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学,才知道人生不止一张文凭

puppy

可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恍然大悟,生活给你准备的“课程”远比想象中丰富!除了在图书馆赶due到天亮,你还会解锁自己做饭的技能,从西红柿炒蛋进阶到一桌大餐;会在咖啡馆打工,跟各种肤色的顾客聊天,英语和胆子一起变大;会在周末逃离城市,去海边追逐日落,偶遇一只发呆的袋鼠。那张文凭当然是敲门砖,但真正让你脱胎换骨的,是这些搞定生活难题的瞬间和勇敢探索世界的勇气。这段经历会告诉你,人生的精彩,绝不止毕业证书那一种。

留学心态小贴士
别怕犯错:英语说不溜、路走错、菜烧糊...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笑一笑就过去了。
打开自己:主动跟邻居、店员、同学打招呼。一个简单的 "How are you?" 就能开启一段新关系。
学会求助:遇到困难别硬扛。学校有各种支持服务,朋友和学长学姐也都是你的后盾。

嘿,大家好,我是你们在LXS的老朋友,小编阿哲。

还记得我刚拿到墨尔本大学offer那天吗?我妈激动得在家族群里发了200块的红包,七大姑八大姨的祝贺差点把手机震到没电。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人生剧本已经写好:出国、名校、毕业、拿文凭、回国、进大厂,一路开挂。那张印着校徽的A4纸,仿佛就是通往光明未来的唯一门票。

可当我拖着两个28寸的行李箱,站在墨尔本机场,闻着那股混杂着青草和咖啡的陌生空气时,我才发现,剧本的第一页就卡壳了。房东给的地址在Google Map上飘忽不定,我对着uber司机结结巴巴地说了半天“Could you please...uh...go to that street?”,对方一脸“Are you okay mate?”的表情。好不容易进了公寓,面对空空如也的冰箱和咕咕叫的肚子,我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手足无措”。那一晚,我吃的是楼下便利店买的、微波炉叮了三分钟的速冻意面,味道嘛……一言难尽。我坐在小小的书桌前,看着窗外陌生的灯火,心里第一次泛起一个念头:除了搞定那些复杂的学术论文,我好像,得先学会怎么“活下去”。

今天想跟你们聊的,也正是这个。那张文凭很重要,它决定了我们能敲开哪扇门。但真正决定我们能在门后的世界走多远、走多稳的,恰恰是那些在澳洲留学期间,被生活逼出来的、课堂外学到的“十八般武艺”。

技能解锁第一站:厨房里的烟火人间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出国前,我连西红柿炒蛋是先放蛋还是先放西红柿都搞不清。我妈总说:“你只管好好读书,厨房的事不用你操心。”这句话,在我出国后的第一个月,成了最痛的领悟。

澳洲的物价,尤其是外出就餐的成本,对留学生来说绝对是一门“必修课”。咱们用数据说话,根据最新的生活成本调查,在悉尼或墨尔本这样的一线城市,随便在外面吃一顿像样点的午餐,20到30澳币是基本操作。晚餐想吃得好一点,人均50澳币轻轻松松。我们按一天三顿都在外面解决,一天至少也要花掉60澳币,一个月就是1800澳币,折合人民币接近9000块!这笔钱,在国内都能过上相当滋润的生活了。

我身边有个学会计的朋友小林,刚来的时候也是天天点外卖,第一个月月底看到银行账单时,整个人都懵了。他开玩笑说:“我算得清上市公司的账,却没算明白自己吃饭的账。”

于是,我们这群“厨房小白”被逼上了梁山,开始集体拥抱Coles和Woolworths(澳洲两大连锁超市)。一开始,那叫一个惨不忍睹。我第一次煎牛排,忘记开抽油烟机,直接触发了公寓火警,引来了整栋楼的邻居围观,那场面,尴尬得我能用脚趾抠出一套三室一厅。还有同学尝试做可乐鸡翅,结果把糖当成了盐,创造出了一道永生难忘的“咸味可乐鸡翅”。

但人就是这样,饿着饿着,什么都会了。我们从最简单的YouTube教学视频开始,跟着“How to make scrambled eggs”一步步来。慢慢地,菜单开始丰富起来:从西红柿炒蛋、可乐鸡翅,到红烧肉、水煮鱼,甚至有人还学会了烤蛋糕和做提拉米苏。我们建了一个“中华小当家”群,每天在里面分享自己的做饭成果,互相求教。谁家做了顿好的,吆喝一声,大家就拎着碗筷过去蹭饭。周末的“火锅局”和“饺子宴”,成了我们最治愈的社交活动。

自己做饭,不仅仅是省钱。根据Numbeo网站的数据,在澳洲自己买菜做饭,一个月的伙食费可以控制在400-600澳币,直接省下三分之二还多。更重要的是,当你能在异国他乡,为自己和朋友做出一桌热气腾腾的家乡菜时,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任何外卖都无法替代的。它能瞬间抚平你赶due的焦虑和对家人的思念。厨房里的烟火气,让你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

技能解锁第二站:咖啡馆里的英语角

刚到澳洲,很多同学都会发现一个问题:雅思考了7.5,上课听懂教授讲课没问题,但到了日常生活中,点杯咖啡都磕磕巴巴。当咖啡师问你“How's it going?”的时候,你脑子里还在飞速运转这是什么语法,该怎么回答,结果只能挤出一个尴尬的“Good, thanks.”

语言的生命力,永远在交流中。而打一份兼职,是强迫自己跳出舒适圈、把“应试英语”变成“生活英语”最快的方式。

根据澳洲最新的规定,学生签证持有者在上课期间每两周最多可以工作48小时,假期则没有限制。而澳洲的法定最低时薪,自2023年7月1日起调整为23.23澳币,这个薪资水平在全球都名列前茅。这意味着,一份兼职不仅能帮你锻炼语言,还能实实在在地补贴生活费,让你实现“奶茶自由”甚至“旅行自由”。

我的学妹Cathy,性格非常内向,刚来的时候几乎不怎么跟陌生人说话。为了逼自己一把,她去了一家学校附近的咖啡馆应聘服务员。第一天上班,她紧张到手抖,把客人的“Long Black”做成了“Latte”。被客人指出错误时,她脸涨得通红,只会不停地说“Sorry”。

但她的经理,一个叫David的澳洲大叔,拍了拍她的肩膀说:“No worries, love. Everyone makes mistakes.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o learn from it.” 这句温暖的鼓励给了她很大的勇气。她开始主动和客人聊天,从简单的“Have a good day!”开始,到后来能和熟客聊聊今天的天气、最近的澳式足球比赛。她学会了各种咖啡的叫法,知道了什么是“decaf”,什么是“soy milk”,甚至能听懂带着浓重口音的俚语。

半年后,我再见到Cathy,她像变了一个人。自信、开朗,操着一口流利的Aussie English,跟我吐槽哪个客人点的咖啡要求最奇葩。她说,这份工作带给她的,远不止是每小时20多澳币的薪水。它让她学会了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如何处理突发状况,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微笑。这些“软技能”,在简历上可能只是一行“Excellent communication skills”,但却是在未来职场中真正让你脱颖而出的法宝。

根据澳大利亚毕业生职业发展协会(Graduate Careers Australia)的调查,雇主在招聘毕业生时,除了专业知识,最看重的就是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恰恰是你在兼职工作中每天都在实践和提升的。

技能解锁第三站:车轮上的澳洲地图

在澳洲,如果你只待在自己学校所在的城市,那你的留学体验至少会打五折。澳洲的灵魂,藏在那些广阔的海岸线、无垠的内陆和独特的动植物里。

留学生活不只有图书馆和due day。周末和假期,是探索这个国家的最好时机。很多同学可能会担心预算,但澳洲的短途旅行并不一定昂贵。几个朋友一起租一辆车,平摊下来油费和租车费,可能比你一个人在城里吃喝玩乐一周的开销还要少。

我的朋友Leo是个典型的“宅男”,来了半年,活动范围不超过学校方圆五公里。在我们几个人的“怂恿”下,他半推半就地跟我们一起策划了一次去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的自驾游。

那是一次充满了“意外”的旅行。我们出发前信誓旦旦地做了详细攻略,结果还是开错了好几次路;我们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上,车子突然爆胎,几个人对着轮胎面面相觑,最后在YouTube上现学现卖,满身油污地换好了备胎;我们晚上住在乡间的motel,半夜被窗外的奇怪声音吵醒,拉开窗帘一看,一只袋鼠正瞪着无辜的大眼睛和我们对视。

在那条蜿蜒的海岸公路上,我们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蔚蓝无垠的太平洋。我们停下车,在十二门徒岩前等待日落,看着夕阳把天空和海面染成一片金黄。那一刻,没有人说话,所有的学术压力、对未来的迷茫,仿佛都被海风吹散了。Leo后来在朋友圈写道:“在看到那片星空之前,我从不知道宇宙可以这么近。在换好那个轮胎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原来也没那么‘废’。”

从悉尼出发,你可以去蓝山(Blue Mountains)徒步,感受“三姐妹峰”的壮丽;从墨尔本出发,除了大洋路,还可以去菲利普岛(Phillip Island)看小企鹅归巢;从布里斯班出发,可以去摩顿岛(Moreton Island)亲手喂海豚。这些经历,会让你对“澳大利亚”这个词的理解,不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一个留学的地点,而是一段段鲜活的、闪着光的记忆。

这些探索世界的勇气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是文凭无法赋予你的。它让你明白,世界那么大,书本里的知识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敢于跳出舒适区,去经历、去感受、去犯错,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教育。

所以你看,留学澳洲,我们收获的真的不只是一张纸。那张文凭,是我们的起点,它证明了我们的学术能力,给了我们一个不错的平台。

但真正让我们变得更强大的,是第一次在超市对着满墙的奶酪不知所措,最后硬着头皮问店员“What's the difference?”的窘迫;是第一次独立报税,对着ATO网站研究半天,终于搞明白什么是“TFN”的成就感;是第一次和房东据理力争,要回自己Bond金(押金)的理直气壮;是第一次在小组作业中,跟来自印度的同学、德国的同学激烈争论,最终达成共识的豁然开朗。

这些瞬间,像一块块拼图,最终拼凑出一个更独立、更勇敢、更有趣的你。你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如何与世界打交道,如何享受孤独,也如何拥抱未知。这种从内到外的成长,才是留学最珍贵的馈赠。

别再把眼睛只盯在GPA上了,也别把自己的生活圈限制在华人超市和中餐馆里。大胆地去尝试一份你从没想过的工作,哪怕只是在周末做几个小时的志愿者;勇敢地规划一次短途旅行,哪怕只是去一个地图上没听过名字的小镇;主动地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去认识那些和你拥有完全不同背景的朋友。

很多年后,你或许会忘记某门课的具体内容,但你一定会记得那个在厨房里手忙脚乱却笑得开心的自己,那个在海边追逐日落的傍晚,和那些陪你一起“犯傻”的朋友。这些,才是谁也偷不走,刻在你生命里的勋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