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玛丽女王大学(QMUL)留学,你可能需要提前知道的几件事 |
|---|
| 地理位置:它不在伦敦市中心!主校区在东伦敦Mile End,这里更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但去市中心交通非常方便。 |
| 学术氛围:妥妥的罗素集团成员,学术严谨。尤其法学、医学、牙科、语言学等专业非常强势。选课前一定多问问学长学姐,避开那些“killer modules”。 |
| 校园生活:校园和宿舍区连在一起,很有大学城的感觉。图书馆是“兵家必争之地”,考试季一座难求。食堂有好有坏,但周边外卖和超市选择超多。 |
| 周边环境:东伦敦是宝藏!周末可以逛Brick Lane的复古市集,去Shoreditch打卡网红咖啡店,或者在维多利亚公园晒太阳。这里是伦敦最多元、最酷的区域之一。 |
| 安全问题:东伦敦的治安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说实话,它不像西区那么精致,需要你多一点“街头智慧”。但只要保持警惕,天黑后走大路,大部分时候都是安全的。 |
《在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上学,是种什么体验?》
还记得收到伦敦玛丽女王大学(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简称QMUL)offer的那天,我激动地在谷歌地图上搜索校址。当定位图标落在伦敦东区的“Mile End”时,我心里咯噔一下。这……离我想象中那个有大本钟、伦敦眼、海德公园的伦敦,好像有点远啊?
相信我,你不是一个人有这种困惑。很多人对“伦敦留学”的想象,都自动代入了市中心明信片般的风景。但QMUL给你的,是另一个版本的伦敦故事——一个更真实、更生猛,也更有烟火气的版本。这篇文章不打算跟你聊那些官网上都能查到的排名和历史,只想作为一个过来人,跟你掏心窝子地聊聊,在QMUL上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一个“非典型”的伦敦校园:运河、公园和东区的风
我们先从地理位置说起。QMUL的主校区Mile End,坐落在伦敦的Tower Hamlets区。你第一次坐地铁Central Line过来,出站后可能会有点小小的幻灭。这里没有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也没有衣着光鲜的金融精英,更多的是沿街的小商铺、不同肤色的居民和略显陈旧的街景。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QMUL最让人舒服的一点,是它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校园”。这在寸土寸金的伦敦非常难得。教学楼、图书馆、学生会和宿舍区都集中在一起,由一条安静的摄政运河(Regent's Canal)贯穿。这意味着你早上可以睡到自然醒,踩着点冲进教室;下午课间,可以花10分钟走到运河边,看天鹅和窄船悠悠划过,瞬间从赶due的焦虑中抽离出来。我敢说,每个QMUL的学生,手机里都存着一张摄政运河在不同天气下的照片。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给了你一种“出则繁华,入则宁静”的奇妙体验。别看它在东边,交通其实异常便利。Mile End地铁站是三条线的交汇点(Central, District, Hammersmith & City),坐红色的中央线,不到20分钟就能直达牛津街,想去购物血拼也就是几站地铁的事。根据伦敦交通局(TfL)的数据,从Mile End到金融城Bank站只需要8分钟,到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坐DLR也就15分钟。对于很多商科或法学的同学来说,无论是实习还是参加招聘活动,都非常方便。
所以,QMUL的地理位置不是缺点,反而是一种特色。它让你避开了市中心游客的喧嚣,真正扎根在一个充满活力的本地社区里。你感受到的,是一个更多元、更真实的伦敦。
学术体验:罗素光环下的“实在”与“避雷”
聊完环境,我们来说点硬核的。作为罗素大学集团(The Russell Group)的成员,QMUL的学术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它就像班里那个平时不太张扬,但一到考试就默默拿出好成绩的同学。根据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QMUL位列全球第145位。尤其在某些专业上,它的表现堪称惊艳。
比如它的法学院,常年稳居世界前列,特别是商法和知识产权法方向,是很多学法律的同学梦寐以求的地方。我认识一位读LLM的朋友,他的教授是业内鼎鼎有名的大律师,上课时分享的案例全是自己亲手处理过的真实案件,那种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深度,是看多少教科书都学不来的。同样,QMUL的巴茨和伦敦医学与牙医学院(Barts and The London School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也是英国顶尖的医学院之一,走在校园里,你经常能看到穿着白大褂行色匆匆的医学生,他们是校园里最“卷”也最受尊敬的群体之一。
但是,光环之下,选课的智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里给你分享一个真实的“避雷”经验。我有个学商科的朋友,当时选了一门听起来特别高大上的“全球商业战略”,结果这门课的考核方式是100%期末考试,整整三个小时的闭卷写作。教授讲课风格又非常催眠,一学期下来,大家对着厚厚的reading list欲哭无泪。所以,选课前一定要做足功课:
第一,去学校官网仔细看课程大纲(Module Directory),特别是考核方式(Assessment)。你是擅长写论文还是擅长考试?这直接决定了你这门课的生死。
第二,想办法联系学长学姐,问问他们的亲身体验。他们会告诉你哪个教授是“killer”(给分巨低),哪门课是“水课”(轻松好过),这些信息比任何官方介绍都宝贵。
第三,利用好开学前几周的试听期。大胆去听你感兴趣的课,感受一下老师的讲课风格和课程的难度,不喜欢就赶紧换。
再说说学习资源。Mile End校区的图书馆是我们的主战场。它不算特别大,但功能齐全,藏书丰富。考试季期间,图书馆会24小时开放,那场面堪比春运。早上8点去可能就找不到好位置了,咖啡和能量饮料是每个人的标配。你会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为了一个学位拼尽全力的样子,那种氛围会让你不自觉地被感染,也算是留学生活中一种独特的“战友情”吧。
校园生活红黑榜:食堂、宿舍和那些好玩儿的社团
学术之外,留学生活更多的是柴米油盐。我们来盘一盘QMUL的校园生活,有红榜,当然也有黑榜。
宿舍:方便,但做好心理准备
QMUL的一大优势是为大部分国际本科生和硕士生提供校内宿舍,主要集中在Mile End和Whitechapel校区。住在校内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上课只需步行5-10分钟,省下了一大笔交通费和通勤时间。以2023-2024学年的数据为例,校内宿舍的价格大约在每周170到250英镑之间,在伦敦属于中等水平。但说实话,宿舍的设施可能有点年头了,别对它抱有太高的期望。优点是安全有保障,社交方便,缺点是空间小,隔音一般,厨房需要和好几个人共享。
食堂红黑榜:自己做饭才是王道
聊到吃,这绝对是个槽点与亮点齐飞的话题。
红榜:学生会(QMSU)旗下的Drapers Bar & Kitchen,是大家社交聚餐的好去处,汉堡和薯条味道不错,价格也比外面便宜。The Curve餐厅的披萨和简餐也还行,是课间快速解决午饭的选择。校园里还有几家咖啡店,出品稳定,是赶due期间的续命神器。
黑榜:主食堂The Nest,很多同学反映价格偏高,味道一言难尽,性价比不高。大部分人吃过一两次后,基本就把它拉黑了。
过来人的终极建议是:学会自己做饭!校园附近就有好几家超市,比如Sainsbury's Local和Tesco Express。走远一点还有大型的Lidl和Asda,物价更便宜。自己做饭不仅省钱,还能满足你的中国胃,绝对是提升留学幸福感的关键技能。
社团:找到你的人!
QMUL的学生会有超过300个社团和体育俱乐部,这是你结交朋友、发展爱好的最佳平台。无论你喜欢什么,总能找到组织。从常规的篮球社、舞蹈社,到有趣的哈利波特社、烘焙社,再到各个国家的学生学者联谊会(CSSA),应有尽有。我当时加入了一个徒步社(Hiking Club),每个月都会组织去伦敦周边的国家公园徒步。和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在英国美丽的乡间徒步,聊天说地,那段经历让我至今难忘。所以,别害羞,开学的社团招新会(Welcome Fair)一定要去逛逛,勇敢地报名吧!
解锁东伦敦:你的周末不只有图书馆
如果你以为在QMUL上学,生活就只有校园和图书馆,那就大错特错了。你身处的东伦敦,是整个伦敦最酷、最有趣、最多元的区域。这里是你的巨型游乐场。
Brick Lane(砖巷):从学校步行或者坐一站公交就能到。这里是复古爱好者的天堂。周日的集市最为热闹,街道两旁摆满了复古服饰、独立设计、黑胶唱片和各种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空气中弥漫着世界各地的美食香味,从印度咖喱到犹太贝果(推荐那家24小时营业的Beigel Bake),总有一款能满足你。街头涂鸦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说不定你就能在某个转角偶遇班克斯(Banksy)的作品。
Shoreditch:紧邻Brick Lane,是伦敦的潮流艺术区。这里有集装箱改造的购物中心Boxpark,有无数家网红咖啡店和买手店,还有各种画廊和酒吧。晚上,这里是年轻人夜生活的聚集地,充满了活力。
Victoria Park(维多利亚公园):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Vicky Park”,是东伦敦最大的皇家公园,也是QMUL学生的“后花园”。天气好的时候,这里是野餐、跑步、划船的绝佳去处。每年夏天,这里还会举办像All Points East这样的大型音乐节,气氛超棒。
Canary Wharf(金丝雀码头):从学校坐DLR很快就能到。这里是伦敦的新金融城,画风和Mile End截然不同。高楼林立,现代感十足。虽然白天是金融精英的地盘,但晚上和周末,这里的餐厅、酒吧和河滨步道,是享受一顿精致晚餐或悠闲散步的好地方。
生活在东伦敦,意味着你永远不会感到无聊。每一条小巷,每一个市场,都可能藏着惊喜。这种探索的乐趣,是住在市中心游客区所无法体会的。
关于安全:打破偏见,但别丢了警惕
最后,我们来聊聊那个绕不开的话题——安全。很多人一听到“东伦敦”,就会和“不安全”划上等号。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但也提醒我们需要保持警惕。
说实话,东伦敦的治安状况确实比不上西伦敦的富人区。这里的文化更多元,人口构成也更复杂。你可能会在街上看到流浪汉,也可能会在晚上听到警笛声。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每天都生活在危险之中。根据伦敦警察厅的数据,大部分犯罪都集中在特定的街区,并且多为小偷小摸。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风险往往是手机被抢或者入室盗窃。
所以,你需要的是“街头智慧”(Street Smart),而不是无端的恐惧:
1. 晚上尽量不要一个人走小路、暗巷,尤其是不要戴着耳机低头玩手机。学校周边的Mile End Road是主干道,灯火通明,相对安全很多。
2. 保管好个人财物。在人多的地方,把背包背在胸前,手机不要放在裤子后袋。
3. 如果你住在校外,一定要确保门窗安全。晚上睡觉前检查一遍门锁。
4. 学校的安保系统很完善,校园内有24小时的安保人员巡逻,到处都有监控。如果你在图书馆学习到深夜,不敢一个人走回宿舍,可以联系学校的安保服务。
绝大多数在QMUL读过书的学生,包括我自己在内,整个留学期间都平平安安。只要你保持基本的警惕心,这里和其他伦敦区域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不要让刻板印象吓到你,从而错过了东伦敦真正的魅力。
在QMUL上学,可能和你最初幻想的“英伦留学”有点出入。它不那么光鲜亮丽,甚至有点“糙”。但它给你的是一种沉浸式的、有血有肉的伦敦生活。你不再是一个匆匆路过的游客,而是一个真正生活在这里的居民。
你会在某个周日下午,在维多利亚公园的草坪上和朋友一聊一下午;你会在考试周的深夜,和图书馆里不认识的同学相视一笑,互相打气;你也会在Brick Lane的咖喱香气中,找到属于你的“深夜食堂”。
这,或许才是留学真正的意义——不是去一个完美的地方,而是在一个真实的地方,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完美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