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悄悄话 |
|---|
| 这篇文章纯属我的“良心发现”,绝不是广告哦!目的就是想帮大家打破信息差,在香港留学的路上找到那个最适合你的“梦中情校”。别再只盯着Top 3内卷啦,换个思路,你会发现一片新天地,说不定这所宝藏学校才是你的最佳选择! |
后悔没早点知道香港这所神仙大学
上周和学妹Mandy视频,聊起她申请香港研究生的事儿。电话那头,她的声音听起来疲惫不堪,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那股快要溢出来的焦虑。
“学姐,我真的快卷不动了,”她叹了口气,“港大、中大、科大,感觉全世界的学霸都在申。我的绩点虽然还行,但本科背景不算顶尖,实习经历也中规中矩。每天刷着申请论坛,看到那些‘神仙背景’的同学,感觉自己就是个陪跑的,太绝望了。”
我完全理解她的心情。说真的,咱们留学生圈里,好像有个不成文的“鄙视链”。一提到去香港,脱口而出的就是那“三巨头”。仿佛除了这三所,其他的都“不值得一提”。我自己当年申请时,也是一头扎进了这个怪圈,眼里只有那几个金光闪闪的名字,每天都在为那零点零几的GPA差距和简历上不够亮眼的一行字而焦虑。
挂了电话,我突然想起前阵子和一个在香港工作的朋友吃饭时,他无意中提到的一所学校。当时他眉飞色舞地跟我说:“你知道吗,我们公司新来的一个实习生超厉害,做数据分析和新媒体策划的能力甩开同龄人一大截。一问,才知道是浸会大学的。”
“浸会?”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和很多人一样,有点陌生,甚至带了点偏见,“哦,是那个学校啊……”
他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你可别小看它。人家有些专业,在亚洲都是数一数二的,比港大的都难进。只是太低调了,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这次和Mandy的聊天,让我重新想起了那次对话。我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像侦探一样去挖掘这所被我们严重低估的大学——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HKBU)。结果,越查越心惊,越看越后悔。天啊!这不就是我们这些想避开“修罗场”,又想接受顶尖教育的学生,梦寐以求的“神仙大学”吗?我简直想穿越回去,给当时那个焦虑的自己一个大嘴巴:为什么没早点知道它!
别不信,它的王牌专业就是“亚洲之光”
咱们留学生选校,最看重的是什么?当然是专业实力!如果我告诉你,浸会的某个学院,被誉为“亚洲第一”,你信吗?
这可不是我瞎吹,说的就是它的传理学院(School of Communication)。
在咱们传媒生的心里,这地方简直就是“麦加”一样的存在。我特地去查了最新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虽然总排名上浸会可能不像港大、科大那么靠前,但在“传播与媒体研究”这个领域,它常年稳居全球前100名,在亚洲范围内更是顶尖的存在。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你在这里接受的教育,是世界一流水平的。
我有个本科同学Sarah,当年就是个“非主流”。我们都在挤破头申港大新闻的时候,她默默拿了浸会传理学院的offer。当时我们还替她“惋惜”,觉得有点“屈才”。结果呢?人家现在是某国际知名媒体驻港记者,专业能力强到让我们这些“名校毕业生”都自愧不如。
她告诉我,浸会传理的厉害之处,不在于名字有多响,而在于它给你的东西有多“硬核”。学院下面细分了新闻系、电影学院、传播系,每个方向都强得可怕。比如它的电影学院,被誉为香港电影的“黄埔军校”。你可能不知道,像《无间道》的导演庄文强、著名导演关锦鹏,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学院里的设备,什么阿莱摄影机、专业的录音棚、后期剪辑室,堪比商业级的制作公司。老师们很多都是业界大牛,他们教你的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片场里真刀真枪的实战经验。
Sarah说,她的毕业作品就是用学校提供的全套专业设备拍出来的,从剧本、拍摄到后期,整个流程走下来,等于提前进了一次真正的剧组。这种实践机会,是很多理论为主的“名校”给不了的。
除了传媒,浸会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中医药学院。这可是香港第一家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学府。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第一家中医院也交由浸会大学运营。这意味着什么?资源、研究经费、临床机会,全都是顶级的。对于想学中医、中药或者相关生物科技的同学来说,这里绝对是黄金选择。
我还发现,它在一些新兴交叉学科上也布局得特别早。比如,当大家还在讨论AI的时候,浸会已经开设了“人工智能与数码媒体”这样的硕士课程,把最火的AI技术和自己最强的传媒优势结合起来。这种紧跟时代潮流的专业设置,才是真的为你的就业考虑!
氛围感拉满,这里没有“PUA”只有“家”
如果说专业实力是“硬件”,那校园氛围和人文关怀就是决定你留学幸福感的“软件”。
香港的大学,因为地少人多,普遍节奏快、压力大。很多同学开玩笑说,在香港读书,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感。但在浸会,我听到的故事却不太一样。
浸会一直推行的是“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这个词听起来有点虚,但落实到具体,就是学校不只关心你的成绩,更关心你这个人本身的发展。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紧密、温暖的社区,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学习工厂。
我的朋友Leo,在浸会读计算机科学。他是个典型的“社恐”理工男。他说,刚去香港时,他最怕的就是小组作业(group project),因为不擅长和人打交道。但在浸会,他发现老师和同学都特别友善。教授会耐心地引导他们这些不爱说话的学生开口,同学之间也更多是互相帮助,而不是暗中较劲。
“有一次我们小组做presentation,我紧张到说不出话,”Leo回忆说,“我们组的一个香港本地同学,立马察觉到了,他很自然地接过我的话头,帮我把那部分讲完。事后他还拍拍我的肩膀说‘没关系,下次会更好的’。那一刻,我真的觉得特别温暖。”
这种友善的氛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浸会的规模。相比于动辄几万人的综合性大学,浸会的学生总数相对较少,师生比更高。这意味着每个学生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资源。你想找教授问问题?随时欢迎。你想参加学校的活动?机会多得是。你不会感觉自己只是庞大机器里的一个无名小卒。
学校的地理位置也超赞。它坐落在九龙塘,是香港的交通枢纽,去中环、去旺角、去深圳都超级方便。但神奇的是,校园本身又闹中取静,没有中环那种让人窒息的压迫感。旁边就是高档住宅区和中小学名校,整个区域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气息都特别好。
Leo说,他最喜欢的就是周末下午,和同学一起去学校附近的“又一城”商场看个电影,或者去九龙仔公园跑跑步。那种感觉,才叫“留学生活”,而不仅仅是“留学求生”。
性价比之王:奖学金和申请政策太香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咱们来聊点最实际的:钱和申请难度。
这绝对是浸会最让我“后悔没早点知道”的地方,性价比简直高到离谱!
我们先说奖学金。很多同学可能觉得,香港的奖学金是学神专属,和我们普通人没关系。但在浸会,机会真的多很多。我特地去官网查了,它针对国际生和内地生设立了种类繁多的入学奖学金。有些奖学金甚至可以覆盖全额学费,外加每年几万港币的生活补助!
为什么浸会的奖学金相对更容易拿到?逻辑很简单。因为大部分“超级学霸”的目光都集中在港大和科大,浸会的申请者池子里,虽然也有很多优秀的人,但顶尖学霸的密度没有那么高。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成绩优异(比如GPA 3.5/4.0以上)、有不错软实力背景的学生,在港大可能只是“芸芸众生”,但在浸会,你可能就是那个被重点关注的“闪光少年”,拿到奖学金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我认识一个学姐,本科双非,但均分很高,雅思也考到了7.5。她当年申请港大被拒了,最后来了浸会的商学院,结果直接拿到了半奖!这笔钱,让她整个留学期间的经济压力小了很多。
再来说说申请政策。浸会的申请门槛,客观来说,确实比Top 3要友好一些。但这绝不代表它“水”。它更看重的是你和专业的匹配度以及你的综合素质。
举个例子,它的王牌传理学院,在审核材料时,除了看你的成绩单,会非常非常看重你的文书(Personal Statement)和作品集(Portfolio)。你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个行业?你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你有没有动手实践过?这些“软实力”往往比你本科学校的排名更重要。
这意味着,对于那些本科背景不占优势,但在专业领域有热情、有积累的同学来说,浸会给了你一个绝佳的“逆袭”机会。你的申请材料不会因为一个“双非”的标签就被扔进垃圾桶,招生官会认真地去看你的每一个项目、每一篇文字,去了解你这个人。
Mandy听完我的分析,眼睛都亮了。她本科时自己运营过一个公众号,还拍过几部小短片,这些经历在申请港大时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对于浸会传理学院来说,这可能就是闪光点。
你看,留学申请,有时候真的不是一条道走到黑的“华山论剑”。换个赛道,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原来也是那个能被看见、被欣赏的“武林高手”。
写在最后,给还在迷茫的你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想劝你放弃“名校梦”,也不是说浸会就完美无缺。我想说的是,在做选择的时候,千万别被信息茧房困住,别让别人的标准定义你的成功。
在你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和成千上万的优秀者去争抢那几个有限的名额之前,不妨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
是想要一个在亲戚朋友面前说出来倍儿有面的学校名字?还是想要一个真正能学到东西、教授认识你、同学帮助你、能让你快乐成长的环境?
如果你的答案是后者,那么,请把香港浸会大学这样的学校,放进你的备选清单里,认真地去了解一下。去看看它的课程设置,是不是你真正感兴趣的;去搜搜它的教授,是不是你崇拜的领域大牛;去社交媒体上找找在读的学长学姐,听听他们最真实的就读体验。
别再让“我以为”和“别人说”来决定你的未来。留学是你自己的事,找到那个最适合你的地方,远比挤进一个最有名的地方,要重要得多。希望你,不要像我一样,到了最后才感叹一句:“哎,真后悔没早点知道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