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进世界名校,也闯入魔戒中土世界

puppy

嘿,你是不是也觉得留学生活不只有赶不完的due和泡不完的图书馆?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个“学霸冒险家”。他不仅成功申到了顶尖名校,还把对《魔戒》的热爱变成了现实。从牛津偶遇的托尔金故居,到新西兰玛塔玛塔的霍比特人村,他一步步将书中的中土世界,变成了自己脚下的留学地图。这不只是一篇游记,更是一个关于如何让热爱为你的留学生活“加持”的故事,告诉你那些看似“不务正业”的痴迷,恰恰能让你在异国他乡的旅程变得闪闪发光。也许,你的“魔戒”也能带你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行前小贴士:你的“中土世界”地图
规划不只看排名:选校时,除了专业和排名,也看看学校所在的城市有没有能点燃你热情的地方。一座城市的气质,有时比排名更重要。
预算留给“热爱”:做留学预算时,别忘了给你的“不务正业”留一笔钱。这笔投资的回报,可能是你整个留学期间最珍贵的回忆。
寻找同好:落地后,积极寻找大学里的相关社团(比如电影社、读书会、徒步俱乐部),或者用Meetup之类的App找同城活动,你会发现你不是一个人在“痴迷”。

嘿,小伙伴们!还记得那个赶due赶到凌晨三点,在图书馆里一边啃着冷三明治,一边怀疑人生的夜晚吗?我敢打赌,每个留学生都至少有过一次这样的“高光时刻”。

那天,我就在这么一个夜晚。坐标牛津大学的Bodleian图书馆,窗外是几百年历史的尖顶,室内是泛黄的古籍和奋笔疾书的键盘声。我正在为一篇关于中世纪文学的论文抓狂,感觉自己快被淹没在故纸堆里了。我疲惫地抬起头,目光扫过一排排厚重的书籍,突然一个念头闪过——J.R.R. 托尔金,那个创造了《魔戒》中土世界的语言学教授,也曾是这所大学的一员,他是不是也曾在某个深夜,坐在这附近的位置,构思着霍比特人的冒险?

这个念头就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我被due压得喘不过气的世界。我不再是一个被困在图书馆里的普通学生,我身处的,正是中土世界的“学术诞生地”。那一刻我决定,我的留学生活,不能只有论文和GPA,我要去找到那些书里描绘的世界,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它。

这不仅仅是一个粉丝的朝圣之旅,它更像一个提醒:提醒我们这些远渡重洋的留学生,我们来到一个新国度,不只是为了往简历上增加一个亮眼的校名,更是为了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而我们内心深处的热爱,恰恰是开启这种生活的最好钥匙。

第一站:在牛津,和托尔金当“校友”

很多人选择牛津,是因为它头顶世界顶尖学府的光环。根据牛津大学2022-2023年度的官方数据,这里的国际学生比例高达45%,来自全球超过160个国家。我们都是被它的学术声誉吸引而来。但我很快发现,对我来说,牛津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我的“中土世界”地图,第一站就从牛津开始。它不是那种需要买机票、订酒店的旅行,而是穿插在我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寻宝游戏”。比如,下课后,我会特意绕路去Merton学院,托尔金曾在这里担任英语语言文学教授。我会在学院古老的草坪旁坐一会儿,想象他就是在这里,一边批改着学生的作业,一边在脑海中勾勒出刚铎王国的轮廓。

每个留学生都会有社交需求,但有时又会觉得融不进当地的圈子。我的破冰方式有点特别。我会约上新认识的同学,不去吵闹的酒吧,而是去“The Eagle and Child”酒馆。这里是托尔金和他的文学社团“Inklings”(成员还包括《纳尼亚传奇》的作者C.S.刘易斯)每周聚会的地方。我们会挤在那个挂着他们合影的角落,点一杯本地的麦芽酒,聊的不是晦涩的课程,而是弗罗多和山姆的友谊。你会惊奇地发现,一部共同喜爱的作品,能瞬间拉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距离。这里没有客套的寒暄,只有同为“书迷”的会心一笑。

当学习压力大的时候,我不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会坐公交车去北郊的Wolvercote墓地,在托尔金夫妇的墓碑前放上一束鲜花。墓碑上刻着“贝伦”和“露西恩”——那是他笔下人类与精灵最伟大的爱情故事主角的名字。看着这对相伴一生的爱人,现实中的烦恼好像也变得渺小了。这趟小小的旅程,对我来说,比任何心理疏导都管用。

把对《魔戒》的热爱融入牛津的生活,让这座古老的城市在我眼中变得立体而鲜活。它不再只是一个“学术殿堂”,而是充满了故事和魔法的地方。这种感觉,让我在面对繁重的学业时,多了一份归属感和探索的乐趣。你以为的“不务正业”,其实是在为你的精神世界充电。

第二站:跨越半球,闯入真实的中土

如果说牛津是中土世界的“神交”之地,那么新西兰,就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作为《魔戒》三部曲电影的取景地,新西兰早已被打上了“中土世界”的烙印。这个计划,从我拿到英国学生签证的那一刻起,就在悄悄酝酿了。

利用学期之间的长假,我用打工攒下的钱,买了一张飞往奥克兰的机票。这趟旅程的目标只有一个:去玛塔玛塔的霍比特人村(Hobbiton Movie Set)。很多留学生假期会选择去欧洲热门国家刷景点,但对我来说,这趟跨越12000公里的飞行,意义非凡。

当你亲身站在那个地方,感觉真的不一样。巴士穿过连绵起伏的绿色丘陵,当那些熟悉的、有着圆形彩色小门的霍比特人洞屋出现在眼前时,我激动得差点叫出来。这里的一切都和电影里一模一样:袋底洞门口那棵人造的巨大橡树、宴会草坪、磨坊、还有可以喝一杯姜汁啤酒的绿龙酒馆。导游说,这个景点每年吸引着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根据新西兰旅游局的数据,在电影上映后,国际游客数量曾一度增长了40%以上,这种由影视作品带动的旅游热潮被称为“Tolkien Tourism”或“Set-jetting”,至今仍是新西兰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在霍比特人村,我遇到一个来自德国的女孩,她也是一名留学生,在奥克兰大学交换。我们聊起天,发现彼此都是骨灰级粉丝。我们兴奋地对着每一个洞屋拍照,讨论着哪个是山姆家的,哪个是皮平家的。在绿龙酒馆的壁炉前,我们分享了各自的留学故事。她说,每当想家的时候,她就会重温一遍《魔戒》电影,新西兰的壮丽景色总能给她力量。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共同的爱好,能让你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迅速找到“组织”。

我的旅程没有止步于霍比特人村。我去了汤加里罗国家公园,这里是电影中“末日火山”的取景地,那嶙峋的黑色火山岩和荒凉的地貌,让人不寒而栗,仿佛真的踏入了魔多。我还去了皇后镇附近,格林诺奇的天堂小镇(Paradise),这里是精灵女王盖拉德丽尔的黄金森林“洛丝罗林”的一部分。在瓦卡蒂普湖边,看着远处的雪山,那种纯净和壮美,让你觉得精灵真的可能就住在森林深处。

这趟旅行花销不菲,光是霍比特人村的门票就要99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430元),但它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它让我亲眼见证了想象力如何能与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地结合,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文学与影视研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身临其境的田野调查。

你的“魔戒”,是什么?

我的故事是关于《魔戒》的,但我想说的,远不止《魔戒》。你的“魔戒”,可能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乐队,甚至是一款游戏。它是在你内心深处,能让你眼睛发光的东西。

我认识一个在伦敦政经读传媒的同学,她是哈利·波特的铁杆粉丝。她的留学生活,就是一部现实版的“伦敦魔法地图”。她会去国王十字车站的9¾站台打卡,会在利德贺市场(Leadenhall Market)寻找对角巷的入口,甚至在假期专程坐火车去爱丁堡,拜访J.K.罗琳写作的大象咖啡馆。这些探索让她对伦敦的理解,超越了游客的层面。她甚至以此为主题,做了一个关于“城市文化符号与流行文化再生产”的课程项目,拿到了高分。

还有一位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社会学的朋友,他痴迷于日本的动漫和游戏。课余时间,他跑遍了秋叶原的中古店,参加了东京电玩展,还去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朝圣。他告诉我,通过这些活动,他不仅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日本朋友,更深刻地理解了“御宅文化”如何影响日本当代年轻人的社交模式和价值观。这对他正在研究的课题——“日本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提供了无数鲜活的案例。

根据英国一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在留学期间感到过严重的孤独。而拥有一个强烈的兴趣爱好,是打破这种孤独感的最佳方式。它能帮你建立社交圈,给你一个探索新环境的独特视角,更重要的是,它能在你被学业和文化冲击搞得筋疲力尽时,为你提供一个坚实的精神支柱。

我们总被教育要把精力放在“正事”上,好像这些爱好都是在浪费时间。但留学生活恰恰告诉我们,那些看似“不务正业”的痴迷,才是构成我们是谁、让我们与众不同的部分。它能把一段可能充满压力和迷茫的旅程,变成一场闪闪发光的冒险。

所以,别再把你的热爱藏在心底了。

在你规划留学的时候,除了看学校排名和专业设置,不妨也看看这座城市有没有你的“中土世界”。是你钟爱乐队的Livehouse,是艺术馆里你最爱画家的真迹,还是某个电影的取景地?

把它写进你的计划里,甚至可以把它写进你的申请文书里。告诉招生官,你不仅是一个有好成绩的学生,你还是一个有热情、懂生活、会探索的“冒险家”。

别担心这会花费你太多时间和金钱。真正的热爱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动力,让你更高效地管理时间,更积极地去社交和体验。这份投入,最终会以更开阔的眼界、更丰富的人生体验,以及一个更快乐、更完整的你,回报给你。

你的“魔戒”是什么?找到它,戴上它。它或许不会让你隐身,但它绝对能带你走出一条,只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留学之路。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