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划重点 |
---|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全是干货!赶时间的宝子可以先看这个表格,快速get新专业的精髓和就业前景。但墙裂建议你看完全文,里面有超多学长学姐的真实案例和申请小Tips,绝对不亏! |
人工智能 (AI):未来已来,高薪C位,适合逻辑强、爱编程的你。 |
金融科技 (FinTech):金融+科技王炸组合,港府力捧,毕业就是金领预备役。 |
创意媒体与数字艺术:艺术家+技术咖的完美融合,元宇宙、NFT风口等你来。 |
数据科学与商业分析:最强大脑,玩转数据,各行各业抢着要的“决策军师”。 |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地球的守护者,用金融改变世界,超有情怀的热门方向。 |
嗨,各位在lxs.net潜水的宝子们,你们的小编我又上线啦!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吗?我的微信好友小A,一个在港都读传统商科的学妹,半夜三点给我发来一串哭泣的表情包。她说感觉自己要“毕业即失业”了,看着隔壁学计算机的同学人手几个大厂实习offer,自己简历上写的“市场分析”和“财务报表”,感觉就像上个世纪的产物。
她焦虑地问我:“姐,我是不是选错专业了?现在转码还来得及吗?感觉未来要么是AI的天下,要么是玩转数据的人才吃香,我这种不上不下的,好慌啊!”
小A的焦虑,我相信屏幕前的你或多或少都有过。选专业这件事,简直就是我们留学路上的一大关卡。它不仅决定了我们未来四年的学习生活,更在很大程度上画出了我们职业生涯的起跑线。选对了,乘风破浪;选错了,可能就要花加倍的力气去追赶时代的列车。
不过,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特别是那些和小A一样,对未来既充满期待又有点迷茫的同学们,你们的救星来了!
我们的梦中情校——港都大学(下文简称港都大),最近搞了个大新闻!学校官网一夜之间更新,duang duang duang,一口气官宣了5个全新的本科专业!我熬夜研究了一下,简直激动得捶床!这些专业个个都踩在时代的脉搏上,不仅名字听起来高大上,课程设置和未来的就业前景更是香得不行。这哪是新专业啊,这简直是学校递给我们的未来入场券!
话不多说,赶紧搬好小板凳,带上你的小本本,我们一个一个来“开箱”!
一、人工智能(AI):站在未来之巅,你就是下一个科技巨擘
“人工智能”这四个字,现在谁要是没听过,那可就真的out了。从和你聊天的ChatGPT,到帮你P图的Midjourney,AI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港都大这次开设AI专业,可不是赶时髦。香港政府早就把创新科技视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去年发布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里,就明确提出要建立“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创新平台”。我特地去查了数据,香港科学园现在已经汇聚了超过140家从事AI和机器人技术的公司。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就缺你这个科班出身的主角了!
课程亮点大揭秘:
别以为AI就是天天闷在机房里敲代码。我看了港都大的课程大纲(内部消息哦),除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这些硬核基础课,还开设了像“AI伦理与社会”“自然语言处理与金融应用”“计算机视觉与艺术创作”这样的交叉课程。这培养的根本不是码农,而是能用AI解决各行各业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学长案例:
我认识一位在港科大读AI硕士的学长Leo,他本科是学数学的。他说,现在最抢手的就是懂AI又懂行业的毕业生。他去年暑假在一家投行实习,用AI模型预测股市波动,帮部门规避了好几次风险,实习期没结束,老板就天天旁敲侧击问他毕业后留不留下来。他说:“现在中环的精英们,开口闭口都是算法和模型,不懂AI,你连跟人家吃饭都插不上话。”
就业有多香?
根据全球招聘机构Robert Half发布的2023年薪酬指南,香港地区的人工智能专家,即使是初级岗位,年薪也能轻松达到48万港币以上。有3-5年经验的,跳槽涨薪30%是家常便饭,百万年薪不是梦。
二、金融科技(FinTech):在中环C位出道,做最懂科技的金融家
如果说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那金融科技(FinTech)就是这个中心皇冠上最亮的那颗宝石。
移动支付、虚拟银行、区块链、加密货币……这些词你肯定不陌生。把这些技术和传统金融结合起来,就是FinTech。香港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金融地位,推出了“金融科技2025”策略,目标就是要把香港打造成亚洲第一的FinTech枢纽。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初,香港的FinTech公司已经超过800家,比五年前翻了不止一番!
课程亮点大揭秘:
港都大这个新专业,完美地把计算机科学和金融学结合在了一起。你既要学“区块链技术与应用”“数据挖掘与金融分析”,也要学“投资学”“公司理财”。毕业的时候,你就是那个既能和程序员聊算法,又能和银行家谈估值的“六边形战士”。
真实案例:
我闺蜜Cathy,两年前从港大金融硕士毕业,进了一家传统银行的管培生项目。她说,入职第一年,她见证了部门是如何被FinTech冲击的。以前做信贷审批,需要一个团队审阅成堆的材料,耗时一周。现在引入了一家FinTech公司的风控模型,几分钟就能出结果。她们部门紧急成立了数字化转型小组,天天请外面的专家来培训。Cathy感慨:“现在银行招人,简历上没点‘Python’‘SQL’‘数据分析’的技能,HR看都不看。”
就业有多香?
香港金融发展局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大湾区的金融科技人才缺口将达到数万人。薪资方面,一个FinTech专业的毕业生,起薪普遍比传统金融岗位高出15%-20%。像区块链工程师、量化分析师这样的岗位,更是各大机构争抢的对象,毕业三年拿到70万港币以上的年薪,一点也不夸张。
三、创意媒体与数字艺术:在元宇宙里,你就是造物主
如果你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对前沿科技充满好奇,那这个专业简直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从好莱坞的电影特效,到我们手机里玩的酷炫游戏,再到最近火爆的元宇宙和NFT数字藏品,背后都离不开创意媒体和数字艺术的支撑。这个领域,是艺术与科技的完美交集。
港都大本身在创意媒体领域就非常有优势,它的创意媒体学院在亚洲都是顶尖的。这次新开设的本科专业,更像是把原来的优势资源整合升级,瞄准了未来的数字内容产业。
课程亮点大揭秘:
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超级有趣!除了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你还会学到“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设计”“交互式装置艺术”“生成艺术与算法设计”等课程。学校还会提供顶级的实验室和设备,让你把脑子里的奇思妙想,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字作品。
真实案例:
城大创意媒体学院毕业的学姐Linda,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在校期间就对交互艺术特别感兴趣,毕业设计做了一个结合VR和传感器的沉浸式艺术装置,探讨虚拟世界里的人际关系。这个作品不仅让她拿到了学院的金奖,还被香港一个艺术馆看中并收藏。毕业后,她没去大公司,而是和几个同学一起开了个工作室,专门为品牌做数字艺术营销方案。去年,他们为某奢侈品做的元宇宙发布会项目,一炮而红,现在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了。
就业有多香?
根据领英(LinkedIn)发布的就业报告,创意产业相关的职位需求正在爆炸式增长,尤其是在游戏设计、UX/UI设计、动画和视觉特效领域。一个有经验的UX设计师在香港,年薪可以达到60-80万港币。而且这个行业的好处是,你的作品就是你最好的名片,自由职业或者自己开工作室的可能性非常大,收入上不封顶。
四、数据科学与商业分析:用数据说话,成为企业的“最强大脑”
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黄金。而数据科学家和商业分析师,就是点石成金的炼金术士。
小到我们刷淘宝时,系统为什么总能推荐我们想买的东西;大到一家公司如何制定下一季度的销售策略,背后都离不开数据科学与商业分析。这个专业,就是教你如何从海量、杂乱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并用它来辅助商业决策。
港都大商学院的实力一直很强,这次和计算机系强强联合开设这个新专业,目标非常明确: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的数据精英。根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报告,全球数据分析人才的缺口高达数百万,尤其是在亚太地区。
课程亮点大揭秘:
这个专业的课程是典型的“文理结合”。你要学“统计建模”“数据库管理”这样的理科硬菜,也要学“市场营销分析”“供应链管理”“商业智能”这样的商科应用。最重要的是,课程会包含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Case Study)和企业合作项目,让你在学校就能接触到一手的商业数据。
真实案例:
我的朋友David,在港中文读的商业分析硕士。他给我讲过一个他实习时的故事。他在一家快消品公司,当时公司准备推出一款新口味的饮料,市场部和研发部为应该是“蜜桃味”还是“青提味”吵得不可开交。David花了三天时间,爬取了各大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近一年的用户评论数据,做了一个详细的情感分析和关键词云图。报告显示,“青提”这个关键词在年轻女性群体中的好感度和讨论度,是“蜜桃”的三倍。最终公司采纳了他的建议,新品上市后果然大卖。因为这个项目,他实习还没结束,就直接拿到了公司的全职offer。
就业有多香?
数据分析师已经是各行各业的标配岗位。从互联网大厂、金融机构,到咨询公司、零售行业,无一例外都在高薪招聘数据人才。在香港,一个商业分析师的起薪大约在30,000-40,000港币/月,有几年工作经验后,晋升为数据科学家或数据团队主管,年薪轻松突破百万。
五、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让你的职业生涯更有温度
如果说前面四个专业是追逐科技和商业的风口,那这个专业,就是站在了人类未来的风口上。
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社会责任……这些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全球顶尖企业和政府都在严肃对待的议题。ESG(环境、社会及管治)已经成为衡量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的重要标准。而绿色金融,就是利用金融工具,来支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正在全力打造自己成为区域内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枢纽。香港政府在过去几年发行了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港交所也对上市公司提出了更严格的ESG信息披露要求。这一切都催生了对相关人才的巨大需求。
课程亮点大揭秘:
港都大这个专业非常具有前瞻性。它融合了环境科学、公共政策、经济学和金融学。你会学到“气候经济学”“ESG投资分析”“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绿色金融产品设计”等课程。这培养的不仅仅是金融人才,更是有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未来领袖。
真实案例:
一位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做ESG咨询的学姐告诉我,她们部门现在是全公司最忙的部门,天天加班到飞起,因为客户的需求太多了。以前,只有少数大型跨国公司会做ESG报告,现在几乎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须做。她们的工作就是帮助这些公司评估环境风险、设计减排路径、撰写符合交易所要求的ESG报告。她说:“这份工作虽然累,但非常有成就感。当你看到自己的建议帮助一家工厂减少了碳排放,或者推动了一笔资金投向了清洁能源项目,你会觉得自己的工作真的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就业有多香?
ESG和绿色金融领域的人才,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毕业生可以去投行、基金公司的ESG部门,也可以去评级机构、咨询公司,或者大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部门。根据彭博社的数据,全球ESG相关岗位的数量在过去五年增长了近三倍。在香港,一个ESG分析师的起薪就相当可观,拥有相关认证和项目经验的人才更是千金难求。
好了,一口气给大家“开箱”了港都大的5个神仙新专业,是不是已经心动到不行了?
我知道,这时候你肯定在想:这么好的专业,申请门槛是不是高到天上去了?
别急,小编也帮你们打探了。这些新专业因为是第一年或刚开设不久,在录取上反而可能会有一些“红利期”。学校除了看你的标化成绩(比如高考、IB、A-Level),会更看重你的综合素质和对专业的独特理解。
所以,别再只知道埋头刷题了。如果你对AI感兴趣,不妨去Coursera上学一门Python入门课,自己动手做个小项目;如果你想学FinTech,可以关注一下行业新闻,试着分析一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商业模式;如果你钟情于创意媒体,那就赶紧把你的画作、视频、设计稿整理成一个作品集。
把这些写进你的个人陈述(PS)里,远比一句空洞的“我热爱XX专业”要动人得多。
选择一个专业,就像选择一条未来的路。它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不适合你。别因为害怕而不敢尝试,也别因为热门而盲目追随。去了解,去探索,去找到那个能让你眼睛发光、心跳加速的方向。
港都大这次,已经把通往未来的五扇大门向你敞开了。至于你要选择哪一扇,并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钥匙,就在你自己手里。
加油吧,宝子们!有什么问题,随时来评论区找我聊!