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东大:日本第一学府的另一面

puppy

一提到东大,你是不是也觉得它自带光环,是所有学霸的终极梦想?但作为日本第一学府,光环背后究竟是什么样子?在这儿,被各路“神仙”同学360度无死角地碾压是日常,让人又爱又恨的“进振”制度决定了你的未来,而传说中的社团活动和社交生活,又和想象中有什么不同?这篇文章不跟你讲那些官方的漂亮话,只想带你看看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东大。来吧,申请之前,先听听学长学姐们想对你说的真心话。

申请东大前,你需要调整的3个心态
心态一:忘掉“第一名”的光环。
这里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你会发现,比你厉害的人太多了。学会欣赏他人,找到自己的节奏,比盲目竞争更重要。
心态二:把“专业选择”看作一场冒险。
别死磕一个专业。“进振”制度的初衷是让你探索。准备好Plan B甚至Plan C,说不定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热爱。
心态三:主动,主动,再主动。
无论是学习还是交友,没人会追着喂你。鼓起勇气去研究室敲门,去社团搭话。孤独感是暂时的,行动才能打破僵局。

还记得我刚到东大駒場校区,参加留学生新生欢迎会的那个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用还不太熟练的日语做自我介绍。一个来自韩国的男生说,他高中时拿过国际奥林匹克物理金牌。旁边一个来自美国的女生,轻描淡写地提到她16岁就开了个人画展。然后轮到我,我支支吾吾半天,只能说出“我……我高考成绩还不错”。

那个瞬间,我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考上东大,真的只是拿到了入场券。推开这扇门,里面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会让你不断怀疑人生,然后又逼着你快速成长的“修罗场”。

在 lxs.net 上,我们聊过很多关于如何申请日本大学,如何写研究计划书,如何面试。但今天,我想跟你聊点不一样的。我想带你看看光环之下的东大,那个更真实、更立体,甚至有点“劝退”的东大。因为,只有了解了它的全部,你才能确定,这究竟是不是你真正想要追寻的梦想。

“神仙”同学与无处不在的压力

你可能觉得,能考上东大的,都是学霸。没错,但“学霸”这个词,在这里实在太苍白了。

东大的学生,更像是一个个“六边形战士”。他们不仅学习好,而且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早已甩开你十万八千里。

我的同班同学里,有个叫健太的男生。他上课永远坐在第一排,笔记记得比教科书还详细,每次小组讨论都能提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我一度以为他就是那种典型的“学习机器”。直到有一次,学校办文化节,我看到他在舞台上,作为摇滚乐队的主唱,嘶吼着自己写的歌,台下挤满了为他尖叫的粉丝。那一刻我才发现,学习可能只是他众多技能点里,最不起眼的一个。

这样的例子,在东大俯拾皆是。你会在图书馆遇到一个埋头苦读的同学,后来发现他是日本将棋的职业段位选手。你会在食堂拼桌吃饭,聊起来才知道对面那个安静的女生,已经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根据东京大学2023年发布的数据,本科生在各类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成果的案例,每年都有上百起。他们还不是博士或硕士,仅仅是本科生。

这种感觉,就像是闯进了一个“神仙”打架的服务器。你引以为傲的优势,在这里可能只是平均水平。在国内,你可能是学校的第一名,是老师和家长的骄傲。但到了东大,你会立刻被淹没在人海里。这种落差感,对很多留学生来说是第一道坎。

压力不仅仅来自同学。东大的教授们,也默认你拥有极强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一节90分钟的课,教授可能会花60分钟讲解一个极其深奥的理论框架,剩下30分钟,会留下一长串的延伸阅读书单,里面甚至包含德语或法语的文献。他不会问你“听懂了吗?”,只会说“有问题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者下周在我的office hour来找我”。

在这里,没人会把知识嚼碎了喂到你嘴里。学习,是一场完全靠自己的“荒野求生”。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很挫败,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聪明?”。但慢慢地,你会习惯这种节奏。你会开始主动去图书馆啃那些大部头的原版著作,会为了一个问题和同学讨论到深夜,会鼓起勇气去敲响教授办公室的门。这个过程很痛苦,但当你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一个难题时,那种成就感,也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如果你想来东大,请做好心理准备。这里没有人会因为你过去的成绩而高看你一眼。你要做的,是忘掉过去的光环,以一个新人的姿态,去追赶,去学习,去适应这个让你感到“压力山大”,却又充满无限可能的竞技场。

爱恨交织的“进振”制度

如果说,“神仙”同学只是给你精神上的压力,那么接下来要说的“进学振分け”(简称“进振”),就是决定你未来两年甚至更长远道路的“生死判官”。

这可能是东大最独特,也最让人又爱又恨的制度了。简单来说,所有考入东大教养学部(本科前两年)的学生,不分具体专业。大家都在駒場校区,学习数学、物理、外语、人文社科等一系列通识课程。然后,在大二下学期,根据你这两年所有课程的平均分(点数),来决定你大三、大四可以去哪个学院的哪个专业。

听起来是不是很公平?它给了你两年时间去探索自己的兴趣,避免了“一考定终身”。但现实,远比这残酷得多。

因为,每个学院的热门专业,名额都是有限的。僧多粥少,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你的分数。你的每一门课,无论是你感兴趣的专业课,还是你为了凑学分随便选的二外,都会被计算进总平均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这意味着,从你踏入东大的第一天起,一场持续两年的“GPA竞赛”就开始了。你不能有任何一门短板。哪怕你的物理次次拿满分,但如果你的法语课因为发音不准只拿了个“良”,你的总点数就可能被拉下来,最终与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

每年,“进振”结果发表后,学生论坛上都会一片哀嚎。让我们来看一组真实到令人窒息的数据。以2023年的“进振”为例,竞争最激烈的法学部第一类(私法课程),要求的最低分数线(我们称之为“底点”)高达89.5分。这意味着,你所有科目的平均分,都要接近“优”才有可能进入。而同样热门的经济学部、理学部的物理学科,底点也都在85分以上。要知道,在东大,想拿一个“优”(80分以上)已经需要拼尽全力,而“优上”(90分以上)更是凤毛麟角。

我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朋友,他从高中起就梦想成为一名AI工程师,目标是工学部的电子情报工学科。他前三个学期的成绩都非常顶尖,点数一直维持在90分左右,可以说是稳操胜券。但在最后一个学期,他选修了一门体育课——网球。因为之前完全没接触过,期末技能考试发挥失常,只拿到了一个“可”(60-69分)。就因为这一门课,他的总点数被拉低了0.5分,最终以极其微弱的差距,被刷了下来,调剂到了另一个不那么热门的工科专业。

那段时间,他整个人都非常消沉。他觉得两年的努力,因为一场网球考试而付诸东流。这就是“进振”的残酷之处。它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你在大学前两年,时刻不敢放松。

当然,这个制度也有好的一面。它逼着你去接触各种不同的学科,让你有机会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很多人在学习通识课程的过程中,意外地爱上了原本从未考虑过的领域,比如从一个理科生转去学了哲学,或者从一个文科生迷上了城市规划。从这个角度看,“进振”确实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给准备来东大的你一个忠告:一定要提前研究“进振”规则,了解你心仪专业的历年“底点”。同时,做好Plan B和Plan C。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在一个专业上。把前两年的学习,看作是一场广泛的探索。即使最后没能进入第一志愿,东大任何一个专业的学术资源,也都足够顶尖。调整心态,在哪里,你都能学到真东西。

传说与现实:社团和社交生活

聊完了沉重的学习,我们来谈谈轻松一点的——社团(サークル)和社交。

很多人对东大学生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形象上。如果你也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东大的社团文化,可以说和它的学术一样,多姿多彩到令人眼花缭乱。

根据东大官网的数据,全校有超过400个官方或非官方的学生社团。类型涵盖了三大类:体育类的“运动会”,学术类的“学友会”,以及五花八门的文化、艺术、兴趣类社团。

你想得到的,这里都有。比如网球、足球、棒球这些常规项目,都有好几个不同水平和风格的社团供你选择。你想不到的,这里也有。比如,有专门研究和推广偶像文化的“偶像研究会”,有自己动手造飞机然后参加比赛的“航空部”,还有在电视上屡获殊荣、堪比专业团队的“Quiz研究会”(猜谜研究会)。

每年的“五月祭”(在本乡校区)和“駒場祭”(在駒場校区),是社团们展示成果的最佳舞台。整个校园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游乐园,有各种美食摊位、学术展览、现场表演。你会看到法学部的学生们在举办模拟法庭,也会看到机器人社团在展示他们最新的作品。那种活力和创造力,会彻底颠覆你对“学霸”的刻板印象。

听起来很美好,对吧?但对留学生来说,融入社团生活,其实也面临着挑战。

最大的障碍,自然是语言。大部分社团的日常交流、开会、训练,都是全日语环境。虽然日本人普遍友善,但如果你不能流利地参与讨论、开玩笑,就很容易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尤其是在一些需要高度配合的体育社团或者需要激烈讨论的学术社团里,语言劣势会让你很难真正融入进去。

其次,是文化差异。日本社团有着独特的“前辈后辈”文化。前辈(先輩)的指导和命令,后辈(後輩)通常需要无条件服从。社团的聚会(飲み会)也非常频繁,这既是社交的好机会,也可能成为一种负担。很多留学生可能会对这种等级森严的文化和集体主义氛围感到不适应。

我的一个朋友,因为喜欢动漫,加入了一个动漫研究会。一开始他很兴奋,但后来发现,社团成员每周都要聚在一起开长达数小时的“检讨会”,讨论最近的动漫剧情,每个人都要发言。而且聚会时喝酒文化盛行,不擅长喝酒的他觉得压力很大,最后只好退出了。

那么,留学生在东大的社交生活,是不是就注定孤独呢?

也不是。关键在于主动和选择。

东大有非常成熟的国际交流社团,比如TISA (Todai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ociation),他们会专门为留学生和日本学生举办各种交流活动,语言环境更加友好,是初期交朋友的好去处。根据东京大学国际化推进本部的数据,每年有超过100场官方或半官方的国际交流活动在校内举行。

更重要的是,要勇敢地走出舒适圈。选择一个你真正热爱的社团,而不是为了交朋友而随便加入。哪怕你的日语说得磕磕巴巴,但如果你对某个领域的热情是真实的,日本人是能感受到的。比如,你擅长一种乐器,那就去乐团展示你的才华;你喜欢摄影,就带着你的作品去摄影社交流。共同的爱好,是打破语言和文化壁垒最好的桥梁。

社交,在东大和在任何地方一样,都需要自己去争取。不要期待别人会主动来找你。在课堂上主动和旁边的日本同学搭话,在社团活动中积极地参与,甚至只是在食堂吃饭时,对给你打饭的阿姨说一句“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我吃好了),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让你慢慢地融入这个环境。

最后,想对你说几句真心话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东大有点“吓人”?压力巨大,竞争激烈,社交也不容易。那还值得来吗?

我的答案是:值得。但前提是,你得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如果你只是想要一张“日本第一学府”的毕业证,想把它当作一块金字招牌,那么你在这里的四年,可能会过得非常痛苦。因为你会发现,这张文凭的背后,是用无数个通宵的夜晚、无数次自我怀疑和无数场残酷的竞争换来的。

但如果你渴望的,是一个能让你看到世界有多大、牛人有多少的平台;如果你享受那种被逼到极限,然后突破自我的感觉;如果你想在一个汇集了全日本最顶尖大脑和资源的地方,去探索自己的无限可能——那么,东大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别把“进振”看作是命运的审判,把它当成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你可能会发现,你真正擅长和热爱的,并不是你最初设想的那样。

也别害怕和那些“神仙”同学比较。他们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的参照系和资源。去向他们请教,和他们合作,你会发现自己的视野被一次又一次地拓宽。

东大给你的,远不止知识和文凭。它会把你过去建立起来的自信打碎,然后再帮助你重塑一个更坚韧、更谦逊、也更强大的自己。这个过程,就是留学最珍贵的意义。

如果你准备好了迎接这场挑战,而不是仅仅为了那个闪亮的光环,那么,欢迎来到駒場和本郷。这里有你想象不到的风景,也有你躲不掉的修行。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183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