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大读王牌专业EEE,是种什么体验

puppy

学长学姐来给你交个底!老实说,这趟旅程可不轻松,你会被数不清的电路图和代码包围,时不时还要打响GPA保卫战。但收获也绝对是顶级的!从AI、机器人到通信技术,你能亲手触摸到科技的最前沿。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世界级的教授带你飞,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熬夜、一起“卷”也一起成长。这不只是一纸文凭,更是一场关于挑战与蜕变的硬核冒险。想知道具体的课程设置、实习机会和毕业去向吗?快到文章里找答案吧!

学长学姐真心话:港大EEE劝退/劝进指南
劝退人群:如果你向往的是“上课随便听听、考试前冲刺一下就能过”的大学生活,那赶紧跑!这里的学习强度可能会让你怀疑人生。
劝进人群:如果你对拆解世界充满好奇,享受从0到1创造的快感,渴望和顶尖大脑碰撞火花,并且不畏惧挑战,那么恭喜你,这里就是你的天堂。
核心体验:一半时间在“我是谁,我在哪,我在算什么”,一半时间在“卧槽,原来是这样,我太牛了”之间反复横跳。
硬核数据:根据2023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港大的电子电气工程(Electr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ing)位列全球第45名。你的教授很可能是IEEE Fellow,你的同学未来可能是某个科技巨头的核心工程师。

还记得大二那年某个周四的凌晨三点,我和我的项目小组龟缩在港大智华馆(Main Library)的一个角落。桌上散落着喝了半空的咖啡、一堆草稿纸,上面画满了我们自己都快看不懂的电路图。我们的任务是为一门叫《计算机组成原理》(Computer Organization)的课,用Verilog语言设计一个简易的CPU。屏幕上的代码报错一片红,仿真波形图扭曲得像是在嘲笑我们的无能。一个组员趴在桌上,绝望地嘟囔:“我为什么要选EEE?现在转专业还来得及吗?”

那一刻,空气里弥漫着疲惫和挫败。但就在我们快要放弃的时候,另一位同学突然喊了一声:“等一下!这个时序逻辑好像不对!”我们像被电击了一样瞬间清醒,围了过去。经过半小时的激烈讨论和修改,我们按下了重新仿真的按钮。当看到屏幕上终于跳出代表“运行成功”的绿色波形时,我们四个人差点在寂静的图书馆里欢呼起来。那种从地狱爬回人间、亲手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的喜悦,至今想起来都还会心跳加速。

这个小小的瞬间,就是我在港大读EEE(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最真实的缩影。它很难,真的很难,但它带给你的,也远超你的想象。今天,作为你们的学长,我就来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在港大读这个王牌专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一入EEE深似海,从此GPA是路人?—— 课程硬核大揭秘

先给你们打个预防针,港大EEE的课程,绝对不是水课。它的培养体系非常扎实,甚至可以说是“残酷”。你以为的大学生活是风花雪月,实际上是跟微积分、线代、傅里叶变换和薛定谔方程相爱相杀。

大一刚进来,你会被一系列工程基础课和数理课轮番轰炸。比如《微积分与微分方程》(MATH1851/1853)、《线性代数》(MATH2101),还有《工程编程导论》(ENGG1330)。别小看这门编程课,它会直接把你从只会用print("Hello World")的小白,锤炼成能用C++写出复杂数据结构的“准程序员”。我身边不少同学因为轻视了这门课,在第一个学期就遭遇了GPA滑铁卢。

到了大二,专业课的獠牙才真正露出来。《电路理论》(ELEC2346)、《数字逻辑电路》(ELEC2242)、《信号与系统》(ELEC2147)... 光听名字就感觉头皮发麻。这些课的特点是,理论极其抽象,作业量巨大。每周的Lab(实验)和Tutorial(习题课)是家常便饭。你会在实验室里花上一下午,就为了让示波器上的波形和理论值对上;也会在Tutorial课上,被助教小哥点名回答一个你完全没思路的积分题。

这里的考试从不划重点,教授默认整本书都是重点。一场期末考三小时,可能只有五道大题,但每一道题都像一个小型项目,需要你综合运用整个学期的知识。所谓的“GPA保卫战”绝对不是一句玩笑话。在港大,成绩的正态分布(俗称“拉Curve”)是普遍存在的。你的分数不只取决于你考了多少,还取决于你身边的大神们考了多少。这种无形的压力,会逼着你不断向前跑,不敢有丝毫松懈。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们当时修《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授课的是一位在业界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他的期末考试,最后一道大题是“请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推导出光纤中电磁波的传播模式”。这道题几乎占了30%的分数。当时考场里一片哀嚎,很多人当场就放弃了。这门课也因此被我们戏称为“物理劝退课”。但当你硬着头皮,把那些复杂的公式一步步推导出来,最终得到正确答案时,那种智识上的满足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不只是理论派!带你触摸科技最前沿

如果说前面两年的基础课是在给你打地基,那么大三、大四的专业细分课程,就是让你亲手搭建属于自己的科技大厦。港大EEE提供了多个非常前沿的专业方向(Stream),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对AI和机器学习感兴趣?你可以选择“计算机工程与数据分析”方向。这里的课程会教你用Python和TensorFlow来搭建神经网络,进行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你做的项目可能就是训练一个能识别猫和狗的AI模型,或者分析社交媒体数据来预测舆情。授课的教授可能就是相关领域的大牛,比如专注于计算成像和深度学习的林申教授(Prof. Edmund Lam),他是IEEE和OSA的会士,跟着他做项目,你接触到的都是最前沿的科研课题。

梦想着构建未来的通信网络?“通信与网络”方向是你的不二之选。从5G技术到物联网(IoT),再到光纤通信,你将学习信息是如何在这个世界飞速传递的。你可能会在实验室里搭建一个简单的无线通信系统,亲手验证香农定理。教这门课的,很可能是像李效峰教授(Prof. Victor O.K. Li)这样的泰斗级人物。他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研究互联网协议,听他讲课,你能感受到一个学科是如何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电力系统”、“光电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方向。无论你的兴趣点在哪里,几乎都能找到与之匹配的课程和研究机会。港大工程学院还专门设立了“谭荣芬创科翼”(Tam Wing Fan Innovation Wing),里面有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各种高端电子设备,完全对学生开放。只要你有想法,就可以在这里把它变成现实。从无人机到智能家居设备,无数酷炫的学生项目都在这里诞生。

整个本科学习的巅峰,是最后一年的“毕业设计”(Final Year Project, FYP)。你需要花一整年的时间,在一位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项目。这不仅仅是一个作业,更像是一次科研的预演。我的一个同学,他的FYP是关于“基于机器学习的电池健康状态预测”,这个项目最终还发表了一篇学术会议论文。另一个同学则和医疗系的教授合作,开发了一款用于辅助帕金森症诊断的可穿戴设备。FYP的过程虽然痛苦,但它会把你过去三年学到的所有零散知识串联起来,让你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工程师解决实际问题的完整流程。

大神教授和“神仙”队友,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在港大读EEE,最棒的体验之一,就是你身边围绕着一群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你的教授,不仅仅是老师,他们往往是该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他们写的论文可能就发表在《Nature》或《Science》的子刊上,他们参与制定的技术标准,可能就应用在你每天使用的手机里。他们上课时,不会只是照本宣科,而是会穿插大量的行业见解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课后去Office Hour找他们,只要你问的问题有深度,他们会非常乐意花一两个小时跟你深入探讨。

更重要的是你的同学。能进入港大EEE的,每个人都非等闲之辈。他们可能在高中就拿过奥赛金牌,可能在入学前就已经自学完了Python和Java。和这样一群人做同学,压力肯定是有的,所谓的“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非常真实。但这种压力更多的是一种正向的激励。

你会发现,在图书馆里,总有人比你来得更早,走得更晚。在讨论项目时,总有人能提出你从未想过的绝妙点子。小组项目(Group Project)是港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会和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组队,一起熬夜,一起debug,也一起分享成功后的披萨。我至今还记得,为了一个机器人项目,我们小组四个人在实验室里住了整整一个星期。从机械结构的设计、电路板的焊接,到控制算法的编写,每一步都充满了争吵和妥协。但当我们的小车最终成功地按照预设轨迹跑完全程时,那种团队协作带来的成就感,远胜于一个人取得好成绩。

这群“神仙”队友,不仅是你学习上的伙伴,更是你未来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人脉。毕业多年后,我们这个项目小组的成员,一个去了硅谷的苹果公司做芯片设计,一个在深圳的大疆做无人机算法,还有一个拿了全奖去MIT读博。我们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互相分享行业动态,交流技术心得。这,或许才是港大带给你的一辈子都受用无穷的财富。

实习和交换:不只在象牙塔里“纸上谈兵”

港大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工程学院有专门的职业发展团队,会定期举办招聘会,邀请各大公司来学校宣讲。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和商业中心,实习机会非常多。

得益于港大EEE的响亮名声,我们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相当受欢迎。想去顶尖科技公司?Google, Apple, Microsoft每年都会来港大招聘。想进入金融科技(FinTech)领域?各大投资银行,如高盛、摩根士丹利,都极其青睐有强大编程和数理背景的EEE毕业生去做量化分析师(Quant)。想回内地发展?腾讯、阿里、华为等巨头也视港大毕业生为重点招募对象。

根据港大就业调查中心的官方数据,2022年工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7.4%,平均月薪达到了28,107港币。这个数字在应届生中已经相当可观。很多同学在大三暑假就能拿到一份含金量很高的实习,不仅能赚到生活费,更重要的是能提前了解行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真实场景。

除了实习,港大的海外交换项目也是一大亮点。工程学院与全球众多顶尖大学都有合作,比如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英国的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等等。你可以申请去这些牛校进行一个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这不仅是一次开阔眼界的机会,更能让你体验到完全不同的学术氛围。我有同学交换去了伯克利,回来后感叹那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简直逆天。这段经历,也让他最终下定决心毕业后去硅谷闯荡。

这些实习和交换的经历,让你不再是一个只会解题的书呆子。你开始思考,你学的这些电路和代码,到底能为这个世界解决什么问题。你的视野,也从香港这座小岛,扩展到了整个世界。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还是会问,所以,到底该不该来港大读EEE?

这么说吧,如果你只是想要一张名校文凭,想过一个轻松惬意的大学生活,那这里可能真的不适合你。你会被无尽的作业和项目压得喘不过气,你的自信心也可能被身边的大神们反复碾压。

但如果你骨子里是个不安分的人,你对这个由0和1构成的数字世界充满好奇,你享受把一个抽象的理论变成一个能动、能发光的实物所带来的快感,你渴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触摸科技的边界... 那么,别犹豫,来吧。

在港大EEE的这几年,会是你人生中最辛苦,也最充实的时光。它会榨干你的脑细胞,挑战你的所有极限,但它也会彻底重塑你的思维方式,赋予你看透复杂系统、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当你毕业多年后,再回头看这段旅程,你会发现,那些在图书馆挑灯夜战的夜晚,那些在实验室里为了一个bug抓耳挠腮的瞬间,都早已内化成你的血肉,变成了你身上最闪亮、最坚硬的勋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