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本科选专业,看这一篇就够了!

puppy

嘿,准留学生!是不是感觉选专业比刷A-Level题还让人头大?面对UCAS上眼花缭乱的选项,一边是爸妈的期望,一边是自己的热爱,简直是选择困难症晚期!别慌,这篇“保姆级”攻略就是来拯救你的。我们不讲大道理,只聊最实际的干货:手把手教你怎么平衡兴趣和“钱”途,怎么扒开官网看透课程到底学什么,还有那些学长学姐踩过的坑,我们帮你一次性避开。从热门商科到小众艺术,你想知道的这里都有。看完这篇,保证你思路瞬间清晰,信心满满地锁定你的梦中情“专”!

选专业前,先问自己三个灵魂拷问
1. 这门课我真啃得动吗?不光看兴趣,还要看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别让“以为的喜欢”变成三年的痛苦。
2. 三年后我想成为谁?专业不完全等于职业,但它决定了你的技能起点和校友圈。想清楚大概方向,再倒推选专业。
3. 这钱花得值不值?留学是笔大投资。专业的“钱”景很重要,但“价值”不止薪水,还包括个人成长和视野。

嘿,未来的英国留学生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一枚。

还记得我去年带过的学妹小A吗?A-Level成绩单上清一色的A*,雅思稳稳冲上8.0,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在UCAS提交的前一晚,她给我打了个视频电话,镜头那边的她,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面前摊着一堆大学prospectus,一脸生无可恋。

“学长,我快疯了,”她声音里带着哭腔,“我爸妈铁了心让我报金融,说毕业进投行,人生就稳了。可我一看到那些复杂的金融模型就头疼,我真正喜欢的是研究中世纪历史,我喜欢泡在图书馆里看那些古老的文献。但我妈说,学历史以后能干嘛?去博物馆扫地吗?”

屏幕前的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同样纠结的自己。这种感觉,比刷一百道Further Maths的题还难受。一边是父母的殷切期望和现实的“钱”途,一边是自己内心深处那点忽明忽暗的热爱。UCAS系统里那五个空位,仿佛变成了决定人生命运的五个枷锁。

如果你也正在经历小A的“至暗时刻”,那么恭喜你,来对地方了。这篇超长待机的“保姆级”攻略,不灌鸡汤,不讲大道理。我们就来聊点最实在的,手把手带你走出选专业的迷魂阵,让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锁定那个最适合你的梦中情“专”!

兴趣 VS “钱”途,不是鱼和熊掌,而是火锅和蘸料

我们先来聊聊这个世纪难题:到底是选我爱的,还是选爱我的(指毕业后的高薪offer)?很多同学和家长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觉得选了兴趣就等于放弃了面包,选了面包就得含泪啃三年无聊的教科书。

其实,这完全是个误区。兴趣和“钱”途,更像是吃火锅和配蘸料的关系。火锅底料(兴趣)决定了你这顿饭吃得爽不爽,而蘸料(实用技能/职业方向)则能让味道更有层次,更符合大众口味(市场需求)。光有蘸料没有火锅,那是干吃;光有火锅没有蘸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怎么调出那碗属于你的“神仙蘸料”呢?

第一步,把你的模糊兴趣“具象化”。

别再说“我喜欢商科”这种笼统的话了。“商科”是个巨大的概念,它里面包含了会计、金融、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学、物流……每一个方向都天差地别。一个喜欢和数字打交道、性格严谨的同学可能很适合会计,但让他去做需要天马行空创意的市场营销,可能就是一场灾难。

真实案例:学弟Leo一直以为自己喜欢金融,因为听起来很“高大上”。后来我让他去看了几集金融交易的纪录片,又找了在投行工作的学长聊了聊。他才发现,自己向往的只是那种精英感,但对K线图、财务报表和超长的工作时间毫无兴趣。反而,他在和学长聊到“如何把一个不知名的品牌推广出去”时两眼放光。最后,他放弃了金融,选择了市场营销(Marketing),现在在大学里做各种case study,如鱼得水。

第二步,寻找兴趣和市场的交叉点。

纯粹的“冷门”兴趣,比如像小A喜欢的历史,真的就没“钱”途吗?当然不是。关键在于如何将它与市场需求结合。

历史专业培养的是什么核心能力?是强大的信息检索、批判性思维、分析和组织复杂材料以及清晰的写作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在哪行哪业不是“硬通货”?

你可以用“历史”这个火锅底料,搭配不同的蘸料:

  • 历史 + 法律:很多顶级律师事务所都非常青睐历史系毕业生,因为他们分析案例和构建论点的能力超强。英国许多大学的Law Conversion Course就是为非法律背景的本科生准备的。
  • 历史 + 新闻/媒体:做深度报道的记者、纪录片策划,都需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历史 + 教育:成为一名历史教师,或者进入教育研究领域。
  • 历史 + 政治/公务员:英国的公务员系统(Civil Service Fast Stream)非常看重人文社科背景学生的分析能力。

你看,思路一下就打开了。不要只盯着专业的名字,要看它背后锤炼的核心技能。

我们来看点实在的数据。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最新的2023年《Graduate Outcomes》调查(针对2020/21届毕业生毕业15个月后的情况), median salary(薪资中位数)最高的专业确实是大家熟悉的“神科”:

  • 医学与牙科 (Medicine & dentistry):£35,000
  • 经济学 (Economics):£32,000
  • 计算机科学 (Computer science):£30,000
  • 工程与技术 (Engineering & technology):£29,500

而像历史与哲学 (Historical & philosophical studies) 和 创意艺术与设计 (Creative arts & design) 的薪资中位数则在£22,000到£24,000之间。看起来差距不小,对吗?

但“中位数”这个词很有趣,它意味着有一半的人收入比这个数字高。在艺术设计领域,顶尖的设计师、策展人收入不菲;在历史领域,进入金融城、顶级律所的毕业生也大有人在。关键在于,你在大学期间,除了专业知识,有没有主动去“调制”你的职业蘸料——比如辅修一门编程课,去博物馆实习,或者参加辩论社锻炼口才。

官网“侦探”指南:别被课程名字骗了!

确定了大概方向,下一步就是去大学官网看具体的课程了。但说实话,大学官网的课程介绍,写得比美妆广告还诱人——“培养全球视野”、“塑造未来领袖”,看得你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交学费。

冷静!这时候,你需要化身福尔摩斯,从字里行间扒出那些真正决定你未来三年学习体验的关键信息。

第一招:直捣黄龙,看“Course Structure/Modules”

这是整个课程介绍里最最核心的部分。别光看课程名字,一定要点进去看每一年的必修(Compulsory/Core)和选修(Optional/Elective)模块。

真实案例大比拼:UCL vs LSE 的经济学本科(BSc Economics)

同样是伦敦顶尖大学的王牌专业,名字也一样,但骨子里完全不同。

你去LSE的官网看,会发现它的第一年课程几乎是纯数学和理论的硬核轰炸:Microeconomic Principles I, Macroeconomic Principles I, Mathematical Methods, Elementary Statistical Theory... 基本上就是把你摁在地上学数学,对数学能力(尤其是A-Level的Further Maths)有极高的要求。LSE培养的是纯粹的经济学家或顶尖的量化金融人才。

而UCL的经济学,虽然也对数学要求很高,但它的课程设置里,第一年除了核心的经济、数学、统计模块外,还可能有机会让你从其他社会科学学院选一门课。它的整体氛围更偏向于将经济学理论应用到更广泛的社会问题中。如果你对经济学如何影响政治、社会更感兴趣,UCL可能更适合你。

一个名字,两种体验。如果你数学一般,只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感兴趣,误入了LSE,那第一年可能就会学到怀疑人生。

第二招:审查“Assessment/Evaluation”

这部分告诉你,你将如何被“折磨”——也就是考核方式。是一学期一锤子买卖的期末大考,还是贯穿始终的论文、小组作业、演讲?

  • 考试型选手:如果你记忆力好,擅长考前突击,那么以期末考试(Final Exam)占大头(比如70%以上)的专业,比如很多理工科和经济学,可能更适合你。
  • 长跑型选手:如果你讨厌考试的压力,但写作能力强,喜欢慢慢研究,那么以课程作业(Coursework/Essays)和项目(Projects)为主的专业,比如人文社科、艺术设计,会让你更舒服。

很多同学选专业时完全忽略了这一点,结果一个不善言辞的社恐患者,选了个每周都要做小组presentation的专业,苦不堪言。而一个文笔极差的理科脑,选了个动不动就要写3000字论文的专业,更是生不如死。

第三招:研究“Faculty/Staff Profiles”

想知道这个系真正的研究方向和“气质”吗?去看授课老师的介绍!他们的研究领域,往往代表了这个系最前沿、最核心的优势所在。比如,你想研究人工智能伦理,结果发现这个系的CS教授全都是搞底层算法和硬件的,那可能就不太匹配。反之,如果你发现好几个教授的研究方向都让你特别感兴趣,那恭喜你,你很可能找到了你的“学术天堂”。这对于你未来选毕业论文导师也至关重要。

学长学姐的“血泪史”:这三个大坑,千万别踩!

每年都有无数留学生,因为选专业时的一时冲动或信息不足,走上了“只要专业选得好,年年期末像高考”的悲催道路。下面这三个坑,是无数前辈用血泪换来的教训,你可得看仔细了。

深坑一:唯排名论——“为了G5,我啥都愿意”

很多同学和家长都有名校情结,觉得只要能进G5(牛津、剑桥、帝国理工、UCL、LSE),专业随便调剂都行。这个想法,极其危险!

真实案例:我认识一个学霸,A-Level成绩可以横着走。他一心想去帝国理工,但最想读的CS专业竞争太激烈。他听了中介的建议,申请了该校一个相对“冷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并成功拿到offer。他想着,反正都是顶尖名校,先进去再说。结果,他发现自己对研究各种金属、聚合物完全提不起兴趣,每天面对着复杂的物理化学公式,痛苦万分。最终,他虽然顺利毕业,但成绩只是勉强及格(2.2学位),这在申请研究生和找工作时都非常吃亏。他常常感慨,如果当初去一个排名稍低但自己热爱的CS专业,人生或许会完全不同。

大学排名是重要的参考,但绝不是唯一标准。英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评估体系叫“卓越教学框架”(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 TEF),分为金、银、铜奖。很多非G5,甚至非罗素集团的大学,比如拉夫堡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在TEF评估中都拿到了金奖,意味着它们的本科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极高。选择一个排名世界前50但你学不下去的专业,远不如选择一个排名世界前100但让你充满激情、能拿到一等学位的专业。

深坑二:盲目跟风——“大家都学CS,我也学”

这几年,计算机科学(CS)、数据科学(Data Science)、人工智能(AI)火得一塌糊涂,似乎不学会编程就跟不上时代了。于是,大批学生不管自己是否适合,一窝蜂地往里挤。

但大家往往忽略了,这些专业光鲜的就业前景背后,是极其枯燥和高强度的数理基础要求。线性代数、高等微积分、概率论、离散数学……这些是CS的基石。如果你一看到公式就头大,逻辑思维能力偏弱,那么即使勉强挤进去了,也会学得异常艰难。

在跟风前,请一定去网上找一些大学先修课(比如Coursera或edX上的免费编程入门、微积分入门课)体验一下。如果你能饶有兴致地学下去,那么欢迎加入。如果听了半小时就想砸电脑,那还是赶紧另寻他路吧。

深坑三:专业城市两张皮——“我爱伦敦,所以只看伦敦的大学”

很多同学对伦敦、曼城这样的大城市有执念,选校时只盯着这几个地方的大学。城市当然重要,它关系到你的生活成本、实习机会和文化体验。但是,把城市置于专业之上,是本末倒置。

英国的教育资源分布非常均衡,很多“村”里都藏着世界级的牛校和王牌专业。

真实案例: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坐落于考文垂郊区,被戏称为“华威农场”。但它的商学院(WBS)、数学系、经济系都是全英乃至全世界顶尖的。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在苏格兰一个海边小镇,却是威廉王子的母校,其哲学、国际关系等专业声名显赫。如果你为了留在伦敦,放弃了华威的数学系,去了一所伦敦排名靠后的大学读数学,从学术发展和长远就业来看,可能得不偿失。

建议的做法是:先圈定专业,再根据这个专业的强校列表来选择城市。你会发现,你的选择范围会宽广得多。

热门 VS 小众,总有一款是你的菜

最后,我们来快速盘点一下几个大类,帮你拓宽思路。

经久不衰的热门选择:

  • 商科类(Business, Finance, Economics, Management):英国的传统强项。想做精算、投行,冲华威、LSE、IC的数学、金融相关专业。想做综合管理、咨询,可以看巴斯、KCL、曼大等大学的管理学。记住,商科非常看重实习经历,选一个方便找实习的城市有加分。
  • 理工科(CS, Engineering, Natural Sciences):就业硬通货。除了G5,爱丁堡、曼大、布里斯托、南安普顿等都是理工强校。工程类要看具体分支,比如南安普顿的电子电气工程、谢菲尔德的材料工程都非常顶尖。
  • 法律(Law):想在英国做律师,路漫漫其修远兮。但LLB学位本身含金量很高,对逻辑和表达能力是极大的锻炼。除了传统法学院强校(牛剑、LSE、UCL、Durham),像Bristol, Nottingham的法学院也备受业界认可。

别有洞天的小众宝藏:

别以为除了上面这些就没得选了。英国大学提供了许多看似“奇葩”但非常有趣且有前景的专业。

  • 喜欢游戏?可以看看阿伯泰大学(Abertay University)的游戏设计与开发(Game Design and Production)。该校被誉为欧洲最好的游戏专业大学之一,毕业生遍布R星和育碧。
  • 吃货一枚?可以了解一下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的食品科学(Food Science)。雷丁的农学和食品科学全英第一,毕业生是各大食品巨头的抢手货。
  • 热爱大海?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海洋学(Oceanography)是世界顶级水平,带你探索深海的奥秘。
  • 对奢侈品着迷?伦敦艺术大学(UAL)的时尚管理(Fashion Management),或者创意艺术大学(UCA)的时尚品牌与传播(Fashion Branding & Communication),让你离时尚圈更近一步。

这些小众专业,因为申请人数相对较少,竞争可能没有那么白热化,而且往往能让你把兴趣和职业完美结合。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句话:选专业,是你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为自己的人生做出的重大选择。这个过程纠结、痛苦,但也非常宝贵。

别怕选错。人生不是一条单行道,英国的教育体系也提供了转专业、读二硕等很多调整方向的机会。你现在要做的,不是找到一个“完美”的、能保你一辈子衣食无忧的答案,而是找到一个能让你在未来三年里,每天早上愿意从床上爬起来,带着好奇和热情去上课的方向。

去跟人聊,跟学长学姐,跟不同行业的职场人,跟你的老师,当然也要跟你爸妈好好沟通。但最重要的,是跟你自己聊一聊。关掉手机,拿一张纸,写下那些真正让你兴奋、让你好奇的东西。相信我,你的内心深处,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好了,不啰嗦了。祝你,在UCAS的申请表上,填下那个让你心动的名字。我们在英国等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56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