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英国留学热门专业,选对=躺赢

puppy

还在为选专业头秃吗?看着网上清一色的商科、计算机、传媒推荐,是不是既心动又怕“内卷”,生怕一脚踩进“毕业即失业”的天坑?别慌,这篇文章就是你的“选专业避坑指南”!我们不只告诉你哪些专业是热门,更要深度揭秘:这些老牌热门专业到底还香不香?真实的就业率和薪资水平是怎样的?除了它们,还有哪些闷声发大财的宝藏小众专业,能让你轻松弯道超车?这里没有复杂的数据和空话,全是学长学姐总结的实在干货。想知道如何精准定位,选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前景又好的神仙专业吗?快点进来抄作业吧!

选专业前,先看懂这几句大白话
1. 热门≠适合你:商科计算机是香,但“卷”到飞起。你的兴趣和能力跟得上吗?跟不上,热门就是天坑。
2. 别只看排名,要看课程设置:学校名气重要,但每天陪你的是课程。打开官网,看看课程表(Modules),你是不是真的喜欢,能不能学得进去。
3. “钱”景很重要,但不是唯一:高薪专业通常也高压。找一个“钱”景和兴趣的平衡点,留学生活才能快乐又有盼头。
4. 小众专业可能是宝藏:避开千军万马,你的机会可能更多。本文会扒一些闷声发大财的专业,记得抄作业!

揭秘英国留学热门专业,选对=躺赢

“学姐,我快愁死了!中介给我推了G5的统计,我妈非让我读金融,说好就业。可我看了下课程,全是高数和建模,我一高中数学考80分(满分150)的文科生,去了不是找死吗?但我又怕选个自己喜欢的历史、哲学,毕业就等于失业……”

这是上周学妹小A深夜发给我的一段语音,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焦虑。我相信,这段话绝对戳中了90%准留学生的痛点。选专业,这件关乎未来几年学习体验、甚至影响未来职业道路的头等大事,简直比申请学校还让人头秃。

网上的攻略铺天盖地,翻来覆去就是“商科、计算机、传媒”老三样。好像除了这几个,读别的专业就是浪费钱。但真相是,这些专业的热度背后,是高到离谱的申请门槛和白热化的“内卷”。一不小心,名校毕业生也可能面临“毕业即失"的窘境。

那么,这些老牌热门专业到底还值不值得冲?除了它们,英国还有哪些看似冷门、实则就业率和薪资都相当可观的“宝藏专业”?

别急,今天这篇文章,咱们不谈虚的,就用学长学姐的真实经历和最新数据,帮你把英国留学的专业选择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讲个明明白白。准备好小本本,咱们发车了!

Part 1:老牌热门专业,是“真香”还是“陷阱”?

咱们先来盘一盘传说中的“三巨头”:商科、计算机和传媒。它们之所以热门,肯定有其道理,但咱们得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看看现在入场还晚不晚。

一、商科(Business & Finance):依旧是“王炸”,但打法变了

说到英国留学,十个里面有八个会想到商科。毕竟,伦敦金融城(The City)的地位摆在那里,谁还没个“西装革履、出入投行”的精英梦呢?

现实情况是:商科,尤其是金融、管理这类泛商科,申请人数多到爆炸。一个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热门的金融硕士项目,报录比可能轻松超过20:1。你周围的同学,不是985/211均分90+的大神,就是手握几段顶级实习的“卷王”。

我认识一个学长,本科双非财经院校,均分88,雅思7.5,GMAT 720,带两段券商实习,申请英国Top 20的管理学硕士,结果收到的拒信比offer还多。他说:“感觉自己的背景在申请池里,普通得像一粒沙。”

那商科是不是就不能读了?当然不是!关键是要选对细分赛道。

传统的纯管理、市场营销,如果你的背景不是特别突出,确实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但有两类“新商科”,现在是绝对的蓝海,就业前景一片大好:

1. 金融科技(FinTech):简单说,就是金融+科技。支付宝、微信支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英国,特别是伦敦,是全球FinTech的中心。这个专业需要你既懂金融逻辑,又会点编程、数据分析。毕业生非常抢手,因为传统银行和新型科技公司都在抢这样的人才。根据英国招聘网站的数据,FinTech领域的初级分析师,起薪就能达到4万英镑,远高于普通商科毕业生。

真实案例:我一个朋友在布里斯托大学读的MSc Financial Technology with Data Science,毕业后没去卷投行,而是进了一家做支付解决方案的创业公司,现在是项目经理,薪水和发展都非常不错。她说:“我们公司现在招人,看到简历上有Python、SQL技能的商科生,眼睛都会发光。”

2. 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 BA):大数据时代,任何公司做决策都需要数据支持。BA就是教你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挖出金矿,为商业决策提供依据。这个专业几乎是万金油,可以去互联网大厂做产品分析,可以去咨询公司做数据顾问,也可以去快消公司做市场分析。根据HESA(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的数据,有数据分析技能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平均薪资都显著高于传统商科。

建议:如果你想读商科,别再只盯着“金融”“管理”这些大词了。多看看课程设置,选择那些包含编程、数据分析、量化分析课程的专业,比如商业分析、金融科技、量化金融等。这些专业会让你在求职时,瞬间和只会画PPT的普通商科生拉开差距。

二、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高薪的入场券,但门槛越来越高

如果说商科是过去的王者,那CS(计算机科学)就是现在的当红炸子鸡。从人工智能(AI)到数据科学(Data Science),再到网络安全,每一个方向听起来都充满了“钱”途。

现实情况是:没错,CS专业毕业生的薪资确实高。根据英国官方数据,信息技术和通信专业人员的薪酬中位数,是全行业最高的之一。一个刚毕业的软件工程师,在伦敦拿4万到5万英镑的起薪是很正常的。工作三五年,跳槽到FLAG(Facebook, LinkedIn, Amazon, Google)这样的大厂,年薪轻松突破10万英镑。

但是!高薪的背后是极高的要求。

首先是申请门槛。现在英国好学校的CS相关专业,基本都要求申请者有很强的数学和计算机背景。转专业申请的难度越来越大。帝国理工、UCL(伦敦大学学院)的AI、数据科学硕士,录取的学生很多都是国内顶尖985计算机或数学专业的学霸。

其次是求职难度。虽然岗位多,但竞争也异常激烈。英国的科技公司面试,极其看重实践能力。光有学校成绩单是远远不够的,你得有实打实的项目经历(Portfolio)。LeetCode刷题、GitHub上的个人项目、相关的实习经历,这些都是硬通货。

真实案例:去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学长Leo,手握3段实习,刷了500多道算法题,海投了上百家公司,面试了20多家,才最终拿到了一个在曼彻斯特的AI公司的offer。他说:“现在找CS工作,感觉就像升级打怪,学校教的只是基础装备,真正的武器都是自己课外肝出来的。”

建议:

1. 对于科班出身的同学:千万不要只满足于课堂学习。从研一开学就要开始规划,多做项目,多参加Hackathon(编程马拉松),积极寻找实习。你的GitHub主页,就是你最好的简历。

2. 对于想转专业的同学:如果本科背景差距太大,硬冲CS硕士风险很高。可以考虑一些交叉学科,比如前面提到的BA,或者计算语言学、人机交互等。这些专业对纯编程能力要求稍低,但同样能让你进入科技行业。或者,可以先读一个General的CS conversion(转专业)硕士课程,打好基础,虽然学校排名可能没那么高,但胜在课程实用,能帮你快速入门。

三、传媒(Media & Communications):早已不是“毕业即失业”的代名词

传媒专业,常年被黑,被认为是“水专业”“毕业即失业”的重灾区。很多家长一听孩子要读传媒,头都大了。

现实情况是:如果你对传媒的理解还停留在“报纸、电视、杂志”,那确实前景堪忧。但今天的传媒,早已改头换面。新媒体、数字营销、公共关系、品牌管理、内容创作……这些领域的需求正在爆炸式增长。

根据英国文化传媒体育部(DCMS)的报告,英国的创意产业是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提供了超过200万个就业岗位。从BBC到各种网红MCN机构,从国际公关公司到企业的市场部门,都需要懂传播、会讲故事、玩得转社交媒体的人才。

关键在于,你读的是哪种“传媒”。

纯理论研究型的,比如媒体理论、电影研究,确实就业面会窄一些,更适合想继续深造读博的同学。但如果是实践导向的专业,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1. 数字营销(Digital Marketing):这是当下最火的方向之一。教你怎么做社交媒体运营、搜索引擎优化(SEO)、内容营销、数据驱动的广告投放。几乎所有公司都需要这个岗位。华威大学(WBS)、曼彻斯特大学(MBS)等商学院下面都开设了相关的硕士课程,毕业生非常抢手。

2.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 PR):不是大家想的“陪客户喝酒”,而是帮助企业或组织建立和维护良好公众形象的专业工作。英国的PR行业非常成熟,伦敦是很多国际顶级公关公司的总部所在地。LSE、威斯敏斯特大学的公关专业都非常有名。

真实案例:一个在KCL(伦敦国王学院)读Digital Culture and Society的学姐,在校期间就运营着自己的小红书账号,分享留学生活,积累了上万粉丝。毕业后,她凭借丰富的社交媒体运营经验和对中英文化差异的理解,成功进入了一家为英国本土品牌做中国市场推广的营销公司。

建议:想读传媒,一定要选那些与市场紧密结合、实践性强的专业。在申请文书和面试中,要突出你的创意、网感和实践能力。在读期间,多实习,多创作,建立自己的作品集(比如运营一个社媒账号、拍一些短视频、写一些文案),这些比空洞的成绩单重要得多。

Part 2:闷声发大财!这些宝藏小众专业,让你弯道超车

看完了“三巨头”,是不是觉得有点窒息?别怕,留学英国,不是只有这几条路可走。接下来,咱们聊聊那些申请时没那么拥挤,但毕业后却可能让你惊喜的“宝藏专业”。

一、教育学(Education),特别是TESOL方向

很多人对教育学的印象是“当老师”,觉得出路很窄。其实不然。英国的教育学硕士,尤其是TESOL(对外英语教学)方向,堪称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神仙专业。

为什么香?

1. 全球硬通货: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对专业英语教师的需求永远存在。拿到一个英国顶尖大学(如爱丁堡、UCL IOE)的TESOL硕士学位,无论你是回国进入国际学校、大学或知名培训机构,还是去其他国家工作,都是一块金字招牌。

2. 申请门槛相对友好:相比商科和计算机,TESOL对本科背景的限制较小,尤其欢迎有语言、文学、教育背景的同学。很多学校不强制要求有教学经验,为转专业的同学打开了一扇门。

3. 英国本土就业机会:除了教国际学生英语,你还可以关注特殊教育需求(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方向。英国对SEN教师和支持人员的需求很大,这是一个稳定且非常有意义的职业方向。

真实数据:根据英国教育部的数据,教师职业的需求一直很稳定。而在国内,以上海为例,顶尖国际学校或双语学校给到有海外硕士背景和教学经验的老师,年薪可以达到30-50万人民币。

二、策展/艺术管理(Curating / Arts Management)

如果你热爱艺术,但又不想当一个“为爱发电”的纯艺术家,那么策展或艺术管理绝对是你的理想选择。

为什么香?

1. 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英国是什么地方?是拥有大英博物馆、V&A、Tate等顶级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国度。在这里学习策展和艺术管理,你将拥有无与伦比的实践机会。很多课程都会直接与这些机构合作,带你进入行业内部。

2. 复合型人才需求大:这个专业不是纯艺术,而是艺术+商业+管理的结合。你将学习如何策划一场展览、如何为艺术机构做市场推广和融资、如何管理一个画廊或剧院。毕业生既懂艺术,又懂经营,是文化创意产业急需的人才。

3. 就业领域广泛:毕业后不一定非要去博物馆,画廊、拍卖行、艺术基金会、商业品牌的文化部门、甚至大型活动的策划公司,都是你的潜在雇主。

真实案例:一个毕业于Goldsmiths(金史密斯学院)MA Curating专业的学姐,毕业论文就是一个与当地社区合作的小型展览。这个项目后来成为了她简历上最亮眼的一笔,帮助她找到了在泰特现代美术馆教育部门的第一份实习工作,现在已经成功转正。

三、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

这是一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甚至有点“土木”的专业,但实际上非常有趣,而且前景广阔。

为什么香?

1. 永远被需要的专业:只要人类还生活在城市,就需要城市规划师。从一个社区的改造,到一座新城的建设,再到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专业的规划。这是一个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铁饭碗”专业。

2. 跨学科的魅力:城市规划融合了建筑、地理、社会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你会学到很多实用的技能,比如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数据分析、政策法规等。

3. 英国的顶尖教育和认证:UCL的巴特莱特建筑学院(The Bartlett)是世界顶尖的城市规划学院。谢菲尔德大学、卡迪夫大学等也都有非常强的课程。毕业后,你可以获得英国皇家城市规划学会(RTPI)的认证,这个认证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高度认可。

真实数据:根据RTPI的调查,获得其认证的课程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超过90%的人在毕业后6个月内找到了规划或相关领域的工作。

四、精算科学(Actuarial Science)

最后,给数学好的学霸们推荐一个终极“闷声发大财”的专业:精算。

为什么香?

1. 薪资天花板极高:精算师是干什么的?简单说,就是用数学和统计学模型来评估未来的风险,主要在保险和金融行业工作。这是一个技术壁垒极高、因此薪酬也极高的职业。根据英国精算师协会(IFoA)的数据,一个刚入行的精算实习生,起薪就在3.5万英镑以上。随着通过一系列资格考试,薪水会飞速增长,一个合格的精算师,年薪轻松超过10万英镑。

2. 职业稳定性强:风险无处不在,所以精算师的需求非常稳定,几乎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而且,越有经验越值钱。

3. 顶级院校的敲门砖:LSE、曼彻斯特大学、肯特大学等都开设有顶尖的精算课程,并且其课程可以豁免一部分精算师资格考试的科目,能帮你大大缩短考证周期。

挑战:这个专业对数学能力的要求极高,学习过程非常辛苦,毕业后还要面临漫长的考证之路。它只适合那些真正热爱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强、且能坐得住冷板凳的同学。

最后,想跟你说几句实在话

聊了这么多热门和冷门专业,你可能还是有点懵。

其实,选专业这事儿,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解”。那个“选对=躺赢”的专业,不是网上最火的那个,也不是薪水最高的那个,而是最适合你的那个。

怎么找到它?

别再一个人对着电脑瞎想了。去跟人聊。找你感兴趣专业的学长学姐,问问他们每天都在学什么,作业多不多,教授讲课有不有趣,毕业后都去了哪里。他们的三言两语,比你看十篇官方介绍都有用。

别只盯着专业的名字看。去学校官网,把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Course Modules)一门一门地看过去。你未来的每一天,就是和这些课程打交道。看到“多元线性回归”就头疼,那还是别硬着头皮去读BA了。

最后,问问你自己的心。你到底对什么东西感到兴奋?是看到代码跑通的成就感,还是策划一场活动让大家开心的满足感?留学这一年多,会很辛苦,也会很孤独。如果没有一点点真正的热爱撑着,真的很难熬过去。

找到你的热爱,结合现实的考量,做出一个在当下看来不后悔的选择。然后,就全力以赴吧。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祝你,选到心仪的专业,收获一个闪闪发光的未来!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183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