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悄悄话:申请季必读 |
|---|
|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绝对是干货满满的“救命稻草”。如果你感觉自己的GPA、实习背景在申请港大、NTU的传统热门专业里像个“小透明”,或者你根本不想去挤那座独木桥,那请一定、一定、一定耐心看完!这里藏着你“弯道超车”的密码,帮你找到最适合你的那条路,而不是最拥挤的那条。 |
哈喽,各位在lxs.net奋斗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门帮大家在申请季排忧解难的小编。
最近,我收到一封私信,来自一个叫Leo的学弟。他的故事,可能也是屏幕前很多人的缩影。
Leo,某211大学金融专业,GPA 3.6/4.0,两段券商实习,雅思7.0。这个背景,说实话,挺不错的。他的目标是港大金融(HKU MSc in Finance)。可他越准备越焦虑,刷遍了各大论坛,发现被录取的“神仙”们,要么是清北复交的高材生,GPA 3.8+是标配;要么是海本,手握大摩、高盛的实习offer;要么就是GMAT 750+的大神。Leo给我发了一长串语音,声音里满是疲惫:“小编,我是不是没希望了?感觉这条路卷成了‘红海中的红海’,我这点背景,扔进去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听完他的话,我特别理解。每年申请季,我们都会看到成千上万的同学,像Leo一样,削尖了脑袋往金融、计算机科学(CS)、商业分析(BA)这些传统赛道里挤。这些专业固然好,但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到了“惨烈”的地步。根据香港大学官方公布的部分数据,像金融硕士这样的王牌项目,每年的报录比可能高达20:1,甚至30:1,录取的学生背景也越来越同质化——高GPA、顶级实习、海外交换经历,缺一不可。
但是,大家是不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当所有人都盯着主干道的时候,旁边新修的高速公路,可能早就空无一人,直通罗马了。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聊这个“版本答案”——那些藏在港大和NTU里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它们就像游戏里新出的英雄,很多人还没搞懂怎么玩,但用好了,绝对是上分利器!
为什么说新专业是“版本答案”?
你可能会问,新专业,是不是就意味着“冷门”?是不是学校为了圈钱开的?就业前景好吗?
这绝对是个误区!我们说的“新”,不是冷门,而是“新兴”。它们是大学为了应对未来社会和科技发展趋势而设立的,是真正面向未来的专业。它们成为“版本答案”,主要有三个核心优势:
1. 竞争压力小,申请窗口期红利。一个新开的专业,知名度还没完全打开,很多申请者依然停留在“我只申金融/CS”的惯性思维里。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宝贵的时间窗口。申请人数相对较少,意味着你的申请材料会被招生官更仔细地审阅,你的独特性也更容易被发现。举个例子,几年前商业分析(BA)刚兴起时,申请难度远低于现在。如今,BA也卷成了红海。而我们现在要找的,就是下一个“BA”。
2. 背景要求更灵活,欢迎跨专业选手。传统专业,比如会计,就非常看重你的本科课程匹配度。但新兴交叉学科,顾名思义,它本身就是多个领域的融合。所以,它们非常欢迎拥有复合背景的申请者。你可能是学社会学的,但会用Python做数据分析;你可能是学环境工程的,但对商业和金融感兴趣。在传统赛道里,你可能两边不讨好;但在新专业里,你就是他们最想要的“天选之子”。
3. 超级贴合未来就业趋势。不信你去看看麦肯锡、世界经济论坛的未来就业报告,“可持续发展专家”、“金融科技工程师”、“智慧城市顾问”这些职位,是不是频频出现?这些新专业,就是为这些未来的“金饭碗”量身定做的。与其现在去学一个可能在十年后被AI替代的技能,不如直接站在未来趋势的起点。
好了,理论说了这么多,我们直接上干货。来看看港大(HKU)和南洋理工大学(NTU)这两所亚洲顶级名校,都悄悄为我们准备了哪些“宝藏”!
香港大学(HKU):走在创新前沿的“宝藏库”
港大作为香港的“老大哥”,在专业设置上一直很有前瞻性。近几年,它开设了不少紧跟时代脉搏的神仙专业。
宝藏专业一:金融科技(MSc in Financial Technology)
这是什么神仙专业?
简单来说,就是金融(Finance)+ 科技(Technology)。当大家还在银行柜台排队时,你用手机App一分钟就完成了转账;当大家还在研究K线图时,AI量化交易已经完成了上亿次买卖。这就是FinTech的魔力。这个专业会教你区块链、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大数据金融分析、网络安全等最前沿的知识。
适合什么样的你?
这个专业简直是为两类同学量身定做的:
有一定计算机或数学背景的商科生:比如你是学金融、经济的,但自学过Python,或者高数、统计学得不错。你想从传统的金融岗位,转型到更有技术含量的金融科技岗。
想进入金融行业的理工科生:比如你是学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工程的,你懂技术,但想把技术应用在最“多金”的领域。这个专业能帮你快速补齐金融知识,实现完美跨界。
真实案例:我认识一个学妹,本科是中山大学软件工程的,她对金融很感兴趣,但直接申请港大金融肯定没优势。后来她申请了港大的FinTech,在PS里重点强调了自己做过的几个编程项目,以及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金融场景的思考。最后,她以不算特别高的GPA(3.5左右)成功拿到了offer。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了香港一家头部券商的量化部门,起薪就非常可观。
就业前景有多香?
毕业生去向包括但不限于:投资银行的科技部、量化对冲基金、商业银行的数字创新部门、金融科技创业公司(比如蚂蚁集团、微众银行)、支付公司(Visa, MasterCard)以及金融监管机构。根据LinkedIn的《2023年就业报告》,金融科技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相关人才缺口巨大。
宝藏专业二:城市分析(MSc in Urban Analytics)
这是什么神仙专业?
你有没有想过,城市的公交线路为什么这么设计?外卖小哥的最优配送路径是怎么计算的?共享单车应该投放在哪些区域最合理?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是城市数据分析。这个专业就是教你如何利用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工智能等技术,来解决城市规划、交通、环境、房地产等实际问题,让城市变得更“聪明”。
适合什么样的你?
它的招生背景极其多元化!无论你是学城市规划、建筑、地理、社会学、经济学,还是计算机、统计学,只要你对城市问题感兴趣,并且不排斥数据分析,都可以申请。
文科/社科背景的你:如果你有洞察社会问题的能力,再掌握了数据分析这个硬核技能,简直是如虎添翼。
理工科背景的你:你可以把技术应用到更宏大、更具社会价值的场景中。
真实案例:之前在论坛上看到一个同学分享,他本科是国内一所普通一本大学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实习经历也比较普通。但他对智慧城市非常有热情,自己用Python做了一些城市POI(兴趣点)数据分析的小项目。申请时,他把这些项目做成了作品集,重点突出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他成功被港大城市分析录取,实现了背景的“逆袭”。
就业前景有多香?
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是真正的“多面手”。可以去政府的规划部门、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也可以去顶级的房地产咨询公司(如CBRE、JLL),或者互联网大厂的地图部门、智慧出行部门(如滴滴、高德),甚至是一些关注城市发展的科技创业公司。这是一个蓝海市场,人才非常稀缺。
宝藏专业三:环境管理(MSc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这是什么神仙专业?
“碳中和”、“ESG”(环境、社会及管治)这些词,你现在是不是经常听到?这就是全球的大趋势。这个专业,就是培养懂得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复合型人才。课程内容会涉及环境科学、政策法规、商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估等。
适合什么样的你?
同样,背景要求非常灵活。环境科学、工程类学生是主力军,但它也非常欢迎有商科、法学、社会学背景,并对可持续发展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如果你在实习或课外活动中,参与过任何与环保、公益、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项目,都会是巨大的加分项。
真实案例:一个朋友的学姐,本科是国际贸易专业,但她辅修了社会学,并且一直在一个环保NGO做志愿者。申请时,她没有强调自己的商科背景,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自己对企业ESG报告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在NGO的工作经历上。港大非常看重这种既懂商业运作,又具备社会责任感的申请者,最终给了她offer。她毕业后进入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ESG咨询部门,这可是现在咨询行业最火、薪酬最高的业务线之一。
就业前景有多香?
毕业生的就业面比你想象的宽得多!除了传统的环保机构,大量的机会来自于:大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部、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ESG投资部、专业的ESG评级机构、以及上面提到的咨询公司。根据普华永道(PwC)的预测,到2026年,全球与ESG相关的资产管理规模将超过33.9万亿美元,这意味着背后需要海量的专业人才支持。
南洋理工大学(NTU):科技与人文交汇的“潜力股”
NTU作为以理工科见长的世界名校,在开设新兴专业方面同样不甘示弱。它的新专业,往往与新加坡的产业发展战略紧密相连,实用性极强。
潜力股一:知识管理(MSc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这是什么神仙专业?
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有点“玄乎”。其实,它研究的是一个组织(比如一个公司)如何创造、分享、使用和管理知识与信息资产。简单来说,就是让公司的“智慧”能够沉淀下来并传承下去,而不是人走茶凉。这在咨询行业、高科技公司和大型企业中至关重要。课程会教你信息科学、组织行为学、认知科学、IT系统等。
适合什么样的你?
这个专业是文商理通吃的典范!无论你是学管理、人力资源、图书馆信息学,还是计算机、心理学,甚至是新闻传播,都能找到契合点。它特别适合那些逻辑思维强、善于沟通、喜欢从宏观角度思考问题的同学。
真实案例:我之前指导过一个学生,本科是英语专业的,但她对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很感兴趣,做过两段内容运营的实习。她申请时,巧妙地将“内容运营”的工作,包装成了对公司“知识资产”的管理和传播。她强调了自己如何通过建立SOP(标准作业程序)、整理分享文档库等方式,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这个独特的视角,让她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功拿到了NTU的KM offer。
就业前景有多香?
KM的毕业生,是企业里不可或缺的“大脑管家”。他们的职业路径非常多样,比如:管理咨询顾问(特别是做知识管理和数字化转型的)、大型企业的首席信息官(CIO)办公室成员、人力资源部门的学习与发展专家、互联网公司的知识库/社区经理等。这是一个非常小众但高端的圈子,竞争小,专业壁垒高。
潜力股二:人工智能(MSc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这是什么神仙专业?
AI有多火,就不用我多说了吧?但NTU的这个AI硕士项目,和很多大学纯粹的CS下的AI方向有点不一样。它更加应用导向,由NTU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SCSE)和电子电气工程学院(EEE)联合开设,课程设置非常硬核,紧密结合产业需求,比如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并且有大量的实践项目。
适合什么样的你?
这个专业对申请者的数理和编程背景有比较高的要求。主要面向计算机、软件工程、自动化、数学、统计等专业的学生。但如果你是其他工科专业,比如机械工程,但你有很强的编程能力和相关的项目经验,也完全有机会。NTU非常看重你的实际动手能力。
真实案例:新加坡政府近年来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NTU的AI项目也因此获得了大量资源。根据NTU官网信息,该项目与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NRF)以及众多行业伙伴有紧密合作。这意味着学生有大量机会接触到真实世界的项目。小红书上一位被录取的同学分享,他的背景是国内某985大学的自动化专业,GPA不错,同时他参加过几个含金量高的AI竞赛(比如Kaggle),并且在GitHub上有自己的开源项目。这些实打实的技术能力,是比一纸实习证明更有力的敲门砖。
就业前景有多香?
毕业即巅峰。新加坡作为亚洲的科技中心,聚集了Google, Meta, 字节跳动(TikTok), Sea(Shopee母公司)等众多科技巨头的亚洲总部。AI硕士的毕业生,是这些公司争抢的对象。无论是算法工程师、机器学习专家还是数据科学家,都是起薪最高、发展前景最好的岗位。根据新加坡人力部的数据,信息与通信行业的薪资中位数一直位居各行业之首。
写在最后:如何找到最适合你的“捷径”?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心动了?感觉一扇新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
我知道,选择一个“非主流”的专业需要勇气。你可能会担心它“名气不大”,回国后不好解释。但我想说,真正的牛人,从不靠专业的名字来定义自己,而是用专业所学的硬核技能来创造价值。
别再傻傻地盯着那个已经挤满人的排行榜了。申请,不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而是一场信息战和策略战。你的背景不是一成不变的标签,关键在于你怎么去解读它,怎么把它和你真正感兴趣、且有前景的领域连接起来。
现在就去做两件事:
第一,打开港大和NTU的研究生院官网,像寻宝一样,去看看那些你以前从没听说过的专业名称。点进去,仔细读它们的课程设置(Curriculum)和招生要求(Admission Requirements)。你会发现,很多专业的描述,可能和你过去做过的某个项目、读过的某本书、甚至某个小小的兴趣点,不谋而合。
第二,忘了“我应该申请什么”这个问题,问问自己“我对什么真正好奇”。是对冰冷的数据背后隐藏的城市脉搏好奇?还是对如何用科技让金融更普惠大众好奇?你的热情,才是你申请文书里最动人的部分,也是支撑你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记住,最好的路,永远不是最拥挤的那条,而是最适合你跑的那条。祝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版本答案”,成功“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