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留学圈本周大事件速览

puppy

在加拿大的小伙伴们,这周过得还好吗?感觉留学圈又是信息量爆炸的一周!移民局关于学签、工签的政策好像又有新风向,让不少人心里七上八下的。另外,大家最关心的暑期实习和工作市场,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听说安省的最低工资又要调整了,这对我们“打工人”是好是坏?从影响你未来规划的移民新政,到关系你钱包的日常消费,所有和你息息相关的大事我们都帮你划好重点啦。快来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别错过重要信息!

本周留学圈核心看点 Quick Look
移民政策新风向 学签配额落地,各省PAL政策细节多;快速通道(EE)分数线高位徘徊,定向抽签成主流,你的专业被“点名”了吗?
暑期求职市场 全国失业率小幅上升至6.2%,年轻人求职压力增大。科技、医疗行业依然缺人,文科商科“卷”出新高度。
安省薪资调整 官宣!2024年10月1日起,安省最低时薪将上调至$17.20。时薪虽涨,但能跑赢通胀吗?

“同学,你PAL(省级证明信)拿到了吗?”

这可能是最近多伦多大学图书馆里,除了“这道题怎么解”之外最常听到的问候了。上周和朋友在食堂吃饭,邻桌两个大一的学弟就在激烈讨论这件事。一个说自己提交得早,学校很快就发了PAL,顺利递交了学签续签;另一个则一脸愁容,说学校的PAL名额好像很紧张,邮件发了好几封都石沉大海,眼看学签就要到期,急得嘴上都起了好几个泡。

这个小小的场景,就是我们这届留学生的真实写照。身在加拿大,我们不仅要面对堆积如山的due和赶不完的reading,还要时刻紧盯移民局(IRCC)的每一个政策风向标。它就像天气预报,预告着我们留学之路是晴空万里还是暴雨将至。从决定你能不能顺利入境的学签,到关系毕业后去留的工签,再到你钱包鼓不鼓的打工时薪,每一个变化都和我们紧密相连。今天,咱们就来盘点一下,最近这些刷爆朋友圈的大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移民局政策“变脸”,我的留学规划还好吗?

今年留学圈最大的“瓜”,莫过于年初IRCC扔下的重磅炸弹:大幅削减学签发放数量。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24年加拿大学签的配额上限约为36万份,比去年减少了35%。这个数字分到每个省,就变成了我们现在天天念叨的PAL。

政策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没底。现在几个月过去了,情况也逐渐明朗。安省作为留学生大户,拿到了约23.5万个配额,但优先倾斜给了公立大学和学院,尤其是那些紧缺专业,比如医疗、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酒店管理和幼教等。而BC省则更直接,53%的PAL配额给了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剩下的47%给了私立机构。这意味着,如果你读的是公立大学的热门专业,那基本不用太担心。但如果你在一些私立学院或者课程设置比较“水”的学校,那就要捏一把汗了。

我认识一个在多伦多某私立学院读市场营销的朋友小M,就成了第一批“受害者”。她的学校因为之前毕业生工签(PGWP)政策收紧,加上这次PAL名额分配严重不足,整个项目都变得前途未卜。小M最近天天都在刷官网,一边担心自己的学签续签,一边琢磨着要不要转学到公立学院,整个人的状态都非常焦虑。

除了学签,大家最关心的毕业工签(PGWP)也让人心里不踏实。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不再给公私合营课程毕业生发工签”的政策已经从今年5月15日开始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很多之前想通过这类课程“曲线救国”拿工签的同学,路子被堵死了。IRCC的意图很明显:挤掉留学产业的水分,留下真正高质量的国际学生。

再说移民。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的分数线最近一直维持在520分以上的高位,对于大多数没有加拿大本地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来说,这个分数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好消息是“定向抽签”(Category-based selection)越来越成为常态。就在6月19日,IRCC就进行了一次针对省提名(PNP)的定向抽签,邀请了1499人,分数线是663分。而在5月31日,还专门为有加拿大经验类(CEC)的候选人抽签,分数线是522分。法语好、有特定行业(如医疗、建筑、运输、农业)技能的人,更容易被“精准捕捞”。

这给我们提了个醒:那种“读个商科,毕业随便找份工就能移民”的时代可能真的过去了。现在,从选专业开始,就得带着“移民规划”的思路。你的专业是不是加拿大紧缺的?你有没有考虑过学一门二外(尤其是法语)?这些都可能成为你未来弯道超车的关键。

暑期实习“僧多粥少”,工作市场还好进吗?

政策是宏观的,工作是现实的。熬过了Final季,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找暑期实习和Part-time job了。但是,今年的就业市场,感觉比温哥华的雨季还让人心情沉重。

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最新发布的劳动力市场报告显示,2024年5月,加拿大的全国失业率上升到了6.2%。更扎心的是,15至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高达12.7%!这个数字意味着,每8个想找工作的年轻人里,就有1个找不到工作。我们留学生作为没有任何身份优势的“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我身边学金融的同学普遍反映,今年大银行的实习岗位(Co-op)比往年少了很多,而且要求极其苛刻。一个在滑铁卢大学读金融数学的朋友,绩点3.8,简历改了不下20遍,投了近百份申请,才拿到CIBC(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一个面试,最后还被刷掉了。他说,面试官的问题越来越刁钻,不仅看你的专业知识,还特别看重你的“Networking”(人脉)能力和实际项目经验。

相比之下,IT和医疗行业的日子要好过一些。虽然科技大厂也在裁员,但一些中小型的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对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岗位的需求依然旺盛。我一个在UBC读计算机科学的学姐,因为在学校期间跟着教授做了两个AI相关的项目,还没等毕业就收到了温哥华一家游戏公司的全职Offer。

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市场的风向变得非常快。几年前还被热捧的商科、文科,现在正面临巨大的求职压力。而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比如码农、护士、工程师,依然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如果你还在选专业的阶段,真的要好好研究一下加拿大的劳动力市场报告,看看未来哪些行业是增长点。如果你已经“不幸”选了“天坑”专业,也别灰心,多去参加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Career Centre)活动,多考几个有含金量的证书,多找机会做志愿者或者无薪实习,这些都能给你的简历增添宝贵的本地经验。

最低时薪又要涨了!我的钱包能鼓一点吗?

聊完宏大的未来规划,我们再来看看眼前的“小确幸”——打工赚钱。对于我们这些靠兼职补贴生活费的“打工人”来说,最低工资的每一次调整都牵动着心弦。

好消息来了!安大略省政府前段时间正式宣布,将从2024年10月1日起,将省内最低时薪从目前的$16.55提高到$17.20。这意味着每小时能多赚65分。如果你是每周打满20小时工的“劳模”,那一个月就能多收入超过50加币,差不多可以多喝10杯Tim Hortons的咖啡,或者在Loblaws多买两盒牛肉了。

在多伦多市中心一家奶茶店兼职的同学小林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反应是开心的。她说:“虽然涨得不多,但总比不涨强啊!感觉自己的劳动又被肯定了一点点。”她已经开始盘算着用多出来的钱,去买一直想买的Lululemon瑜伽裤了。

不过,我们也要理性看待这个涨薪。这次上调的幅度是3.9%,主要是为了跟上通货膨胀的步伐。根据加拿大央行的数据,虽然通胀率已经从前两年的高点回落,但5月份的年通胀率依然有2.7%。更重要的是,我们日常感受到的物价上涨,尤其是在食品和房租方面,可能远不止这个数。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一年前你家楼下超市的鸡蛋、牛奶、鸡胸肉是什么价格?现在又是什么价格?多伦多市中心一个单间的月租金,已经普遍超过1500加币。所以,这上涨的65分时薪,在多伦多这种高消费城市,可能很快就会被上涨的物价和房租所抵消。

这个政策更像是一个“兜底”,保证了底层打工人的基本收入不被通胀严重侵蚀,但指望它来“发家致富”显然不现实。它提醒我们,在加拿大生活,学会理财和规划消费,远比纠结这几毛钱的时薪重要得多。

说了这么多,从移民政策到工作市场,再到最低工资,你会发现,在加拿大的每一步,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政策收紧,是为了筛选出更优秀的人才,这逼着我们从“混个文凭”的心态,转变为真正地去学习硬核技能。就业市场难,是全球经济周期的体现,也让我们更早地认识到清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别光盯着那些让人焦虑的坏消息。政策的缝隙里,总有留给准备好的人的机会。与其刷着社交媒体上的各种“小道消息”自己吓自己,不如关上手机,去学校官网看看有没有新的Co-op机会,或者去LinkedIn上给你心仪公司的HR发一封言辞恳切的自荐信。记住,真正能让你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的,不是变来变去的政策,而是你自己的实力和永远积极的心态。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稳住,别慌!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