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州打工人上岗前必读 Checklist |
|---|
| 签证条款:记住,学生签证(Subclass 500)在上课期间,工作时间上限是每两周48小时。假期可以全职。千万别超时,这可是红线! |
| 税号TFN (Tax File Number):这是你在澳洲合法打工的身份证。没有它,你会被按最高税率扣税,超亏!落地后就可以在澳洲税务局(ATO)官网免费申请,超简单。 |
| 养老金Superannuation:别以为这和你没关系!只要你月薪超过450澳元,你的老板就必须依法为你支付额外的11%(这个比例会变)工资作为养老金。这是你应得的钱,离开澳洲时大部分可以取出来哦! |
| 最低工资:澳洲法律保护每一个劳动者,包括留学生。截止2023年7月,澳洲法定最低时薪是$23.23,如果是临时工(Casual),因为没有年假和病假,时薪会更高,至少有25%的额外补助(Loading),也就是$29.04/小时。任何低于这个数字的工作,请勇敢说No! |
嘿,lxs.net的家人们,我是你们在布村留学的老学姐,Cynthia。
还记得我刚来昆士兰的第一个学期,有天下午,我坐在St Lucia湖边的咖啡馆,心情跟过山车一样。左手是刚发下来的期中成绩,一门课拿了HD(High Distinction),开心得想原地转圈;右手是手机银行App,看着那个月只出不进的账单,焦虑得想揪头发。隔壁桌的local小哥,看起来也是学生,正熟练地跟客人用澳洲口音开着玩笑,他胸前挂着店里的围裙。那一瞬间,一个念头突然蹦了出来:我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我能不能一边当学霸,一边也赚点生活费,真正“混”进这里的生活?
这个问题,可能也是屏幕前你的困惑。我们背负着家人的期望,怀揣着学术的梦想来到这里,门门高分是底线。但我们也不想把留学活成一座孤岛,每天图书馆、宿舍两点一线。我们想用自己赚的钱,去大堡礁潜水,去黄金海岸看日出,想在和local同事的闲聊中,练就一口地道的Aussie English。今天,我就想把这两年多“既要又要”的经历,掰开了揉碎了,分享给你。在昆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当学霸和打工达人,真的可以全都要!
不只是为了钱,打工带给你的“隐藏福利”
咱们先聊点实在的。很多人觉得留学生打工,就是为了补贴一下生活费。没错,钱很重要。咱们算一笔账,在布里斯班,合租一个单间的平均周租金大约在$250-$350澳元。按照澳洲目前的最低临时工薪水$29.04澳元/小时来算,你每周工作10-12个小时,基本就能覆盖房租了。如果每周工作20小时,一个月下来税前收入能有近$2400澳元,生活费基本自给自足,是不是瞬间感觉财务自由了?
但如果我告诉你,打工最大的收获,根本不是钱呢?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West End一家超火的Brunch店做服务员。刚开始,我连“flat white”和“latte”的区别都搞不清,顾客带着浓重口音的“Can I get a glass of water, ta?”(ta是thank you的缩写)都让我愣半天。但硬着头皮干了两个月,我的听力和口语简直是飞升。那种进步,比你在语言班里埋头苦读半年还有效。因为这是真实语境,逼着你用、逼着你学。现在,我能一边给客人点单,一边跟他们聊昨晚的Footy比赛(澳式橄榄球)。
这份工作还给了我一个本地朋友圈。我的同事有在QUT读设计的澳洲女孩,有在Griffith学电影的巴西小哥。我们会在下班后一起去South Bank喝一杯,会在假期相约去Noosa海滩露营。他们教会我怎么用地道的俚语,比如“G'day, mate!”“No worries”,也让我知道了原来澳洲人真的超爱BBQ。这种文化的融入感,是你在课堂上永远体验不到的。它让你觉得,你不是这座城市的过客,而是真正生活在这里。
更重要的是,这份看似简单的咖啡店工作,写在我的简历上,成了我后来申请专业相关实习的敲门砖。面试官看到我有本地工作经验,眼睛都亮了。因为这证明了三件事:第一,你的英语沟通能力过关;第二,你了解澳洲的职场文化,懂得团队合作和客户服务;第三,你是个有责任心、能吃苦的人。这些“软实力”,比你成绩单上冷冰冰的GPA,有时更有说服力。
我的时间管理黑科技:告别手忙脚乱
“说得好听,学业那么重,哪有时间打工?” 别急,这可能是最多人卡住的一关。当个合格的“时间管理大师”是实现“全都要”的基础。Forget about那些复杂的理论,我给你分享一个我亲测有效的“四色日历”法,用Google Calendar就能搞定。
我会把所有事情分成四种颜色,标记在我的日历上:
红色-“雷打不动区”:这是最高优先级。所有课程的due dates、期中/期末考试、必须参加的tutorial或者lab,全部用红色标上。这些是底线,任何事情都要为它们让路。
蓝色-“稳定学习区”:这是保证你成为学霸的基石。我会根据课程大纲,把每周固定的预习、复习、写作业的时间块,用蓝色标记出来。比如,每周一、三、五的下午2点到5点,就是我的“图书馆专注时间”。把它像课程一样固定下来,能有效避免拖延症。
绿色-“快乐赚钱区”:这就是你的打工排班。我会尽量把工作安排在周末,或者没有课的某一个下午。拿到排班表后,第一时间用绿色填进日历。这样一眼就能看出,工作和学习有没有冲突。比如,我发现下周三晚上有班,但周四上午就有个quiz,我就会立刻和同事换班,或者提前跟经理沟通。
黄色-“无价充电区”:这是最容易被忽略,但却至关重要的一块。和朋友聚餐、去健身房、看一场电影、或者就是单纯在宿舍躺着追剧,这些都是你的“黄色时间”。我每周至少会给自己留出一个下午或晚上的完整黄色时间。相信我,没有充电,你的“红色”和“蓝色”区域效率会大打折扣,人会很快 burnout。
举个例子,我大二时一个典型的周二可能是这样的:上午9-11点是蓝色的“复习统计学”;11-12点是红色的“市场营销Tutorial”;下午1-5点是绿色的“咖啡店兼职”;晚上7-9点是黄色的“和朋友打羽毛球”。
这样一来,我的一周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我清楚地知道每个时间段该做什么,既不会因为打工耽误了学习,也不会因为学习而失去生活。秘诀就是:提前规划,把所有事情“可视化”,然后严格执行。
找工奇遇记:从“小白”到“Offer收割机”
好了,时间规划好了,下一步就是找工作。昆州的机会真的很多,关键看你怎么找。
线上平台,广撒网:
Seek和Indeed是澳洲最大的两个招聘网站,像是我们的智联招聘。工作种类非常全,从餐厅服务员到办公室文员都有。你可以设置关键词提醒,比如“Casual”“Part-time”“Student”“Brisbane CBD”,有新职位就会邮件通知你。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Seek上找到的。
Jora和Gumtree更偏向于本地化和临时性的工作,有时候能淘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机会,比如周末市场帮忙、个人家庭的清洁帮手等。
对于我们留学生,还有一个宝藏平台:你所在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网站!比如UQ的StudentHub,QUT的HiQ,Griffith的CareerBoard。上面发布的工作通常都是专门招学生的,雇主对学生的时间安排也更了解,成功率会高很多。而且,学校的Career Service还提供免费的简历修改和模拟面试服务,简直是神仙福利,不用白不用!我申请实习前的简历,就是让学校老师帮我改了三遍的。
线下“扫街”,拼的就是勇气:
在澳洲,“扫街”(直接走进店里递简历)是一种非常传统且有效的方式,尤其对于餐饮和零售业。打印个几十份简历,穿得干净整洁,面带微笑地走进你心仪的咖啡馆或服装店,直接问:“Hi, are you guys hiring at the moment? I've got my resume here.”
别害羞!澳洲人很欣赏这种主动和自信。我有个朋友,就是在City的Queen Street Mall一家潮牌店,通过“扫街”拿到了工作。她甚至没有相关经验,但经理看中了她的热情和流利的口语。建议去学生聚集区附近扫街,比如布村的West End,黄金海岸的Surfers Paradise,那里的老板们早就习惯招学生了。
哪些工作适合我们?
餐饮服务业 (Hospitality):门槛最低,需求最大。Barista(咖啡师)、服务员、厨房帮工。时薪通常在$29-$35澳元/小时(含casual loading)。优点是排班灵活,能大量练习口语。缺点是可能比较累,周末和节假日会很忙。
零售业 (Retail):在超市、服装店、化妆品店做销售。时薪和餐饮业差不多。优点是工作环境好,能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如果你对时尚或美妆感兴趣,还能享受员工折扣!
家教 (Tutoring):如果你是学霸,这绝对是性价比之王!给本地高中生或者大学低年级学生补习数学、物理、化学、编程等,时薪可以轻松达到$40-$60澳元/小时,甚至更高。你可以在Gumtree上发广告,或者加入一些本地的家教中介。
校园工作 (On-campus Jobs):比如图书馆管理员、IT服务支持、校园活动志愿者等。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下课直接去上班,省去了通勤时间。而且工作环境单纯,也能认识更多学校里的朋友。
不管找什么工作,一定要擦亮眼睛,保护好自己。前面表格里提到的TFN、Super和最低工资,是你的三大护身符。任何要求你只收现金(cash in hand)并且工资远低于法定标准的工作,都是在剥削你,果断拒绝。如果不确定自己的权益是否受损,可以随时查询Fair Work Ombudsman(公平工作调查专员署)的官网,上面有中文信息。
Final周求生指南:当DDL遇上排班表
留学生活中最刺激的时刻,莫过于Final周。当成堆的due dates和考试,与你的打工排班表狭路相逢,那感觉,简直是“水深火热”。但别怕,只要做好预案,完全可以平稳度过。
提前沟通是王道。
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澳洲的雇主,尤其是那些经常雇佣学生的,完全理解考试季对学生的重要性。我通常会在Final开始前一个月,就把我的考试时间表(Exam Timetable)发给我的经理。然后礼貌地告诉她:“Hey [Manager's Name], my final exams are coming up.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reduce my shifts or take two weeks off from [start date] to [end date]? I can be fully available again after that.”
99%的经理都会表示理解并为你调整排班。我曾经工作过的一家奶茶店,老板甚至会在Final季给我们这些学生员工买咖啡和零食加油打气。所以,千万不要不好意思开口,憋到最后一刻才说,那样既影响复习,也给老板排班造成困扰。
学会“战略性”放弃。
Final期间,你的首要任务永远是学习。这意味着,你要学会拒绝一些东西。同事想找你顶个班?如果会打乱你的复习计划,礼貌地拒绝。朋友约你去Party?等考完再去狂欢。经理问你愿不愿意在公共假期上班(公共假期上班工资会翻倍)?虽然很诱人,但如果第二天你就要考一门占总成绩50%的科目,那还是忍痛放弃吧。
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全都要”,但不是在同一天、同一周内“全都要”。有取舍,才能走得更远。
利用碎片化时间。
即便在Final周,你可能还是会有一两个无法推掉的班次。这时候,就要把碎片时间利用到极致。在去上班的公交车上,用手机App背几个专业名词;在半小时的员工休息时间,快速过一遍复习笔记的重点。我曾经试过在休息室里,用便利贴默写一个重要的公式,然后贴在储物柜上,每次开关柜子都能看一遍。别小看这零碎的10分钟、20分钟,累积起来效果惊人。
在昆州,阳光、沙滩、考拉都不是故事的全部。那种靠自己努力,用第一份工资买下心仪很久的冲浪板的成就感;那种在Final结束后,和打工认识的local朋友一起开车去Byron Bay看灯塔的自由感;那种在毕业时,简历上不仅有漂亮的HD成绩,还有一份闪闪发光的本地工作经验的自信感……这些,才是留学生活最酷的勋章。
别再犹豫了,也别害怕。走出你的舒适区,去尝试,去碰壁,去收获。你完全可以成为那个,在图书馆里奋笔疾书,也能在咖啡吧台后笑意盈盈地问出“How's your day going?”的超酷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