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奈山医学院读书,是种什么神仙体验?

puppy

还在纠结来美国读医学院,是不是就意味着天天泡图书馆、压力山大?来聊聊西奈山的真实体验吧!这里不只有让你仰望的科研大佬和泡在实验室里的硬核日常,更有纽约这个超级大熔炉带来的、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临床机会。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氛围真的超赞,同学之间不是“卷王”互搏,而是互相分享笔记、彼此打气的好战友。课余还能在中央公园旁散散步,感受世界中心的脉搏。想知道这种学业和生活完美平衡的神仙日子到底什么样?学长学姐们有哪些真心话要告诉你?快进来看看吧!

温馨提示
这篇文章不是冰冷的官方招生宣传,而是一次朋友间的真诚分享。我们想带你看看,在西奈山医学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读书,除了硬核的学术,还有哪些温暖、有趣、甚至让你大开眼界的“神仙”日常。准备好了吗?咱们开始吧!

还记得大三那年,我和朋友小A在咖啡馆里刷着美国医学院的官网,心情就像坐过山车。屏幕上是各种高大上的研究中心和复杂的申请要求,而我们脑子里盘旋的,却是论坛里那些“学医劝退”的帖子——“每天睡4小时是常态”、“同学之间为了排名卷到飞起”、“除了图书馆哪儿也去不了”。

小A端着拿铁,一脸愁容地问我:“你说,去美国读医,是不是就意味着要放弃所有生活,变成一个学习机器?我真的能扛下来吗?”

这个问题,我想,是每一个怀揣着医生梦的留学生都曾在午夜梦回时问过自己的。我们向往顶尖的医学殿堂,又害怕被巨大的压力和无情的竞争所吞噬。今天,我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聊聊我在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真实经历,告诉你一个可能和你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医学院生活。它不仅没有将我变成机器,反而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完整、更有趣的人。

别怕,这里没有“卷王”,只有战友

来美国之前,我最担心的就是“内卷”。毕竟,能考进顶尖医学院的,哪个不是学霸中的学霸?我脑补了无数个为了争抢一个高分而明争暗斗的场景。然而,开学第一周,我就发现自己想多了。

西奈山医学院的头两年预临床(pre-clerkship)课程,实行的是“Pass/Fail”(通过/不通过)评分制。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的成绩单上不会有A、B、C的等级,只要你通过了考试,大家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个制度从根本上瓦解了同学之间恶性竞争的基础。

没有了分数的枷锁,整个学习氛围都变得异常开放和友好。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解剖学大考前,我们年级的几位“学神”自发地把他们整理的超级详细的复习笔记、记忆口诀,甚至还有自己画的解剖图,全都分享到了年级的Google Drive里。没有人藏着掖着,大家的想法出奇地一致:我们未来的敌人是疾病,而不是身边的同学。我们是一个团队,要上岸,就得一起上。

这种合作精神体现在方方面面。每周我们都会有小组学习(small group learning),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病例,思路卡壳了,马上就有人从另一个角度给出提示。期末复习周,学生休息室里总是坐满了人,但气氛不是紧张压抑的,而是三五成群地在白板上互相提问,或者干脆叫个披萨外卖,边吃边聊知识点。学校的心理健康支持也做得特别好,有专门的“Wellness”项目,定期组织瑜伽课、正念冥想活动,甚至还有可爱的治疗犬来学校“上班”,让你随时可以去“撸狗”减压。数据显示,超过80%的西奈山学生都表示对学校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感到满意,这在一个高压的专业学院里,是非常难得的。

所以,如果你担心医学院的竞争压力会让你喘不过气,在西奈山,你大可以放心。这里教会你的第一课,就是如何与最优秀的人并肩作战,而不是相互厮杀。

跟诺奖级大佬做邻居,是种什么体验?

当然,医学院的学习压力是真实存在的。这里的“硬核”主要体现在学术和科研上。西奈山医学院是全美顶尖的研究型医学院,这一点从数据上就能看出来。根据最新的统计,西奈山在2023财年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超过7.28亿美元的研究经费,这个数字常年位居全美医学院前列。

这意味着,你在这里接触到的,是世界最前沿的医学科学。走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和你擦肩而过的,可能就是某位教科书级别的教授,甚至是诺贝尔奖候选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遥不可及。

我的同学里,很多人从第一年就开始进入实验室。西奈山有一个非常棒的传统,就是鼓励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学校有专门的门户网站,列出了所有正在招募学生的实验室信息。你只需要鼓起勇气,给你感兴趣的教授(我们称之为PI, Principal Investigator)发一封邮件,介绍一下自己,绝大多数教授都会非常乐意和你聊一聊。

我有一个朋友,对神经科学特别感兴趣,大一的时候就给著名的弗里德曼脑科学研究所(The Friedman Brain Institute)的一位大牛教授发了邮件。本来只是想去旁听一下组会,没想到教授非常热情地邀请他加入一个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的项目。从最基础的细胞培养、跑胶开始,到后来独立负责一部分数据分析,两年下来,他不仅学到了课本上永远学不到的实验技能,名字还出现在了一篇发表在顶级期刊《Cell》子刊上的论文里。这对一个医学生来说,是履历上极具分量的一笔。

这里的科研氛围不是让你“为科研而科研”,而是真正将“从实验室到病床边”(Bench to Bedside)的转化医学理念落到实处。你上午可能还在实验室里研究某个信号通路,下午就在附属医院里看到因为这个通路异常而饱受折磨的病人。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强烈冲击,会让你对作为一名医生科学家的使命感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这里,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而是一个有机会亲自参与、推动医学边界的探索者。

纽约就是你的“活教材”

如果说顶尖的科研是西奈山的“硬实力”,那么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纽约市,就是它无法被复制的“软实力”。尤其是在临床学习阶段,纽约这个巨大的熔炉,会成为你最好的老师。

西奈山医疗系统(Mount Sinai Health System)是纽约市最大的医疗网络之一,旗下拥有8家医院,遍布曼哈顿、皇后区、布鲁克林等不同区域,每年为超过400万名患者提供服务。这意味着,作为西奈山的学生,你将接触到全世界最多元化的病人群体。

今天,你可能在位于上东区的西奈山主院(The Mount Sinai Hospital),为一位来自欧洲的游客处理罕见的热带病;明天,你就可能轮转到皇后区的西奈山医院(Mount Sinai Queens),为一位不会说英语的南美移民提供医疗服务,学习如何通过翻译和文化敏感性进行有效沟通。

我永远忘不了在急诊室轮转的一个晚上。12小时内,我们接诊了华尔街的金融精英、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来自联合国的外交官,还有刚下飞机的游客。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支付能力,但在这里,他们都只有一个身份——病人。你需要快速切换你的沟通方式,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病人对疾病的看法,并考虑到他们的社会经济状况来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这种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是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无法给予的。

纽约的特殊性还体现在疾病谱上。作为全球交通枢纽,这里是各种罕见病、输入性传染病的“前哨站”。当全球爆发新的公共卫生事件时,西奈山往往是第一批接收到相关病例的医院之一。在这里做学生,你能亲身参与到对新发疾病的诊疗和研究中,这种经历会极大地拓宽你的眼界,让你对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有更直观的认识。

在西奈山,你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看病,更是如何“看人”——一个生活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有血有肉的人。这种人文关怀和文化胜任力(cultural competency)的培养,将是你未来行医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当你的后花园是中央公园

聊了这么多硬核的学习和临床,我们再来聊点轻松的。还记得开头小A的担心吗?——“是不是就意味着要放弃所有生活?”在西奈山,答案绝对是“不”。

西奈山医学院的地理位置简直是“神仙”级别的。它就坐落在曼哈顿上东区,与著名的中央公园仅一街之隔。这意味着,中央公园,就是你的后花园。

在解剖实验课闻了一下午福尔马林之后,换上跑鞋,去中央公园的林荫道里跑个五公里,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所有的疲惫和压力都会烟消云散。天气好的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在公园的草坪上铺开野餐垫,看看书,聊聊天,或者只是躺着晒晒太阳,看着天空中划过的飞机,感觉整个世界的节奏都慢了下来。

从学校步行十几分钟,就是著名的“博物馆大道”(Museum Mile)。世界顶级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都在你的“邻居家”。考完试的那个下午,与其回家补觉,不如去博物馆里看一场梵高或莫奈的画展,让艺术治愈紧绷的神经。这种文化生活的富足,是很多地处“大农村”的医学院无法比拟的。

学校的学生组织也非常活跃。从管弦乐队、合唱团,到滑雪俱乐部、龙舟队,总有一款适合你。每年冬天,滑雪俱乐部都会组织去佛蒙特州(Vermont)的滑雪旅行,大家在雪场上尽情撒欢,晚上围在壁炉旁玩游戏,那一刻,你完全感觉不到自己是个苦哈哈的医学生。

在纽约,生活和学习不是对立的。恰恰相反,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你高强度学习的“充电站”。它不断提醒你,在成为一名好医生之前,要先成为一个热爱生活、感知世界的人。这种平衡感,是西奈山教给我的另一堂重要课程。

学长学姐的真心话时间

说了这么多,最后来点最实在的,听听几位高年级学长学姐的真心话吧:

一位M4(四年级医学生)学姐:“千万别把自己当成孤岛。你身边这些优秀的同学是你最宝贵的资源。无论是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还是申请住院医时的迷茫,多和大家聊聊,你会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西奈山的合作氛围是真的,一定要好好利用。”

一位MD/PhD(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双学位)学长:“如果你对科研有兴趣,一定要趁早!大一就去联系PI,不要怕被拒绝。多尝试几个不同的实验室,找到你真正热爱的方向。这里的科研资源是世界顶级的,你不去挖掘,就是最大的浪费。”

一位刚匹配上理想医院的毕业生:“学会管理你的精力,而不是你的时间。累了就去中央公园散步,别硬撑。找到一个和医学完全无关的爱好,并且坚持下去。它可以是弹吉他,可以是做饭,也可以是看话剧。这个爱好会在你最艰难的时候,成为你的‘救生圈’。”

选择一所医学院,其实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一个你将要成长为医生的环境。

它不应该只是一场关于排名和分数的追逐,更应该是一段关于探索、合作与自我发现的旅程。在西奈山,你可以仰望星空,和最聪明的大脑碰撞思想;也可以脚踏实地,在纽约这个最真实的人间,学习如何去关怀一个个具体的生命。

如果你渴望的医学院生活,不只有图书馆的灯火通明,还想有中央公园的鸟语花香,有世界级博物馆的艺术熏陶,有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并肩前行的温暖,那么,西奈山或许就是那个能让你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