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带你玩转悉大O-Week,新生必收

puppy

刚落地悉尼,对着陌生的校园和即将到来的O-Week,是不是既兴奋又有点小紧张?别担心!面对五花八门的社团招新、数不清的免费BBQ和拿到手软的小礼品,最怕的就是眼花缭乱,完美错过精华。这篇学姐亲手码的保姆级攻略,就是你的救星!我会手把手教你如何规划最强路线,告诉你哪些宝藏社团不容错过,怎么才能高效薅羊毛,还有结交新朋友的独家小技巧。快点开看看,让你的悉大第一周就精彩纷呈,不留遗憾!

O-Week 核心玩法速览
信息获取:提前下载 Sydney Uni App,官网查好 O-Week(现在官方叫 Welcome Fest)日程表,锁定学院迎新会和校园导览时间。
社团探索:主攻 Eastern Avenue 和 aCad Lawn,这里是社团“兵家必争之地”。带着明确目的(学术、兴趣、文化)去逛,避免选择困难。
薅羊毛攻略:背个大帆布包!沿着主路走,银行、电信公司、各大社团的摊位都有好礼。免费BBQ和Pizza是午饭最佳选择,留意派发时间。
社交破冰:大胆开口!问问旁边同学的专业,聊聊对哪个社团感兴趣,或者干脆组队参加个小游戏。记住,大家都是新生,都想认识新朋友。

哈喽,各位学弟学妹们!我是你们的学姐,坐标悉尼,正在悉大过着“不是在赶due,就是在去赶due路上”的生活。

还记得三年前的那个二月,我拖着两个28寸的大箱子,第一次踏进悉尼大学Camperdown校区。阳光很好,古老的砂岩建筑在蓝天下特别像哈利波特的霍格沃茨,一切都新鲜又美好。直到我撞见了传说中的O-Week。那场面,简直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成百上千个摊位沿着主干道Eastern Avenue一字排开,穿着各色T恤的学长学姐热情地往我手里塞传单,耳边是至少三种不同风格的音乐混杂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烤肠和防晒霜的混合味道。我像个无头苍蝇,懵懵懂懂地被人群推着走,领了一堆用不上的优惠券和笔,却完美错过了心心念念的摄影社团,也没搞清楚学院的迎新会在哪里。晚上回到公寓,看着一桌子“战利品”,心里却空落落的,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O-Week的热闹与我无关。那一刻,我真希望有个“过来人”能给我一份地图,告诉我该往哪儿走。

所以,今天学姐就来扮演这个角色!这篇攻略,就是为了让你们的O-Week不留遗憾,从第一天起就做校园里最靓的仔!

战前准备:不做O-Week“特种兵”,要做智慧规划师

别以为O-Week就是随心所欲地逛gai,那你就输在起跑线上了。悉大的O-Week,官方名称叫“Welcome Fest”,通常在第一学期正式开学前一周举行。2024年第二学期的Welcome Fest就在7月29日到8月1日。这短短几天,信息量爆炸,没有规划绝对会让你手忙脚乱。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打开你的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并下载“Sydney Uni”这个官方App。这玩意儿就是你在悉大的“数字身份证”和“活地图”。你的课表、校园地图、重要通知都会在上面。O-Week期间,App里会有完整的活动日程(Event Schedule),精确到每个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比如你想参加商学院的迎新会,直接在App里搜索“Business School Welcome”,时间地点一目了然,甚至可以一键添加到你的日历。

第二步,登陆悉尼大学官网的“Welcome Fest”页面。这里的信息比App更全面,有所有社团的介绍和线上注册链接。花一个晚上,泡杯咖啡,像逛淘宝一样“云逛街”。把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社团列个清单,按“必去”、“想去”和“路过看看”分个类。比如,你的“必去”清单可能包括:

  • 自己学院的官方迎新会(Faculty Welcome):这是你认识同专业同学和老师的最佳机会,还能拿到官方发的“新生大礼包”。

  • 校园导览(Campus Tour):强烈推荐!由学长学姐带着你逛,告诉你哪个图书馆最适合通宵,哪个咖啡馆的flat white最好喝。去年就有超过5000名新生参加了官方组织的Campus Tour。

  • USU(悉大学生会)的摊位:USU是悉大最大的学生组织,会员卡(Rewards aCard)一定要办,在学校周边无数商家都能打折,一年省下几百刀轻轻松松。

做完这两步,你的手机里就应该有了一份专属的O-Week行动计划。这样一来,当你置身于嘈杂的人群中时,就不会迷茫,因为你知道你的下一个目标在哪里。

社团巡礼:找到你的“精神角落”

O-Week最核心的环节,就是社团招新。悉大有超过200个注册社团,五花八门,绝对能让你眼花缭乱。逛社团摊位,不能瞎逛,要有策略。

首先,想清楚你加入社团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拓展人脉,发展兴趣,还是寻找文化归属感?

如果你是功利导向型选手,想为简历添砖加瓦:

那你的目标就非常明确:学术类和职业发展类社团。比如商科的同学,一定要去看看大名鼎鼎的SUBS(Sydney University Business Society),这是澳洲最大的学生社团之一,会员超过8000人。他们会定期举办行业大咖的讲座、Networking night(社交晚宴),甚至还有专门的Case Competition(案例分析大赛),能让你提前接触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顶级投行这些大厂的资源。类似的还有金融管理协会(FMAA)、市场营销协会(MecoSoc)等等。去他们的摊位,直接问清楚会员福利、年度重要活动,感受一下社团的专业氛围。

如果你是兴趣驱动型玩家,想让生活更多彩:

那你的选择就太多了!从常规的舞蹈社、戏剧社、摄影社,到有点酷的潜水社、滑雪社,甚至还有“哈利波特魁地奇协会”(Sydney University Quidditch Club)。别笑,这可是个正经的体育项目,他们还真的会扛着扫帚在Victoria Park的草坪上飞奔。去年我就看到他们的招新摊位围满了人,现场展示“金色飞贼”怎么抓,特别欢乐。如果你是动漫迷,AnimeSydney绝对是你的天堂,定期放映会、cosplay活动,让你找到组织。喜欢美食?Foodie Society带你探遍悉尼美食,他们的摊位通常都会有小零食试吃,别错过!

如果你想寻找家乡的温暖和归属感:

那各种文化类社团就是你的首选。对我们中国留学生来说,CSSA(中国学联)是最熟悉的名字。他们在O-Week的摊位通常规模最大,活动也最接地气,比如组织中秋晚会、篮球赛,还能提供接机、办理电话卡等生活服务,是你快速融入当地华人圈子的好地方。此外,还有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不同地区的学生会,以及各种语言文化交流社团,比如中日交流会、韩国文化社等等。

逛社团摊位小贴士:不要被热情冲昏头脑,当场就交钱。大部分社团都接受线上注册,你可以先拿个传单,关注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Instagram和Facebook是主流),回去再慢慢考虑。很多社团在O-Week后的一两周会有免费的“Taster Session”或“Welcome BBQ”,让你先体验再决定。这是一个绝佳的“试用”机会。

薅羊毛的正确姿势:不拿白不拿!

O-Week,又名“免费赠品周”。各大品牌为了吸引学生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可是下了血本的。你的任务,就是优雅地“薅羊毛”,把未来一个学期的文具、零食、生活用品都给备齐了。

必备神器:一个足够大的帆布包(Tote Bag)。相信我,你绝对需要它。很多摊位自己就会发帆布包,但通常质量一般。自己带个结实的,才能装得下你的“战利品”。

主战场在哪里?

还是那条神奇的Eastern Avenue。银行和电信公司是“撒钱”大户。比如Commonwealth Bank, NAB这些澳洲本地银行,为了让你开学生账户,会送出各种实用的礼物,从咖啡杯、笔记本到电影票、价值20刀的礼品卡都有可能。去年CBA的摊位前排队最长,因为他们现场注册就送一个质量不错的双肩包。还有Optus, Vodafone这些电信运营商,办电话卡套餐也会有折扣和赠品。这些都是刚需,在O-Week办好,省时又省钱。

免费食物地图:

O-Week期间,你的午饭基本可以靠免费的BBQ、Pizza和饮料解决。USU学生会通常会在aCad Lawn(主教学楼前的大草坪)上举办大型的免费BBQ,烤肠(Sausage Sizzle)是澳洲校园文化的经典标志,一定要去尝尝。很多社团为了招新,也会在自己的摊位旁摆上烧烤架。怎么找到它们?跟着香味走就行了!此外,能量饮料品牌Red Bull(红牛)的推广车也是O-Week的常客,看到蓝色小车,大胆上去要一罐免费饮料,帮你补充体力继续战斗。

怎么薅更高效?

不要在一个摊位停留太久。很多赠品都是通过扫码关注社交账号或者玩个小游戏(比如转盘抽奖)来获取的。快速完成任务,拿到礼物,然后转向下一个目标。和朋友组队行动,可以分头排队,交换信息,效率翻倍。看到有人拿着你心仪的赠品,勇敢地上去问一句:“Hey, where did you get that cool water bottle?”(嗨,你这个超酷的水壶在哪儿拿的?)大家都很乐意分享情报的。

社交破冰:告别“i人”恐惧,主动出击

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O-Week最大的挑战不是找不到路,而是如何开口认识新朋友。看着身边三三两两的人群,自己一个人时,孤独感可能会被无限放大。别怕,学姐给你支几招,亲测有效!

利用共同目标,自然开场。

排队是最好的社交场景。当你在等免费咖啡或者在某个热门社团摊位前排队时,身边的人都和你有同样的目标。一个简单的开场白就足够了:“Wow, this line is so long! This club must be really popular.”(哇,队好长!这个社团肯定很火。)或者直接一点:“Hi, I'm [Your Name]. Are you a first-year student too?”(你好,我叫[你的名字]。你也是新生吗?)99%的情况下,对方都会很友好地回应。聊聊彼此的专业、来自哪里,一来二去就熟了。

从赞美开始,万无一失。

看到有人穿着你喜欢的乐队的T恤,或者背着一个设计独特的包?大胆地去赞美!“I love your T-shirt! I'm a big fan of that band.”(我喜欢你的T恤!我也是那个乐队的粉丝。)这是一个非常积极和友善的开场方式,很容易打开话匣子。

加入一个正在进行的游戏。

很多社团摊位会设置互动小游戏,比如飞盘、套圈。如果看到一小群人玩得正嗨,可以微笑着走过去问:“Looks fun! Can I join in?”(看起来好好玩!我能加入吗?)这种动态的互动比尬聊要自然得多,在游戏中你们很快就能打成一片。

别忘了学院迎新会。

相比于O-Week广场上的“广撒网”,学院迎新会是你“精准捕捞”学霸队友和未来项目伙伴的最佳时机。来参加的都是你的同学,你们有共同的课程,共同的话题。迎新会通常会有分组讨论或者破冰游戏环节,这是官方帮你创造的社交机会,一定要抓住!主动和邻座的同学交换联系方式(WhatsApp或微信),你们很可能就是下学期小组作业的救命恩人。

记住,O-Week的每个人都和你一样,渴望认识新朋友,开启新生活。你感到的紧张和不安全感,对方可能也正在经历。你主动迈出的那一小步,可能就是一段美好友谊的开始。

好了,学姐的这份保姆级攻略就到这里啦。O-Week很精彩,但它也只是你大学生涯的序章。就算你这几天过得有点混乱,没加入任何社团,也没认识几个朋友,都别灰心。

大学生活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开学后,你还有无数的机会去参加社团活动,在课堂上结识新同学,在图书馆里邂逅学霸。O-Week的意义,更多的是让你感受这所大学的活力与包容,告诉你,未来几年,有无限的可能性在等着你。

所以,放轻松,深呼吸,带上你的好奇心和微笑,去拥抱属于你的第一周吧!祝你在悉大玩得开心!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174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