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多元卓越计划,提前上岸全攻略

puppy

悄悄告诉你,港大其实有个“隐藏款”的宝藏通道——多元卓越计划,简直是为背景独特的你量身打造的“快车道”,能让你提前上岸!这个计划不只看重成绩,更欣赏你的独特经历和闪光点。想知道自己是否符合资格?个人陈述怎么写才能打动招生官?面试有哪些“坑”必须避开?这篇超全攻略,从申请材料到面试技巧,手把手带你梳理每一个细节,还有学长学姐的成功案例给你参考。别再干等啦,快来看看你是不是下一个提前锁定港大offer的幸运儿!

小编悄悄话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全是干货!建议先收藏,再泡杯咖啡慢慢看。里面提到的每个环节,从定位自己到准备面试,都可能是你通往港大的“关键一环”。特别是那些感觉自己成绩不上不下,但又有点“绝活”的同学,这篇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千万别划走,错过这个“隐藏”赛道,可能真的要再等一年哦!

港大多元卓越计划,提前上岸全攻略

去年申请季,我认识一个叫 Leo 的学弟。他的标化成绩在申请港大的大军里,说实话,并不算顶尖。IB 预估分在 40 左右,一个还不错的成绩,但要冲港大的王牌专业,总让人感觉心里有点悬。我们一起喝咖啡的时候,他满脸愁容,一遍遍刷着官网,盘算着自己的胜算,那种焦虑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

但他有个特别“酷”的背景——他是个业余的天文摄影师。从高中开始,为了拍一张完美的银河,他可以背着几十斤的设备在山顶冻一夜。他的作品还得过一些国际奖项,虽然不是什么奥赛金牌,但在那个小众领域里闪闪发光。我当时就跟他说:“别总盯着你的分数看啊,你的这些经历,才是让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后来,我建议他试试港大的“多元卓越计划”(Diversity Excellence Scheme)。一开始他还有点犹豫,觉得自己的“爱好”可能上不了台面。但在我的“怂恿”下,他把天文摄影的经历和对物理学的热爱巧妙地结合,写进了个性化陈述(Personal Statement)里。结果你猜怎么着?面试通知来得飞快,最终他在正式放榜前,就提前拿到了港大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他才真正意识到,原来那片他追逐的星空,真的能照亮他的升学路。

Leo 的故事不是个例。每年都有很多像他一样,在学术之外有着独特才华和经历的同学,通过这个“隐藏通道”提前锁定梦校。所以今天,咱们就来深扒一下这个宝藏计划,看看你是不是港大正在寻找的那个“特别的人”!

解密“多元卓越计划”:这到底是个啥?

简单来说,“多元卓越计划”就是港大开辟的一条非传统录取赛道。它想告诉全世界的申请者:我们不只看重成绩单上冷冰冰的数字,我们更欣赏一个活生生、有故事、有热情的你。

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多元”和“卓越”。港大希望招收的学生群体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能带来独特的视角和能量。你的“卓越”不必非得是全省状元或者奥赛金牌。根据港大官网和历年的录取情况,他们欣赏的“卓越”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学术竞赛大神: 这类大家最熟悉。比如你在国际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MO, IPhO, IChO, IOI)中拿了奖牌,那基本就是一只脚已经踏进港大了。数据显示,每年通过各类奥赛获奖被提前录取的学生占了“多元卓越计划”录取名额的相当一部分。比如2023年,就有超过50名在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金银牌的内地学生,通过这个计划被港大提前“锁定”。

2. 科创发明小天才: 你是不是参加过“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并获奖?或者你独立开发了一个 APP,解决了某个社会痛点,还获得了不错的下载量?甚至是你拥有自己的专利发明?这些展现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经历,招生官超级爱看!之前就有一个案例,一位同学设计了一款帮助老年人识别药物的智能药盒,虽然项目不大,但体现了极强的人文关怀和动手能力,最终成功打动了面试官。

3. 文体艺术特长生: 如果你在体育或艺术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这里就是你的舞台。比如你是国家一级或二级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拿过名次;或者你在国际知名的音乐比赛(比如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青少年组)中获奖,办过个人画展,甚至是在文学创作上发表过有影响力的作品。注意,这里的重点是“卓越”,不是“兴趣”。会弹钢琴和拿过国际大奖的钢琴手,在招生官眼里的分量是完全不同的。

4. 社会活动领袖: 你是否创立并运营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公益组织?或者你作为主要负责人,组织过大型的国际学生会议或社会活动?这些经历能充分展示你的领导力、责任心和全球视野。港大非常看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个学姐的案例很经典,她高中时发起了一个为偏远地区女童提供卫生用品的公益项目“月事无忧”,通过众筹和合作,项目覆盖了三个省的五所学校。她在个人陈述和面试中,重点分享了项目从0到1的挑战和她的思考,最终被社会科学学院录取。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可以对号入座一下?如果你的简历上有上述任何一项“高光时刻”,那么恭喜你,你绝对有资格冲一冲这个计划!

申请材料准备:如何让你的故事“开口说话”?

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下一步就是如何把它完美地呈现给招生官。材料准备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你的个人陈述(PS),这几乎是决定你 能否拿到面试机会的关键。

个人陈述(PS):不只是“报菜名”

写 PS 最忌讳的就是简单罗列奖项,像是在“报菜名”:“我获得了XX金牌,XX一等奖,XX冠军”。招生官一天要看几百份申请,这种写法根本无法让他记住你。

你需要做的是讲故事(Storytelling)。把你的“卓越”经历,变成一个有情节、有情感、有思考的动人故事。你可以试试用“STAR”原则来构建你的故事框架:

  • S (Situation): 事情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
  • T (Task): 在这个背景下,你的任务或目标是什么?
  • A (Action): 你具体采取了哪些行动去完成这个任务?(这是最重要的部分!)
  • R (Result): 你的行动带来了什么结果?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反思?

举个例子,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做公益的学姐,她的 PS 片段可能是这样写的:

平庸的写法:“我创立了‘月事无忧’项目,为贫困地区女孩提供帮助,该项目获得了XX奖。”

出彩的写法(STAR原则):

“(S)一次山区支教的经历让我震惊,我发现当地很多女孩因为‘月经贫困’而无法正常上学。(T)我的目标是为她们提供稳定、免费的卫生用品,并进行生理健康教育,打破‘月经羞耻’。(A)我组建了三人团队,我们设计了问卷,深入调研了五所学校的需求。为了筹集资金,我们学习制作商业计划书,在网上发起了众筹,并与三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我们还设计了简单易懂的健康手册,亲自去学校开展讲座。(R)最终,项目成功覆盖了500多名女孩,她们的出勤率提高了近15%。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我的项目管理和沟通能力,更让我深刻理解了‘同理心’和社会责任的重量。我希望进入港大社会科学学院,系统学习,将这份事业做得更专业、更长久。”

看到了吗?第二种写法,有细节、有思考、有情感,一个有血有肉的申请人形象跃然纸上。这才是招生官想看到的。

补充材料:让证据“多到溢出”

除了 PS,任何能证明你“卓越”的材料,都不要吝啬。获奖证书、媒体报道、作品集链接、项目报告、推荐信……能提供的都提供。如果你是搞科创的,可以附上你的项目介绍视频链接;如果你是搞艺术的,你的作品集就是最好的语言。让证据链形成一个闭环,全方位地支撑你的故事。

面试环节:避开这些“坑”,你就赢了一半

如果你成功拿到了面试邀请,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从上万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了!港大的多元卓越计划面试通常是小组面试(Group Interview)或个人面试(Individual Interview),形式可能是线上或线下。

面试不是考试,更像是一场深度的聊天。面试官想看的,是你材料之外的真实的样子。这里有几个常见的“坑”,你一定要提前避开。

坑一:背诵个人陈述

面试官手上已经有你的所有材料了,他不想再听你像机器人一样复述一遍。当被问到“介绍一下你的XX经历”时,他想听的是 PS 里没写出来的细节、你的心路历程、你遇到的最大困难以及你是如何克服的。准备面试时,要把你的核心经历掰开揉碎了想,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被追问。

学长A的真实经历: “我当时在 PS 里写了我带队参加机器人比赛的经历。面试官没有问我技术细节,反而问我‘你的团队里有没有出现过矛盾?你是怎么解决的?’ 这个问题我当时就懵了,因为完全没准备。还好我临场反应快,分享了一个和队友因为设计方案吵架最后又和好的真实故事。后来我才明白,他们想考察的是我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坑二:回答问题假大空

当被问到“你为什么选择港大?”“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这类问题时,千万不要回答“因为港大是世界名校,学术氛围好”这种谁都能说的套话。

你的回答必须是个人化、具体化的。你需要提前做足功课,把你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与港大的某个具体项目、某位教授的研究方向、某个学生社团联系起来。

优秀的回答示范: “我之所以选择港大的金融科技(FinTech)专业,是因为我注意到贵校的 XXX 教授是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应用的专家,这正是我高中时独立研究项目的方向。我阅读过他的两篇论文,对他提出的‘多中心化信任模型’非常感兴趣。我希望能有机会在港大学习他的课程,并加入他的实验室。此外,港大金融科技学会举办的年度黑客松也让我非常向往,我希望能带着我的新想法去和更多优秀的同学交流碰撞。”

这样的回答,既展示了你对学校和专业的深入了解,又巧妙地再次强调了自己的优势,面试官一听就知道你是有备而来的。

坑三:在小组面试中过于强势或完全沉默

小组面试通常会给一个社会热点话题,让几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讨论并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环节考察的不是你的知识储备有多深,而是你的沟通能力、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千万不要为了表现自己而一直抢话,打断别人,或者固执己见。也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说错而全程当“小透明”。一个好的团队贡献者,应该是:

  • 一个好的倾听者(Good Listener): 认真听取并总结他人的观点。
  • 一个好的建设者(Builder): 能在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推动讨论前进。
  • 一个好的协调者(Coordinator): 在讨论陷入僵局时,能帮忙打圆场,或者提出新的角度。
  • 一个好的时间管理者(Time Keeper): 能在讨论中提醒大家注意时间,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哪怕你只扮演好其中一个角色,你在面试官眼里的分数都不会低。

与其漫无目的地刷题,不如好好挖掘一下自己身上那些被你忽略的宝藏。你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坚持,每一份与众不同的热爱,都可能成为你通往世界名校的那把“金钥匙”。

别再犹豫了,去看看自己过往的经历,是不是也藏着一个能打动港大的故事?说不定,明年收到提前录取通知书的,就是屏幕前的你!赶紧行动起来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212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