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专业名称大不同,说错太尴尬!

puppy

准备去韩国留学的小伙伴们,你是不是也以为自己的专业,直接翻译成韩语就万事大吉了?千万别!很多专业的中文和韩语名简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比如“新闻学”在韩国可不叫“신문학”。一不小心,在跟教授沟通、和新朋友介绍自己时就可能闹出大笑话,甚至让对方完全get不到你的点。这篇文章就为你盘点了那些最容易踩坑的专业,从文科到理工科,告诉你“软件工程”、“电子商务”这些热门专业到底对应哪个韩语名。快来提前做好功课,让你在申请和交流中自信满满!

中韩专业名称避坑指南
这篇文章不是让你背单词,而是帮你搞懂韩国大学专业的底层逻辑。从文科的传媒到理工科的软件,很多专业的韩语名都和你想象的不一样。花十分钟看完,至少能让你在写文书、跟教授套磁、和韩国朋友聊天时,自信地报出自己的专业,而不是收获一个“嗯?”的表情。这十分钟,绝对值!

哈喽,各位在lxs.net奋斗的小伙伴们!

还记得我刚到韩国那会儿,参加新生欢迎会,那场面叫一个热闹。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介绍自己。轮到一个来自国内的哥们儿,他叫小A,人特别热情,用他刚学了三个月的韩语,非常自豪地对一位韩国学长说:“我学的是‘소프트웨어 공정’!”

他本以为会收获一个“哇,好厉害”的眼神,结果韩国学长眉头一皱,脸上写满了疑惑,憋了半天,小心翼翼地问:“你是说……软件的生产流程管理吗?比如在工厂里那种?”

小A当场就懵了。他明明想说的是高大上的“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怎么就变成“软件流程”了?原来,他直接把“工程”翻译成了发音相似的“공정”,而这个词在韩语里更多指“工序、流程”。正确的说法其实是“소프트웨어공학”(Software Engineering)。就这么一个字的差别,瞬间从IT精英变成了流水线管培生,那尴尬的气氛,我隔着三米远都感觉到了。

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事儿离你很远?千万别!这几乎是每个中国留学生都可能踩的坑。我们习惯了用中文的思维去套用韩语,但两国在高等教育的学科划分和命名上,简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说错专业名,小则闹个笑话,大则可能让你在申请材料里就给教授留下“功课没做足”的坏印象,甚至让你心仪的专业和你擦肩而过。所以,今天我就带大家好好盘一盘,那些让我们头大的中韩专业名称,到底有哪些“美丽的误会”。

文科篇:别让“望文生义”坑了你

文科专业,尤其是社科和人文类,简直是翻译的重灾区。因为这些学科的发展和所在国家的社会文化紧密相连,韩国大学里的命名方式,完全体现了他们自己的学术逻辑。

第一个大坑:新闻学 ≠ 신문학

如果你在国内学的是新闻,或者想去韩国读传媒,千万别一开口就说自己是学“신문학(新闻学)”的。在韩国人听来,“신문학”这个词带着浓浓的复古感,约等于“报纸研究学”。他们会以为你研究的是19世纪的报纸印刷史,而不是在新媒体时代玩转短视频和数据新闻。

那正确的说法是什么呢?在韩国,传媒领域的专业名通常更宏大、更综合。比如,韩国最好的大学之一——首尔大学,它的相关院系叫“언론정보학과”,直译过来是“舆论信息学科”。这个名字就包含了新闻、广播、广告、公关、信息科学等所有内容。延世大学更酷,叫“언론홍보영상학부”,也就是“舆论宣传影像学部”,直接把影像创作的地位提到了和新闻宣传一样的高度。

为什么会这样?看看数据就知道了。根据韩国言论振兴财团(Korea Press Foundation)发布的《2023年度媒体受众调查》报告,韩国人通过网络平台(包括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的比例已经高达89.7%,而通过传统纸质报纸获取新闻的比例则逐年下降。当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都变了,大学的专业名称自然也要跟着迭代。所以,他们用“언론(舆论/Media)”“미디어(Media)”“커뮤니케이션(Communication)”这些更宽泛的词,来代替“신문(报纸)”。

第二个“陷阱”:国际关系 ≠ 국제관계학

想学国际关系,成为指点江山的“外交官”?很多同学会直接在大学网站上搜索“국제관계학과”。运气好的话,你可能会找到几个,但你会发现,像高丽大学、成均馆大学这些顶级名校,好像并没有这个独立的系。

难道他们不重视国际关系研究吗?恰恰相反。在韩国,国际关系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被包含在一个更大的学科领域里。这个领域就是“정치외교학”,也就是“政治外交学”。比如高丽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就叫“정치외교학과”。他们的课程既包括了政治哲学、比较政治这种“内政”理论,也包括了国际关系史、外交政策、国际安全这种“外交”议题。

所以,如果你只盯着“国际关系”这四个字去找,你可能会完美错过韩国最顶尖的政治外交项目。正确的做法是,去搜索“정치외교학과”,然后点进去看它们的课程设置(교과과정),你会发现里面有大量的国际关系课程。有的学校,比如延世大学,则设立了专门的“国际学研究生院”(국제학대학원),提供全英文授课的国际事务硕士项目,这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选择。

第三个小知识点:汉语言文学 ≠ 한어언문학

这个相对简单,但也是很多初学者会犯的错。我们学中文的,理所当然地认为“汉语言”就是“한어언”。但这个说法在韩国非常别扭。正确的、官方的名称是“중어중문학과”,即“中语中文学科”。

“중어”指的是作为语言的中文,“중문”指的是作为文学的中文。这个叫法清晰地区分了语言学习和文学研究两个方向。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名称差异,但在和教授第一次邮件沟通时,如果你能准确地写出“중어중문학과”,对方会立刻觉得你是一个认真、严谨的学生,而不是一个连自己专业名都搞不清的“小白”。

商科篇:一个词,可能就是另一个世界

商科是中国留学生申请的大热门。根据韩国教育开发院(KEDI)的统计,每年有超过30%的外国留学生选择商科及社会科学类专业。但正因为热门,里面的门道也最多。金融、电商、会计……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专业,在韩国大学的“户口本”上,可能登记的是另一个名字。

最容易搞混的:电子商务 ≠ 전자상무

“电子商务”这个词,在国内简直是无处不在。你要是直接翻译成“전자상무”,韩国人也能勉强听懂,但会觉得这个词非常书面化,甚至有点过时。在学术和日常语境中,他们更常用的词是“전자상거래”(Electronic Commerce)。

更有意思的是,你很难在韩国大学里找到一个叫“电子商务系”的独立院系。韩国作为全球电商渗透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Statista数据,2023年韩国电商市场规模已超过1400亿美元),它的电子商务教育是渗透在各个专业里的。它可能出现在“경영정보시스템”(MIS,管理信息系统)专业里,教你如何用技术赋能商业;也可能出现在“컴퓨터공학”(计算机工程)专业里,让你学习电商平台的技术架构;还可能只是“경영학과”(经营系)的一个方向或几门选修课。

比如,汉阳大学的经营学部里,就有专门的“IT 경영”(IT经营)方向,研究的就是信息技术如何改变商业模式。所以,想学电商的你,别再傻傻地找“电子商务系”了,而是要去研究各个大学的经营系、计算机系、信息管理系的课程表,看看谁家开设的电商相关课程最多、最深入。

金融和会计:别找了,他们在“经营系”大家庭里

在国内,很多大学都有独立的金融学院、会计学院。但在韩国,综合性大学的本科阶段,它们几乎都是“경영학과”(经营学科)这个超级大系下面的一个细分方向(Track/Concentration)。

你申请的时候,申请的是“경영학부”(经营学部),入学后,在大二或大三,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成绩选择主攻方向,比如“재무/금융”(财务/金融)、“회계학”(会计学)、“마케팅”(市场营销)、“인사조직”(人事组织)等等。

这种“大平台”培养模式的好处是,让你在确定具体方向前,能广泛接触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打下扎实的基础。但对于目标明确的申请者来说,就需要在申请文书里清晰地表明,你进入经营系之后,对金融或会计方向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和相关规划。你可以说:“我希望进入贵校的经营学科,并专注于财务金融领域的研究……”这样一来,教授就能明白你的学术热情所在。

所以,别再问“某某大学的金融系怎么样?”了,你应该问:“某某大学的经营系,它的金融方向实力如何?有哪些教授是做这个研究的?”这样才显得你足够专业。

理工科篇:“工程”与“科学”的排列组合

理工科的专业名称相对规范,但也充满了“韩式特色”。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韩国大学的命名方式非常灵活,紧跟产业发展的步伐。

开头的笑话重现:软件工程 ≠ 소프트웨어 공정

咱们再把小A的故事拿出来说说。他错的“공정”,在韩语里是process,而工程学的“工程”是engineering,对应的韩语是“공학”。所以,“软件工程”的正确说法是“소프트웨어공학”。

不过,和商科一样,很多大学也不会单独设立一个“软件工程系”。它往往和计算机科学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更大的学部,最常见的名字就是“컴퓨터공학부”(计算机工学部)。有些学校为了强调软件的重要性,会命名为“소프트웨어학부”(软件学部),比如成均馆大学。而像韩国的顶尖理工院校KAIST,它的计算机系叫“전산학부”(电算学部),这个叫法更偏向于“Computing”,涵盖了从理论到应用的所有计算机科学领域。

近几年,随着AI的火爆,很多大学又纷纷开设了“인공지능학과”(人工智能学科)或者在计算机系内部增设AI方向。根据韩国政府发布的“数字新政”(Digital New Deal),未来几年将大力培养AI和软件人才。如果你想抓住这个风口,就一定要去心仪大学的官网,仔细研究计算机相关院系的最新名称和课程设置,看看他们的培养重点是不是和你未来的发展方向一致。

差之毫厘的:通信工程 vs. 电子工程

国内的“通信工程”专业,在韩国通常找不到一个完全对应的名字。它的知识体系被分拆、融合到了其他专业里。最常见的归宿是“전자공학”(电子工学)和“정보통신공학”(信息通信工学)。

“전자공학”(电子工学)更偏硬件,研究半导体、电路、芯片这些底层技术,是韩国的支柱产业,三星、SK海力士都需要大量的电子工程人才。“정보통신공학”(信息通信工学)则更侧重于信息处理和通信系统,比如5G/6G网络、网络安全、物联网等。很多大学会把两者结合,设立“전자전기공학부”(电子电气工学部),覆盖从发电到芯片再到通信的所有领域。

所以,如果你是学通信工程的,申请时不要只盯着“통신(通信)”这个词,而要把搜索范围扩大到“전자(电子)”“정보(信息)”“전기(电气)”这些关键词,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新潮的叫法:材料科学与工程 = 新材料工学?

材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国内,我们习惯叫“材料科学与工程”。直译过来是“재료과학과 공학”。但在韩国,更流行、更时髦的叫法是“신소재공학”,也就是“新材料工学”。

加上一个“신”(新)字,立刻就体现了韩国在材料领域追赶前沿、聚焦未来的决心。从半导体材料、显示屏材料到二次电池材料,韩国的很多高科技产业都建立在强大的新材料研发能力之上。像POSTECH(浦项工科大学)的“신소재공학과”在全球都享有盛誉。用“新材料”这个词,也更容易吸引到优秀的学生和研究经费。

所以,当你在文书里写到自己对材料学的兴趣时,如果能用上“신소재”这个词,并结合韩国的产业优势(比如OLED材料、电池正极材料)来阐述你的研究计划,一定会让教授对你刮目相看。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感觉头有点大?别慌,其实这事儿没那么复杂。

下次再有人问你学什么专业,或者你准备写文书的时候,别再下意识地打开翻译软件了。最靠谱的办法只有一个:直接去你心仪大学的韩文官网!找到“대학/대학원”(本科/研究生院)的介绍,点开“학과안내”(院系指南),把你感兴趣的专业挨个看一遍。看看它的韩文名是什么,看看它的课程都教些什么。

这不仅仅是为了不出糗,更是对自己未来几年的学习负责。毕竟,连自己专业的门牌号都找错了,还怎么愉快地推开那扇门,去探索里面的知识宝藏呢?搞清楚专业的名字,是你留学韩国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走稳了,后面才能起飞嘛!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186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