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常见罚款速查表(留学生版) | 
|---|
| 交通出行 - 在地铁/公交上饮食:最高罚款 S$500 - 携带榴莲上公共交通:最高罚款 S$500 - 乱穿马路(Jaywalking):当场罚款 S$50,最高可达 S$1,000 或监禁3个月 - 逃票:罚款 S$50,并可能被起诉 | 
| 公共环境 - 乱丢垃圾(小件):首次罚款 S$300 - 乱丢垃圾(大件)/高空抛物:最高罚款 S$2,000 (首次) + 社区劳动 - 在禁烟区吸烟:罚款 S$200 - S$1,000 - 随地吐痰:最高罚款 S$1,000 (首次) - 喂食野生动物(如鸽子、猴子):最高罚款 S$10,000 | 
| 住宿生活 - 组屋(HDB)噪音扰民(晚10:30后):邻里纠纷,严重可报警处理 - 未经屋主许可留宿他人:违反租约,可能被驱逐 - 在公共场所(非指定区域)连接他人Wi-Fi:可能触犯《计算机滥用和网络安全法》 | 
| 社交娱乐 - 公共场所夜间限酒令(晚10:30至早7:00):禁止在公共场所饮酒,最高罚款 S$1,000 - 涂鸦/破坏公共财物:可能面临鞭刑(Vandalism Act) - 使用完公共厕所不冲水:最高罚款 S$1,000 | 
刚到新加坡的第二个星期,我就差点“破产”。
那天下午没课,我约了同学去逛乌节路。新加坡的天气,你懂的,热得像个蒸笼。从地铁站出来,我感觉自己快被烤干了,下意识地拧开书包里的矿泉水瓶,咕咚咕咚就想灌两大口。就在瓶口快碰到嘴唇的瞬间,旁边一位看起来很和善的Auntie(新加坡人对年长女性的亲切称呼)轻轻拍了拍我的胳膊,指了指我手里的水,又指了指地铁站里无处不在的“禁止饮食”标志,小声说:“Boy, cannot drink here, later kena fine.”(孩子,这里不能喝,等下要被罚款的。)
我当时脑子“嗡”的一下,冷汗都出来了。来之前就听说新加坡是“Fine City”,没想到这么严格,连喝口白水都不行!Auntie看我一脸惊恐,笑着摆摆手,示意我出站再喝。那一刻,我除了感激,心里更多的是后怕。后来我才知道,在地铁上喝水,最高可能被罚款500新币,那可是我大半个月的伙食费啊!
这件事让我深刻意识到,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了解新加坡的这些“规矩”,和选专业、租房子一样重要。它不只是为了保住我们的钱包,更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快地融入这个社会,真正安心地享受这里的生活。所以,今天我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和大家好好聊聊,怎么在这座既是天堂又是“罚款之城”的地方,做一个快乐又省钱的留学生。
新加坡,一个让你安全感爆棚的“天堂”
聊“罚款”之前,我们得先说说新加坡为什么是“天堂”。这一点,住久了你真的会爱上。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安全。这里的犯罪率是全球最低之一。根据全球和平指数(Global Peace Index 2023)的报告,新加坡是亚洲最和平的国家,全球排名第六。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在午夜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用提心吊胆;意味着你可以用纸巾或手机在食阁(Food Court)占座,然后放心去点餐,完全不用担心东西被偷。我有个朋友,笔记本电脑落在图书馆一整天,回去找的时候,原封不动地在原地等他。这种安全感,对于远离家乡的我们来说,真的太珍贵了。
再来就是它的干净和高效。你走在新加坡的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一点垃圾。这背后,是极其严格的法律和一代又一代人养成的习惯。公共交通系统更是世界级的。地铁(MRT)网络四通八达,几乎覆盖了所有你想去的地方,而且准点率高得惊人。根据官方数据,新加坡地铁的运营可靠性(MKBF,即列车在发生超过五分钟的延误前所行驶的平均公里数)常年保持在100万公里以上,这意味着你基本不用担心因为地铁晚点而上课迟到。
顶尖的教育资源就更不用说了,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常年霸榜亚洲大学排行榜前列。能来这里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幸运。
所以你看,新加坡的“天堂”属性是实实在在的。它用严格的规矩,为你打造了一个极其舒适、便利、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
但天堂的另一面,是无处不在的“罚款单”
享受这一切美好的前提是,你得遵守它的游戏规则。新加坡的法律细致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在国内习以为常的小事,在这里可能就是一张“三万”(Singlish,指罚单)。这些规则就像空气,平时你感觉不到,可一旦触犯,它会立刻让你感受到它的存在。
这些罚款规定并不是为了“创收”,而是为了维护整个社会的秩序和环境。它的逻辑很简单:用高昂的违规成本,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从而保障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对于初来乍到的留学生,这些规则就成了我们必须了解的“生存密码”。
“隐形雷区”大盘点:留学生日常避坑指南
好了,干货来了。下面我把留学生最容易踩的几个“雷”分门别类,带你一个个拆解,让你看得明明白白。
出行篇:地铁、公交和马路上的“红线”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是我们的主要代步工具,也是“雷区”最密集的地方。
1. 地铁和公交上的“禁食令”
就像我开头的故事一样,地铁和公交车上是绝对禁止吃东西和喝饮料的。注意,是任何东西,包括矿泉水、口香糖。法律条文是《快捷交通系统法令》(Rapid Transit Systems Act),明确规定任何人在付费区域内饮食,将面临最高500新币的罚款。
为什么这么严?官方的解释是为了保持车厢的清洁,防止食物残渣引来蟑螂、老鼠等害虫,从而影响地铁系统的电路和设备安全。另外,也能避免饮料打翻弄脏车厢和乘客。
还有一个冷知识:榴莲是绝对的“禁品”。你不仅不能在车上吃,连密封包装好、没打开的整个榴莲都不能带上公共交通。因为它的气味实在太“霸道”了,一旦带上车,整个车厢都会是那个味道。这个规定同样适用于出租车,很多司机会拒载携带榴莲的乘客。
真实案例: 几年前,一名外国游客就因为在地铁上吃了几颗糖,被工作人员发现并开出了300新币的罚单。这个新闻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但最终结果是:规定就是规定,没有例外。
避坑指南: 上车前解决所有饮食需求。如果实在口渴,忍一忍,出站再喝。书包里有味道大的食物,比如榴莲制品、螺蛳粉等,最好密封好,或者选择打车回家。
2. 乱穿马路(Jaywalking)
在国内,我们可能习惯了“凑一撮人就走”的过马路方式。但在新加坡,这是个危险且费钱的习惯。在距离人行横道、天桥或地下通道50米范围内横穿马路,都属于违法行为。
交通警察会不定期在一些“黑点”区域执法。一旦被抓,通常会当场开出50新币的罚单。如果你不以为然,被告上法庭,根据《道路交通法令》,初犯者最高可被罚款1000新币或监禁3个月,再犯者处罚将加倍。
真实案例: 新加坡警方会定期公布执法数据。例如,在某次为期数日的专项行动中,就有超过百名行人在全岛各处因乱穿马路而被处罚。别以为警察叔叔只抓本地人,留学生面孔一样会被拦下。
避坑指南: 记住“红灯停,绿灯行,天桥地道是捷径”。新加坡的红绿灯设置非常人性化,等待时间通常不长。为了几十秒的便利,冒着生命危险和钱包“缩水”的风险,真的不值得。
环境篇:别让“随手”的习惯掏空你的钱包
新加坡的“花园城市”美誉,是靠每一个人的自律和严苛的法律共同维护的。
1. 乱丢垃圾(Littering)
这是新加坡最著名、也是执行最严格的法规之一。哪怕你丢的是一根烟头、一张纸巾,都算乱丢垃圾。根据新加坡国家环境局(NEA)的规定,首次乱丢垃圾的个人,将被处以300新币的罚款。
如果你是惯犯,或者乱丢的是大件垃圾(比如从楼上往下扔东西),那就不是罚款这么简单了。法庭可能会判处更高额的罚款(高达数千新币),甚至强制你穿上写有“我是垃圾虫”(I am a Litterbug)的荧光背心,在公众场所进行社区劳动,也就是所谓的“垃圾虫劳改令”(Corrective Work Order)。这是一种带有“公开羞辱”性质的惩罚,目的是让你刻骨铭心。
真实案例: 2023年,就有一名男子因为多次高空抛物,被法庭判处罚款19,800新币并强制社区劳动12小时。别以为丢个小东西没人看见,新加坡有很多便衣执法人员在巡逻,而且到处都是摄像头。
避坑指南: 垃圾一定要扔进垃圾桶。新加坡的垃圾桶分布非常密集,走几步就有一个。如果手上暂时有垃圾找不到桶,就先放进自己的包里。这个小小的习惯,能帮你省下很多钱和麻烦。
2. 在禁烟区吸烟
新加坡的禁烟范围正在逐年扩大。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学校、医院、公园,甚至是一些露天的公共区域,比如乌节路的整个步行街,都是法定禁烟区。在这些地方吸烟,一旦被抓,罚款是200新币起步,最高可达1000新币。
那哪里可以吸烟呢?通常在建筑物外围会设有黄色的方框,那是指定的吸烟区。或者在一些食阁、商场的室外区域,也会有明确的吸烟点标识。总之,想抽烟前,先抬头找找有没有“No Smoking”的标志,或者低头看看脚下有没有黄线框。
避坑指南: 如果你是烟民,务必搞清楚哪里能抽,哪里不能。最稳妥的方法就是只在明确标示的吸烟区吸烟。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环境局的执法人员可能就在你身边。
住宿篇:合租的“江湖规矩”你得懂
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租房是我们在新加坡的“家”。这个家里,也有不少规矩。
1. 组屋(HDB)的规定
新加坡超过80%的人口居住在政府组屋(HDB)。我们留学生租的房子,很大概率也是组屋里的一间。HDB有一套非常严格的管理规定。
比如噪音问题。新加坡法律规定,晚上10点半到早上7点之间是静音时段。如果你在这段时间内大声播放音乐、开派对或者吵闹,邻居完全有权投诉甚至报警。虽然这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罚款,但会严重影响邻里关系,房东也可能会因此终止你的租约。
另外,HDB对每套房子的居住人数有上限规定。比如,一套三房式组屋最多只能住6个人。如果你为了省钱,和一大堆人挤在一起,或者私自带朋友回来长住,这都是违法的。一旦被建屋发展局(HDB)查到,屋主会被重罚,而你作为租客也可能被驱逐。
避坑指南: 租房前,和房东确认好所有规定。入住后,保持安静,尤其是深夜。不要随意带外人回家过夜。和室友、房东以及邻居保持良好关系,是留学生活顺利的重要一环。
社交篇:这些“奇葩”规定,真不是开玩笑
除了上面这些,新加坡还有一些你可能想不到的规定,但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1. 禁止喂食野生动物
在校园里、公园里,你可能会看到很多鸽子、猴子、野鸡,看起来很可爱。但千万不要因为爱心泛滥去喂它们!根据新加坡的《野生动物法案》,喂食任何野生动物都是违法的。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动物对人类产生依赖,失去自己觅食的能力,同时也能避免它们过度繁殖,破坏生态平衡或对居民造成困扰。
这个罚款金额相当惊人。初犯者最高可被罚款5000新币,再犯者最高可罚10000新币。
真实案例: 时有新闻报道,有居民因为长期在自家窗台喂鸽子,被邻居投诉后遭到国家公园局(NParks)的高额罚款。
避坑指南: 欣赏野生动物,但请保持距离。把你的面包和零食留给自己。
2. 公共场所夜间限酒令
想和朋友在海边或者公园里喝酒聊天?注意时间!新加坡全岛的公共场所,从晚上10点半到第二天早上7点,是禁止饮用酒精饮料的。商店也不能在这个时段出售酒精饮品。如果你想喝酒,只能去有酒牌的酒吧、餐厅,或者在自己家里。
违反这条规定,初犯者最高可被罚款1000新币。
避坑指南: 夜晚的聚会,如果想喝酒,请选择合适的室内场所。别把便利店买的啤酒带到楼下的公共座椅上畅饮,那可能会吸引来警察。
3. 关于“口香糖”的迷思
很多人都听说新加坡禁止吃口香糖。这个说法不完全准确。新加坡禁止的是进口和销售口香糖(医疗用途除外),但个人咀嚼口香糖本身并不违法。违法的关键在于,你吃完后不能随地乱吐。乱吐口香糖被视为乱丢垃圾,会被处以重罚。由于买不到,也就从源头上杜绝了乱吐的问题。所以,大家就简单理解为“不要在新加坡碰口香糖”就好了。
罚款之外,更要懂得尊重与融入
聊了这么多“罚款”,你可能会觉得新加坡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其实,当你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就会理解这些严苛规定背后的善意。
正是因为有这些规则的约束,才有了干净的街道、整洁的车厢、安全的环境和高效的社会。它不是要限制你的自由,而是要保障所有人的自由——免于被噪音打扰的自由,享受清洁环境的自由,以及在深夜安心回家的自由。
这些罚款条例,其实是新加坡社会契约的一部分。作为来到这里的客人和未来的建设者,理解和遵守这份契约,是我们融入本地文化的第一步。它教会我们什么是边界感,什么是公共责任,什么是对他人的尊重。
所以,别把这些规则看作是悬在头顶的利剑,把它们当作一份“新加坡生活说明书”吧。读懂了它,你就能解锁这座城市最美好的一面。
刚开始可能会有些不习惯,会觉得束手束脚。但相信我,用不了多久,这些规则就会内化成你的习惯。你会自然而然地在过马路时寻找红绿灯,吃完东西后把包装纸攥在手里直到找到垃圾桶,在地铁上安静地看书或听音乐。到那时你会发现,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带来的不是压抑,而是发自内心的舒适和安宁。
别怕,新加坡不是要故意为难你。这座城市欢迎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只要你带着一颗尊重和学习的心,你会发现,那些所谓的“罚款之城”的标签之下,是一个充满温情、机遇和无限可能的天堂。放轻松,享受你的留学旅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