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高能预警&核心看点 |
|---|
| ? 毕业=失业?不存在的! 揭秘伯明翰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为中国留学生量身打造的“回国就业直通车”项目,看看学校如何帮你把Offer喂到嘴边。 |
| ? 神仙企业清单大公开 腾讯、普华永道、联合利华……盘点那些专门来伯大、格大“抢人”的国内顶尖名企,看看你的梦中情“司”在不在其中。 |
| ? “面试直通卡”获取指南 手把手教你如何利用学校资源,从修改简历到模拟面试,再到精准内推,让你在秋招春招中弯道超车,赢在起跑线。 |
| ? 真人真事&最新数据 结合学长学姐的真实上岸经历和最新《2023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数据,给你最接地气、最有用的求职干货。 |
哈喽呀,各位在伯明翰和格拉斯哥奋斗的宝子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一枚。
最近是不是一边在为毕业论文的due date头秃,一边又在为回国找工作的事儿焦虑到失眠?特别是看到国内的小伙伴们在朋友圈晒出秋招offer,那种感觉,我懂!
凌晨三点的图书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让我猜猜你的日常:英国时间下午四点,你刚听完今天的最后一节lecture,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习惯性地打开手机。国内的求职群里,“叮叮叮”地闪烁着几百条未读消息——“XX集团网申明天截止!”“谁有字节的内推码?”“刚结束腾讯群面,感觉凉了……”
你叹了口气,锁上手机,抬头望向窗外。伯明翰的红砖建筑在夕阳下格外好看,格拉斯哥的主楼在阴天里也别有一番风味,但你却无心欣赏。脑子里盘旋的是:我的简历是不是写得太“英式”了?国内的HR到底喜欢什么样的风格?那些线上笔试和群面,隔着七八个小时的时差,我真的能搞定吗?
我认识一个叫Chloe的学姐,前年从伯明翰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硕士毕业。她说,那段时间是她留学期间最黑暗的日子。白天要泡在图书馆里啃各种理论模型,写那篇关于“Z世代消费行为”的毕业论文,晚上回到公寓,就得立马切换频道,开始海投简历。她投了上百份,收到的回复却寥寥无几。有一次,她好不容易拿到了一个国内快消巨头的视频面试,约在英国时间凌晨四点。她提前一晚就没睡好,化了全妆,穿上正装,对着镜头一遍遍地练习自我介绍。结果面试官那边网络不好,全程断断续续,最后只问了两个问题就草草结束了。挂掉视频的那一刻,她看着窗外漆黑的天,心态彻底崩了。
这个场景,是不是让你感觉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别怕,今天我就是来给你们吃一颗定心丸的。因为,你忘了自己最大的靠山是谁了——你的母校啊!
“信息差”和“时差”,留学生回国求职的两座大山
在我们深入探讨学校能帮你做什么之前,我们得先搞清楚,为什么留学生回国求职这么难。除了时差这个物理障碍,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信息差”。
根据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超过45%的海归认为,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劣势是“不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你看,问题就出在这儿。
你在英国学习的课程、写的论文、做的实习,都是基于这边的市场环境。你习惯了写Cover Letter,习惯了在CV里用STAR法则详细描述你的经历。但国内的HR可能更喜欢一页纸的简洁简历,更看重你的实习公司名气和在校期间的学生工作经历。这种“水土不服”,让你空有一身本领,却不知道怎么展示给对的人看。
而且,国内的招聘节奏快得惊人。“金九银十”的秋招,“金三银四”的春招,一波接一波。等你七八月份写完毕业论文,准备回国大展拳脚时,才发现大部分优质的校招岗位早就招满了,剩下的都是些“捡漏”的机会。这种完美错过招聘黄金期的痛,谁能懂?
别慌!你的“神仙母校”早就出手了!
好了,渲染了这么多焦虑,现在要上干货了!你可能每天都路过学校的Careers Network或者Careers Service中心,但你不知道的是,那里藏着专门为你——中国留学生——准备的“秘密武器”。
伯明翰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作为深受中国学生喜爱的世界百强名校,早就意识到了你们的困境。他们才不舍得让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因为信息差和时差就在求职路上“裸奔”。
近年来,这些顶尖英国大学都成立了专门的团队,投入了大量资源,来搭建连接在校生与中国企业的桥梁。他们做的,可不是简单地发发招聘邮件。他们是直接把国内的名企HR请过来,把热乎乎的岗位送到你面前,甚至帮你把简历直接递到招聘官手上!这已经不是“助攻”了,这简直是“保送”啊!
揭秘伯明翰大学的“保姆级”求职服务
先来说说咱们伯大的同学们。你们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Careers Network)有多给力,可能超乎你的想象。他们有一个专门的“China Careers Team”,这支团队的唯一使命,就是帮助在伯大学习的中国学生找到心仪的回国工作。
1. 官方微信公众号“UoB_Careers”:你的专属信息渠道
还在刷各种求职APP?快去关注这个宝藏公众号!这里会定期推送专门面向伯大学生的国内名企招聘信息,从互联网大厂到金融巨头,应有尽有。所有信息都经过学校筛选,真实可靠,而且很多都是“伯大专属”的内推岗位或快速通道。这意味着,你的竞争对手,首先就少了一大半!
2. 每年一度的“中国职业发展峰会”(China Careers Fair)
这绝对是伯大给中国学生的最大福利!每年,学校都会举办大型的线上或线下招聘会,邀请数十家国内顶尖企业前来“抢人”。想象一下,腾讯、阿里巴巴、普华永道、联合利华、玛氏这些公司的HR,就坐在屏幕对面或者展台前,等着你过去和他们交流。你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直接和面试官面对面沟通,了解岗位需求,递交简历,甚至当场拿下进入下一轮的资格。
去年毕业的金融工程专业的学长Leo,就是通过这个招聘会拿到了中金公司的offer。他说:“当时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线上的Fair,跟中金的HR聊了大概十分钟,介绍了自己的背景和项目经历。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笔试通知,流程走得特别快。比我自己海投的效率高太多了!”
3. 一对一的职业咨询和简历修改
你的英式CV在国内真的不“香”吗?别自己瞎琢磨了。直接预约Careers Network的顾问,他们有专门了解中国市场需求的导师,会手把手教你,如何把你的留学经历和学术成就,转化成国内HR看得懂、感兴趣的亮点。他们会告诉你,哪些经历要突出,哪些证书有价值,甚至会帮你模拟面试,让你在真正的面试中自信满满。
格拉斯哥大学:百年名校的强大校友“关系网”
说完伯大,再来看看格大的宝子们。你们学校可能在宣传上没有那么“高调”,但它为你铺的路,同样扎实而有力。格拉斯哥大学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其遍布全球,尤其是在中国主要城市的、凝聚力极强的校友网络。
1. “格拉斯哥大学中国校友会”:你最硬核的“关系网”
格大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有非常活跃的校友会。学校的Careers Service会和这些校友会紧密合作,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的分享会和社交活动。在这些活动上,你遇到的不是冷冰冰的HR,而是和你一样曾在Gilmorehill上过学、在图书馆赶过due的亲学长学姐。
他们现在可能已经是腾讯的产品总监,是德勤的合伙人,是汇丰银行的部门经理。向他们请教求职经验,了解行业内幕,甚至获得一个宝贵的内推机会,都比你隔着网络干巴巴地问要有效得多。这种基于共同母校情谊建立起来的信任,是任何求职技巧都无法替代的。
2. 国际学生专属的职业支持
格大的Careers Service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一系列量身定制的服务。他们有专门的板块讲解“Working in China”,告诉你回国求职的注意事项。他们举办的“Global Careers Summit”等活动,也会邀请大量在中国有业务的跨国公司和本土龙头企业参加。
我认识的一个在格大读传媒的Mandy同学,她就是通过学校组织的“校友导师计划”(Alumni Mentoring Programme),匹配到了一位在上海奥美工作的学姐。在学姐的指导下,她重新定位了自己的求职方向,修改了作品集,最终成功拿到了4A广告公司的offer。她说:“学姐不仅给了我很多行业建议,更重要的是,她让我看到了留学的价值如何在国内的职场中体现,给了我巨大的信心。”
3. 与顶尖企业的深度合作
格拉斯哥大学的商学院、工程学院等王牌学院,本身就和国内许多行业巨头有着长期的项目合作和人才输送协议。比如,像华为、字节跳动等科技公司,每年都会在格大举办专场的技术分享会或宣讲会,目的就是为了提前锁定优秀的技术人才。如果你是这些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密切关注学院的邮件和通知,这些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机会。
哪些“神仙企业”在向你招手?
说了这么多,你肯定好奇,到底有哪些好公司会专门来这两所学校招生呢?根据近两年的数据和招聘会信息,我给你们整理了一个大概的清单,覆盖了留学生回国最想进入的几个热门行业:
互联网科技: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美团、百度、网易、华为。这些大厂尤其偏爱有海外背景、英语流利、具备国际视野的毕业生,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人机交互等专业的同学。
金融服务:“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是招聘大户,每年都会给伯大和格大的毕业生开放绿色通道。此外,中金、中信证券等国内顶级券商,以及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也都是学校招聘会的常客。
快速消费品(FMCG):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玛氏。这些跨国公司非常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商学院的同学是他们的重点目标。
咨询行业:虽然顶级MBB(麦肯锡、贝恩、波士顿)的校招门槛极高,但许多二线咨询公司和“四大”的咨询部门,都非常欢迎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
看到了吗?这些你挤破头都想进的公司,其实早就把橄榄枝伸到了你的面前,就看你愿不愿意伸手去接了。
“面试直通卡”怎么拿?超实用攻略来了!
心动不如行动。说了这么多学校的好,具体到我们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资源利用到极致,真正拿到那张“面试直通卡”呢?
第一步:立刻!马上!激活你的学校求职账号。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在线求职平台(比如伯大的Careers Connect)。别再让它躺在你的收藏夹里吃灰了。进去,把你的个人信息填写完整,订阅你感兴趣的行业和公司的邮件通知。这是你获取一切专属资源的第一入口。
第二步:预约一次Career Consultation。
带着你的简历(中英文版都要),去和职业顾问聊一次。不要害羞,大胆说出你的困惑和目标。他们见过的案例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三言两语就能点出你的问题所在。这次咨询的价值,绝对远超你自己在网上看一百篇“面经”。
第三步:像追星一样关注学校的官方渠道。
无论是学校的官方微信、邮件Newsletter,还是学院的内部通知,把它们都置顶。很多宝贵的招聘信息、活动预告都是通过这些渠道第一时间发布的,错过一个,可能就错过了一个亿。
第四步:把“Networking”刻在DNA里。
不要害怕社交!无论是线上的招聘会,还是线下的校友分享会,都积极参与。提前做好准备,了解参会企业和嘉宾的背景,准备好你的“电梯演讲”(30秒自我介绍),主动去提问、去交流。你今天加的一个学长微信,可能就是你明天拿到offer的关键。
别让你的学位证书,只是一张昂贵的“毕业照”
我知道,在异国他乡,一边要应对繁重的学业,一边还要规划未知的未来,真的很难。但我想告诉你,你当初选择出国留学,不就是为了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吗?
你辛辛苦苦读下来的这个世界名校的学位,它的价值绝不仅仅是毕业典礼上那张光鲜亮丽的照片,更在于它背后所链接的强大资源和广阔平台。而你的学校,已经把这些资源像自助餐一样摆在了你的面前,免费,且不限量供应。
所以,别再一个人抱着电脑焦虑了。从今天起,关掉那些让你心烦的求职APP,打开你学校的Careers Service网站。去预约一次咨询,去报名一场活动,去联系一位校友。把学校为你铺好的这条路,踏踏实实地走一遍。
你的毕业论文终将完成,而你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别怕,你的母校,是你永远的靠山。
加油,未来的精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