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隆读书,却爱上了隔壁吉尔福德

puppy

嗨,你是不是也一样?当初选校时对着排名和官网照片一顿猛瞧,来了之后才发现,最让你心动的宝藏地方,竟然就在隔壁!我就是在伊隆(Elon)读书,却一不小心把心留在了吉尔福德(Guilford)。伊隆的校园精致得像张明信片,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人味儿”。直到我溜达到吉尔福德,才找到了那种久违的烟火气和惊喜感。那里没有那么多完美规划,却有转角就能遇到的独立咖啡馆、堆满故事的古着店,还有一群超级有趣、天马行空的本地朋友。在这里,我不再只是一个“国际学生”,而是真正融入了一个鲜活的社区。如果你也觉得大学生活不该只有校园里的三点一线,想知道如何在熟悉的环境旁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那我的故事你一定要看看,也许你的“吉尔福德”也正在不远处等你呢!

这篇文章写给谁?
如果你觉得留学生活有点“悬浮”,每天在校园里重复着宿舍-食堂-图书馆的三点一线;如果你渴望看到一个更真实、更有烟火气的美国;如果你想知道除了当一个“国际学生”,如何真正成为某个地方的一部分……那么,这篇“出逃”指南,就是为你准备的。

在伊隆读书,却爱上了隔壁吉尔福德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下午。北卡罗来纳州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伊隆大学(Elon University)Fountain Plaza的红砖路上,一切都完美得像电影里的场景。喷泉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着金光,草坪被修剪得像一块巨大的绿色天鹅绒地毯,穿着印有学校Logo卫衣的学生们三三两两地笑着走过。我坐在Belk Library靠窗的位置,手里捧着一本读不进去的社会学概论,心里却有个声音在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留学生活吗?”

别误会,我爱伊隆。当初申请季,我就是被它的名气和颜值“骗”来的。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2024年的排名里,伊隆在“最佳本科教学”和“最具创新力大学”方面常年霸榜第一,校园环境更是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美最美之一。这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安全、精致,学术氛围也无可挑剔。但待久了,我却感到一种莫名的窒息感。这种感觉就像住在一个五星级酒店的样板房里,所有东西都摆在最正确的位置,华丽却冰冷,唯独少了点“人”的味道。我的生活被课程、社团和校园活动填满,社交圈也几乎固化在国际学生和几个同专业的美国同学之间。我们聊的话题,永远离不开due、party和下一个假期的旅行计划。我像一个被精心保护起来的游客,体验着一场昂贵的“留学主题公园”之旅,却始终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第一次“出逃”:从精致牢笼到真实人间

改变发生在一个百无聊赖的周六。我实在是受够了周末永远是去Acorn Coffee Shop喝一杯拿铁,或者在Lake Mary Nell旁边假装岁月静好。一个在隔壁吉尔福德学院(Guilford College)上学的朋友发来消息:“Bored? Come to Greensboro. There’s a cool flea market on South Elm Street.”

Greensboro?就是那个开车25分钟就能到的,伊隆学生偶尔会去Target或者Costco大采购的城市?在我的印象里,它只是一个功能性的地名,一个补给站。但在朋友的怂恿下,我还是叫了一辆Uber。当车子驶离伊隆那片被橡树和红砖建筑包裹的区域,进入格林斯伯勒(Greensboro,吉尔福德学院所在地)市区时,我感觉眼前的画风突变。

这里没有了整齐划一的校园规划,取而代之的是新旧交错的建筑和充满活力的街头涂鸦。路上的行人不再清一色是背着书包的年轻学生,而是有推着婴儿车的妈妈、遛着狗的老人,还有打扮各异的街头艺术家。空气中弥漫的不是青草和教科书的味道,而是烤面包、咖啡和一点点汽车尾气的混合气味。这股味道,我后来称之为“生活的味道”。

那天,我们逛了朋友说的South Elm Street。那条街简直是另一个世界。没有连锁品牌,只有一家挨着一家的独立店铺。我们在一家叫做“Design Archives”的古着店里待了整整两个小时,三层楼的空间里堆满了从上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的旧物,每一件衣服、每一个摆件背后仿佛都有一个沉睡的故事。店员是一个扎着脏辫、戴着鼻环的小哥,他能跟你聊半天David Bowie的音乐和某条喇叭裤的剪裁。这和伊隆校园书店里礼貌微笑、高效结账的店员完全不同,他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顾客,而是一个可以随时坐下来聊天的朋友。

我们还在一家叫“Green Bean Coffeehouse”的咖啡馆歇脚。这家店已经开了超过20年,是当地的文化地标。店里的墙上贴满了本地乐队的演出海报和社区活动的传单。客人们也不是人手一台MacBook在赶due,而是在低声交谈、在看报纸、在玩填字游戏。我点了一杯普通的黑咖啡,却尝到了前所未有的醇厚。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伊隆的咖啡好喝,是因为它的咖啡豆来自知名供应商,有标准化的流程。而这里的咖啡好喝,是因为它承载了二十多年的社区记忆和人情味。

深入“吉尔福德”:我如何找到我的社区

那次“出逃”像是在我密不透风的留学生活里打开了一扇窗。我开始疯狂地迷恋上吉尔福德和它所在的格林斯伯勒。我不再把周末的时间耗费在校园里,而是坐上Piedmont Authority for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PART)的公交车,花上几美元,去探索这个被我忽略了太久的邻居。

我发现,这个拥有近30万人口的城市,比伊隆这个不到一万人的大学城,承载了更丰富的历史和更多元的文化。格林斯伯勒是美国民权运动的重要发源地,1960年著名的“伍尔沃斯午餐柜台静坐”事件就发生在这里,如今的国际民权中心与博物馆(International Civil Rights Center & Museum)就建立在原址上。我去参观的那天,深受震撼。书本上的历史,第一次如此真实、如此有冲击力地展现在我面前。这让我对“美国”这个概念的理解,超越了校园里教授们在课堂上讲述的理论框架。

我还成了First Friday艺术漫步活动的常客。每个月第一个周五晚上,市中心的画廊、工作室和店铺都会开放到很晚,艺术家们会展示自己的作品,街头有音乐表演,空气里都是自由和创意的味道。在一次活动中,我认识了Sarah,一个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伯勒分校(UNCG)学版画的研究生。她的作品大胆而尖锐,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通过她,我又认识了一群玩独立音乐、拍纪录片、组织读书会的朋友。他们的年龄、背景、专业各不相同,有的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有的则是像我一样被这里吸引而来的“外地人”。

和他们在一起,我第一次感觉自己不再需要被“国际学生”这个标签定义。我们聊的不再是GPA和实习,而是本地社区花园的经费问题、最近看的某部独立电影、或是周末要去哪个州立公园徒步。我开始参与他们组织的社区志愿活动,去Food Assistance Inc.的仓库帮忙打包食物,去Center for New North Carolinians辅导难民家庭的孩子英语。在这些活动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和这片土地的联结。我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参与者,一个微小但真实的存在。

根据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一项研究,深度参与当地社区活动,而非仅仅局限于校园,能显著提升国际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吉尔福德找到我的“部落”后,我感觉整个人都“活”过来了。我变得更自信,更愿意表达自己,也更能理解和包容不同的观点。伊隆给了我一个完美的学术起点,而吉尔福德则给了我一个真实的生活课堂。

你的“吉尔福德”在哪里?

我把我的故事讲给其他在伊隆的中国留学生听,发现很多人都有同感。我们当初都被名校光环和完美的校园环境所吸引,却在日复一日的程序化生活中感到了失落。我们花了十几万美元,跨越半个地球,不是为了把自己关在一个美丽的象牙塔里,而是为了看到一个更广阔、更真实的世界。

伊隆和吉尔福德,其实是一个隐喻。你的大学可能像伊隆一样,设施一流,资源丰富,但它终究是一个为了“教育”这个特定目的而设计出来的环境。而它旁边的那个你可能从未正眼瞧过的小镇或城市,那个“吉尔福德”,才是真实生活的发生地。那里有未经规划的混乱,有不期而遇的惊喜,有柴米油盐的琐碎,也有超越你想象的深度和温度。

所以,如果你也觉得自己的留学生活缺点什么,别再犹豫了,走出去吧。去探索,去“冒险”,去找到属于你的“吉尔福德”。

别总依赖学长学姐的攻略,自己打开谷歌地图,把学校周围五到十英里的地方放大看看。看到一个名字有趣的咖啡馆、一个评价很高的旧书店、一个社区公园,就标记下来,这个周末就去。

坐一次你从未坐过的公交线路,就坐到终点站再坐回来。看看沿途的风景,观察上上下下的乘客,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城市切面。

去当地的农夫市场(Farmers Market)逛逛。那里不仅有最新鲜的蔬果,还有最地道的口音和最热情的摊主。跟卖给你西红柿的农夫聊聊天,你会收获比超市价签多得多的信息。

在Facebook或者Eventbrite上搜索本地的免费活动,比如露天音乐会、社区电影放映、新书分享会。去参加,就算一个人也不要怕,这正是认识新朋友的最好机会。

别怕犯错,别怕迷路,别怕和陌生人说话。留学最宝贵的,不只是你拿到的那张文凭,更是你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打破壁垒,如何建立联结,如何从一个“异乡人”变成一个“本地人”的经历。你的“吉尔福德”不一定叫吉尔福德,它可能是一个小镇,一条街道,甚至只是一家小店,但它一定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去发现它,然后,爱上它。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530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