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留学前必看避坑指南 |
|---|
| 租房篇:警惕“二房东”和假房源,定金务必进入TDS等官方保护计划。 |
| 学术篇:了解Turnitin查重系统,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善用学校的Writing Centre。 |
| 生活篇:落地后尽快领取BRP、办银行卡、注册GP。注意:警察局注册已于2022年8月取消! |
| 社交篇:勇敢走出舒适圈,加入社团,体验当地文化,别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 |
嘿,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常驻学姐。还记得我刚拿到爱丁堡大学offer时的激动心情吗?感觉自己下一秒就要在苏格兰高地自由奔跑,在王子街优雅地喝下午茶。然而,现实总喜欢先给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至今都忘不了那个雨夜。我拖着两个28寸的行李箱,按照中介给的地址,找到了我在网上预订的“温馨单间”。照片里阳光明媚,房间宽敞。可当我打开门,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房间小到行李箱都无法完全打开,墙角还有一片可疑的绿色霉斑。那一刻,倒时差的疲惫、对家人的思念和被欺骗的委屈一起涌上心头,我一个一米七的东北姑娘,愣是在那间小破屋里哭了半小时。这就是我留学生活的第一课,用600镑押金和一个月房租换来的惨痛教训。
所以,我今天不想跟你讲那些“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宏大叙事。我就想作为一个比你早来一两年的朋友,把我踩过的坑,摔过的跤,用大白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你。希望我的这些“血泪史”,能让你未来的留学之路,走得顺一点,稳一点,开心一点。
租房,头等大事,也是最大的坑
在英国,找房子绝对是所有留学生的头号挑战,坑多水深,稍不留神就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
最大的坑,就是我遇到的那种情况:照片与实物严重不符。很多黑心中介或房东专挑角度,用广角镜头把一个5平米的房间拍出15平米的感觉。更可怕的是“二房东”陷阱。他们从房东手里整租下一套房,再分租给你,但可能并不具备转租的合法权利。我有个朋友在曼彻斯特就遇到过,住了两个月,大房东突然上门,才发现“二房东”卷着所有人的押金跑路了。根据英国住房慈善机构Shelter的报告,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学生遭遇租房诈骗,损失金额从几百到几千英镑不等。
怎么避坑?记住几个关键词。
第一,眼见为实。如果人在国内,无法实地看房,一定要让在英国的朋友、学长学姐或者付费的看房服务帮你进行视频通话看房,360度无死角地看。要求对方打开水龙头看看水压,推开窗户看看外面的环境。
第二,确认资质。如果是通过中介,查查他们是否在Property Ombudsman或Property Redress Scheme等监管机构注册。如果是私人房东,可以要求查看房产证(Title Deed)的复印件,确认他是真的房主。
第三,押金保护计划(Tenancy Deposit Scheme, TDS)。这是你的“护身符”!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法律规定房东必须在收到你押金的30天内,将其放入三个政府批准的计划之一:Deposit Protection Service (DPS), MyDeposits, 或 Tenancy Deposit Scheme (TDS)。合同到期后,如果对房屋状况没有争议,押金会顺利退还。如果房东拒绝把押金放入计划,他就是违法的,你可以告他,甚至可能获得高达押金三倍的赔偿。所以,交了押金后,一定要主动问房东要押金保护的序列号和证书!
关于租金,心里也要有个数。根据Save the Student在2023年的调查,伦敦地区的学生平均月租高达£800-£1200,而在格拉斯哥、利物浦等城市,可能只需要£500-£700。所以别贪小便宜,在伦敦市中心看到一个月£500的“豪华单间”,百分之百是骗局。
学术,不止是“写写写”那么简单
来英国读书,谁都逃不过赶due(deadline)的命运。但这里的学术“水”,比你想象的要深得多。
最大的“水怪”,名叫“抄袭”(Plagiarism)。国内我们可能习惯了引用别人的观点不一定句句注明出处,但在英国,这是学术诚信的红线,一旦触碰,后果非常严重。每个学校都有一个让你闻风丧胆的系统,叫Turnitin。你提交的每一篇论文都会经过它的检测,它会将你的文章与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包括网络、期刊、甚至往届学生的作业)进行比对,生成一份相似度报告。
我亲眼见过一个同学,因为几句话没有正确引用,相似度略高,被学院叫去开听证会(Academic Misconduct Hearing)。虽然最后解释清楚只是引用格式不熟练,只给了警告,但那种压力和恐惧,真的能让人崩溃。对于情节严重的,比如大段复制粘贴或者找代写,轻则课程零分,重则直接开除学籍,签证作废遣返回国。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数据,每年都有超过3000名学生因学术不端行为受到处分。
所以,请从第一天起就严肃对待。你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Paraphrase(释义),如何使用Harvard、APA、MLA等不同的引用格式。这些东西没人天生就会,怎么办?
利用学校资源!每个大学都有Writing Centre或Academic Support Office,他们提供免费的一对一辅导,教你如何组织论点、如何规范引用。脸皮厚一点,多去几次,比自己闭门造车强一百倍。另外,多跟你的导师(Tutor)沟通,在动笔前把你的想法和框架跟他聊一聊,他会给你很多宝贵的建议。
还有一个思维方式的转变,叫“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英国的论文不希望你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把A学者、B学者的观点罗列一遍。它希望看到你的思考,你的分析,你对这些观点的评价,甚至是质疑。这很难,但这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多读,多想,多问“为什么”,慢慢地你就会找到感觉。
落地三部曲:银行卡、BRP、警察局注册(等等,最后一个有反转!)
刚到英国,有三件事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心头,办不完就感觉自己是个“黑户”。
BRP卡(Biometric Residence Permit):这就是你在英国的身份证,非常重要。入境时签证官会在你的护照上盖一个临时签证,通常有效期为90天。你需要在抵达英国后的10天内,去指定的邮局领取你的BRP卡。领取的地址在你申请签证时就已经选好了。千万别忘了,也别弄丢了!补办一张BRP卡不仅要花费£56,还要等上8周甚至更久,期间你无法出境,非常麻烦。
银行卡:没有银行卡,寸步难行。但办卡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难题。你需要地址证明才能办卡,但你可能需要银行账单作为地址证明去办别的东西。怎么办?刚到学校,马上去开一张在读证明(Student Status Letter),上面会有你的姓名和英国住址。拿着这张纸,加上你的护照和BRP卡,去银行预约开户。主流的像HSBC, Lloyds, Barclays都可以,但预约可能要等一两周。想快一点?可以考虑Monzo, Starling这些数字银行,线上申请,几天就能收到卡,非常方便。
警察局注册:啊,这个曾经是无数留学生的噩梦。以前,来自特定国家的学生(包括中国),在抵达英国7天内必须去指定的警察局注册,交£34,录入信息。预约难、排队长,忘记者还可能面临罚款或影响续签。但是!这里有个天大的好消息,也是学姐要特意给你更新的最新情报:英国政府已于2022年8月4日正式取消了海外人士的警察局注册要求!你再也不用操心这件事了。很多旧的攻略还在提这件事,千万别被误导了,白跑一趟不说,还自己吓自己。
别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
解决了生存问题,接下来就是生活了。留学,学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如何与一个全新的世界相处。
很多同学来到英国,会很自然地扎进中国人的圈子。大家说一样的语言,吃一样的菜,这当然很有安全感。但如果你一整年都只跟同胞交流,那留学的意义就少了一大半。你花了几十万,难道只是为了换个地方感受中国的吗?
勇敢地走出去。每个大学都有上百个社团(Societies),从常规的足球、辩论,到奇葩的“哈利波特魁地奇社”、“奶酪品鉴社”,总有一个适合你。这是结交英国本地和其他国家朋友最直接的方式。别怕自己英语不好,大部分英国人都很友好,你磕磕巴巴地表达,他们会耐心听。我就是在徒步社团(Hiking Society)认识了我现在最好的朋友,一个来自利物浦的本地女孩。我们一起爬遍了苏格兰的山,她也教会了我很多地道的英式俚语。
还有一件事,落地后尽快去注册GP(General Practitioner),也就是社区医生。在英国看病是通过NHS(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对留学生是免费的(费用已包含在签证申请时的IHS费用里)。找到你住址附近的GP诊所,带上护照和地址证明去填个表就能注册。别等到生病了才手忙脚乱。虽然GP的效率有时候确实不高,预约看个小病可能要等一两周,但有总比没有强,起码有个医疗保障。
我知道,一个人在异国他乡,会孤独,会想家,会遇到很多文化冲击。没关系,这些都是正常的。当你感到撑不下去的时候,记得学校里有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Wellbeing or Counselling Service),找他们聊聊,他们非常专业,而且绝对保密。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吓唬你,让你对留学生活望而却步。恰恰相反,我是想告诉你,这些所谓的“坑”,其实都是成长的催化剂。每一次解决问题,你都会变得更独立,更强大。
留学不是一场只有鲜花和掌声的旅行,它是一场混杂着眼泪、汗水、迷茫和狂喜的冒险。你可能会在深夜因为一篇论文抓狂,也可能会在某个清晨被窗外的鸟鸣唤醒,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你会遇到不靠谱的房东,也会遇到为你带路的热心路人。
所以,别怕。大胆地去经历,去犯错,去求助,去拥抱那些不确定性。这趟旅程,最美的风景,不是名校的光环,不是大本钟的剪影,而是那个在磕磕绊绊中,一步步变得更好的你自己。祝你好运,未来的路,宽阔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