。走在Caltech的校园里,你可能一天都见不到几个陌生面孔,迎面走来的教授甚至能直接叫出你的名字。

人少,是不是意味着它“不行”?恰恰相反。少,是因为门槛太高了。在2023年的申请季,Caltech的录取率低至2.7%,比哈佛、斯坦福还要“残忍”。能进来的,都是神仙打架中杀出重围的卷王之王。

这种极致的“小而精”带来了一个最直接的好处:高到离谱的师生比。Caltech的师生比常年维持在1:3。这意味着平均每3个学生,就对应一位教授。这是什么待遇?在国内大学,一节大课几百人,教授连你的脸都认不清。在这里,你几乎可以享受到“私人订制”的教育。你的授课老师,很可能就是某个领域的开创者,甚至是诺贝尔奖得主。根据学校官方统计,截至2023年,与Caltech相关的诺贝尔奖得主(校友及教授)高达47位!

我的一个朋友Alex,就是在Caltech读的物理。他告诉我,大一的时候,他鼓起勇气给一位研究引力波的诺奖教授发邮件,请教一个问题。他本来以为会石沉大海,没想到半小时后就收到了教授的回复,不仅详细解答了他的问题,还邀请他下周到办公室一起聊聊。后来,Alex顺理成章地加入了这位教授的实验室。这种机会,在任何一所大型综合性大学,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除了学术上的亲近,生活上也同样紧密。Caltech独特的“学院宿舍制”(House System)把这种社区感发挥到了极致。这套系统有点像《哈利·波特》里的四大学院,每个本科生都会被分到八个House中的一个。每个House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恶作剧精神”。比如,著名的Fleming House,他们的“特长”就是搞各种大型机械恶作剧。最有名的传说就是他们曾经把一尊重达1.7吨的大炮(没错,是真的大炮)从几百公里外的另一个学校偷运回Caltech,还神不知鬼不觉地对准了竞争对手的宿舍。这种紧密的社区联系,让每个Caltech的学生(他们自称Techer)都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在这里,你不是庞大机器里的一颗螺丝钉,而是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员。

地狱级课程?这是通往大神之路的“新手村”

聊完了温馨的社区,我们来聊点“不那么愉快”的话题——学习。

如果说其他大学的学习是“困难模式”,那Caltech就是不折不扣的“地狱模式”。这里的学生中流传着一句话:“在Caltech,学习、社交、睡眠,你最多只能选两个。”而大部分人的选择,是牺牲睡眠。

这一切的源头,是Caltech雷打不动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无论你未来想学计算机、生物还是化学,所有大一新生都必须修同样的硬核基础课:5个学期的数学、5个学期的物理、2个学期的化学、1个学期的生物、以及一些实验课和写作课。这个课程设置的背后逻辑是:在Caltech,我们培养的是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不是某个领域的“技术工”。你必须拥有最扎实的数理基础,才能在未来解决最前沿的问题。

而这些课程的作业,就是传说中能让学生做到凌晨四五点的“Problem Sets”(简称P-sets)。一个在Caltech读CS的朋友吐槽说,他每周花在P-sets上的时间平均超过30个小时,这还不算上课和复习的时间。题目不仅计算量大,而且极其考验思维深度,常常需要你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比如,一道物理题可能需要你用到高阶的微积分知识,而一道数学题的背景可能来自量子力学。

为了完成这些变态的作业,合作变得至关重要。在Caltech,深夜的图书馆和自习室里,你总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围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一道题目。这得益于学校著名的“荣誉准则”(Honor Code)。这个准则的核心就一句话:“任何Caltech的成员都不应不公平地利用或损害其他成员的利益。”在这个准则下,考试基本是Take-home(带回家做)、不设监考的。学校相信每个学生都是诚实的,会自觉遵守规则。这种信任文化也延伸到了作业上:你可以和同学讨论思路,但最终必须独立完成并写下自己的解答。这种高强度的合作与思辨,锻炼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任何课堂都无法给予的。

当然,学校也知道这样的强度对新生来说太残酷了。所以,Caltech为大一新生提供了“保护伞”:第一、二学期的所有课程都是“Pass/Fail”(通过/不通过)计分。这给了新生一个缓冲期,让他们可以不用担心GPA,全身心地去适应这里的学习节奏和思维方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简直是“魔鬼训练营”里最人性化的设置了。

本科生进NASA实验室?这只是日常操作

如果说高强度的课程是在“练内功”,那么Caltech提供的科研机会,就是让你“下山实战”的最好舞台。

当其他学校的本科生还在为能不能进教授的实验室打杂而发愁时,Caltech的学生已经把目标瞄向了星辰大海——毫不夸张,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星辰大海。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大名鼎鼎的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JPL),就是由Caltech创建和管理的。JPL是美国探索太阳系的先锋,负责了几乎所有的无人太空探索任务,从“旅行者号”到“好奇号”、“毅力号”火星车,再到未来的木卫二探测任务。作为Caltech的学生,你拥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绝佳机会。

学校最负盛名的项目之一,就是“暑期本科生研究奖学金”(Summer Undergraduate Research Fellowships, SURF)。这个项目每年夏天资助数百名本科生,让他们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为期10周的全职研究。超过90%的Caltech本科生在毕业前至少会参加一次SURF项目。通过这个项目,一个大二的学生完全有可能进入JPL,跟着顶尖科学家一起分析火星车传回的最新数据,或者设计下一代深空探测器的零部件。

我认识一个学姐,她大三暑假通过SURF项目,参与了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的数据分析工作。要知道,LIGO项目可是获得了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她说,那段时间,她每天都在处理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宇宙的倾听者”。这种经历,给她带来的震撼和成长,是任何书本知识都无法比拟的。

这种“人人皆可科研”的氛围,得益于Caltech庞大的科研体量和极小的学生规模。除了JPL和LIGO,Caltech还拥有帕洛玛天文台、凯克天文台等世界顶级的科研设施。在这里,科研资源不是稀缺品,而是像空气和水一样,渗透在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你不是在“学习”科学,你本身就是科学探索的一份子。

毕业就被硅谷抢着要?薪资只是“副产品”

经过四年“地狱”般的锤炼,Caltech的毕业生们,自然成了就业市场和顶尖研究生院眼中的“香饽饽”。

我们先聊点最实际的:薪水。根据薪酬统计网站Payscale 2023-2024年的数据,Caltech毕业生的职业中期(拥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年薪中位数高达19.5万美元,常年位居全美前三。这个数字,足以秒杀一众藤校。

但对于“Techers”来说,高薪只是能力的副产品。他们真正被看重的,是在四年高压环境中磨练出的无与伦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硅谷的HR曾经跟我说:“我们招聘Caltech的毕业生,不是因为他们会用什么编程语言或者软件,这些东西更新换代很快。我们看重的是他们面对一个从未见过、极其复杂的问题时,那种分析、拆解、并最终找到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这种能力,是Caltech刻在他们骨子里的。”

所以,Caltech的毕业生去向非常“硬核”。想进业界的,Google、Apple、Meta、Amazon这些科技巨头是常规选择,还有很多人会去SpaceX、Nvidia、或者顶级的量化对冲基金。比如,Intel的联合创始人、提出“摩尔定律”的戈登·摩尔,就是Caltech的校友。

除了业界,Caltech也是未来顶尖科学家的摇篮。大约50%的本科毕业生会选择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他们的目标也都是斯坦福、MIT、哈佛、伯克利这个级别的顶尖学府。对他们而言,本科四年的训练,只是科研生涯的开始。

所以,这所“极客天堂”适合你吗?

说了这么多Caltech的“神话”,你是不是已经热血沸腾了?

先别急。

Caltech就像一把绝世神兵,威力无穷,但不是每个人都挥得动。它不适合所有人。

在申请之前,你一定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真的热爱科学和工程吗?是那种愿意为了解开一个数学难题而彻夜不眠,看到一个精妙的物理定律会由衷赞叹的纯粹的热爱吗?如果你只是为了一个好工作、一份高薪水,那Caltech四年的高压学习会让你痛不欲生。

你享受小圈子的生活吗?在这里,你不会有大型体育赛事的热闹,也不会有成百上千个社团供你选择。你的社交圈可能就是你所在的House和实验室。你是否能在一个相对安静、专注的环境中自得其乐?

你是一个能承受巨大压力和挫败感的人吗?在Caltech,你会发现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比你聪明。你曾经引以为傲的奥赛金牌、全省第一,在这里可能只是标配。你会不断地被难题挑战,不断地体会到自己的渺小。你有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能把这种挫败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Caltech要找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而是一群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对科学怀有无限热情的“怪才”和“极客”。如果你每天都在思考宇宙的起源、生命的奥秘,如果你喜欢动手拆卸和创造,享受和一群同样聪明的人为了一个问题争论到面红耳赤的快感,那么,别犹豫了。

这里,就是你的天堂。

别被那些所谓的“名校”光环迷惑了双眼,选择一所真正契合你灵魂的大学,远比一个响亮的名字重要得多。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你找到那个对的地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