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最新拟录名单,英港海归成最大赢家!

puppy

还在英国、香港卷GPA和实习的宝子们,快来看这个炸裂消息!央妈最新的拟录名单简直是英港海归的大型团建现场,一眼望去全是咱们的“自己人”!LSE、帝国理工、港大、港中文这些咱们耳熟能详的神校霸榜了不说,更关键的是,到底是什么神仙专业成了进入国家顶级金融机构的“通关密码”?你辛辛苦苦读出来的学位,含金量到底有多高,央妈这次给出了最直接的答案。快来文章里找找你的梦校和专业在不在榜上,这波趋势对咱们未来的求职规划参考价值真的拉满了!

小编划重点
1. 央妈偏爱谁? 最新名单里,英国G5和香港前三的毕业生数量遥遥领先,LSE、帝国理工、港大、港中文是绝对的“香饽饽”。
2. 什么专业最吃香? 经济、金融、计算机、法律是四大王牌。复合背景(比如金融+计算机)更是王炸中的王炸。
3. 你的学位值钱吗? 这份名单就是一份含金量报告。你的学校和专业在不在“射程”内,直接关系到回国求职的竞争力。
4. 我该怎么办? 别光羡慕!GPA是基本盘,实习是加分项,技能是硬通货。从现在开始规划,你也能成为别人眼里的“大神”。

凌晨两点的伦敦,窗外是寂静的泰晤士河,而LSE图书馆里依旧灯火通明。你,或者说我们中的很多人,正对着一篇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论文愁眉苦脸,咖啡因在血液里横冲直撞,心里却反复盘算着一个问题:我花掉爸妈几百万,在这里熬夜掉头发,读的这个学位,以后回国到底值不值?那些国内的顶级机构,真的会看我一眼吗?

就在上周,我一个在港中文读金融的朋友也发来一连串的哭泣表情包,说自己为了赶一个小组pre已经三天没怎么合眼了,感觉快“卷”不动了。她说:“你说我这么拼,毕业后能进中金、中信那种地方吗?感觉希望好渺茫啊。”

宝子们,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的焦虑和迷茫,那今天这篇文章,你一定要睁大眼睛看!因为被誉为“金融圈公务员天花板”的央妈——中国人民银行,刚刚发布的2024年度总行拟录用人员名单,就像一颗重磅炸弹,直接给出了最响亮的答案。这份名单,简直就是为我们英港海归量身打造的一场“庆功宴”!

一、大型团建现场:英港海归霸榜央妈名单

先别急,我们直接上干货。这份热乎乎的名单一出来,整个留学生圈子都炸了。为什么?因为一眼望去,全是咱们的“自己人”啊!

就拿央行总行这次拟录用的78人来说,海归背景的毕业生占据了绝对的主力,其中,英国和香港的毕业生加起来,直接占了半壁江山还多!这已经不是“优势”了,这简直就是“统治级”的表现。

我们来看看具体的院校分布,那场面,真的比校友会还热闹。根据热心网友的统计,在总行录用名单里: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以13人的绝对优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央妈收割机”,简直是yyds!走在LSE校园里,你随便碰到的一个同学,未来可能就是你在央行的同事。

紧随其后的是帝国理工学院(IC)和伦敦大学学院(UCL),分别贡献了7位未来的央行精英。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也稳定发挥,榜上有名。整个英国G5名校,几乎撑起了名单的“半边天”。

视线转向香港,同样是战果辉煌。香港大学(HKU)有5人入围,香港中文大学(CUHK)和香港科技大学(HKUST)也都有多名毕业生上榜。港三大的实力,再次得到了国家顶级机构的强力认证。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你在图书馆里一起熬夜赶due的同学,在食堂里一起吐槽教授口音的朋友,未来真的很有可能成为你在金融街并肩作战的战友。这波啊,是英港留学生的大型线下团建现场没错了!

二、通关密码揭晓:到底什么专业是“敲门砖”?

当然,光看学校还不够。很多宝子肯定更关心:到底是什么神仙专业,才能拿到进入央妈的“通关密码”?

别急,小编帮你扒了扒这些上榜大神们的专业背景,发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规律。如果你正在读或者准备申请这些专业,恭喜你,你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第一梯队:经济与金融 (YYDS)

这毫无悬念。在名单里,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数学这类“根正苗红”的专业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比如,LSE那13位大神里,大部分都来自经济、金融或者相关交叉学科。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是去央行工作,经济金融知识就是最核心的“内功”。你的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公司金融这些课程的成绩单,就是你最硬的“敲门砖”。

举个真实的例子,去年从帝国理工金融科技(FinTech)专业毕业的学姐Sarah,她不仅GPA高,还辅修了编程课程,在校期间就参与了一个关于数字货币风险建模的项目。她的背景完美契合了央行近年来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最终顺利拿到了offer。

第二梯队:计算机与数据科学 (新晋顶流)

这是本次名单最亮眼的一个趋势!随着金融科技(FinTech)和数字人民币的崛起,央行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次名单中,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统计学背景的毕业生数量显著增加。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金融+科技”的复合背景,是现在求职市场上的王炸!如果你是学CS的,同时又对金融感兴趣,考个CFA或者辅修一些金融课程,那你就是各大金融机构抢着要的“香饽饽”。反过来,如果你是学金融的,赶紧去学学Python、SQL,提升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你的简历会立刻变得与众不同。

第三梯队:法律与其他专业 (精英辅助)

除了经管和计算机,法律专业,特别是与经济法、国际金融法相关的,也是进入央行的重要路径。央行作为国家金融监管的核心机构,需要大量的法律人才来制定和完善金融法规。这次名单里,就有来自UCL、KCL等法学院的优秀毕业生。

此外,还有一些英语、公共管理等专业的同学也成功入围,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职能岗位。这说明,央行的用人标准是多元化的,但核心岗位依然被上述几大王牌专业牢牢占据。

三、为什么是英港?我们的优势到底在哪?

看到这里,很多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偏偏是英港海归成了最大赢家?美国藤校不香吗?国内顶尖的清北复交不强吗?

强,当然都强。但英港留学生,确实具备一些独特的、让央妈这类顶级雇主无法抗拒的优势。

优势一:国际化视野与前沿知识。

伦敦和香港,本身就是全球顶级的金融中心。在这里读书,你接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理论,更是全球金融市场最前沿的动态和实践。你用的案例是华尔街最新的并购案,你的客座教授可能就是高盛的MD。这种耳濡目染的国际化视野,是国内很多课程无法比拟的。央行作为需要大量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的机构,自然偏爱具备这种全球视野的人才。

优势二:课程设置高度实用。

尤其是英国的一年制硕士,课程安排非常紧凑,内容也极其“硬核”和实用。很多课程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进入金融行业而设计的,量化分析、编程建模、案例研究占了很大比重。你辛辛苦苦学出来的技能,正是用人单位马上就能用到的。比如,帝国理工的金融数学、风险管理等专业,毕业生几乎是人手一份顶级投行的面试邀请。

优势三:语言优势和文化适应性。

这一点无需多言。在海外独立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已经证明了你出色的英语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这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是至关重要的加分项。

优势四:高效的时间成本。

英国的一年制硕士,香港的大部分硕士项目也是一年,相比国内两到三年的学制,时间成本更低,能让学生更早地进入职场。对于求职的“黄金年龄”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四、不止央妈,整个金融圈都在“偏爱”我们

如果你觉得,只有央妈这种“国家队”才偏爱英港海归,那你就格局小了。

事实上,整个国内的头部金融圈,包括中金、中信、华泰等顶级券商,以及各大公募基金、头部私募,近几年的招聘趋势都高度一致:海归,尤其是英港顶尖名校的海归,正在成为校招的中坚力量。

你可以去LinkedIn上搜一搜,看看那些在中金公司工作的年轻分析师,他们的教育背景一栏,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LSE, IC, Oxford, Cambridge, HKU, CUHK... 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人才筛选共识”。

为什么?因为对于这些分秒必争的金融机构来说,录用一个英港名校的毕业生,是一个低风险、高回报的选择。你的学校排名,已经替他们完成了第一轮最严格的筛选,证明了你的学习能力、智商和抗压能力。你的海外经历,证明了你的视野和适应能力。HR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考察你的实习经历和个人潜力就够了,大大降低了招聘成本。

所以,央妈的这份名单,更像是一个风向标,它清晰地告诉我们:我们正在走的这条路,含金量十足,前景广阔!

那么,我们现在该做什么?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觉得图书馆里的灯光都变得可爱起来了?先别激动,光羡慕名单上的大神没用,关键是把他们的成功经验,转化成我们自己的行动指南。

别再佛系了!GPA是你的生命线,是你简历上最不能含糊的东西。尤其是专业核心课,拿出你高考的劲头去刷分,越高越好,没有上限。

别再宅着了!从现在开始规划你的实习。暑假、寒假,甚至学期中,只要有机会,就去相关的金融机构实习。哪怕是从最基础的“打杂”开始,一份写在简历上的实习经历,都比你空洞地说“我热爱金融”要管用一百倍。多去接触已经在金融圈工作的学长学姐,他们的一句话,可能比你看十篇求职攻略都有用。

别再只盯着课本了!这个时代,复合能力才是王道。学金融的去B站上找个“Python入门到精通”的课程刷起来;学计算机的去了解一下CFA考试的内容。技多不压身,你的技能树点得越满,你的不可替代性就越强。

最后想说,那份央妈的名单,不是用来让我们焦虑的,而是用来给我们信心的。它证明了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付出的努力是有价值的。名单上的每一个人,都曾像我们一样,在异国的深夜里为了一个模型、一篇论文而奋战过。

所以,别怀疑,别迷茫。把这篇文章当成一针强心剂,然后关掉页面,继续去图书馆死磕吧!明年,后年,那份让人羡慕的名单上,说不定就会出现你的名字。

加油,在英国、在香港拼搏的我们!未来,是属于我们的!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572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