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留澳,这五条PR路你必须知道

puppy

毕业季一到,PR这事儿是不是又让你头秃了?看着身边同学一个个开始规划,自己还一头雾水?别慌!我们用大白话给你梳理了毕业后最主流的五条PR路,从大家挤破头的技术移民,到相对稳妥的雇主担保,再到机会多多的偏远地区州担,把每条路的优缺点、适合人群和关键要求都掰开揉碎了讲给你听。无论你是什么专业,分数高低,都能帮你理清思路,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那条“上岸”路。快来看看,别再自己瞎摸索走弯路啦!

小编真心话:PR之路,信息为王,但心态更重要
这篇文章会给你讲清楚几条主流PR路,但请一定记住:移民政策瞬息万变!我们提供的信息都基于写作时的最新情况,但官方随时可能更新。所以,最靠谱的做法永远是把这篇文章当“地图”,把移民局官网(homeaffairs.gov.au)和专业移民代理的建议当“GPS”。另外,别跟别人比进度,每个人的背景和机遇都不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稳稳地走,比什么都强。

毕业留澳,这五条PR路你必须知道

上周六,我参加了朋友小A的毕业派对。一群读了两年硕士的“老留学生”,终于卸下了赶due的重担,脸上洋溢着解放的喜悦。可酒过三巡,话题不知怎么就拐到了“以后”这个沉重又现实的方向。

“你485签证递了吗?职业评估做了没?”

“我雅思还在考,PTE四个79太难了!”

“听说会计现在没100分根本没戏,我在考虑要不要去塔州读个PY……”

热闹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我看到小A端着酒杯,脸上的笑容有点僵。她悄悄把我拉到阳台,叹了口气说:“说真的,我快焦虑死了。看着大家都有条不紊地在准备,我连189、190、491是什么都分不清,感觉自己像个没头苍蝇。毕业明明是开心的事,怎么一想到PR就头秃呢?”

我拍了拍她的肩膀,太懂了。这种感觉,几乎是每一个想留澳的毕业生的必经之路。信息爆炸,政策多变,各种“大神”的经验帖看得眼花缭乱,最后反而更迷茫了。别慌,今天我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用大白话给你把毕业后最主流的五条PR路,一条一条掰开揉碎了讲清楚。不管你是学霸还是学渣,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总有一条路可能适合你。

第一条路:单打独斗的“卷王”之路 —— 独立技术移民 (189签证)

我们先来说说这条听起来最酷、最自由的路——189独立技术移民。

简单来说:这条路,就是纯粹靠你自己。你不需要任何人给你担保,不用靠州政府,也不用靠雇主。只要你的职业在澳洲紧缺职业列表上,并且你的个人打分足够高,移民局就会像发offer一样,给你发一个PR邀请。拿到这个PR,你想去澳洲哪个城市生活、工作,都随你便。听起来是不是很爽?这就是传说中的“一步到位,PR自由”。

适合人群:这条路是为“卷王”们准备的。通常是那些年龄小(25-32岁加分最多)、英语顶呱呱(PTE四个79或雅思四个8是标配)、学历高(博士加分多)、最好还有澳洲工作经验的申请人。专业上,像IT、工程、护士、教师这类常年霸榜的热门职业,走这条路的最多。

关键要求:核心就一个字——分!移民局有个打分系统(Points Test),从你的年龄、英语水平、工作经验、学历等各个方面给你打分。最低入池门槛是65分,但千万别被这个数字骗了。真相是,65分只是让你有资格进入那个巨大的候选人池子(EOI Pool),能不能被捞出来,完全取决于你的分数在所有人里排第几。

真实案例和数据:我们来看点残酷的现实。根据近几轮的邀请数据,对于会计、审计这类“卷中之卷”的专业,邀请分数常常飙到95分甚至100分以上。这意味着什么?一个25岁的硕士毕业生,就算考到了PTE四个79(20分),拿到澳洲两年的学习加分(5分),完成了职业年(PY,5分),NAATI翻译证书(5分),单身(10分),基础分加起来也才80-85分。剩下的10-15分,往往需要靠澳洲或海外的多年工作经验来凑。这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再比如软件工程师,情况稍好一些,但竞争同样激烈,邀请分数也长期维持在85-90分的高位。我认识一个学IT的哥们儿,叫Leo。他毕业后拿着485工签,在一家本地公司勤勤恳懇干了一年,凑够了一年的澳洲工作经验(加5分),加上他本身英语就好,PTE一次就考了满分,最终以90分的高分,在池子里等了快半年才被“捞”上岸。他说,那半年是他人生中最焦虑的时期,每天都刷新移民局官网,生怕政策又变了。

优缺点快览:
优点:PR到手后,无任何附加条件,享受最高度的自由。
缺点:分数要求极高,竞争惨烈,政策不稳定,邀请时间和分数线都像“开盲盒”,心理压力巨大。

第二条路:抱紧大腿的“联盟”之路 —— 州政府担保 (190签证)

如果说189是单打独斗,那190签证就是“找个靠山”。这个靠山,就是澳洲的各个州或领地政府。

简单来说:你向某个州政府提出申请,告诉他们“我想到你这里来生活和工作,我这个专业是你们州需要的”。如果州政府觉得你正是他们想要的人才,就会给你一个“提名”(Nomination)。有了这个提名,你的移民打分就能直接加上5分,并且移民局会马上给你发PR邀请。作为交换,你需要承诺在这个州居住和工作至少两年。

适合人群:分数距离189还差那么一点点(通常是5-10分)的申请人。或者,你的专业虽然在联邦的移民列表上,但在189的竞争中没有优势,却恰好是某个州急需的职业。比如幼教、社工、建筑师等。

关键要求:除了要满足联邦移民局的基本打分要求(扣掉州担的5分后,自身至少有60分),你还必须满足你所申请的那个州的额外要求。这才是190的精髓和难点。每个州的要求都五花八门,而且说变就变。

真实案例和数据:举个例子,新南威尔士州(NSW)在最近的政策里,就明确表示会优先邀请医疗、教育、IT和工程领域的申请人,并且对有本地工作经验的人青睐有加。而维多利亚州(VIC)则更看重你的年薪和对本州经济的贡献,他们有一个ROI(Registration of Interest)系统,你得在里面展示你的竞争力。

我朋友Sarah,学的是景观设计。这个专业走189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她毕业后在堪培拉(ACT)找到了一份对口工作。ACT的州担政策(Matrix打分系统)非常看重本地就业和居住。Sarah在堪培拉工作生活了一年,英语也考到了雅思四个7,最终通过ACT的州担,拿到了190签证。她的总分是85分(自身80+州担5分),如果靠189,可能永远也排不到。她说,选择一个对你专业友好的州,比埋头刷分重要得多。

优缺点快览:
优点:加5分是雪中送炭,能让很多人的分数“起死回生”。相比189,分数线更低,职业范围更广,邀请更稳定。
缺点:有“移民监”,需要在担保你的州住满两年。各州政策独立且善变,需要花大量时间研究,甚至可能需要“孟母三迁”。

第三条路:另辟蹊径的“远征”之路 —— 偏远地区担保 (491签证)

如果你觉得189太难,190的要求又够不上,那么491签证可能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Plan B”,甚至对很多人来说,这是最好的“Plan A”。

简单来说:这是一款“准PR”签证。和190类似,它也需要州政府或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亲属给你担保。一旦获批,你会拿到一个5年期的临时签证(491签证)。最给力的是,这个担保能直接给你加上15分!拿到签证后,你需要去指定的“偏远地区”生活和工作,满足一定条件(目前是三年内每年收入不低于一个门槛)后,就可以转为真正的永久居民(191签证)。

适合人群:几乎是所有想留下来但分数不高的毕业生的福音!15分的加成,足以改变整个格局。尤其适合那些专业比较冷门,或者分数在70分以下,愿意去大城市以外体验不同生活的人。

关键要求:首先,你得搞清楚什么是“偏远地区”。别一听就想到荒无人烟的内陆。根据目前的定义,除了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这三大城市,澳洲其他所有地方,包括珀斯、阿德莱德、堪培拉、黄金海岸、霍巴特等首府城市,都属于偏远地区!

转永居(191签证)的核心要求是:在持有491签证的5年内,至少有3年在偏远地区居住和工作,并且这3年每年的纳税收入都达到或超过特定门槛。这个门槛最近被提高到了$70,000澳元/年,这对申请人有了一定的要求,但对于全职专业工作来说,并非遥不可及。

真实案例和数据:南澳大利亚州(SA)就是靠着对偏远地区移民友好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留学生。他们的州担列表非常长,涵盖了从商业分析师到厨师、木工等几百个职业。对于在南澳毕业的本州学生,州担政策还有各种优惠,比如降低工作经验要求等。

我的学妹Emily,在悉尼读的市場營銷硕士,毕业后发现这个专业想移民太难了。她果断选择去阿德莱德再读一个相关的一年制课程。毕业后,她利用485工签在当地找到一份市场助理的工作。因为她是南澳毕业生,并且有本地工作,很快就满足了南澳州担491的要求,带着宝贵的15分加成,顺利获邀。她说:“虽然阿德莱德没有悉尼那么繁华,但生活节奏慢,压力小,工作机会也不少。为了PR,这笔‘投资’太值了。”

优缺点快览:
优点:直接加15分!堪称“上分神器”。职业列表超级广,对分数要求相对最低,是目前最主流、成功率最高的路径之一。
缺点:不是一步到位的PR,需要满足后续3年的居住、工作和收入要求才能转永居。生活和工作地点受限。

第四条路:实力为王的“职场”之路 —— 雇主担保 (482/186签证)

前面三条路,都围绕着一个核心——打分。而这条路,彻底绕开了复杂的打分系统。它的逻辑很简单:只要有澳洲雇主真心实意地需要你,愿意担保你,并且你满足基本条件,你就能留下来。

简单来说:这条路通常分两步走。第一步,雇主为你申请一个临时的技术短缺签证(TSS 482签证),让你可以在澳洲为他们工作2-4年。第二步,为你工作一段时间后(根据最新政策,很多职业已经从3年缩短为2年),雇主就可以为你提名,申请永久居民签证(ENS 186签证)。

适合人群:动手能力强,善于社交,在读书期间或毕业后就能通过实习、工作,在职场上证明自己价值的人。这条路不看你的年龄,不看你的单身/配偶加分,只看你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

关键要求:这条路的主动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雇主手里。所以,最关键的要求是:找到一个有担保资质、且愿意为你付诸努力的雇主。此外,你个人也需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

  1. 你的职业在相关的雇主担保职业列表上。
  2. 通常需要至少两年的相关全职工作经验(这个可以在485工签期间累积)。
  3. 满足英语要求(通常是雅思四个6或同等水平)。
  4. 通过职业评估。

真实案例和数据:好消息是,澳洲政府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近来一直在简化雇主担保的流程。比如,将482转186所需的工作年限从3年缩短为2年,大大加快了进程。技术相关的职业,比如开发人员、网络安全分析师,以及医疗健康领域的注册护士、物理治疗师,还有技工类的厨师、汽修师,都是雇主担保的热门职业。

我认识一个叫Mark的同学,学酒店管理的。这个专业打分移民基本无望。但他实习期间表现特别出色,毕业后,他实习的那家五星级酒店就用485工签把他留下了。他从基层做起,两年内升到了部门副主管。酒店非常看重他,在他为酒店工作满两年后,就启动了186雇主担保的申请。整个过程,Mark的分数一分都没算,靠的就是实打实的工作能力和雇主的认可。

优缺点快览:
优点:完全绕开打分系统,对大龄申请人友好。只要工作能力强,是相对稳定和直接的PR路径。
缺点:严重依赖雇主,如果中途失业或公司倒闭,签证会受影响,需要紧急寻找下一个愿意担保的雇主。申请成本较高,有些雇主可能不愿意承担。

第五条路:凤毛麟角的“天才”之路 —— 全球人才签证 (GTI)

最后,我们聊一条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路——GTI全球人才计划。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澳洲向全世界顶尖人才发出的“英雄帖”。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极其快速的、一步到位的PR项目。它不看年龄,不看打分,甚至没有严格的英语要求。它只看你是不是在某些特定尖端领域的“大牛”。

适合人群:这条路非常窄,只适合金字塔尖的少数人。比如,在目标领域(见下文)有卓越成就的博士毕业生、拥有国际专利或在顶级期刊发表过论文的科研人员、或者是收入极高的行业领袖。

关键要求:你需要证明你在以下十大目标领域之一,是国际公认的、杰出的专业人才:

  • Resources(资源)
  • Agri-food and AgTech(农业食品与农业科技)
  • Energy(能源)
  • Health Industries(健康产业)
  • Defenc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Space(国防、先进制造与航天)
  • Circular Economy(循环经济)
  • DigiTech(数字科技)
  • Infrastructure and Tourism(基建与旅游)
  • Financial Services and FinTech(金融服务与金融科技)
  • Education(教育)

此外,你还需要证明你有能力在澳洲赚到高薪。评判标准是Fair Work的高收入门槛,目前(2023-2024财年)是年薪$167,500澳元。

真实案例和数据:这个项目审批速度极快,有的申请人甚至在几周内就获批了。我们听说过一个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博士,他在读博期间的研究成果被一家澳洲科技公司看中,并获得了行业内一位知名教授的提名推荐。他提交GTI申请后,一个月内就收到了邀请,顺利拿到了PR。对于这类顶尖人才,澳洲移民局是敞开怀抱欢迎的。

优缺点快览:
优点:审理速度极快,要求简单粗暴(就是要牛!),一步到位拿PR。
缺点:门槛极高,普通毕业生基本无法触及。需要有力的证据证明你的“杰出”。

好了,五条路都摆在你面前了。我知道,现在你的脑子可能更乱了,感觉每条路都有希望,又都困难重重。

别急,也别怕。

你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立刻决定要走哪条路,而是把眼下能做的事情先做到极致。你的485毕业生工作签证,就是你手上最宝贵的“新手装备”和“缓冲期”。利用好这一两年,把英语刷到能力范围内的最高分,找一份能积累经验的专业工作,哪怕是从实习生干起。同时,把职业评估给做了。

这些基础打好了,你才有选择的资本。到时候,你手握PTE四个79,还有一年的本地工作经验,你会发现,无论是189、190还是491,你的选择面都会宽很多。或者,你可能在工作中表现优异,老板主动提出要给你做雇主担保。

PR这条路,从来都不是一场短跑冲刺,而是一场需要耐心和策略的马拉松。没人能一口气吃成胖子。别因为身边有人早早“上岸”就心态失衡,也别因为暂时看不到方向就自暴自弃。每个人的赛道都不同。

记住,路虽远,行则将至。稳住,别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