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留学遣返雷区,千万别踩!

puppy

Hey,小伙伴们!辛辛苦苦来到加拿大,谁也不想因为一些意想不到的“坑”而打包回家吧?很多人以为出勤率不重要、打工超时一点没关系,或者学习压力大,不小心踩了学术诚信的红线。千万别小看这些事儿,它们真可能就是遣返的导火索!这篇文章就像你的留学“避雷针”,用大白话帮你扒一扒那些最容易被忽视、但后果超严重的雷区,从学习许可的“隐形条款”到日常行为的法律边界,都给你说明白了。快来看看,提前绕开这些坑,才能安心学习,快乐“加”游呀!

加拿大留学遣返雷区速览
学术诚信雷区:论文抄袭、考试作弊、代写代考,一旦被学校处分,学签不保。
非法工作雷区:每周校外工作超过20小时(常规政策下),或在没有资格的情况下工作。
学业状态雷区:出勤率过低、长期休学、成绩太差,未能“积极学习”,违反学签基本条件。
身份文件雷区:学习许可(Study Permit)过期未续,或更换学校未及时通知移民局(IRCC)。
法律行为雷区:酒驾(DUI)、打架、偷窃等刑事犯罪,或在申请材料中提供虚假信息。

加拿大留学遣返雷区,千万别踩!

Hey,lxs.net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注帮大家在留学路上扫雷的小编!

先给你们讲个真实的故事。我认识一个学弟,叫Leo。人特聪明,平时也挺活络的,刚来多伦多那会儿,眼里全是光。他觉得加拿大留学嘛,自由最重要。所以,上课嘛,随缘;作业嘛,deadline前一晚再说;至于打工,那可是“搞钱”大业,多多益善。他找了家中餐馆的兼职,老板说给现金,每周干个30多小时,收入还不错。Leo觉得简直是人生赢家,学业、赚钱两不误。

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一封来自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的信。信里说,移民局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他的学业状态和工作情况涉嫌违反学习许可的规定,要求他去面谈。Leo当时就懵了,他没想到自己只是“稍微”多打了点工,逃了几节课,怎么就惊动了“移民警察”?后来的结果很残酷,因为无法证明自己“积极学习”,并且严重超时工作,他的学习许可被取消,收到了一纸遣返令。那个曾经眼里有光的少年,最后拖着箱子,落寞地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这个故事不是在吓唬你。每年,都有那么一些留学生,因为踩了这样或那样的“雷”,在还没完成学业时,就不得不告别加拿大。我们辛辛苦苦考雅思、申学校、办签证,跨越半个地球来到这里,为的可不是这样一个结局。所以今天,我就用大白话,把那些最容易被我们忽略,但后果却能“一键清零”你所有努力的雷区,给你扒个底朝天!

雷区一:学术诚信——看不见的“高压线”

聊到遣返,你可能第一个想到的是犯罪、非法滞留这种大事。但对留学生来说,最常见也最隐蔽的“杀手”,其实是学术诚信(Academic Integrity)。

很多小伙伴在国内习惯了“借鉴”一下网上的资料,或者和同学“讨论”一下作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但在加拿大,这套行不通。这里的大学对学术诚信的要求,严格到近乎苛刻。抄袭(Plagiarism)、作弊(Cheating)、数据造假,还有现在越来越普遍的“代写代考”(Contract Cheating),这些行为一旦被发现,后果远不止挂科那么简单。

后果链条是这样的:你被教授举报 -> 学校学术诚信办公室介入调查 -> 听证会 -> 处罚决定。轻则课程零分、留校察看,重则停学(Suspension)甚至开除(Expulsion)。

一旦你被学校开除,意味着你不再是这所学校的注册学生了。而你的学习许可(Study Permit)上有一个最重要的隐形条款,就是你必须在指定的教育机构(DLI)里“积极学习”(Actively Pursuing Studies)。你被开除了,自然就违反了这个核心条款。学校有义务将你的学籍状态变更报告给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RCC)。IRCC收到报告,发现你“无学可上”,你的学签就失效了。下一步,CBSA可能就会找上门,礼貌地请你“打包回家”。

真实案例和数据:

这绝非危言耸听。多伦多大学在2021-2022学年处理了高达2,140起学术不端案件。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在同一学年也有超过450名学生面临学术失信的指控。这些数字背后,是多少个被停学、开除的学生?其中又有多少是留学生?去年,新闻就报道过一个滑铁卢大学的学生,因为找人代写了多门课程的论文,被学校发现后直接开除,随后收到了遣返通知。他几年的努力和花费,瞬间化为泡影。

所以,千万别觉得“Google一下,复制粘贴,改改语序”是小聪明。Turnitin这样的查重系统,能把你网上抄的、学长那儿“借鉴”的,查得明明白白。也别信那些朋友圈里的“学霸”代写,他们今天能帮你“轻松拿A+”,明天就能让你“轻松拿deportation letter”。你的学术生涯,必须干干净净,这是你在加拿大立足的根本。

雷区二:打工超时——“勤劳致富”的陷阱

很多同学想通过打工来补贴生活费,或者积攒点社会经验,这本身是好事。加拿大移民局也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签持有者在校外工作,但规矩定得死死的。

常规政策下,在正常学期(Fall & Winter Semesters),你每周的校外工作时间不能超过20小时。注意,是“每周”,不是平均。这周干了25小时,下周干15小时,平均20小时?不行!被查到就是违规。只有在学校规定的假期,比如寒假、暑假,你才可以全职工作。

(注:IRCC有时会出台临时政策,比如之前允许部分学生每周工作超过20小时,但这些政策都有明确的截止日期和适用人群。去打工前,一定要去IRCC官网查证当前最新的政策,别听朋友说、老板说!)

为什么超时工作后果这么严重?因为移民局签发学签的目的是让你来学习的,工作只是辅助。如果你把大量时间花在打工上,移民官有理由怀疑你来加拿大的主要目的不是学习,而你也没有精力去满足“积极学习”的要求。这就动摇了你合法居留的基础。

最危险的是什么?是打“现金工”,不报税。很多华人餐馆、便利店喜欢用这种方式雇人。你可能觉得,拿现金,神不知鬼不觉,还能多赚点。但这是个巨大的坑!你没有留下任何合法的工作记录,万一被举报(比如被同事、被解雇你的老板),你百口莫辩。CBSA的官员可能会突击检查工作场所,一查你的身份,再一问你的工时,你就完了。

真实案例和数据:

虽然很难找到具体的因“打工超时”被遣返的官方统计数据,但这是移民律师和顾问们公认的高危行为之一。几年前,温哥华一家寿司店被CBSA突击检查,当场发现数名留学生工作时间严重超标,这些学生后来都进入了遣返程序。还有同学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因为每周工作22小时被发现,而被移民官警告,并记录在案,这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毕业工签(PGWP)申请。

记住,你在加拿大的每一份合法工作,都应该有T4税单,你的收入都应该报税。这不仅是法律要求,也是保护你自己的方式。那每周20小时的红线,就像马路上的红灯,别为了抢那么几秒钟,冒上被车撞的风险。

雷区三:出勤率和成绩——“混日子”的代价

“严进宽出”在加拿大大学基本不存在。有些小伙伴可能觉得,只要我交了学费,注册了课程,就算是在学习了。平时上不上课,期末能不能过,都是我自己的事。这个想法,大错特错!

前面提到了,学签的核心是“积极学习”。移民局怎么判断你有没有“积极学习”?他们会看你的在校记录。加拿大的所有指定教育机构(DLI)都被要求定期向IRCC报告国际学生的注册状态。这个系统叫做“DLI Compliance Reporting Portal”。学校会报告你是全日制(Full-time)还是非全日制(Part-time)学生,有没有休学,以及是否在正常推进学业。

如果你一学期注册了5门课,却几乎从不去上课,导致期末全部挂科;或者你干脆休学(take a gap semester)却没有向学校和移民局申请并获得批准,那么学校在向移民局汇报时,你的状态就会是“Not actively pursuing studies”或“Unauthorized break”。

IRCC的系统收到这样的警报,就会开始关注你。他们可能会给你发信要求解释,如果你无法提供合理的理由(比如严重的健康问题并有医生证明),他们就会认为你违反了学签条款。结果?你懂的。

真实案例和数据:

每年,加拿大各大学和学院都会报告数千名未遵守学习许可条件的国际学生。移民局官员有权根据这些报告采取行动。我听说过一个例子,一个男生来读College,觉得课程太简单,就天天窝在宿舍打游戏,出勤率不到30%。两个学期后,学校发了警告信,他没当回事。第三个学期开学,他发现自己的学签续签被拒了,理由就是他没有作为一名全日制学生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业进展。他不得不回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所以,别把出勤率和成绩不当回事。它不光关系到你的GPA和毕业证,更直接和你能不能合法地待在加拿大挂钩。学习压力大可以理解,但你可以找学校的Academic Advisor聊,可以找心理辅导,可以申请合法的休学,而不是用“翘课”和“挂科”来逃避。

雷区四:身份文件——一张纸引发的“惨案”

学习许可(Study Permit)和小签(Visa),是我们在加拿大的护身符。但很多同学心特别大,对这些文件的有效期毫不在意。 “啊,我的学签下周就过期了,现在续还来得及吗?” 每次听到这种问题,我心都揪一下。

你的学习许可(俗称“大签”)是你合法在加拿大逗留和学习的唯一凭证。它一旦过期,你就处于“非法滞留”状态了。哪怕只过期一天,你的身份就黑了。

虽然法律给了你90天的“身份恢复期”(Restoration),让你可以在过期后90天内申请恢复身份,但这并不是保险柜。首先,申请恢复身份需要交额外的罚金,而且审理期间你不能学习也不能工作,只能干等着。其次,批准率不是100%,移民官完全有理由因为你“粗心大意”而拒绝你的申请。一旦恢复身份被拒,你就必须立即离境。

另一个常见的坑是“换学校不通知移民局”。你从A大学转到B大学,哪怕两所都是合法的DLI,你也必须在你的IRCC账户里更新你的DLI信息。很多人以为拿到新offer就万事大吉了,根本不做这一步。结果,旧学校A向移民局报告你已经不在他们那儿上学了,而移民局的系统里又没有你转去新学校B的记录。在他们看来,你就是个“辍学生”。这同样是严重的违规行为。

真实案例和数据:

根据IRCC的数据,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份身份恢复的申请。虽然大部分能获批,但等待过程的焦虑和不确定性,足以让人崩溃。我认识一个女孩,学签过期了两个月才想起来,急急忙忙递交了恢复申请。在长达数月的等待期里,她不能上课,只能眼睁睁看着同学都进入了新学期。最后虽然幸运地拿到了新学签,但整个学习计划被完全打乱,还多花了不少冤枉钱。

建议大家,在手机日历里设置一个提醒,在你学签到期前至少4-5个月就开始准备续签。IRCC官网公布的学签续签平均处理时间有时会长达数月,你必须留足提前量。

雷区五:法律和品行——别让冲动毁了所有

最后这个雷区,范围更广,但也最致命——刑事犯罪和虚假陈述。

千万别以为加拿大的法律离我们很远。一些在国内看似“小事”的行为,在这里可能构成刑事犯罪(Criminal Offence),并直接导致你被遣返。最典型的就是酒后驾车(DUI)。在加拿大,DUI是严重的刑事罪行。一旦被定罪,不仅要面临高额罚款、吊销驾照甚至监禁,作为非加拿大公民,你还会因为“刑事不允许入境”(Criminally Inadmissible)而被剥夺身份,直接遣返。

根据加拿大公共安全部的数据,每年有数万起与酒驾相关的案件。留学生群体因为聚会多、社交活动频繁,是DUI的高危人群。别以为“就喝了一杯啤酒”或者“家就在附近”没关系,警察的酒精测试仪可不认这些借口。

除了DUI,打架斗殴(Assault)、入店行窃(Shoplifting)、持有或贩卖毒品,这些都是能让你留学之路戛然而止的严重罪行。

另一个大忌是“虚假陈述”(Misrepresentation)。简单说,就是对移民局撒谎。比如,在申请签证时,为了提高成功率,你用了假的银行存款证明、假的录取通知书,或者隐瞒了在其他国家的拒签史。这种行为,无论何时被发现,后果都一样:五年内禁止进入加拿大,并立即遣返。

真实案例:

前几年轰动一时的“无牌移民顾问”案,数百名留学生因为使用了这位顾问提供的伪造文件申请学签或移民,最终都被CBSA找上了门。即使有些人已经毕业、工作甚至快拿到永居了,只要被查出当初申请材料造假,依然被毫不留情地发出了遣返令。这告诉我们,你在移民系统里的每一步,都必须建立在真实和诚信的基础上。

所以,来到一个法治国家,第一课就是要学会敬畏法律。不碰红线,不耍小聪明,是你在这里安身立命的前提。

说了这么多,不是想制造焦虑,而是真心希望大家能绕开这些“坑”。你的留学生活,应该充满了探索新知、结交朋友、体验多元文化的快乐,而不是每天提心吊胆,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一个不小心的错误,就被迫中断这一切。

把你的学习许可当成你的护照一样重要,定期检查它的有效期。遇到任何关于学业、工作或身份的疑问,第一选择是去问学校的国际学生顾问(International Student Advisor),他们是官方的、最靠谱的信息来源,而不是去问微信群里的某个“大神”。

请记住,你在这里的首要身份,也是你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学生”。保护好你的学生身份,就是保护你在这里的未来。只有脚踏实地,遵守规则,你才能安心地享受在加拿大的每一天,去实现你最初的梦想。

祝大家都能顺利、平安、快乐地“加”游!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