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悄悄话:澳洲动画留学避坑指南 |
|---|
|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全是干货!咱们不聊虚的,只聊怎么把你的动画梦,从遥不可及的“好莱坞大片”,变成触手可及的“澳洲毕业设计”。答应我,一定要看到最后,特别是关于作品集的部分,那可是学长学姐用血泪换来的经验! |
澳洲宝藏动画专业,原来是皮克斯后花园
去年申请季,我认识一个叫 Leo 的学弟,画画特有灵气,作品集改了不下二十遍,目标直指美国的谢尔丹和加州艺术学院(CalArts)。结果呢?邮箱里收到的不是 offer,而是一封封“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but…”的婉拒信。Leo 当时整个人都蔫了,跟我说:“姐,我是不是没救了?感觉全世界的动画天才都在卷这两所学校,我可能就是个陪跑的。”
看着他头像都变成灰色了,我给他发了个链接,是工业光魔(ILM)悉尼工作室的一个招聘页面,又甩过去一个领英截图,上面是位RMIT毕业的学姐,履历上赫然写着《心灵奇旅》(Soul)的特效师。我跟他说:“别光盯着北美啊,你看看南半球。你的梦想是进皮克斯,又不是非要在加州读大学。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路,风景更好,还可能是高速公路。”
为什么是澳洲?因为它不只是个留学地!
一提到动画留学,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就是美国、英国、加拿大,再不济也是法国的戈布兰。澳洲?听起来好像是阳光、沙滩、考拉的代名词,跟动画这种“技术宅”的艺术有点八竿子打不着。但宝子们,这个观念真的要更新了!
你知道吗?你最近看的很多好莱坞大片,背后都有“Made in Australia”的烙印。漫威的《雷神4:爱与雷霆》、DC的《海王》、萌翻全球的《比得兔》,还有载入影史的《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它们大量的后期视效和动画制作都是在澳洲完成的。澳洲政府为了扶持这个产业,给出了高达30%的税收抵免优惠,这谁顶得住啊?全球顶级的视效和动画公司都跑来这里开分部了。
我们来数数看,悉尼有什么?有创造了《快乐的大脚》和《乐高大电影》的“澳洲之光”——动物逻辑(Animal Logic),皮克斯很多核心技术人员都跟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工业光魔(ILM)的悉尼工作室,做出了《曼达洛人》里那酷炫的虚拟制片技术。还有Framestore、Luma Pictures、Rising Sun Pictures……这些名字,随便一个都是动画人心中的“圣殿”。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有产业”,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顶级的产业生态圈。你在这里读书,等于直接泡在了行业最前沿的环境里。你的老师可能就是刚从《阿凡达2》项目上下来的特效总监,你的同学可能实习的公司就是正在做下一部漫威电影的后期。
这是什么概念?你在国内或者其他地方,可能需要拼命找机会才能接触到行业大佬,但在澳洲,大佬可能就是给你上课的那个教授。这种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宝贵资源。
神仙学校大揭秘:RMIT vs UTS,怎么选?
好了,既然澳洲这么牛,那到底该去哪所学校呢?今天我们重点聊聊两所王牌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IT)和悉尼科技大学(UTS)。这两所学校,一个是南半球的“艺术殿堂”,一个是业界的“黄埔军校”,各有各的绝活。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艺术家的摇篮
先说RMIT,它在QS世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科排名里,常年稳坐澳洲第一,全球前20。这是什么水平?基本就是跟罗德岛设计学院、伦敦艺术大学一个梯队的。RMIT的动画专业,全称是Bachelor of Design (Animation and Interactive Media),更偏向于创意和艺术表达。
这里的课程设置非常自由,鼓励你探索各种动画形式,无论是2D手绘、3D建模、定格动画还是实验影像,你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老师和同学。它不会把你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技术流程里,而是启发你去思考“我想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以及“我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讲”。
举个真实的例子,有个叫 Alexia Salingaros 的学姐,她在RMIT读书的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叙事才能。毕业后,她先是在澳洲本地的 Flying Bark Productions 工作,参与了《玛雅蜜蜂历险记》大电影的制作。后来,她的才华被皮克斯看中,直接被挖去参与了《1/2的魔法》(Onward)和《夏日友晴天》(Luca)的故事版创作。你看,RMIT培养的,是能从源头(故事)切入的创意型人才。
RMIT的教学模式也超赞。他们有一个叫做“Work Integrated Learning (WIL)”的项目,说白了就是学校帮你找实习。学校和迪士尼、梦工厂以及澳洲本地各大工作室都有合作关系。这意味着你大二、大三就有机会进入真正的项目组,跟着行业大牛一起工作。这种经历写在简历上,比任何成绩单都亮眼。
根据RMIT官方2022年的毕业生就业报告,其艺术设计学院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六个月内的全职就业率达到了75.8%,远高于澳洲全国平均水平。很多学生甚至是还没毕业,就已经被工作室“预定”了。
悉尼科技大学(UTS):直通大厂的“秘密通道”
如果说RMIT是培养艺术家的,那UTS,尤其是它的动物逻辑学院(Animal Logic Academy),就是专门锻造行业“精兵”的。UTS的动画专业本身就很强,但真正让它封神的,是这个与顶级动画公司深度捆绑的硕士项目——Master of Animation and Visualisation。
这个项目有多硬核?它不是在教室里上课,而是直接在一个模拟真实工作室的环境里,花一整年时间,从零开始制作一部专业级别的动画短片。你的导师,就是动物逻辑的资深艺术家和技术总监。你用的软件、工作流程、项目管理方式,全部和大厂无缝对接。这已经不是“学习”了,这简直就是为期一年的“带薪实习预科班”。
这个项目的毕业生有多抢手?这么说吧,几乎是100%就业。2021年,该项目毕业生的作品《Spirit of the City》入围了有着“动画奥斯卡”之称的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很多人直接就进了动物逻辑、工业光魔、Weta Digital(就是做《指环王》那个)这些顶级公司。比如,一位名叫Kunal Singh的毕业生,现在就在工业光魔悉尼工作室担任灯光师,参与了《星球大战》系列剧集的制作。
UTS的地理位置也是一大优势。它就在悉尼市中心,而悉尼正是澳洲动画和视效产业的绝对核心。下课后走几步,可能就是你心仪公司的办公楼。各种行业分享会、展映活动层出不穷,为你提供了大量建立人脉(networking)的机会。对于想快速进入行业,成为一名成熟的动画师或特效师的同学来说,UTS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学长学姐的悄悄话:作品集才是硬通货
说了这么多,到底怎么才能被这些神仙学校录取呢?答案只有一个:作品集(Portfolio)。你的雅思成绩、GPA固然重要,但在艺术院校的招生官眼里,作品集才是你的灵魂。
别再傻乎乎地只放几张精修过的CG模型或者完美的插画了。招生官想看到的,不是一个技术完美的“画图匠”,而是一个有思想、会讲故事的“创作者”。
一位已经入职梦工厂的UTS学长分享了他的经验,我总结了几点大白话给你:
1. 展现你的思考过程,而不只是结果。 放几张草图、故事板、角色设定的小稿,甚至是失败的尝试。这能证明你不是凭空变出了一张好画,而是经过了系统的思考和探索。这比一张完美的成品图更有说服力。
2. 讲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不用复杂,可以就是一个几秒钟的角色表演动画(比如一个角色从惊讶到喜悦的表情变化),或者一个四格漫画。这能展示你最核心的能力——叙事能力。动画的本质是动的艺术,是讲故事的艺术。
3. 展示你的观察力。 你的作品集里最好有一本速写本(Sketchbook)的节选。画画你身边的人,地铁上的乘客,咖啡馆里的小狗。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观察,是创造生动角色的基础。招生官看到这些,会觉得你是一个热爱生活、有血有肉的创作者。
4. 少即是多,质量永远大于数量。 不要把你从小到大所有的画都塞进去。精选10-15个你最满意的、能代表你不同能力维度的作品。一个能打动人的作品,胜过一百个平庸的作品。
5. 针对性地准备。 申请RMIT,你可以多放一些实验性的、有个人风格的作品。申请UTS,你可以展示一些更扎实的基础,比如人体结构、透视和动画十二法则的练习,证明你具备进入工业化流程的潜力。
其实,申请澳洲的动画专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这里的学校更看重你的潜力和热情,而不是你是否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它们提供的是一个让你从“爱好者”蜕变为“专业人士”的平台。
别再为了挤不上英美名校的独木桥而焦虑了。或许,换个赛道,你会发现一片更广阔的天空。你的梦想,不应该被地理位置所局限。当有一天,你在电影院的巨大银幕上,看到滚动的演职员表里出现自己的名字时,你会感谢今天这个,敢于把目光投向南半球的自己。去吧,去那个阳光灿烂的地方,创造属于你的光影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