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温馨提示:申请季必看 |
|---|
|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全是干货!建议先收藏,再泡杯咖啡慢慢看。里面提到的数据和案例都是小编花了好几天时间,从各大论坛和官网扒下来的最新情报。特别是关于文书和面试的部分,希望能帮你打开新思路,让你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
港大捡漏神专业,申请黑马就是你
凌晨三点,小A的屏幕还亮着。她又一次刷新了留学论坛的页面,满屏都是“港大金融3.8/108/740大神上岸”“港大CS海本大佬经验分享”……看着自己本科双非、GPA 3.4、雅思刚过7的背景,她叹了口气,把刚打好的“港大MSc in Finance”从申请列表里删掉了。
“太卷了,真的太卷了。”她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就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没上桥,就已经被前面的人挤得喘不过气。这种焦虑和无力感,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感同身受?我们努力了四年,难道就因为本科背景不够闪亮,或者GPA差了零点几,就注定和梦校无缘了吗?
别急,先别灰心。申请季就像一场信息战,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今天,小编就要带你抄个近道,告诉你一个港大的宝藏专业——它不要求你十项全能,甚至特别欢迎跨专业的同学;它不像传统商科那样挤破头,但课程内容和就业前景却又是时下最火的风口。它就是港大的“捡漏神专业”:金融科技与数据分析硕士 (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Technology and Data Analytics),简称MSc(FTDA)。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宝藏专业的神秘面纱,看看它到底是不是你的梦中情“U”!
一、为什么说它是“捡漏神专业”?
一听到“捡漏”,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不是个“水”项目?恰恰相反!这个项目之所以能成为“捡漏”选择,完全是因为它的“新”和“跨”。
1. 它还很“年轻”,知道的人不多
相比于港大商学院那些历史悠久、声名在外的老牌专业,MSc(FTDA)项目是在2021年才正式推出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多申请者还停留在“申港大就申金融/经济/会计”的传统思维里,根本没注意到这个新赛道。申请池子相对小,竞争自然就没那么白热化。
我之前在论坛上看到一个案例,一位同学本科是某211大学的管理学专业,GPA 3.5左右,雅思7.0,GMAT没考。他同时申请了港大的会计和这个FTDA项目。结果会计专业杳无音信,却很快收到了FTDA的面试邀请,并最终成功上岸。他复盘时说,感觉FTDA的招生官更看重他简历里一段在互联网公司做数据分析的实习经历,而不是单纯的GPA和GMAT分数。
2. “跨学科”背景是加分项,而非减分项
这可能是这个项目最最最友好的地方!传统商科专业往往有很强的背景偏好,比如金融专业就偏爱本科是金融、数学、经济的同学。但FTDA项目是由港大工程学院和经管学院两大王牌学院联合开设的,它的目标就是培养“金融+科技”的复合型人才。
所以,无论你是学计算机的码农,还是学商科的分析师,甚至是学物理、数学的理科大神,只要你对金融科技有热情,并能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都有机会被录取。我见过录取背景五花八门:有本科是软件工程的,有学会计的,有学统计的,甚至还有学英语但辅修了计算机课程的同学。
官网明确表示,欢迎来自商业、计算机科学、工程、数学、物理、统计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申请人。这种开放的态度,对于那些想要转专业、进入金融科技领域的同学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3. 录取要求更“人性化”
我们来看一组非官方但很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根据近两年各大论坛上录取者分享的背景(我们称之为“三维”),港大传统热门商科,比如金融硕士(MFin),录取者的GPA普遍在3.7+,很多都来自顶尖985/211或海外名校,并且手握720+的GMAT成绩和高质量的金融实习。可以说,是神仙打架。
而FTDA项目呢?录取者的背景更多样化。我们能看到GPA在3.3-3.6区间的同学,本科院校也覆盖了更广的211和优秀双非。虽然官网也建议提交GMAT/GRE成绩,但这并不是一个硬性要求。很多拿到offer的同学并没有提交GMAT,而是通过优秀的文书、丰富的实习经历或者亮眼的个人项目成功打动了招生官。
简单来说,FTDA项目更像是一个综合评估,它不只看你的“分数”,更看重你的“潜力”和“匹配度”。这给了我们这些在某些硬件条件上稍有欠缺的同学一个绝佳的逆袭机会。
二、课程硬核、师资顶配,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捡漏”归“捡漏”,项目的质量才是我们最关心的。别担心,港大出品,必属精品。这个项目不仅不“水”,甚至可以说是硬核到不行。
1. 课程设置:紧跟时代风口
你打开它的课程列表,扑面而来的就是当今最热门的技术和概念。整个项目要求修满10门课,课程分为三大模块:金融科技核心课、数据分析核心课和一系列选修课。
来看看这些课程的名字:
《金融科技导论 (Introduction to FinTech)》:带你全面了解这个行业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趋势。
《区块链与加密货币 (Blockchain and cryptocurrency)》:从技术原理到应用场景,让你彻底搞懂比特币、DeFi这些时髦词汇到底是什么。
《金融中的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finance)》:教你如何用AI做量化交易、风险控制和智能投顾。
《大数据分析 (Big data analytics)》:学习如何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这可是现在大厂最需要的能力。
《Python金融编程 (Financial programming and databases)》:手把手教你用Python这个利器来解决实际的金融问题。
看到没?这些课程没有一句废话,全是真刀真枪的实战技能。毕业之后,你不仅懂金融,还懂代码、懂数据,是企业抢着要的“六边形战士”。
2. 师资力量:两大王牌学院联手
这个项目的任课老师,一半来自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顶尖的工程学院,另一半来自亚洲排名第一的经管学院。这意味着,教你编程的可能是计算机系的AI大牛,教你金融的可能是拥有华尔街背景的资深教授。
比如,项目总监之一的W.K. Li教授,是港大统计与精算学系的讲座教授,也是金融和数据科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另一位负责老师T.W. Lam教授,是计算机科学系的执行主任,在算法和生物信息学领域享有盛誉。你能同时接受这两个领域顶尖学者的指导,这种学习体验是其他单一学院项目无法比拟的。
3. 就业前景: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金融科技是未来十年最确定的风口之一。根据香港政府投资推广署(InvestHK)2023年的报告,香港拥有超过800家金融科技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中心之一。大湾区的发展更是为这个行业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从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到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顶级投行,再到各种新兴的量化基金和金融科技创业公司,都在疯狂招聘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这个项目毕业生的去向非常广阔,主要包括:
投资银行/券商:从事量化分析、算法交易、金融建模等工作。
商业银行:进入数字化部门,负责风险管理、数据分析、产品开发等。
互联网大厂:在金融事业部(如蚂蚁集团、微信支付)担任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
咨询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咨询服务。
金融科技创业公司:成为核心技术人员或产品负责人。
根据我了解到的往届毕业生情况,就业率非常高,薪资水平也相当可观。一位22届的学姐分享,她本科是普通211的数学专业,毕业后通过这个项目成功拿到了某头部券商量化研究岗的offer,起薪远超她的预期。她说:“这个项目给了我一块完美的敲门砖,面试官对我课程里学到的区块链和机器学习项目非常感兴趣。”
三、申请攻略:如何成为招生官眼中的“黑马”?
既然这个项目这么香,我们该如何准备,才能稳稳地抓住这个机会呢?记住,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匹配度最高”的那个人。
1. 针对不同背景的“人设”打造
如果你是商科背景:你的优势在于懂商业逻辑和金融知识。你需要做的,是弥补你的技术短板。在申请前,可以去Coursera或edX上学习一些Python、SQL或机器学习的基础课程,并拿到证书。在简历和文书中,要着重强调你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来解决商业问题,哪怕只是一个课程项目或一个小实习,都要写出你的思考和成果。比如,“通过对用户消费数据的分析,我为XX公司的营销策略提出了三点建议,最终使活动点击率提升了15%。”
如果你是理工科背景(CS、数学、工程等):你的技术能力是你的王牌。你需要做的,是展示你对金融行业的热情和理解。可以考取CFA一级,或者阅读一些经典的金融书籍(比如《投资学》)。在文书中,不要只罗列你的技术栈,而是要把你的技术能力和金融场景结合起来。比如,你可以写“我对使用LSTM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股价波动非常感兴趣,并尝试复现了相关论文的模型”,这会比单纯说“我精通Python”要亮眼得多。
如果你是其他跨专业背景(文科、社科等):别害怕,你可能是最大的潜力股!你需要做的,是把你的独特背景转化为优势,并用实际行动证明你的学习能力。比如,英语专业的同学可以强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这在商业分析中同样重要。同时,你必须要有“硬核”的东西来支撑你的申请。可以考虑去参加一些数据分析竞赛(如Kaggle),或者做一个完整的个人项目,比如用Python爬取某财经网站的数据并进行可视化分析。这些实实在在的产出,是打破专业壁垒最有力的武器。
2. 个人陈述(PS):讲一个关于“你”和“FinTech”的故事
PS是招生官唯一能深入了解你的地方,千万不要写成简历的扩写版。你要讲一个有逻辑、有情感的故事。故事的主线是:你过去的经历如何激发了你对金融科技的兴趣,你为什么认为港大FTDA是实现你未来职业规划的最佳选择,以及你能为这个项目带来什么独特的价值。
避免空洞的口号,多用具体的例子。比如,不要说“我对金融科技充满热情”,而是说“在XX银行实习期间,我观察到传统信贷审批流程效率低下,这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模型来优化信用评分系统,从而激发了我探索金融科技的决心。”
3. 面试准备:技术+行业,两手都要抓
根据过往的面经分享,FTDA的面试通常是1-2位教授进行的线上面试,时长约15-20分钟。问题主要分为几类:
行为问题 (Behavioral Questions):经典的自我介绍,为什么选择我们项目,你的职业规划等。这部分要提前准备好,做到滚瓜烂熟。
技术/数学问题 (Technical Questions):可能会问一些基础的概率论、线性代数问题,或者关于Python、数据库的基础知识。理工科背景的同学可能会被问得更深一些。面试前一定要复习一下!
行业动态问题 (Industry Questions):教授很可能会问你,“最近关注了哪些FinTech新闻?”“你对数字货币的未来怎么看?”这类问题考验你的行业敏感度。建议面试前多看一些权威的财经科技媒体(如Financial Times, Wall Street Journal),准备1-2个你感兴趣的行业热点话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面试是双向选择,也是你展示热情和沟通能力的最好机会。放松心态,自信地表达自己,把它当成一次和未来导师的学术交流。
好了,关于这个宝藏专业的所有秘密,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了。
我知道,申请季的每一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你可能会因为一篇拒信而自我怀疑,也可能会因为身边同学都拿到了offer而倍感压力。但请你一定记住,申请从来都不是一场短跑冲刺,而是一场信息搜集和自我定位的马拉松。
别再只盯着那些被大家挤破头的专业了,试着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去寻找那些真正适合你、能让你发光的赛道。港大的MSc(FTDA)项目,或许就是那个能让你弯道超车、成为申请黑马的完美选择。
别让那些冷冰冰的数字和标签定义了你的价值。你的每一次实习、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独特的思考,都比那零点几的GPA更重要。现在,去官网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项目吧,也许点下申请按钮的那一刻,你就已经推开了通往梦想的大门。
那匹逆袭港大的黑马,说的可能就是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