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熙大学读书是种什么体验

puppy

每次刷到照片,是不是都觉得这里美得像个童话城堡?告诉你,现实里的校园真的就这么梦幻,尤其到了樱花季,随手一拍都是大片!但先别光顾着陶醉,这里的学习可不是闹着玩的,小组作业和发表(presentation)多到让你怀疑人生也是常有的事。不过别担心,作为过来人,这篇文章会带你看看真实的庆熙生活:从怎么选到宝藏教授的神仙课,到校门口藏着哪些好吃不贵的“续命”美食,再到国际生社团怎么玩才尽兴。这里有光环,也有挑战,想知道更多学长学姐才知道的干货和小秘密吗?快进来看看吧!

学长学姐の悄悄话
校园美照背后:哥特式建筑+樱花季=朋友圈王者。但期中、期末季的图书馆灯火通明,也是100%的现实。
小组作业预警:“팀플(Team-ple)”是必修课,可能遇到神队友,也可能体验“一带四”的绝望。沟通能力是生存关键!
选课黑科技:务必下载“에브리타임(Everytime)”APP,看课程评价,躲开“学分杀手”,是每位庆熙人的基本操作。
校门口美食:回基站的“葱饼一条街”不是传说,下雨天没去吃过葱饼配米酒的留学生活是不完整的。人均不到一万韩元就能吃到撑。

还记得第一次申请学校,在网上疯狂搜索庆熙大学照片时的情景吗?一张和平殿堂在樱花掩映下的照片,瞬间就击中了我的心。当时我就想,天啊,这真的是大学吗?确定不是哪个欧洲王子住的城堡?带着这种童话滤镜,我拖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来到了首尔回基洞。

后来,我一个刚来韩国的朋友来我们学校玩,逛了一圈后,他酸溜溜地对我说:“你们每天在景区里上学,学习还能学得进去吗?” 这个问题,问得真好。今天,我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带你走进这座“城堡”,聊聊在这里读书,到底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光环之下:在“韩国最美校园”里上学是种什么感觉?

先说结论:真的很爽,但也很“分裂”。

庆熙大学的校园,特别是首尔校区,颜值是毋庸置疑的。标志性的和平殿堂、中央图书馆,都是典型的古希腊罗马式建筑。平时走在路上,感觉自己像是在拍什么复古MV。尤其是每年4月,樱花盛开的时候,整个校园会被粉白色笼罩,从正门到本馆的那条路,简直就是一条樱花隧道。那时候,你不需要任何拍照技术,手机随手一按,就是一张能发朋友圈炫耀半年的美照。

这种环境带来的幸福感是实实在在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去中央图书馆前的喷泉广场坐一会儿,看看鸽子,看看来来往往拍照的游客,感觉坏情绪都被治愈了。我有个朋友,她备考期末压力巨大,每天的解压方式就是绕着和平殿堂夜跑,她说:“看着这么美的建筑,就觉得自己的烦恼好渺小。”

但“分裂”感也随之而来。当你在樱花树下奋笔疾书赶due,或者在宏伟的图书馆里为了一个发表(Presentation)通宵查资料时,那种感觉就非常奇妙。外界看我们是“在城堡里上学的公主王子”,而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只是“在城堡里熬夜的普通人”。根据QS 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庆熙大学位列全球第332位,韩国第11位。能有这个排名,靠的绝不仅仅是颜值。

学术硬仗:小组作业和发表,躲不开的“팀플地狱”

如果说校园的颜值是庆熙的A面,那无处不在的小组作业(팀플,读作Team-ple)和发表(발표)就是它的B面。这几乎是所有韩国大学的“特色”,庆熙也不例外。

刚来的第一个学期,我选了一门“媒体文化论”的教养课。课程计划里轻描淡写地写着“期中小组发表(30%)”。当时我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很快,教授就把我们分成了5人一组,题目是分析一个社会文化现象。然后,噩梦就开始了。

我们组有两个韩国同学,一个越南同学,一个乌兹别克斯坦同学,还有我一个中国人。第一次开会,光是确定选题就花了两个小时,大家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关注点完全不一样。好不容易定下来,分工又成了难题。韩国同学做事效率很高,刷刷刷就把PPT框架做好了,但我发现他们对中国部分的理解有些片面。我试图解释,但因为韩语还不够流利,说得磕磕巴巴。那个越南同学性格比较内向,全程几乎不说话。最后的结果就是,大部分工作都落在了我和那两个韩国同学身上。

发表前一晚,我们三个人在学校24小时学习室改PPT到凌晨3点。那种感觉,真的会让你怀疑人生。这就是韩国学生口中的“팀플 지옥”(小组作业地狱)。你可能会遇到全程隐身的“免费搭车人”,也可能会因为意见不合和组员吵得面红耳赤。

但说实话,虽然过程痛苦,收获也巨大。那次发表我们拿了A+,我的韩语口语和听力在那一个月里突飞猛进。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怎么在跨文化团队里沟通、妥协和合作。这是一个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技能。

给新生的建议是:选组员时,尽量找之前合作过、靠谱的朋友。如果不行,开会时一定要大胆发言,明确分工,设置好每个阶段的deadline。别因为是外国人就害羞,你的观点很重要!

选课宝典:如何找到神仙教授和“꿀강”?

在庆熙,一学期的体验是天堂还是地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课表。选到一门内容有趣、教授和蔼、给分还好的课,那简直是捡到宝了。这种课在韩国学生口中被称为“꿀강”(꿀是蜂蜜的意思,就是指甜甜的课)。相反,要是选到了一个讲课无聊、要求严苛、还喜欢随便给C的“学分杀手”,那日子可就难熬了。

怎么避坑?秘密武器就是一款叫做“에브리타임 (Everytime)”的手机APP。这几乎是全韩国大学生的装机必备软件。你需要用学校邮箱认证后才能使用,里面有“课程表”、“讲义评价”、“旧书交易”等板块。

最有用的就是“讲义评价”。学生们会匿名评价自己上过的每一门课,从教授的讲课风格、作业多少、考试难度,到给分的标准,都写得一清二楚。有些评价非常毒舌,比如“教授上课只会念PPT,我奶奶来都比他讲得好”,也有些充满了感激之情,“这是我大学四年里上过最好的课,改变了我的人生观”。

我就是靠着这个APP,选到了几门宝藏课。比如,庆熙的王牌项目“Humanitas College”提供很多优质的通识教育课程。我曾经选过一门叫《我们时代的哲学思考》的课,教授是个非常有魅力的老爷爷,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用最新的社会新闻来引导我们思考哲学问题,比如从“N号房事件”谈到数字时代的伦理。每节课都像在听一场精彩的脱口秀,期末论文也给了我很大的发挥空间。

所以,在每学期抢课大战开始前,花一个下午的时间,把你感兴趣的课程都在Everytime上搜一遍,仔细阅读前辈们的评价。这绝对是你留学期间做得最明智的投资之一。

吃货续命指南:回基站的美食江湖

学习再忙,饭总是要吃的。庆熙大学的“食堂”不仅仅在校内,更延伸到了校门口的整个回基洞(회기동)。这里是学生们的美食天堂,主打一个“便宜又大碗”。

最有名的,莫过于“回基葱饼一条街(회기 파전 골목)”。一条小巷子里,挤满了十几家卖葱饼(파전)和米酒(막걸리)的店。葱饼巨大无比,一张端上来比脸盆还大,里面塞满了海鲜和葱段,外皮煎得焦香酥脆。价格也特别实惠,一张海鲜葱饼大概在12,000到1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60-80元),足够三四个人吃。每到下雨天,这里就座无虚席,韩国人有“下雨天要吃葱饼喝米酒”的说法。叫上三五好友,点一份葱饼,一壶米酒,聊聊天,一天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除了葱饼,回基站附近还有数不清的“续命”美食。比如,有一家叫“경희대 솥뚜껑 삼겹살”的烤肉店,用巨大的锅盖来烤五花肉,人均一万多韩元就能吃得满嘴流油。还有一些隐藏在小巷子里的“기사식당”(司机食堂),卖的韩式简餐,比如辣炒猪肉盖饭、大酱汤套餐,通常只要7000-8000韩元,是解决一顿午饭的绝佳选择。

对于留学生来说,熟悉这片美食江湖,不仅能填饱肚子,省下生活费,更是融入当地生活的一种方式。当你能熟练地告诉新来的学弟学妹,“那家的炒年糕最好吃,但拉面要去对面那家”时,你就算是半个“回基洞土著”了。

找到归属感:国际生的社团生活

留学生活,除了学习和吃,社交也同样重要。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孤独感是难免的。庆熙大学有非常成熟的国际生支持体系和丰富的社团活动,是结交朋友、找到归属感的好地方。

学校有官方的国际学生组织,比如ISSA (International Student & Scholar Association)。他们会定期组织各种活动,比如新生欢迎会、韩国文化体验(做泡菜、韩服体验)、还有一起去看K-Pop演唱会等。这些活动是认识新朋友最直接的方式,大家都是留学生,有很多共同话题,很容易就能打成一片。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和韩国学生交流,我强烈推荐加入学校的普通社团。庆熙有上百个社团,涵盖了体育、音乐、学术、志愿者等各个方面。我当时加入了一个叫“울림(回响)”的吉他社。社团里大部分都是韩国人,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自己韩语不好会融不进去。

但社员们都非常友善。他们会耐心地一个一个音符地教我,每周的练习时间,大家弹琴、唱歌、聊天,练习结束后一起去吃炸鸡喝啤酒。通过社团,我不仅学会了弹吉他,韩语口语水平也飞速提升,更重要的是,我交到了一群真诚的韩国朋友。他们会邀请我到家里过中秋节,也会在我生病的时候给我买药。这种温暖,是留学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

所以,别把自己局限在留学生的圈子里。勇敢地走出去,选择一个你真正感兴趣的社团,你会发现一个更广阔、更有趣的世界。

在庆熙读书,确实像活在一场梦幻和现实交织的体验里。你会在樱花雨下背单词,会在宏伟的图书馆里通宵赶论文,会在和小组同学的争执中学会合作,也会在回基洞的烟火气里找到慰藉。

这里有光环,也有挑战。它会逼着你成长,让你变得更独立、更强大、也更懂得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选择来到这个“城堡”。

所以,别怕那些小组作业,也别担心语言不通。大胆来吧,推开这扇门,你会看到一个远比照片更生动、更精彩的世界。记得,下雨天一定要去吃葱饼哦!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929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