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前,请查收这份真心话 | 
|---|
| 这篇文章里的每一笔钱,都是我肉痛着花出去的真实数字,不是官网冷冰冰的估算。这篇超长账单可能会有点“吓人”,但目的是让你心里有底,提前规划。记住,留学花销因人而异,我的账单是“中等偏节俭”型,仅供参考。别焦虑,省钱的方法总比花钱的地方多! | 
哈喽,lxs.net的家人们!我是你们的学姐,坐标美国中西部五大湖区某“玉米地”大学读研一。还记得一年前的夏天,我满心欢喜地拆开学校寄来的I-20表格,结果看到预估生活费那一栏时,心直接凉了半截。那个数字,感觉像是把我在国内四年的大学学费又重新交了一遍。当时我拿着那张纸,战战兢兢地给我妈打了个视频电话,我妈在那头云淡风轻地说:“没事,穷家富路,别亏着自己。”
话是这么说,但真到了这边,看着美元哗啦啦地流出去,每一分钱都乘以7的感觉,真的太扎心了。官网给的数字太笼统了,到底花在了哪里?哪些是刚需,哪些又是可以省的?为了让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我把过去一整年的银行账单、信用卡记录、甚至微信支付记录全都翻了出来,整理出了这份“血泪史”级别的年度花销报告。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五大湖地区读研一年,钱包到底是怎么被一步步“掏空”的。
第一座大山:学费、保险和杂费 (Tuition, Insurance & Fees)
这部分是留学开销里绝对的“霸主”,也是最没得商量的一笔钱。我们国际学生交的都是州外学费(Out-of-State Tuition),那价格,比本地学生高出不是一点半点。
我读的是一个工科硕士项目,一年需要修满32个学分。我们学校2023-2024学年的学费是按照学分算的,大概每学分$2,200美元。两个学期下来,单是纯学费,就差不多是 $35,200。
你以为这就完了?天真了!学校还有一堆你看不懂但又必须交的杂费(Fees)。比如校园设施费、技术费、图书馆使用费、学生服务费……零零总总加起来,一年大概是 $4,500。这些钱就像钝刀子割肉,不知不觉就没了。
最大头的“杂费”其实是强制购买的学校医疗保险(Health Insurance)。美国的医疗系统有多贵,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没保险,看一次急诊可能一套房的首付就没了。我们学校的保险一年是 $3,800。这个价格在中西部大学里算中等水平,有些学校甚至高达$5,000。虽然肉痛,但这笔钱是救命钱,绝对不能省。千万别为了省钱去买校外那些看似便宜但不合规的保险,一旦学校发现,可能会影响你的学生身份,得不偿失。
所以,仅仅是和学校相关的费用,我第一年的总支出就是:
$35,200 (学费) + $4,500 (杂费) + $3,800 (保险) = $43,500 美元
省钱小妙招 & 避坑经验:
奖学金:申请的时候多看看系里有没有给Master的奖学金(Scholarship)或者助教(TA)、助研(RA)的机会。虽然给硕士的很少,但万一有呢?拿到一个小的奖学金,哪怕只是免掉几千刀的学费,也能极大缓解压力。
保险豁免(Waiver):有些同学可能会考虑用校外保险来豁免学校保险,前提是校外保险的条款必须满足学校的苛刻要求。这个操作比较复杂,需要仔细对比条款,个人不是特别推荐,因为一旦理赔出问题会非常麻烦。
第二个“吞金兽”:住宿和水电网 (Housing & Utilities)
解决了学校的费用,接下来就是安身立命之所了。住宿费是生活费里最大的开销,而且“玉米地”和芝加哥这种大城市旁边的花费,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所在的大学城属于典型的“村里”,但离校园近的房子也并不便宜。研究生一般都选择校外合租。我和一个同学在离学校步行15分钟的地方租了一个两室一厅(2B1B)的公寓。房租是每月$1,100,我俩平摊,我每个月就是 $550。这个价格在“村里”算中等偏上,好处是设施新、安全、离教学楼近,省了交通费。
除了房租,还有水电网这些杂费。夏天要开空调,冬天要开暖气。我俩都是比较节能的人,电费和燃气费加起来,平均每个月大概$100,我个人承担 $50。网费是雷打不动的,我们办的Xfinity,每月$50,我个人承担 $25。水费和垃圾处理费一般都包含在房租里了,租房时一定要问清楚。
所以,住宿这一项,我每个月的固定支出是:
$550 (房租) + $50 (水电燃气) + $25 (网费) = $625 美元
一年下来就是 $625 * 12 = $7,500 美元
省钱小妙招 & 避坑经验:
尽早找房:好房源都很抢手,尤其是离学校近、性价比高的。建议提前2-3个月就开始在学校的CSSA(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论坛、微信群、Facebook Marketplace上看房。别等到快开学了才找,那时候只剩下又贵又差的了。
关于室友:找一个作息规律、爱干净、性格合得来的室友,比住豪华公寓重要一百倍!合租前最好能视频聊聊,明确一下关于卫生、访客、派对等问题的规则,避免日后产生矛盾。
二手家具:千万别买全新的家具,血亏!开学季,毕业的学长学姐会甩卖大量九成新的家具,价格只有原价的零头。多刷刷本地的二手群和Facebook Marketplace,小到台灯,大到床和书桌,都能淘到宝。
无底洞的日常开销:吃、行、通讯及其他
搞定了学费和住宿这两座大山,剩下的就是日常的零碎开销了。别小看这些小钱,积少成多,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伙食费:自己做饭 VS 下馆子
在美国吃饭,成本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如果你顿顿下馆子,那钱包会以光速瘪下去。一份最普通的中式快餐,加上税和小费,至少$15起步。一杯奶茶$7,一份麻辣烫$20,都是家常便饭。
所以,想要省钱,自己做饭是唯一的出路。我基本上90%的时间都是自己做饭。我们每周会去一次大型超市,比如Walmart或者ALDI。ALDI是出了名的便宜,但品类没那么全。Walmart选择多,价格也公道。偶尔会去亚洲超市(比如H Mart)买一些调料和国内的零食。
我粗略算了一下,平均每周的买菜钱(包括肉、蛋、奶、蔬菜、水果和一些零食)大概在$70 - $90之间。一个月下来,伙食费能控制在 $350 左右。这个水平,能保证我吃得相当不错了,顿顿有肉有菜,还能经常煲个汤。
当然,社交和解馋也是必需的。我大概每周会和朋友出去吃一顿或者点一次外卖,再加上偶尔买杯咖啡奶茶,这部分的开销一个月大概 $150。
所以,在吃这方面,我一个月的总花费是 $350 + $150 = $500 美元。
一年就是 $500 * 12 = $6,000 美元。
交通费:公交党 VS 有车一族
在“村里”上学的一大好处就是交通方便。我们学校的学生证可以免费乘坐全市的公交车,线路覆盖了学校、宿舍区和各大超市,非常方便。所以我刚来的一年,完全没有买车,交通费基本为零。
偶尔需要去远一点的地方,或者搬家、去机场,会用一下Uber或者Lyft,这部分一年下来零零碎碎花了大概 $200。
但是,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公共交通不发达,或者你喜欢周末去周边自驾游,那买车就成了刚需。我一个朋友在大二买了辆二手的丰田凯美瑞,车价$12,000。但买车只是开始,后续的保险、油费、保养、维修才是持续的支出。他的汽车保险一个月就要$200(国际学生驾龄短,保险会贵很多),油费一个月$150,再加上一年一次的保养和可能的维修,一年养车的成本轻松超过 $4,500。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通讯费:别再当“冤大头”
刚来美国时,很多人图方便,会直接在机场或者营业厅办AT&T、Verizon这些大运营商的套餐,一个月动辄$60-$80。其实有更划算的选择——虚拟运营商(MVNO)。
它们租用大运营商的网络,但套餐价格便宜得多。我用的是Mint Mobile,一次性买一年的套餐,每个月15GB的5G流量,平均下来一个月只要 $20。信号用的是T-Mobile的,在绝大部分地区都完全够用。一年下来话费才 $240,比用大运营商省了好几百刀!
购物和娱乐:理性消费是王道
这部分的花销就非常个人化了。刚来的时候,需要置办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厨具、床上用品、冬天的厚衣服等等,这笔启动资金大概花了 $500。
之后就是日常的开销了。女孩子嘛,总要买点护肤品、化妆品,偶尔也想买件新衣服。我主要是在黑五(Black Friday)和各种节假日打折的时候囤货。美国的护肤品、化妆品定价本身就比国内便宜,赶上打折季,简直是白菜价。这部分我给自己定的预算是一个月 $150。
娱乐方面,比如看电影、和朋友去周边城市短途旅行、参加一些校园活动等,预算一个月 $100。
所以,购物和娱乐这两项,启动资金$500,之后每月$250,一年下来是 $500 + $250 * 12 = $3,500 美元。
年度总账单 & “玉米地” VS 大城市成本对比
好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让我们把所有账目加起来,看看我这一年在“玉米地”读研,到底花了多少钱:
学费及杂费:$43,500
住宿及水电网:$7,500
伙食费:$6,000
交通费:$200
通讯费:$240
购物、娱乐及其他:$3,500
年度总计:$60,940 美元
按照7.2的汇率算,大概是 43.8万人民币。这个数字,跟我当初在I-20上看到的估算金额(大约$65,000)相比,还是省下了一些。这主要归功于我坚持自己做饭和选择了性价比高的住宿。
那如果在芝加哥旁边读书,比如在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成本会有多大差异呢?我特地问了我在西北读研的朋友,帮大家做了个简单对比(只对比生活费部分):
房租:这是最大的差别。在芝加哥北部的埃文斯顿(Evanston),一个2B1B的公寓月租至少$2,200,平摊下来一个人要$1,100。光是房租,一年就比我多花了 ($1100 - $550) * 12 = $6,600。
伙食:大城市的餐厅选择更多,诱惑也更多。朋友说他自己做饭和外食的比例大概是7:3,一个月伙食费轻松上$700,比我多了$200。一年就是 $2,400 的差距。
交通:在芝加哥,没车也能活。一张CTA公交地铁月票是$75,一年下来是 $900。虽然比我高,但比起养车的费用还是划算太多了。
仅仅是这三项,在大城市旁边读书一年的生活成本就要比“玉米地”高出近 $10,000美元。当然,大城市有更丰富的实习机会、更精彩的文化生活和更广阔的眼界,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选择哪里,最终还是看个人的追求和家庭的经济状况。
最后想说的一些真心话
写下这篇超长的流水账,不是为了制造焦虑,而是想给即将踏上留学之路的你一个真实、具体的参考。出国留学,我们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学习如何独立生活,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务,如何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精打细算地过好每一天。
别害怕花钱,也别因为省钱而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饿了就去买好吃的,学习累了就去看场电影,假期约上三五好友去周边走走。这些经历和快乐,同样是留学生活中宝贵的一部分。
学会记账,你会更清楚自己的钱花在了哪里。学会利用学生折扣,从Apple的教育优惠到各种餐厅、服装店的学生折扣,能帮你省下不少。更重要的是,学会平衡学习、省钱和享受生活。希望我的这份年度账单,能让你在打包行李的时候,心里多一份从容和笃定。加油,未来的留学生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