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友好校大盘点,你的梦校上榜了吗?

puppy

哈喽,正在为选校头秃的小伙伴们!是不是每天盯着QS排名刷来刷去,心里还是有点没底?咱们留学生选校,除了看学术实力,更想要一份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嘛!那么,到底哪些学校对咱们中国学生最友好呢?这篇文章就超接地气地帮你解决了这个大难题!我们不只看中国学生的数量,更是从校园安全、社团支持、生活便利度,甚至“中国胃”的满意度等多个角度,为你深挖了一份宝藏名单。想知道那些传说中的“神仙”院校是怎样花式宠爱中国学生的吗?快来看看你的梦校在不在榜上,也给自己的申请加一个安心的buff吧!

选校前必看的小贴士
“对中国学生友好”不等于“水”,它代表的是学校提供的支持系统、安全感和文化包容性。
中国学生多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你很容易找到组织,快速适应;另一方面,也可能让你一直待在舒适圈,削弱了留学体验。关键看自己怎么平衡啦!
排名是冷冰冰的数字,但留学生活是热气腾腾的。多去小红书、微博上找学长学姐聊聊,他们的真实感受比任何榜单都重要。
别忘了用谷歌地图的街景功能“云逛校园”,看看周边环境、超市、餐厅,提前感受一下未来的生活气息。

哈喽,各位正在为选校头秃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在 www.lxs.net 的老朋友,小编 Cici。

还记得我刚到美国那年的中秋节吗?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一个人在异国他乡。那天晚上,我刷着朋友圈里家人团聚、吃着月饼的照片,再看看自己书桌上那份冷掉的披萨,鼻子一酸,眼泪就没忍住。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只是如果,我能在一个转角就找到一家卖双黄莲蓉月饼的中国超市,或者能有一群同样想家的中国同学,大家一起煮火锅、看晚会,那该多好啊?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选校,真的不只是看 QS 排名和专业实力那么简单。它更是在为你未来几年的生活,选择一个“家”。这个家,需要让你有安全感,有归属感,能在你最脆弱的时候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所以今天,咱们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排名,就来盘一盘那些真正对咱们中国学生“友好”的神仙院校。它们可能不是最高冷的,但一定是最暖心的。快来看看你的梦校,是不是也这么会“宠”学生呢?

玉米地里的“快乐老家”: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UIUC)

一提到 UIUC,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玉米地”。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片广袤的玉米地,早已成为无数中国留学生的“海外第二故乡”。UIUC 对中国学生的友好,是刻在骨子里的。

首先,咱们用数据说话。根据伊利诺伊大学系统2023年秋季的官方数据,UIUC 校区有超过10,000名国际学生,其中来自中国的学生常年稳居第一,人数高达5,000名左右。这意味着你在校园里随便走走,听到普通话的概率比听到松鼠叫还要高。这种亲切感,能瞬间治愈你的“社恐”和孤独感。去年刚入学的小伙伴 Lily 就跟我分享,她开学第一天去图书馆,因为找不到路急得团团转,结果旁边立马就有个中国学长超热情地给她带路,还顺便把学校里哪个食堂好吃、哪个教授给分高都“科普”了一遍,让她感觉像是开学报到有老乡接一样安心。

除了庞大的学生群体,UIUC 的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CSSA)也堪称全美最强大、最活跃的学生组织之一。他们可不是那种一年只办一两次活动的小社团。从新生接机、办理银行卡电话卡,到举办规模盛大的中秋晚会、春节联欢会,再到邀请企业大佬来做求职讲座,UIUC CSSA 几乎承包了你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一个朋友就在他们的春节晚会上表演了古筝,他说那种在异国他乡的舞台上,和几千个同胞一起庆祝中国年的感觉,真的会热泪盈眶。

当然,对咱们中国留学生来说,最实在的友好还是体现在“胃”上。别看 UIUC 在玉米地里,但它的中餐水平绝对能吊打美国很多大城市。校园周边的 Green Street 上,从川菜、粤菜、东北菜到奶茶、麻辣烫、煎饼果子,应有尽有。一家叫“老四川”的餐厅,是无数 UIUC 学子的深夜食堂,那里的水煮鱼和毛血旺,味道正宗到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回国了。学校食堂甚至也会在春节期间推出饺子、春卷等特色菜品,这种细节上的关怀,真的超暖心。

所以,如果你想要一个学术顶尖(尤其是工程和计算机专业),又能让你快速融入、生活便利、不用担心“中国胃”受委屈的环境,那 UIUC 绝对是你的宝藏之选。

阳光加州的人脉中心:南加州大学 (USC)

如果说 UIUC 是温馨的“老家”,那 USC 就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活力的“社交场”。坐落在天使之城洛杉矶的市中心,USC 的“友好”更多体现在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强大到令人咋舌的校友网络上。

USC 同样是招收中国留学生的大户。根据学校2022-2023学年的报告,USC 拥有超过14,000名国际学生,其中中国学生数量常年位居榜首。庞大的中国学生群体在这里形成了强大的互助网络。你不仅能找到一起刷题的小伙伴,更能找到一起创业、一起实习的战友。

地理位置是 USC 的王牌。洛杉矶是什么地方?好莱坞、硅滩(Silicon Beach)、全球贸易中心……这意味着无与伦比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全美最棒的华人社区之一——圣盖博谷(San Gabriel Valley)。从学校开车过去用不了多久,那里简直就是吃货的天堂。鼎泰丰的小笼包、海底捞的火锅、各种地道的港式早茶和烧腊,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的。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华人区”改善一下伙食,逛逛大华超市,买几包螺蛳粉和辣条,一周的学习疲惫瞬间就被治愈了。

不过,提到洛杉矶市中心,很多同学和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这一点,USC 做得非常到位。学校拥有全美规模最大的校园安保队伍之一,校园内和周边区域随处可见“小黄衣”安保人员。学校还提供非常出名的“Campus Cruiser”服务,类似于免费的 Uber,在晚上你可以随时叫车送你回宿舍或公寓,确保你深夜从图书馆回家路上的安全。我的学妹 Amy 说,她刚开始也觉得一个人晚上走路害怕,但用了几次 Cruiser 之后就完全放心了,司机师傅人都超好,感觉自己被学校稳稳地保护着。

USC 最核心的“友好”资源,是它遍布全球的“特洛伊家族(Trojan Family)”校友网络。这个网络的凝聚力非常强,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和中国。无论你是在找工作还是寻求职业建议,总能找到热心的校友前辈愿意拉你一把。USC 中国同学会(CSSA)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职业发展论坛,邀请在谷歌、迪士尼、华尔街等顶尖公司工作的校友回来分享经验,这种人脉资源,是你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宝贵财富。

不夜城里的逐梦乐园:纽约大学 (NYU)

没有围墙,以整个纽约为校园,NYU 的气质就和这座城市一样:自由、多元、充满无限可能。对于那些渴望拥抱世界、体验都市繁华的同学来说,NYU 的“友好”,是一种融入式的、机遇无限的友好。

NYU 是全美国际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根据2023年的数据,其国际学生比例高达24%,来自中国的学生是其中最大的群体。在华盛顿广场公园,你能听到世界各地的语言,当然也包括熟悉的中文。这种多元化的环境,让中国学生在这里完全不会感到突兀,反而能很自然地融入其中。

NYU 的“友好”首先体现在生活上无与伦比的便利。身处曼哈顿,意味着你被全世界最顶级的资源包围着。想念家乡的味道?下楼拐个弯就是中国城,从麻辣香锅到广式点心,抚慰你的味蕾。想看最新的展览?大都会、MoMA 就在不远处。想听一场音乐会?卡内基音乐厅、林肯中心任你挑选。更不用说遍布全城的亚洲超市和奶茶店了。在 NYU 读书,你担心的不是没得吃没得玩,而是选择太多,时间太少。

学校本身也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系统。NYU 的全球服务办公室(Office of Global Services, OGS)是所有国际学生的“娘家”,从签证问题到文化适应,他们都会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学校还设有专门的写作中心(Writing Center),如果你对自己的英文论文没信心,可以随时预约导师帮你修改,这些都是非常实在的学术支持。

此外,NYU 的职业发展中心(Wasserman Center for Career Development)资源非常丰富,并且非常了解国际学生的求职痛点。他们会定期举办针对国际学生的求职工作坊,教你如何修改简历、如何应对面试、如何利用 OPT/CPT 政策等。一个在 Stern 商学院的朋友告诉我,他通过 Wasserman 中心找到了在摩根大通的实习,中心的老师帮他模拟了好几次面试,给了他很多关键性的建议。

在 NYU,友好是一种“赋能”。它不会把你圈在一个小集体里,而是给你一个巨大的舞台和无数的工具,鼓励你去探索、去尝试、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英伦北境的温暖港湾:曼彻斯特大学

说完了美国,咱们把目光转向英伦。在英国,要论对中国学生的友好程度,曼彻斯特大学绝对名列前茅。这座曾经的工业重镇,如今已经转型为一座充满活力的文化和教育中心,它对中国学生的吸引力,是全方位的。

曼大是英国拥有最多中国学生的大学之一。走在牛津路(Oxford Road)的大学主校区,你会发现身边的亚洲面孔非常多,亲切感十足。这种庞大的学生基数,也催生了英国最大、最活跃的学联之一——曼城学联(CSSA-MANCHESTER)。他们组织的活动丰富多彩,从迎新派对、跨年晚会,到“非诚勿扰”联谊活动、各类体育比赛,总有一款适合你,让你在异乡也能找到家的感觉。

曼彻斯特最大的“友好”王牌,是它拥有欧洲最古老、英国第二大的中国城。那座矗立在市中心的中国牌楼,是无数留学生心中的地标。中国城里,各种规模的中国超市、餐馆、理发店、KTV 一应俱全。我一个在曼大读博的朋友说,他每周最大的乐趣就是去中国城的“辣妹子”或者“红满天”吃一顿火锅,再去隔壁的永兴隆超市采购一周的食材,从老干妈到康师傅冰红茶,都能轻松买到。这种“无缝衔接”的中国式生活,极大地缓解了留学的思乡之情。

在学术和生活支持上,曼大也做得相当出色。大学的国际学生支持团队(International Student Support Team)会提供从签证、住宿到资金问题的全方位咨询。学校图书馆还专门为国际学生开设了提升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的免费课程,帮助大家更好地适应英国的教学模式。一个细节是,曼大很多学院都会在春节的时候,给中国学生发红包或者举办庆祝活动,这种小小的仪式感,却能带来大大的温暖。

而且,曼彻斯特的生活成本相对于伦敦来说要低很多,交通也非常便利,火车去伦敦、爱丁堡等地都很方便。在这里,你既能享受到大城市的繁华,又不必承受过高的生活压力,性价比超高。

南半球的文化熔炉:墨尔本大学

最后,我们飞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看一看。作为常年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的墨尔本,其顶尖学府墨尔本大学,自然也继承了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友好。

墨大是澳洲八大名校的领军者,学术声誉卓著,同样吸引了大量的中国留学生。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是墨尔本大学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在校园里,你不仅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中国学伴,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多元文化氛围。

墨尔本的“友好”,体现在它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融合。市中心的唐人街历史悠久,是体验传统中华美食和节庆活动的好去处。更值得一提的是,像 Box Hill(博士山)这样的华人聚居区,已经发展成了“小上海”。在这里,普通话是通用语言,从银行、诊所到餐馆、超市,几乎所有地方都有中文服务。对于很多初来乍到、英语还不太流利的同学来说,这里简直就是天堂,完全不用担心生活上的沟通障碍。

墨大校方也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完善的支持体系。学校的“Stop 1”学生服务中心是一个一站式的服务平台,无论你遇到学术、住宿、财务还是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寻求帮助。学校的社团文化也非常发达,墨尔本大学中国学生会(MUCSA)会组织各种活动,帮助新生融入。我的朋友 Leo 就参加了他们组织的维州滑雪之旅,不仅欣赏了南半球的雪景,还认识了一大帮新朋友。

安全方面,墨尔本的治安状况在国际大都市中是相当不错的。澳大利亚整体社会环境相对和平,对枪支管制严格,这也让许多家长和学生感到安心。当然,无论在哪,基本的安全意识都是必需的,但在这里,你确实可以更放松地享受留学生活。

其实,一份“友好校”的名单,永远也列不完。像华盛顿大学、多伦多大学、悉尼大学等等,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成为了中国学生心中温暖的港湾。

那么,到底该怎么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个呢?

别只盯着排名和官网那些光鲜亮丽的宣传照。去看看这个学校的 CSSA 公众号,看看他们过去一年都办了些什么活动,氛围怎么样。去小红书上搜一搜“XX大学就读体验”,看看学长学姐们最真实的吐槽和分享,那些关于“半夜能吃到正宗麻辣烫”或者“图书馆有中文咨询服务”的细节,才是构成你留学幸福感的关键。

记住,你不是在申请一个冷冰冰的学术机构,你是在为你人生中最宝贵的几年,选择一个“临时家庭”。这个家庭,需要能包容你的文化,理解你的需求,在你奋力追梦的时候,为你提供一个可以安心停靠的港湾。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你找到那个最温暖、最适合你的地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22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