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澳洲才知道,世界原来是这个样子

puppy

嘿,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来澳洲前以为留学就是上课、赶due、打卡各种网红景点?来了这个“土澳”我才发现,世界远比想象中复杂又可爱!这里不光有逼疯人的小组作业,更有下午五点就集体下班的商场、和陌生人也能在公交站聊起来的日常。我在这里第一次体会到,原来尊重和界限感可以如此自然地并存;也终于明白,生活不只有奔波和内卷,还有晒着太阳发呆的理直气壮。这篇文章没有长篇大论,只想和你聊聊那些留学教会我的、课本上永远学不到的事,关于独立,关于偏见,也关于如何与一个全新的世界和解。相信我,看完你会发现,这段旅程,绝对值得。

澳洲留学心理准备清单
“慢生活”节奏:商场、银行、邮局可能下午5点就关门,周末更是“懒洋洋”。做好心理准备,告别国内的“24小时不打烊”。
社交边界感:Small Talk是常态,但不必深交。澳洲人很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学会尊重,也学会保护自己。
独立解决问题:从租房、签合同、报税到看病,所有事情基本都要靠自己预约和搞定。学会查官网、打电话,是必备生存技能。
文化冲击是必然:拥抱差异,保持开放心态。你会遇到各种在国内无法想象的状况,别急着用固有思维去评判,先观察和理解。

嘿,我是 lxs.net 的小编,今天想跟你聊点掏心窝子的话。

还记得我刚到墨尔本的第一个周四吗?那天下午我吭哧吭哧赶完一篇论文,一看表,下午五点半,心情那叫一个舒畅。寻思着得好好犒劳下自己,于是兴冲冲地跑去市中心的 Myer(澳洲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准备血拼一番。

结果你猜怎么着?商场大门紧闭,灯光昏暗,门口只有几个和我一样懵圈的游客。我当时真的傻眼了,掏出手机反复确认时间,没错啊,周四,下午五点半!在国内,这不正是夜生活刚刚拉开序幕的黄金时段吗?旁边的澳洲小哥看我一脸迷惑,笑着耸耸肩说:“Yeah mate, it's closing time. Time to go home and live a life.”(是啊哥们,关门啦,是时候回家享受生活了。)

“Live a life.” 这句话像根针一样,瞬间扎进了我的脑子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跨越了半个地球,要面对的远不止是语言和学业的挑战,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关于“生活”本身的定义。这篇文章,就是想跟你聊聊,那些在澳洲留学期间,课本没教,但生活却狠狠教会我的事。

一、原来“生活”大于“工作”,是一种全民共识

在国内的时候,我们总被教育要“奋斗”,要“拼搏”。“996是福报”的论调还言犹在耳,比谁更能熬夜、更能卷,似乎成了某种默认的成功标准。但来到澳洲,我发现这里的游戏规则完全不同。

就从那个下午五点关门的商场说起吧。这并不是特例,而是常态。根据澳洲统计局(ABS)最新的数据,澳洲全职员工的平均每周工作时长大概在38小时左右。大部分公司严格遵守八小时工作制,到点下班是天经地义。咖啡师会在下午三点后就告诉你“Sorry, the kitchen is closed”,建筑工人(Tradie)下午四点后你基本就别想联系上了。周末,更是雷打不动的家庭日、运动日、烧烤日。你很少会收到老板在晚上十点发来的工作微信,因为那是违法的,员工有“断联权”(Right to Disconnect)。

我曾在一家本地咖啡馆打工,老板是个叫 Mark 的中年大叔。有一次店里特别忙,我手脚麻利地想赶紧把活干完,结果不小心把一杯咖啡弄洒了。我下意识地连声道歉,准备立刻清理。Mark 却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Hey, slow down. It's just coffee. Your well-being is more important.”(嘿,慢点。就是杯咖啡而已。你的状态比这重要多了。)

他让我先去休息五分钟,喝口水,调整一下情绪再回来工作。那一刻的冲击,比任何长篇大论的“work-life balance”说教都来得猛烈。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在这里,你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是高于你作为“劳动力”的价值的。理直气壮地休息,晒着太阳发呆,把时间浪费在沙滩和公园里,不是不务正业,而是生活本身最重要的一部分。

二、原来“边界感”和“热情”,可以神奇地共存

来澳洲之前,我对澳洲人的印象就是“热情奔放”。的确,他们会热情地跟你打招呼,在公交站跟你聊今天天气真不错,在超市排队时夸你的新鞋子好看。这种萍水相逢的“Small Talk”,一开始让我这个习惯了“各扫门前雪”的社恐有点不知所措。

但相处久了你会发现,这种热情是有清晰边界的。他们关心“你今天过得怎么样”,但绝不会打探“你一个月挣多少钱”“你什么时候结婚”“你为什么不生孩子”。你的个人选择、家庭背景、财务状况,都是你的隐私(privacy),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

我跟我的合租室友 Chloe,一个土生土长的悉尼女孩,住了快一年。我们每天一起做饭、看电影、吐槽学校的奇葩教授,关系非常好。但我从来不知道她父母是做什么的,她也从没问过我家的经济情况。我们聊的是兴趣、是观点、是最近看的剧,而不是互相打探底细。

这种边界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找教授必须提前发邮件预约 Office Hour,直接冲到办公室会被认为非常不礼貌;和朋友聚会,AA制是默认规则,大家算得清清楚楚,没有人会觉得尴尬;即便是最好的朋友,去对方家做客也一定要提前说好,绝不会搞“突然袭击”。

这种看似“冷漠”的边界感,其实是对个体最大的尊重。它告诉你:我关心你,但我尊重你的独立。我们是朋友,但我们首先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这种人际关系让我觉得非常轻松,不需要为了“面子”去应酬,也不需要为了“合群”而伪装。你可以坦然地拒绝不喜欢的邀约,说“我今天只想自己待着”,对方会回你一句“No worries, enjoy your time!”(没关系,好好享受你的时间!),然后这事就翻篇了。

三、原来打破偏见,是从打破对自己的偏见开始的

很多国人喜欢戏称澳洲为“土澳”,觉得这里除了袋鼠考拉,就是大农村。我来之前也抱着类似的想法,以为这里的生活会很无聊。但来了之后才发现,这个“土澳”,一点也不“土”。

根据202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澳洲有超过27.6%的人口出生在海外,如果算上父母至少有一方是海外出生的,这个比例更是高达48.2%。在悉尼和墨尔本这样的大城市,这个比例甚至超过了50%。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走在街上,听到的语言可能比联合国开会还丰富。在学校的小组里,你的同学可能来自印度、巴西、越南、尼日利亚……大家带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碰撞出前所未有的火花。

我曾经和一个来自伊朗的同学、一个来自意大利的同学一起做小组作业。我们为了一个理论模型争得面红耳赤,每个人都从自己的文化和教育背景出发,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视角。那个过程虽然痛苦,但结果却是我们谁也无法单独完成的。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多元化”(diversity)不是一句政治正确的口号,而是一种能激发无限创造力的宝贵财富。

更重要的是,当我开始放下对“土澳”的偏见时,我也在学着放下对自己的偏见。在国内,我们习惯于被一个标准答案束缚:好学生就该成绩优异,好孩子就该听话懂事。但在这里,我看到有人30岁了才来读本科,有人一边当着全职妈妈一边修着博士学位,有人放弃了高薪的金融工作跑去学园艺。没有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因为“人生只有一种成功”的观念在这里根本不存在。

我开始尝试那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去社区做志愿者,给无家可归的人发食物;加入学校的徒步社团,在周末去国家公园里“自虐”;甚至鼓起勇气,在街头艺人旁边弹了一首自己蹩脚的吉他曲。当我不再用“我应该怎样”来框住自己时,我才发现,原来我可以有很多面,原来世界这么大,活法真的不止一种。

四、原来真正的独立,是学会如何“求助”

出国前,我以为的独立就是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来了澳洲才明白,那顶多算“自理”。真正的独立,是当你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社会系统时,有能力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次租房,面对十几页全英文的租房合同,里面的法律条款看得我头皮发麻。怎么办?我学会了去查阅州政府的租房信息官网(比如新南威尔士州的 Fair Trading),还找到了专门为租客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的 Tenants' Union。他们派了一个志愿者,逐字逐句地给我解释了合同里的权利和义务。

第一次打工,被老板莫名其妙地扣了工资。我不敢当面去理论,又觉得委屈。怎么办?我鼓起勇气给 Fair Work Ombudsman(公平工作调查署)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耐心地教我如何收集证据,如何写一封正式的邮件和老板沟通,并且告诉我,作为留学生,我享有和本地员工完全一样的合法权益。

第一次生病,面对复杂的医疗系统,不知道是该找GP(全科医生)还是直接去医院。怎么办?我学会了使用学校提供的医疗服务,也学会了在预约GP时,清晰地描述自己的症状。我还搞明白了什么是 Bulk Billing(医疗费全免),什么是 OSHC(海外学生健康保险)的报销流程。

这些经历,远比任何一门课程都更锻炼人。它教会我,真正的强大不是无所不能,而是在遇到困难时,知道去哪里寻找正确的资源和帮助。澳洲是一个法制健全、规则清晰的社会,几乎所有问题都有对应的官方机构或非营利组织可以求助。学会利用这些公共资源,坦然地承认自己的“不知道”和“搞不定”,然后有条不紊地去解决,这才是留学教给我最宝贵的“生存技能”。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留学澳洲,远不止是拿到一张文凭那么简单。它会把你从熟悉的环境里连根拔起,扔到一个全新的世界里,逼着你去打破、去重塑、去成长。

这个过程一定会有痛苦和迷茫,会有深夜里赶due的崩溃,也会有想家想到掉眼泪的孤独。但请你相信我,当你某天下午,能心安理得地关掉电脑,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得不像话的天空发呆时;当你能自然地和陌生人微笑问好,也能坚定地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时;当你回头看,发现自己已经能独当一面,解决那些曾经看起来比天还大的难题时,你就会明白:

这趟旅程,给你的绝不只是一纸文凭,而是一个更开阔的视野,一个更完整的自己,和一个看待世界的全新角度。

所以,别怕,大胆地往前走吧。去犯错,去体验,去感受。这个复杂又可爱的世界,正等着你去探索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860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